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241章

乱世栋梁-第241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败在李笠手中。

    一名二十出头年纪的男子站在旁边,李笠得部将介绍,说这位就是击杀慕容恃德的骑兵,便走到对方面前,笑道:“你可是立了大功了,击杀敌军大将。”

    “可、可他们都死了”年轻人轻声说着,说的是鄱阳话,但一脸暗淡,眼睛红肿,看样子刚哭过一次。

    部将赶紧解释:“君侯,他们小队追击慕容恃德,和对方的部曲交锋,伤亡惨重。”

    “即便最后只剩下那慕容恃德,对方一边骑马逃跑一边转身射箭,又阵亡了几个。”

    “一个小队二十八人,追对方七人,到后面就只剩下三人。”

    二十八人追杀七人,却折进去二十五人,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北军骑兵技艺精湛,小规模交战,稚嫩的梁军骑兵只能靠人数优势和对方一决胜负。

    李笠若不是有火炮壮胆,可不会选择出大岘山、和齐军在平原决战。

    他看着这年轻的同乡,用力拍拍对方肩膀:“你是好样的,他们也是好样的。”

    “哭出来,哭出来,心里好受些。”

    李笠这么一说,年轻人再也忍不住,双手捂脸,嚎啕大哭起来,引得周围将士不住张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朝夕相处的同袍、嬉笑怒骂的同伴,转眼间就变成冰冷的尸体,正常人经历这一变故,心里如何能不悲伤。

    李笠依旧按着对方的肩膀,说道:“他们征战沙场、为国捐躯,我保证,该有的抚恤,一不少。”

    “你立下的功劳,他们也有份,那你就好好活着,回到家乡,向他们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仔细说说,他们是如何奋勇杀敌的”

    “仔细说说,我们鄱阳子弟,是如何骁勇善战,没有一个是孬种!!”

    参战将士都是鄱阳人,此刻周围将士自然也是同乡,听得李笠这么一说,只觉热血沸腾:“对,君侯说得对,我们鄱阳子弟,没有孬种!”

    那年轻人用手背擦去眼泪,看着李笠,用力点头:“君侯,我会把他们的事迹,和乡亲们仔细说的!”

    李笠笑道:“你击杀了齐国大将,这可是打了几十年仗的宿将,他杀过的人,比你我杀过的鱼还多,可那又如何?敌不过我们鄱阳子弟!”

    看着一张张兴奋的脸,李笠继续鼓劲:“我们还会打胜仗,还会击败更多的敌人,不管他们是什么人,有多厉害,我们一定能打赢!”

    众人呼喊起来:“我们一定能打赢!”

    打了大胜仗,将士们士气很高,同袍的伤亡免不了让人悲伤,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更让人热血沸腾。

    而这也是李笠想要的结果:打仗,不断打仗,率领鄱阳同乡们获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毕竟那么多鄱阳子弟从军,追随他来到徐州,可不仅仅是为了混一口饭吃。

    若只是混一口饭吃,留在鄱阳即可,毕竟鄱阳如今持续大规模开荒、屯田,只要肯干活,就能填饱肚子。

    所以,来到徐州的鄱阳兵,至少大半有建功立业的心,那么他作为带头大哥,就得带着同乡们打仗,刷战功。

    不仅如此,那些加入徐州军的两淮子弟,许多人也盼着战功赫赫的李三郎,带着大伙刷战功,所以,他必须出击,主动求战。

    用不断的胜利,给从军的人们以晋升的希望,只有这样,聚集在他身边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但是吃饭时得看菜下饭,他可不能为了打仗而打仗。

    此战过后,齐国青州地区必然震动,李笠歼灭了青州地区的一支野战军,可以试着有进一步的动作。

    但是粮草接济不上,也没有后续兵马北上增援,所以,这个方向的进攻到此为止。

    李笠作为徐州刺史,此次突然发动进攻,其实是便宜行事,所以,只是徐州军府的一次军事行动,而不是梁国朝廷对青州地区进行战略进攻。

    以一州军府的兵力,加上他的部曲私兵,不足以实施这样的战略进攻。

    哪怕有火炮支持,也不行,因为李笠要保住这个秘密,也不能暴露自己的真正战斗力。

    毕竟,他只不过是个寒人出身的武将,麾下军队战斗力过于强悍的话,会让许多人睡不着觉的。

    李笠收回思绪,看着眼前一个个齐将首级,又看看远处乌央乌央一大片的齐军俘虏,心情又好了许多。

    此战过后,青州方向再不会有军队可以南下,攻打穆陵关、南青州、北徐州,大岘山以南,稳了。

    他得尽快收兵,回师去救沛县、萧县,这就是“兵贵神速”。

    至于火炮的秘密,见识了威力的齐军俘虏,却无法说清楚,且别人也未必相信。

    难道说:却见前方闪光,于是军阵糜烂、血流成河?

    这话谁信?

