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246章

乱世栋梁-第246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可能如同大病过后的病人满面红光那样,其实是回光返照。

    肌肤上的伤口,脓肿,淤青,确实愈合了,可病灶不在肌肤上,而是在体内的五脏六腑里。

    在外奋战的将士们,不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将体内病灶消除,一如环首刀可以御敌,却无法剔除体内的病灶。

    那么,能够消除病灶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么?

    正走神间,那典事让人拿来一把环首刀,拔刀出鞘后,只见刀刃寒光闪烁。

    “这是水磨刀,以水磨开刃,看看,这刀尖后二寸刀背,也开了刃,名为反刃。”

    典事仔细介绍着:“反刃的好处,是砍、刺之后可以挑,以反刃伤人。”

    “原本是雁翎刀的刀制,不过既然好用,开刃又方便,所以,环首刀也能有。”

    徐州刺史、新平公李笠献雁翎刀,这件事陈顼有所耳闻,听说雁翎刀前端略微弯曲,不是直刀,所以来了兴致:“不知可有雁翎刀?”

    “还没有,毕竟这刀到底好不好,还有争议,环首刀自古以来都在用,用得趁手,何必折腾呢?”

    典事说着说着,笑起来:“历年来,刀匠制刀,刀条淬火时若把握不好便容易弯曲,还得费力气弄直,这雁翎刀末梢带弧,做起来必然费事,何必改呢?”

    陈顼看着手中开了反刃的环首刀,想着典事所说,有些走神。

    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又不是不能用过日子,何必改呢?

    真的是这样么?

 第七十四章 一切如故

    上午,秦淮河畔,朱雀航旁,书市一如既往,热闹非凡。

    书市边上,熙熙攘攘的街道旁,许多小贩摆开食摊,不时吆喝,招揽生意。

    一身布衣的胡炜,此时坐在一处食摊旁,一边吃着小食“凉虾”,一边和摊主聊天。

    摊主姓赵,家中排行第三,人称“赵三”,是个中年男子,瘸了左脚,走路时一瘸一拐,靠着摆食摊赚些收入,养家糊口。

    “老赵,凉虾做得不错呀,生意还好么?”胡炜问,他也是做凉虾的好手,所以吃得出这凉虾用料不错。

    “也就勉勉强强吧,如今买卖可不好做。”赵三说完,摇摇头:“和当年一样。”

    胡炜明知故问:“我记着,你不是在东冶食堂有个摊位么?怎么,租金太高了?”

    “嗨,不止是高,还得先使钱打点打点,才有资格缴租金。”赵三缓缓说着,面色平静,仿佛是说着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自从李东冶高升哎哟,如今是新平公了,唉,他定下的规矩,慢慢就被人改了,好好的食堂,也渐渐不像样了。”

    胡炜一边吃,一边听赵三抱怨。

    当年,李笠管着东冶,因为建康刚经历侯景之乱,民生凋零,于是李笠对外招工,让建康百姓有机会靠做工养家糊口。

    与此同时,还办“食堂”,提供地方,让小贩们可以摆食摊,服务东冶工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养家糊口。

    这食堂办得不错,无论是小商贩还是工人,以及附近百姓,都获得了实惠。

    许多人正是靠着东冶食堂里便宜实惠的两餐,得以和家人渡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但随着李笠离任,人气兴旺的食堂成了胥吏们眼中的肥肉,越来越多的人向东冶食堂伸手。

    先是提高摊位租金,然后增加各种检查,以此为由头对摊贩进行处罚,渐渐地,开始有人向摊贩勒索,或者索要茶水钱。

    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租金继续提高,而想要租摊位的人,还得给主管的吏员意思意思。

    收“意思意思”的吏员,也越来越多。

    这些人,未必能让摊贩租到摊位,却一定能让商贩租不到摊位,所以,不堪重负的小贩们,渐渐被迫离开食堂。

    新入驻的摊贩,为了有个摊位,花了不少钱,这些花出去的钱,当然要在顾客身上找回来。

    食物涨价,或者不涨价但偷工减料。

    不仅如此,在东冶做工的人,经常被吏员找借口克扣工钱,甚至被迫误差加班,还被调去给人做私活却没有分收入。

    李笠任上制定的许多规定,譬如各种激励工人干活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到东冶做工的百姓,形同苦工,一如以前那样。

    所以这些百姓只能离开东冶,另谋生路,没了客源,失去“便宜、实惠”特色的东冶食堂,渐渐也没了人气。

    于是,当年“李东冶”留下的惠民政绩东冶食堂,办不下去了,最近关门,即将改做他用。

    变成一座佛寺。

    “如今朝廷可不缺铜,至少,不缺铸佛像的铜。”

    赵三说着说着,面露愤愤之色:“在东冶食堂旧址新建的佛寺,据说要用十万斤铜铸佛像,气派着呢。”

    “和以前一样,又和以前一样了。”

    赵三抱怨着,胡炜面色平静,却腹诽起来。

    建佛寺有什么用?百姓到佛寺烧香拜佛,肚子就不饿了?冬天就不冷了?

