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546章

乱世栋梁-第546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抗干扰射击训练为例,任何人在未得命令时,受了旁边故意射击的影响而扣动扳机,所接受的惩罚,是足以让人刻骨铭心的恐惧。

    所以,没有命令,谁也不能射击。

    哪怕敌人近在咫尺,哪怕箭如雨下、身边人不断倒下,没有命令,就是不能射击。

    长期的训练,让这样的纪律刻在每一个人心里,火铳兵们的食指,全都都定格在扳机边,无论心中再怎么惊慌,就是不敢动。

    “开火!!!”

    声嘶力竭的咆哮声响起,火铳兵立刻扣动扳机,阵前瞬间绽放无数火花。

    浓烟大作,喷向眼前之敌,激起腥风血雨。

    一杆火铳,在近距离(不到二十步)射击,其弹丸足以贯穿着甲之人,并对其后着甲之人造成严重杀伤。

    或者直接射穿盾牌,对持盾者构成严重杀伤。

    所以,为了让火铳兵的射击威力最大化,作战条令之中,就有近距离“面对面”射击的战法。

    楚军火铳兵以严格的纪律,执行了“面对面”射击的战术,第一排齐射,直接击穿当面冲锋周兵数层。

    随后立刻蹲下,第二排持铳瞄准前方,又射。

    蹲下,第三排持铳瞄准前方,再射。

    三段射击之后,密密麻麻的着甲、持盾周兵倒下,冲锋势头瞬间被打断,阵型也随之稀疏、残缺。

    楚军军阵,号手得了命令,用铜号吹起尖锐的号声,向全军发出指令。

    每个小队的带队尉官,亦或是尉官阵亡后代为指挥的军士,听号声,拔出佩刀,向前一指:“刺刀向前,刺刀向前!!!”

    射击完毕的黄鳔,听得这一声声命令,忽然觉得浑身发热,端着火铳,站了起来,铳口斜着向上。

    早就套在铳口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无数火铳兵手中火铳的刺刀,闪烁的寒光构成了一片“波光粼粼”。

    尖锐的冲锋号响起,点燃了所有人的血液,尉官们呼喊着“冲锋!!”,挥舞着佩刀和指挥用短矛,带头冲锋。

    承受着箭雨和伤亡行军的楚兵们,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此刻端着火铳,将明晃晃的刺刀对敌,咆哮起来。

    向着已经被三段射打崩的敌军军阵发动冲锋。

    如潮的呼喊声,在战场上响起:

    “杀!杀!杀!!!”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战(续)

    一杆上了套筒式刺刀的火铳,长度不过一丈,和一般的格斗短矛长度差不多。

    火铳铳身不及矛杆光滑、平值,分量又明显重许多,所以,单人格斗时,上了刺刀的火铳并不是好的格斗兵器。

    但成千上万的火铳兵,在三段射之后,端着刺刀发动惊涛骇浪般的冲锋时,无人可挡。

    见识过三段射威力的周兵,大部分当场阵亡,亦或是身负重伤,倒地呻吟,无法将威力告诉后面。

    后排的周兵,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却看见前方突然空了:大量同袍倒下,满是鲜血。

    随后,浓烟中寒光闪烁,无数楚兵呼喊着“杀!”,端着“短矛”冲了过来。

    仿佛黑夜里的猛兽,踩着无数人的尸体,浑身沐浴着阵亡者的鲜血,露出锋利的爪牙,向他们扑来。

    周兵们的战斗意志,被满地的尸体,以及呼喊着冲锋的敌人击溃,刚和楚兵接触,瞬间就被打崩。

    无数人扔下手中兵器,掉头就跑。

    前沿的兵往后跑,反推着后方的兵一起跑,惊恐如同涟漪般向后扩散,偌大军阵逐渐崩溃。

    跑得慢的人,被楚兵追上,胸膛被刺透,哀嚎着倒下,其他人见状跑得更快。

    呼喊声,哭喊声,如同雨天的雨声般不断响起,溃散的周兵为了逃命,开始相互推搡、践踏,而发动刺刀冲锋的楚兵,却渐渐放慢脚步。

    一度散乱的冲锋阵型,随着敌军的溃散,开始有意识的重整。

    冲得太靠前的队伍,听到号令,向后收缩。

    跑得较慢的队伍,加快步伐,和其他队伍对齐。

    横阵再次成型,分成前后数道,各队伍维持着小跑速度,以数道相对平直的直线,紧跟着溃兵,平推过去。

    冲锋依旧在继续,虽然速度慢了些,却是以不可反抗的威压之势,压着溃兵倒卷其后军,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溃逃。

    此为骑兵战术“倒卷珠帘”战术的步兵版本,不是以直接杀伤为目的,而是迫使溃兵裹挟更多的兵溃逃,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效果很不错,楚兵以不占优势的兵力,全线击溃、追击周兵。