    况且,这些俘虏接下来要在矿山里挖矿至死,哪来的听众呢?

    。。。。。。

    上午,天空乌云密布,随时都有可能下雨。

    沛县,围城齐军发动新一轮进攻,大量兵卒推着临车,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同时攻打城池。

    之所以没有东,是因为沛县东面为泗水,齐军只是掘壕将沛县与泗水隔断,并未在这个方向发动进攻。

    攻城战已经持续半个月,齐军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将城外壕沟填平,然后不分昼夜,对沛县发动进攻,要以车轮战拖垮守军。

    经过十余日进攻,守军的反击越来越弱,所以齐军发动规模更大的进攻,把之前搭建的所有临车都用上,要在今日一举破城。

    齐军攻势如潮,却听得城内号角声响起,片刻后,有大量石块从城内飞出。

    这些石块在半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向城外地面落下。

    一座座正在移动的临车,陆续被这些巨大的石块集中,然后陆续垮塌。

    木材搭建的临车挡不住石块,血肉之躯更加扛不住,攻城的齐兵在守军头一次发动的“石雨”攻击下,伤亡瞬间大涨。

    但催促进攻的号角声不断响起,没有退路的齐兵们继续对城池发动进攻,越来越多的长梯,被人抬着往城墙接近。

    守军弓箭手不断放箭,也无法阻止兵力占绝对优势的齐兵接近城墙。

    大量长梯搭上城头,齐军先登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开始蚂附登城。

    敌人全力进攻,守将梁森下令弓弩手全力反击。

    城头、敌楼上,梁军弓弩手以强弓、硬弩对准敌兵不断射击。

    弩兵在守城时威力最大,而大量只经练过用弩射击的新兵,有城墙作为依托,加上身穿铠甲、戴着兜鍪、铁面,所以能够放开手脚、状着胆子和敌军对射。

    箭矢管够,弩也管够,所以全力反击的守军,很快射得齐兵伤亡惨重,攻势为之一凝。

    梁森看着城外败退的齐兵,又看看城头气势高涨的己方将士,很满意。

    沛县城墙经过修缮,已是包砖夯土墙,而一座座砖砌的敌楼,根本就不怕敌军纵火。

    所以,在箭矢库存极其充裕的情况下,敌军攻多少次都只能是徒劳无功,留下满地尸体。

    沛县的防御能力,是以孤军守一年作为目标,所以,哪怕援军迟迟不来,梁森和部下都有信心坚守沛县。

    齐军营地忽然鸣金收兵,梁森抬头看天,见太阳只是略微西斜,看样子是午后时分,结果敌人不打了?

    不可能,除非,除非我们的援军来了。

    果不其然,到了太阳西沉,夜幕即将降临之际,哨兵通过用千里镜观察,发现东南方向,泗水上有船队接近,且岸上有兵马相随。

    自南而来的军队,水陆并进,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援军来了。

    好消息很快传遍全城,如潮的欢呼声在城头响起,而梁森激动之余,不免期盼起来。

    按照李笠事前的约定,援军要么不来,要来,就一定是解决了齐国南青州、北徐州,并且关上穆陵关大门,才会掉头来增援。

    那么,李笠所说“会闪光的兵器”,一定是派上用场了。

    站在城头的梁森,看着城外齐军大营,信心倍增:寸鲩搞定了东面,如今带着援军来了,你们就别走了,到矿山挖矿去!

 第六十六章 雷雨

    凌晨,细雨绵绵,沛县城内积水渐多,雨珠落在积水中,到处都是淅沥沥的声音。

    公廨内,在听事侧堂值夜的县吏成四郎,听着外面不时响起的雷声,只觉纳闷:这雷响了那么久,怎么都不停的?

    “成四,水开了。”

