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333章

乱世栋梁-第333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内人根据安排,做了托儿所的“保姆”,在托儿所“上班”。

    内人每天带着子女去托儿所,自己顺便“上班”,“下班”后,带着子女回家,一举多得,还能有不错的“工资”。

    没有后顾之忧的王顺,身为巡役,和其他几个同袍在城中巡铺值守,日常职责就是维护治安,以及“消防”。

    维护治安,就是简单的维持秩序,巡夜、给人指路、捉蟊贼等。

    当然,若遇到凶徒当街杀人这种恶性治安事件,另外有人负责。

    消防,就是在望火楼上观察四周,一旦发现火情就要示警,并且带上“专业”的救火设备,赶赴火灾发生地救火。

    此外,巡铺旁边有告示牌,经常张榜公告公廨的各项政令,巡役们要负责向观众们讲解。

    寒山城里的巡铺,大概是每二百步就设一个,每个巡铺有三到五个服巡役的役兵,所以简称巡役。

    随着役兵制度的实行,巡铺已经铺满了寒山城南北二城,有大量诸如王顺这样的巡役日夜值守,定期轮换。

    当然巡役不只是在巡铺值班,而是替代了许多库吏、门吏,在公廨里值守,担任着后世名为“保安”的职责。

    王顺对于自己的新身份很满意,役兵以三年为一期,到期后如果他愿意留下,就能继续做役兵,不愿意则可以离开。

    当然,一旦离开,全家都得从役坊搬出去,役兵家属能享受的福利安排工作,自然也就没了。

    “三年期满,你打算留下来么?”李笠问,王顺点点头:“嗯,我和婆娘笨手笨脚,不会在作场里干活,如今这样,就不错。”

    “等儿女到年纪了,就去作场做工,一起攒钱,请媒妁帮忙,女儿嫁个寻常人家小子,儿子娶个寻常人家娘子,这日子,可就稳了。”

    这是李笠想要通过役兵制给百姓传达的又一个希望,现在,他在王顺的眼睛里看到了。

    李笠认为,专业的朝廷,就要收钱赋税办事,外御强敌,内治天灾人祸,履行朝廷应该履行的职责。

    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在痛苦中挣扎,看不到希望。

    不能让百姓一年忙到头,收获的却只有绝望。

    然而专业的朝廷,必须由专业的“团队”来维持运作,这支团队对成员的要求,是能力,而不是出身。

    事实证明,腐朽的士族和制度,已经无法履行这一重任。朝廷总体而言根本就不专业,无论是打仗,还是民生。

    其中也包括收税。

    正经的税都收不上来,就想着捞偏门,还敢称“专业”?

 第六十四章 风筝

    郊外,大量兵卒正在骑马,这些刚学会骑马的大汉,一个个小心翼翼。

    土丘顶上,李笠看着这些人的样子,想起自己刚学骑马时的情景。

    旁边,笑声此起彼伏,他的妻妾和儿女们正在放风筝,风筝为经典的燕子形状。

    李笠看着风筝,忽然想到了时局。

    夏秋之际,齐帝高洋击退了梁国对河南的进攻后,班师回朝,然后调集兵马入并州。

    攻入并州地界的周军,进展本来就缓慢,见齐国援军抵达,只能撤退。

    如此一来,齐国化解了梁、周两国攻势,重振雄风。

    随后,高洋想起了亡国的魏国宗室,想起这些人还在邺城好吃好喝的过着日子。

    他问自己的姊夫、魏国宗室元韶:“汉光武帝何故能中兴?”

    元韶回答:“因刘姓未被诛尽。”

    高洋觉得这话有道理,便举起屠刀。

    齐、魏换代十年后,魏国宗室们迎来了末日,不分老幼,都被拉出去砍头,死了七百多人,尸体投入邺城外漳水之中。

    据说,从那天起,从漳水里捞起来的鱼,肚子里有人的指甲、头发,所以现在邺城没人敢吃漳水里的鱼。

    高洋杀人还玩出花样,将被囚的元氏子弟聚集到邺城三台之一的金凤台上,让他们将自己系在特制的大风筝下,然后跳下去。

    事前放话,跳下去不死,就能活。

    这大概是最“正式”的人力飞行实验,目的是花样杀人。

    但居然有一个人,借助风筝飞了起来,平安落地。

    然后被关在牢中,活活饿死。

    自以为是高家女婿、得高洋信任的元韶,被妻弟关在地牢,饿死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高洋决定屠尽前朝宗室的时候,自以为能幸免于难的元韶,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李笠听祖珽提起过元韶,这位的人生颇为曲折。

    三十年前,魏国的权臣尔朱荣率军入国都洛阳,气势汹汹,元韶之父元劭觉得要出大事,便把元韶送到亲信家中躲藏。

    果不其然,尔朱荣对聚居在洛阳的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将包括太后在内的权贵们骗到黄河边上,派骑兵践踏,然后扔入河中喂了鱼鳖。