    好好的东冶食堂,让多少穷苦百姓受惠,结果不好好经营,建佛寺?

    百姓到寺里烧香,买香的钱都靠省吃俭用省出来。

    二十万斤铜铸佛像,拿来铸钱赈济百姓不好么?

    胡炜腹诽着,不一会,放下碗,又放下几枚铜钱:“凉虾不错,下次我再来。”

    “哎哟胡老弟,多了,多了。”赵三将胡炜多给的三枚铜钱拿起,胡炜笑着摆摆手:“这就算我给侄子的零花钱,好一阵子没见了。”

    赵三拿着钱,有些为难,胡炜又说:“你们若是有什么困难,只管来找我,我还在老地方住。”

    赵三不知该说什么,默默点点头。

    见胡炜离去,赵三忽然觉得有些后悔。

    早知道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跟着李东冶去鄱阳

    当年,东冶令李笠安排不少东冶雇工、囚徒,以及跟着他一起和叛军作战的建康百姓,到鄱阳定居。

    后来陆续有消息传回来,说在鄱阳定居的这些人,日子过得都不错。

    当时,在东冶食堂有了摊位的赵三,因为收入不错,加上故土难离,便留在建康。

    没想到,这些年来,日子越过越差,越活越回去了。

    一切,又和以前一样,日子过得艰难。

    。。。。。。

    街道上,一辆牛车缓缓前进,旁边跟着十余随从。

    车里,胡炜看着一篮子香药,有些心不在焉。

    香药,是他买给萧氏曾经的柳夫人的,但心却在想着其他事。

    按照他打听的物价,如今建康城里,穷苦百姓自卖为奴的价格,和侯景之乱发生前的价格相比,差不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切如故。

    侯景叛乱,叛军入建康城后,奴婢们蜂拥响应的情形,权贵们似乎都忘了。

    想想也是,如今官军骁勇善战,权贵们哪里会担心有人作乱、攻入建康?

    哪里会担心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又跟着什么人一起闹事?

    胡炜为新平公李笠办事,因为新平公一家都在徐州,所以京城里的府邸虽然依旧在,却没了主人居住。

    但有耳目在。

    胡炜便是耳目之一,他为新平公打点京城这边的产业,又为其收集、打听消息,仔细看着、听着建康城里发生的事情。

    根据他观察的结果,建康城里确实是一切如故。

    富贵人家依旧醉生梦死,穷苦百姓依旧食不果腹,佛寺香火鼎盛。

    毁于侯景之乱的许多佛寺,这些年逐渐重建,焕然一新,已然恢复当年盛况。

    因为饶州乐安的铜产量逐年增加,所以,朝廷有铜来修缮建康佛寺的佛像。

    当然,乐安每年上缴的铜,并不是都用来铸佛像,且一些佛寺铸佛像所需铜料,为檀越施主捐献,不是朝廷调拨。

    但是,这些檀越都是富贵人家,平日里铺张浪费,花天酒地,钱多得很,慷慨捐给佛寺,佛寺拿来购置田产,不缴纳一钱赋税。

    富贵人家平日里大量食物宁可丢弃,也不施舍给饥肠辘辘的百姓。

    一如新平公所感慨的那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大同十一年,有一位名叫贺琛的大臣,上书先帝,指出时弊,

    如今十年过去,胡炜仔细看过贺琛当年上书的内容,发现这些现象弊病,如今依旧存在。

    或者说,一切如故。

    正思索间,牛车突然一停,停得颇为突然。

    胡炜没有发问,因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路,因为前方是丁字路口,有队伍横过街道,他们得停下。

    果不其然,前方传来马蹄声,以及喝骂声,那是开路骑兵在清路。

    不一会,前方又有马蹄声大作,听起来,是不少人策马疾驰而过。

    建康城里,无论宗室贵胄、世家大族还是官宦人家子弟,出行都以牛车代步,以骑马代步为耻。

    那么这帮人骑马在城里招摇过市,什么来历?

    又过了一会,牛车继续前进。

    胡炜拉开窗帘,示意随从近前,问:“方才是那家的队伍?”

    “郎主,方才是山阳王经过。”

    “山阳王?原来如此。”胡炜点点头,放下窗帘,坐好。

    山阳王萧大成为皇子,和其他喜的皇子不同,这位喜武,弓马娴熟,又能使槊,据说性情凶悍,一如当年先帝皇子庐陵王萧续那样。

    也只有这位,才会着甲骑马在建康城里疾驰,一副武人风范,全然不顾清流议论。

    想着想着,胡炜忽然想到自己听到的一些风声。

    最近,有人私下里购买环锁铠,这可不寻常。

    虽然东冶已经能大量制作环锁铠,所以环锁铠不再如当年那样,为有钱也买不到的铠甲,但因为这铠甲的“软甲”特性,所以朝廷管得很严。

    所以胡炜很好奇:也不知,是哪个野心勃勃之辈起了心思?