    同伴的一声提醒,让成四郎回过神,他用铁钩将水壶提把勾起,然后勾起水壶放到一旁,小铁架上。

    然后查看蜂窝煤炉,确定不需要加煤,便把另一个装满水的水壶,放在炉上。

    再把烧好的水,倒入装有茶叶的茶壶里,这叫做“泡茶”,泡出来的茶虽然味道清淡,却别有一番风味,慢慢喝,解渴又提神。

    值夜,再困也不能睡着,否则被巡察的人看到,少不了一番折腾。

    成四泡了一壶茶,默默等着,耳边又传来雷声,他仔细听了一会,觉得雷声是在东面、泗水方向响起来的。

    官军围城,只留东面一个空缺,此为“围三缺一”,让吴贼心存侥幸总想着突围,便不会负隅顽抗做困兽斗。

    只是,吴贼援兵已到,恐怕战事旷日持久,若此次官军无法收复沛县,恐怕要过很久,才会再有机会。

    对于成四郎来说,官军是指北方朝廷的军队,而“吴贼”,是对南人的蔑称,毕竟江南又称“吴地”。

    他倒不是对北方邺城朝廷有什么尽忠的念头,只是沛县归属北方朝廷管辖已有数代人之久,沛县百姓对南方朝廷没什么感觉。

    习以为常的事情,忽然改变,谁都不习惯。

    譬如一个人习惯了用右手使筷子,忽然改用左手拿筷,当然觉得别扭。

    不过,只要有饭吃,用哪只手拿筷子都无所谓,前提是有饭吃。

    而不习惯的事情做久了自然也就习惯了,譬如喝茶。

    成四郎慢慢喝了一碗茶,听着外面又响起来的雷声,琢磨着如何发财。

    若官军攻入沛县,他一定要给官军带路、捉拿吴贼头目,顺带着恐吓那些富户,若不给些好处,他就要带着官军来抓“吴贼细作”。

    若吴贼守住了沛县,那么他就是勤恳做事的县吏,任劳任怨,不会有半句怨言。

    哪家富户不听话,不给好处,他就带着吴贼来抓“细作”。

    反正无论公廨里当官的是哪家朝廷的人,成四郎都有办法发财。

    不过考虑到吴贼的县令对土地、户籍查的比较严,所以成四郎和同僚们,还是盼着官军收复沛县。

    如此一来,他们才好做手脚,和大户们一起,吞并土地,隐瞒家产,并把更多的人划入隐户。

    或者编织罪名,来个借刀杀人。

    兵荒马乱之际,正是兼并土地、搜刮钱财的好机会,先前吴贼破沛县,结果公廨库房失火,许多账簿、卷宗付之一炬,这当然不是意外。

    大伙想着浑水摸鱼,但新来的官不肯装糊涂,他们就盼着官军收复沛县,然后公廨又意外失火。

    如此一来,县内的土地、户籍到底有多少,各户的情况以及家产高低,之就是一笔糊涂账。

    大户吃肉,他们这些县吏喝汤,岂不妙哉?

    成四郎想得美滋滋,只是外面雷声阵阵、细雨绵绵,让他有些焦躁。

    眼见着东方似乎开始露白,成四郎倦意上涌,琢磨着再坚持一下,等卯时便能回宿舍好好睡个觉。

    雷声却不再响起,正当他以为雷雨即将消停之际,忽然有号角声传来,且号角声越来越密集。

    成四郎仔细听了听,觉得号角声是从东边泗水方向传来。

    吴贼的援军已经沿着泗水而来,所以,现在不知是官军对河边的吴贼发动进攻,还是登岸的吴贼开始攻打官军营寨。

    。。。。。。

    清晨,天空下着雨,还不时有雷声响起,但这轰隆隆的雷声,被震天的呼喊声所淹没。

    围困沛县的齐军,在城南、城西、城北均有营寨,而城南、城北大营,东面与泗水毗邻。

    乘船沿泗水北上的梁军,之前已经突破齐军在泗水上布设的障碍物,抵达沛县东面。

    此刻,大量兵卒从靠岸的船上下来,对岸上齐军营地发动进攻。

    想象中齐军的顽强抵抗并不存在,梁军将士踩在泥泞里前进,从千疮百孔的破烂木栅缺口处冲入营地。

    眼前,是一片狼藉。

    倒塌的箭楼,大量损坏的营帐,地面偶尔可见的残肢断臂,以及仿佛疯了一般蹲在地上抱头大喊的兵卒。

    也有不少齐兵涌来,看样子是要负隅顽抗,但这些人脸上多有惊慌之色,仿佛经历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双方交战,梁兵士气高涨,而齐兵一触即溃,南、北大营战事很快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大量溃败的齐兵向西跑去。

    西面还有一处齐军营地,然而地面泥泞,许多齐兵跑着跑着摔倒、滑倒,连带着后面跑来的人躲闪不及,摔在前一起。

    追击的梁兵当中,夏侯安看着营寨地上的残肢断臂,以及仿佛被大风刮过一般的营地,若有所思。

    他和同伴都是徐州军府营兵,即徐州军的兵卒,昨晚乘船走泗水接近沛县,船队却在下游数里外靠泊。

    整个晚上,沛县方向雷雨不停,夏侯安夜里借口方便,出了船舱,却见北方的夜空,不断有火光闪烁。

    听声音,是在打雷,但看动静,不像是打雷。

    然而不是打雷,能是什么?

    到了凌晨,他们的队伍继续前进,伙夫还在船上点起小火炉,蒸炊饼以作为朝食。

    等雷声停了之后,船队正好来到沛县东、泗水河面上,吃过朝食的徐州军将士,很快就接到命令,下船上岸,发动进攻。

    结果,他们面对的敌营,仿佛是被大水冲过的稻田一般,建筑东倒西歪,许多营帐被毁,地上可见残肢断臂。

    所以昨晚上,这里发生了什么?

    夏侯安想不通,被同伴推了一把:“夏侯,发什么呆!赶紧追,立功的机会到了!!”

    他回过神,向前望去,却见前方溃散的齐兵黑压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