    这就是震惊天下的河阴之变。

    元韶侥幸逃过一劫,而魏国经此一难,宗室力量彻底完蛋,朝政为权臣把持,皇帝变成傀儡。

    尔朱氏覆灭后,新的权臣高欢,扶持了新的傀儡皇帝元修,并把女儿高氏嫁给元修做皇后。

    元修不满高欢把持朝政,西逃入关中,于是魏分东西,而高皇后成了寡妇,改嫁元韶。

    元韶成了高家女婿,齐受魏禅之后,依旧得礼遇,历任太尉、侍中、录尚书事、司州牧,迁太傅,煊赫一时。

    但实际上只是高家养的一条宠物狗,高洋甚至让元韶剃去胡须,抹上脂粉,穿上妇女的衣饰随行。

    李笠觉得很好奇,想知道当高洋不怀好意问元韶“汉光武帝何故能中兴”时,元韶到底有何想法?

    欢声笑语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

    如今已是十月,天气愈发寒凉,之前徐州迎来了一个丰收的秋天,各地屯田军民获取了大半年劳动所得,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梁、齐两国或许不会爆发战争,那么,徐州又能迎来一年的和平,届时,屯田就能实现“扭亏为盈”。

    而他的文武队伍,也锻炼出来了。

    不知鄱阳王萧嗣怎么想,反正李笠会让自己的想法,引起萧嗣的“共鸣”。

    国家一天天烂下去,而巨大的铜矿,默默等着人们来开采,他不想再等下去了。

    李笠正思索间,有数骑疾驰而来,他定睛一看,发现是自家的侍卫,看样子,似乎是带来了紧急消息。

    。。。。。。

    下午,官邸,李笠正在听祖珽分析时局,张铤在座。

    其前不久有飞鸽传书把一个消息从邺城传到寒山,传到李笠这里:齐国皇帝高洋崩。

    这个消息来的非常突然,以至于李笠不敢相信:高洋年纪和他相仿,怎么突然就死了?

    正值盛大年的高洋,仿佛正在高飞的风筝,飞得正欢,忽然线一断,颓然坠地。

    消息没错,因为噩耗很快传出来,邺城已经满城皆知。

    “齐主常年酗酒,又服食丹药,想来身体已经被掏空,英年早逝不足为奇。”

    祖珽缓缓说着,他侍奉高家父子多年,对齐国的事情十分了解,尤其高洋的日常饮食,可谓“目击证人”。

    “如无意外,皇太子高殷即位后,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废,因为他母子二人,根本就镇不住局面。”

    “李皇后李太后柔弱,遇事无主见,其太子高殷,同样生性懦弱,且年幼。”

    “娄太太皇太后及晋阳勋贵当年就不支持李氏为后,现在,又如何容忍她母子主持大局?”

    “要知道,太皇太后还有嫡子,晋阳勋贵们必然会想着扶持皇叔取而代之,把那些辅政的汉臣都赶走。”

    祖珽说了一通,李笠眉头紧锁:“那,幼帝很快就会完蛋?”

    “此为必然。”祖珽没有丝毫犹豫,他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

    “晋阳勋贵和邺城官员水火不容,如今幼帝登基,而太皇太后威名犹在,改天换日,举手之劳。”

    “那辅政的杨杨愔等人,就顶不住么?”李笠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有兵么?”祖珽反问,李笠干咳一声:“禁军,控制禁军就行了,总不能晋阳勋贵起兵造反吧?那不是给外人以可乘之机?”

    “君侯,下官方才已经说过,李太后柔弱,遇事无主见,岂能和同在皇宫的太皇太后抗衡?”

    “禁军将士,面对太皇太后,面对几位皇叔,还敢如何?”

    “他们敢对太皇太后动手么?不敢,不敢的话,又有何用?”

    李笠总觉得局面对于李太后和幼帝来说,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李太后可以先下手,把人软禁起来,隔绝内外”

    “辅政的杨愔不是能臣么,总不至于束手待毙”

    “君侯,李太后柔弱。”

    祖珽再次提醒,李笠叹了口气:“若如你所说,李太后柔弱,经不得事,关键时刻那就是要掉链子的。”

    张铤仔细想了想,问:“那,若真的如此,君侯可否趁火打劫?”