    追着追着,距离后方越来越远,出现了明显的空档。

    空档出现了,潜伏已久的狼群,忽然发力,从侧翼扑向追逐猎物的猎人。

    这是另一波周军骑兵,抓住机会投入作战,他们目睹了前军骑兵冲击敌阵、却消失于烟雾、火光中的惨状,也目睹了己方步阵崩溃的败局。

    却高声呼喊着,驾驭坐骑,向对方身后露出的巨大破绽疾驰而去。

    这破绽,竟然没有骑兵遮挡,因为骑兵还没完成渡河。

    敌军渡河,步兵可以快速跨越壕沟、障碍,但骑兵并没有做到,所以,这些楚兵并没有足够的骑兵护着侧翼。

    在侧翼没有可靠保护的情况下,纯粹的步阵还敢和后方拉开这么大距离,将硕大的后背展露无疑。

    这在合格的骑兵将领看来,就是己方扭转战局的巨大良机。

    机会稍纵即逝,从长安西侧迂回的周军骑兵,很快分成数股,由战场西侧斜插,直奔东南面楚军军阵侧翼。

    他们的出现,已经被楚军注意到。

    号角声中,向南追击的楚军横阵放慢速度、停下,然后快速变阵:

    原本就分为前后数道直线的大阵,两端开始“闭合”,由几道平行线,闭合为一个个空心长条矩形。

    随后,这长达数里的矩形,中间多个位置“裂开”,随后由一个大矩形,分裂为数个小矩形,即空心方阵。

    变阵的速度很快,当周军骑兵开始全力冲锋的时候,变阵完毕的一个个空心方阵里,火铳兵已经端起火铳。

    本来是后队的他们,一直没有开火,所以冲锋时,是斜端火铳,跟在后面推进。

    现在,曾经的前军队伍在后,他们则变成前军、直面敌军,默默等着开火的命令。

    命令未下,敌骑越来越近,在五十步左右距离上就开始放箭。

    箭矢横飞,落入人群,“笃、笃、笃”的声音中,火铳兵们中箭。

    因为他们身上穿着板甲,戴着铁面,所以即便被箭射中,许多人也安然无恙。

    但也有倒霉者中箭倒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敌骑越来越近,不断放箭,火铳兵们持铳瞄准,却没有开火,因为命令未下。

    二十步距离左右,骑射的周骑轻微转向,从一个个空心方阵前略过,并没有弃弓持矛、直接撞入阵中。

    与此同时,楚军的一个个方阵里,也没有一声铳响。

    第一拨骑兵略过,紧随而来的骑兵,手持马槊、长矛,对准这些沉默的方阵,奋力冲锋。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火铳兵端着火铳的手开始颤抖,既是因为害怕、紧张,也是因为累。

    火铳本身分量不轻,毕竟那么长一根铁管,必然比木棍重。

    前端又上了刺刀,所以重心前移,平端的时候,手很容易累。

    但即便再累,他们也不敢放下火铳,也不敢擅自开火,因为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射击。

    面对呼啸而来的敌骑,他们确实害怕,但对军法的恐惧,压过任何恐惧。

    敌骑忽然转向,又从阵前略过:面对严阵以待的步阵,哪怕并没有如林长矛,骑兵也不会轻易直冲,而是不断试探。

    第二拨骑兵略过,随后冲过来第三拨。

    却是马群,不是骑兵。

    身材矮小、瘦弱的马,是马群的主要成员,楚军方阵里,军官们见着如此情景,只觉头皮发麻:敌人这是要用劣马开路啊!!

    马群在左右两侧骑兵的裹挟下,向着楚军方阵群西北角(最外沿)斜着扑来,距离越来越近。

    事已至此,楚军没有别的选择,随着一声声令下,当面楚军空心方阵爆发出火光和浓烟。

    火铳齐射,射倒一大片马,而倒下的马匹,又绊倒后面的马。

    尘土大作,硝烟弥漫,冲锋的马群伤亡惨重,残余的马惊慌失措,纷纷转向,四散跑开。

    然而地面依旧在颤抖,马蹄声密集如潮水,越来越近。

    发射完毕的火铳兵,双眼透过烟雾弥漫,看见溃散马群后面,有无数高大的黑影陆续出现。

    黑影越来越多,密集如墙。

    他们渐渐看清了,那是人、马俱甲的具装甲骑,尾随群马而来。

    当群马吸引了方阵的齐射火力后,这些如同铁塔般的具装甲骑,露出獠牙。

    手中原本竖着握持的马槊,很快放平,身披重甲的周军骑兵,高举马槊过肩,锋利、修长的槊头,对准前方目标。

    胯下强壮的坐骑全力奔跑,如潮的具装甲骑,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那些单薄的楚军空心方阵。

    对于火铳兵而言,面对如此凶猛的骑兵冲锋,他们手中那没有装填弹药的火铳,即便上了刺刀,也是比短矛还垃圾的兵器。

    没有长矛、没有骑兵掩护的步阵,又没有火炮的保护,面对骑兵的冲锋,就只有死。

    死亡的恐惧,让火铳兵们脑袋一片空白,而长期训练之下的条件反射,让他们听到命令后,下意识蹲下,将火铳斜着对前。

    用自己和手中那连短矛都不如的火铳,构成一个个肉身拒马。

    方阵另一条“边”,列队的火铳兵们平端火铳,利用外沿同袍蹲下而让出的“射界”,对准冲来的骑兵。

    手有些颤抖的本队尉官,挥刀指向冲来敌骑。

    敌骑如潮,宛若群虎下山,很明显,对方是铁了心要冲锋,不会转向。

    他用颤抖的声音,呼喊起来:“开火!!”