 第七十五章 耳目

    午后,建康城内一处寺庙,一间客房内,胡炜正与一名中年男子做交易。

    交易的货物是消息,各条消息的价格,视重要程度而定。

    “湘东王妃,如今有了新的相好。”

    男子轻轻笑起来,拨弄着一串念珠:“此人貌胜妇人,长得比许多小娘子都漂亮,又未及弱冠,真是呀。”

    这消息本不值钱,因为湘东王妃之前就有相好,且建康城里,大把多的年长贵妇有相好。

    但消息很值钱,因为那“貌胜妇人”的年轻人,来头有点意思。

    如果对这种破事不感兴趣的人,这消息不值钱,若想知道其“来头”,这消息可值不少钱。

    “二十贯。”胡炜开价,这价钱可以买一匹代步马,中年人摇摇头:“二十五贯。”

    “二十一贯,万一只是几个人想赚些钱财?”胡炜笑起来,“毕竟谁敢惹湘东王?”

    “二十三贯,我这消息,可不一般,整件事有些意思,值这个价。”

    “行。”胡炜点点头,中年人便放下念珠,以炭笔在一张纸条上写起来,写完后将纸条推到胡炜面前。

    按说交易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过买卖双方是老熟人了,做过不少交易,彼此知根知底,所以能“先货后钱。”

    胡炜将纸条内容看了一遍,两眼一凝,随即点点头,将纸条小心收好:“总共一百贯,是钱,还是瓷器?”

    “老规矩,当然是瓷器。”中年人笑道,胡炜抬手,和对方击掌:“老规矩。”

    交易结束,中年人先离开,买了几条消息的胡炜不急着走,因为两人一前一后出去太显眼了。

    房外有随从守着,不怕有人突然闯入,胡炜再次把纸条拿出来,看了看,陷入沉思。

    一如卖主所言,这消息有点意思。

    建康城里富贵人家多如牛毛,而许多贵妇年老色衰,恩宠不再,寂寞难耐之际,总是会遇到贴心人。

    当年的柳夫人,就遇到他这个贴心人,而指使他接近柳夫人的幕后主使燕郎君,目标是当时的临贺王萧正德。

    现在,湘东王妃有了新的相好,但这事情很隐秘,不像前几个相好那样,事情传到湘东王耳朵里。

    湘东王妃和湘东王形同路人,湘东王妃甚至以半面妆讥讽独眼的湘东王,所以这对怨偶已经积怨几十年。

    湘东王妃不断找新欢,恐怕就是故意刺激湘东王,但湘东王碍于王妃家世,又有家丑不可外扬的顾忌,所以选择充耳不闻。

    也正是因为王妃家世,王妃终归不敢明目张胆与人私通,只能偷偷行事。

    毕竟事情闹大了,也丢娘家的脸。

    所以,湘东王妃先前与人私通一事,虽然为不是秘密的秘密,但也不落什么把柄,只有风言风语。

    只是这次,那年轻的新欢来路有些微妙,更像是有专做这门买卖的人,给湘东王妃排解寂寞,以此挣些好处。

    就像许多人家献女、给富贵人家做妾那样。

    然而湘东王妃和湘东王积怨多年,王府产业被湘东王盯得很紧,她手头上可拿不出什么多余的好处,也不可能从娘家拿好处来犒劳贴心人。

    所以这帮人可能别有所图图的是什么?感兴趣的话,花钱买消息。

    不感兴趣的话,这消息不值钱。

    这世上,有人喜欢女人,有人喜欢男人,而喜欢男人的人,不一定是女人。

    所以,有人做一种勾当,专门调教“书童”,一如培养精通琴棋书画的小娘子那样,专门供应富贵人家,换取不菲的“谢礼”。

    而容貌姣好、多才多艺的“书”,也受寂寞贵妇欢迎,于是,建康城里做这勾当的人不少。

    调教“书童”的人,别称“班主”,方才那中年人,也做这门勾当,所以才能知道如此消息。

    这个接近湘东王妃的“书童”,其“班主”在业内也算是老面孔,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外来客。

    湘东王妃本身并没有什么油水可以捞,某位“班主”白白贴上一个精心调教的“书童”,还可能招来湘东王的怒火,算是赔本的买卖。

    对方这么做,一定是有所图。

    谋财?害命?

    一个做了多年皮肉买卖的“班主”,让调教出来的“书童”去“害命”?

    事发后很容易被查出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