    祖珽摇摇头:“难,若幼帝被夺位,意味着晋阳勋贵支持皇叔夺位,那么,面对梁军进攻,他们反倒会尽心尽力。”

    “且建康那边,未必允许君侯出兵,毕竟河南新败在前,且师出无名,毕竟齐国新丧,这时发兵攻打,说不过去,反倒会授人以柄,被那些清流弹劾。”

    “也就是说,得等那皇叔夺了侄儿皇位,才好找借口?”张铤喃喃着,祖珽不置可否:“关键是建康那边,愿不愿意让君侯有机会再立新功。”

    “不用想,他们当然不愿意。”李笠笑起来,“保持现状,恐怕就是朝堂诸公的想法,否则战事一开,粗鄙武人又要刷军功了。”

    “但这是一个机会。”祖珽开始撺掇李笠,临近年底,他返回寒山述职,碰到这件事,正好给李笠出谋划策。

    这几年来,李笠一直在做准备,如今局面已经打开了,祖珽认为对方也该有所图了。

    不然,我投奔你做什么?

    正好张铤也在,祖珽说道:“君侯不能总在淮北待着,虚耗光阴”

 第六十五章 税

    上午,雪停了,北风凌冽,但寒山堰附近的作场区内却热火朝天,大量机器在运转,无数工人在忙碌。

    一处作场里,嘈杂的轰鸣声中,成排的自动制针机“雷迪奇”正在运转,前来参观的何妥,看着这种复杂的机器不断“吐出”铁针,目瞪口呆。

    这些机器似乎是活的,不需要人操作,自己就能将铁丝制作成铁针。

    何妥从没见过如此复杂的机器,这种制针机几乎所有“零件”都是精铁所制,经由水力驱动,每日运转四个时辰,然后需要进行日常维护。

    所得铁针经过“热处理”后,就能够包装、出售。

    这个制针作场,也制作鱼钩,正常情况下日产铁针、鱼钩各有近百万枚,但并不是全力生产的产量。

    雇工上千,主要是包装工,即将铁针包装的工人,均为女工。

    因为日产量很高,所以女工“三班倒”进行铁针的包装,到了晚上,房间里点起煤气灯,宛若白昼。

    何妥听得介绍,心中震惊,很快想到这种产量下的小小铁针、鱼钩,给彭城公带来了多少利润。

    下次面见彭城公,怕不是又有许多问题要请教。

    何妥祖上为西域胡人,父亲何细胡来到蜀地经商,为时任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看中,为王府打点产业,富甲一方,号为“西州大贾”。

    不过何妥喜欢读书,自幼便在建康求学,不是经商人才,而是通晓文学、音律的大才子。

    因为有才气,为湘东王看中,侍奉左右。

    湘东王辅政,录尚书事,何妥得了任用,在尚书省任职。

    此次来徐州寒山公干,因为肩负湘东王分派的额外职责,所以要来参观寒山的各类作场,其中就包括徐州牧、彭城郡公李笠的制针场。

    先前,何妥不明白为何各地售卖的铁针都被称为“李针”,现在,他看着这些制针机,明白了。

    极低的生产成本、极大的产量,使得“机制针”、“机制钩”无人可以与其竞争。

    李笠的制针制钩作场只在两个地方有,其一是饶州鄱阳,其二就是徐州寒山。

    两处制针制钩作场制作的铁针、鱼钩,几乎席卷了梁国全境,甚至外销到齐国、周国,乃至装船运往海外。

    按说这种私人产业是不会允许外人参观,更不会让人有机会了解产量以便征税。

    但李笠却别出心裁,将自己作场向官府适当公开。

    于是,饶州官府、徐州官府每年都会从李笠的制针作场收取大量的税。

    徐州牧李笠以身作则,饶州、徐州境内大小作场,自然也就跟着接受“监督”,每年足额缴税。

    连带着其他工商业者也开始老老实实缴税,与此同时,针对商税的新税制出现。

    这税制源自鄱阳的一种改良税制,具体执行方式相对惯例有所不同,由时任鄱阳内史的李笠创建。

    经过多年完善,这种征收商税的税制,不仅在饶州成为定制,也随着李笠在徐州寒山任职,在徐州生根。

    因为饶州、徐州工商业极其繁荣,所以两处官府征收的商税极多,如今已成为朝廷主要的财源之一。

    甚至已经超过建康。

    朝廷开支甚多,辅政的湘东王为了开源、节流,已经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奈何僧多粥少,朝廷岁入和开支比起来,总是不够。

    那么,既然饶州和徐州实行的税制效果不错,是否可以在别的地方推行呢?

    譬如在广陵、南昌、寻阳、湓城、夏口、襄阳、江陵、巴陵、临湘等商旅众多的大城推行这种税制。

    然而,湘东王命人仔细研究这种税制后,发现实行起来很难,因为这税制的收税方式决定了需要有一支廉洁、高效的税吏队伍。

    这种队伍,目前只在饶州和徐州才有。

    而且,实行新税制的基础之一,是对所有工商业者实行“无差别征税”,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对某些群体实行“退税”。

    无差别征税,指的是无论工商业者有无背景、靠山,按规定该缴的税就得缴,谁都不能例外,不分官民。

    至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