    火光闪烁,雷鸣不断,火铳兵齐射,弹丸随即击中厚厚的铠甲。

    然后击穿,没入血肉之躯。

    中弹的周兵和战马,无论是死是活,冲锋的势头,裹着躯体继续前进。

    有人和马半途边倒地,但更多的人和马撞入血肉之躯构成的短矛阵,激起残肢断臂飞溅、尘土大作。

    到处都是人仰马翻,到处都是被马槊挑飞、被战马撞飞的火铳兵。

    激烈的冲撞之下,外沿的楚军方阵,过半消失在冲锋的具装甲骑之中。

    但冲锋依旧在继续,不惜血本都要冲破敌阵的周军骑兵,穿过尸体狼藉的地面,撞向新一层楚军步阵。

    迎接他们的,是依旧列队站立、平端火铳的楚兵。

    面前方阵的瓦解,无数人被撞飞、踩死的惨烈情景,让这些楚兵脑袋吓得发懵,但依旧麻木的列队站着,迎接生与死的考验。

    他们,不过是杀人机器中的一个部件,害怕与否,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哪怕心中再害怕,也不能跑,无论眼前死了多少人,他们都得列队站着。

    火铳装填着弹药,他们就要做好射击的准备。

    火铳射击后,若没时间装填弹药,那就蹲下,变成肉身拒马。

    肉身拒马,在人、马俱甲的具装甲骑面前,不过是一滩烂泥

    可即便如此,也要维持队形不变!!

    “开火!!!”

    耳边响起咆哮声,脑袋一片空白的火铳兵,下意识扣动扳机。

    火光在眼前闪烁,和喷射出的浓烟一道,将视线遮掩。

    发射完毕,火铳兵下意识蹲下,化作肉身拒马。

    身后,方阵另一条“边”,火铳兵们也陆续开火。

    浓烟之中,忽有数道黑影撞来。

    撞入肉身拒马群中。

    有人被撞飞,身体在半空中打了个转,如同秋天的落叶般,打着转落下。

    但也有人没被撞中,愣愣蹲在地上,看着浓烟。

    撞入阵的骑兵,之前没死也摔得半死,连同抽搐着哀鸣的战马,被楚兵捅个透心凉。

    浓烟依旧弥漫,却没有黑影再冲出来。

    空心方阵大体完好,而冲锋的具装甲骑,已然是强弩之末,击破了第一道空心方阵防线后,倒在第二道方阵防线面前。

    如此距离的冲锋,都无法攻破步阵,心惊胆战的周骑纷纷撤退,之前气势汹汹的攻势已然不在。

    楚军的步阵,在没有骑兵保护的情况下,于开阔地带,挡住了敌军骑兵的疯狂冲锋。

    却因为结阵抵御骑兵,耽搁了追击。

    溃散的周军步卒,被将领们聚集起来,又开始聚拢,意图挽回颓势。

    四散的周骑,在楚军步阵周围逗留不去,迫使楚军维持阵型,无法从容移动。

    没有骑兵掩护的楚军步阵,面对敌军骑兵的威胁,只能放弃对步兵的追击,很快便失去了推动“倒卷珠帘”的机会。

    各队军官下令装填弹药,为新一轮恶战做准备。

    但是,楚军新的攻击序列已经慢慢向他们接近:第二拨过河的军队,已经结阵完毕,踩着鼓点声,向南推进。

    这些即将投入战斗的队伍,看见了方才发生的惨烈交战情景,看见了满地狼藉,也看见了前军的英勇作战。

    前军的任务,是在没有火炮和骑兵的掩护下,先行过河,与优势敌军交战,为后续队伍的渡河、列阵,争取到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事实表明,对方出色完成了任务,虽然伤亡不小,但主力尚在,抗住了敌军的轮番进攻。

    现在呢?

    渭水上,已经搭建好许多浮桥,跨越壕沟群的便桥也已经通行。

    过河的楚军骑兵,已经过了壕沟,完成了集结。

    由马匹拖曳的“马轻侯”们,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

    东面,长安和灞桥之间的地区火光大作、雷声阵阵、浓烟弥漫,可见友军对灞桥周军营垒的攻势,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太阳西沉,决战到了关键时刻。

    渭水北岸,楚军大营处,忽然升起数团火光,飞上半空,绽放出绚烂的焰火。

    火光绚烂,让人想起除夕夜释放的焰火。

    这是中军对决战最后阶段发布的进攻命令,主力已经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