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547章

乱世栋梁-第547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光绚烂,让人想起除夕夜释放的焰火。

    这是中军对决战最后阶段发布的进攻命令,主力已经完全渡河的楚军,开始全力进攻,先攻长安北侧,再取长安东面营垒。

    蜂拥而出的骑兵,扑向正在集结的周军步兵,伤亡惨重的周军骑兵,竭尽全力拦截,却一触即溃,落荒而逃。

    楚骑不断挤压着周军步阵,迫使周兵不断猬集,聚集成一个巨大的圆阵。

    之前楚军步阵没有骑兵掩护,陷入周军的轮番围攻,现在,没有骑兵掩护的周军步阵,虽然距离南面长安城不算远,却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北面,“马轻侯”越过前军的方阵阵地,抵达周军步阵北面。

    经历了半日血战的火铳兵们,得了命令,席地而坐,静静看着这一门门火炮进行战斗准备。

    夕阳余晖将战场染成金黄色,准备就绪的“马轻侯”,对着面前黑压压的周军步阵,喷射出火光和浓烟。

    沉重的球形实心弹,在人群中拉出一道道血痕,血雨腥风再起。

    威力如此恐怖的兵器,超过了周军步卒的承受能力,步阵瞬间崩溃。

    许多兵卒已经被惊恐弄得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往外跑,要离开人群,躲避恐怖兵器的进攻。

    分布四周的楚骑,迅速围拢过来,用几种方言喊着“投降不杀”,迫使大量惊恐的周兵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长安城北,城楼上,督战的晋国公宇文护,见着城外兵马崩溃、投降,看着楚军骑兵开始向东移动,木然无语。

    尉迟迥的灞桥营垒,已经陷入苦战,想把兵马撤入长安,已经很勉强。

    若接下来,再被楚军断了退路,又无援军接应,恐怕

    他放下千里镜,抬头看天,沐浴着夕阳的身影,显得萧瑟、无助。

    左右看着城外败局已定,一个个只觉后背发凉、嘴角苦涩,心中哀叹:完了,完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心

    上午,长安城东,灞桥西,周军故垒,此时已为楚军占据。

    前来视察的楚国皇太子李昉,身处一片狼藉之中。

    烧毁的营垒、帐篷,遍布血污的地面和壕沟,四处可见的烧焦骸骨、奇形怪状的躯体,以及不知是木炭还是残肢断臂的大量条状物。

    空气中弥漫着诡异肉香味,虽然味道很淡,但夹杂着血腥味,足以让人觉得胃部不适。

    李昉忍着想吐的冲动,不顾地面血污,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若无其事,缓缓走着,向陪同将领,问起昨日战况。

    昨日战况激烈,尤其长安城东、灞桥西侧营垒处发生的激战。

    当时,楚军集结兵力,从渭水北岸向南发动进攻,既与城北周军交战,又分兵作为“尖刀”直插城东,将城东灞桥周营和长安之间的联系“断开”。

    一段话就能描述完毕的战斗经过,实际上是无数官军将士用生命实现的。

    尤其直插城东的“尖刀”,承受着周军疯狂的反扑。

    他们既要快速突入长安城东和灞桥周营之间地带,又要立刻构筑障碍阵地,同时抵御长安城守军和灞桥周军的两面夹击。

    因为是轻装快速渡河,所以“尖刀”无法携带沉重的火炮,兵力上又是明显劣势,若光靠人力,根本就完成不了如此重任。

    所以,此战大量使用火油弹等纵火武器,又用上了大量“管风琴”等连发“热”兵器,以“热”兵器的巨大杀伤力弥补兵力的不足,抵御周军的进攻。

    以此等到援军赶来,并等到了大量火炮过河、投入作战。

    大量“热”兵器和纵火兵器的使用,将长安城东、灞桥周营化作焦土,大火熊熊燃烧,火场范围极大,入夜后,夜空都被火光照亮

    进攻持续了一晚,大火于凌晨时熄灭,除了部分骑兵出逃,大部分周兵只有两种状态,死,或者被俘。

    战果,就是现在的效果:周军营垒仿佛彻底过了一场大火那样。

    到处是焦炭,也不知哪些是“人炭”,哪些是“木炭”。

    李昉身处这一大片焦土之中,除了感受到战场的血腥,还感受到时代的剧变。

    父亲的话,在他耳边响起:热兵器的时代到来后,战争的形态会发生剧变。

    火炮、火铳,都是靠着火药推动弹丸,以此造成巨大杀伤,所以属于“热”兵器。

    “热”兵器摆脱了人类自身力量的限制,威力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一个设计科学的新式堡垒,即便只有不到千人守备,在弹药、补给充足的情况下,凭借火炮,可以承受数万人冷兵器军队的长期围攻。

    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手持一杆装填完毕的火铳,就有极大几率射杀一名身经百战的彪形大汉。

    一群老弱妇孺,依托具备完整攻势的村级堡垒,靠着少量火炮,以及人手一杆的火铳,就能从容击败来袭的流寇或者强盗(用的是冷兵器),哪怕对方数倍于己。

    这就是“热”兵器的威力,对于人的体力、力量、作战技艺没有太多要求。

    传统的弓箭兵,需要经过至少一年的训练,才具备基本的作战能力,而长矛兵、刀盾兵,要有数年的积累,才有打白刃战的基本素养。

    但火铳兵不同,李昉看过兵部拟定的“训练大纲”,新兵在经过为期六个月的训练后(最低要求),就能成为一个堪用的火铳兵。

    这样的兵,能够熟练操作火铳,能够执行各类队形变换命令,能够遵守严苛的纪律,能够排着队列上战场,投入到血战之中。

    六个月的“速成兵”,只要指挥得当,能以结队作战的方式,大量击杀那些百战老兵,此次决战,就说明新式军队的威力极大。

    而这样的军队,练兵成本要低得多。

    甚至残酷些说,这样练出来的火铳兵,是成本极低的“消耗品”,用这种消耗品们组建起来的军队,其战斗力却是一流的。

    当然,有两个前提:火炮不能少,必要的骑兵队,也是要有的。

    李昉看着远处正在游弋的骑兵,又看着附近正在移动的大量“克虏伯”,莫名觉得身体里充满信心。

    这些“克虏伯”是攻城利器,但分量重,在野战条件下移动起来速度慢,限制颇多。

    但只要|“克虏伯”出现在身边,就能让人信心大增。

    现在,伤亡惨重的周军困守长安,意图负隅顽抗,看样子不会轻易认输,所以,“克虏伯”要发威了。

    他的视线,转到西面远处的长安城。

    周国派出刺客,刺杀他父亲,虽然刺杀失败,但消息恐怕传不到长安,所以,城中的那些人,在决战惨败之后,必然寄希望于刺客得手,楚军后撤。

    射进城内的劝降书,看来不会有什么回应,李昉对此并不寄予希望,他的希望,在于将士们的英勇善战。

    以及“克虏伯”的巨大威力。

    不过,攻城不能只有字面意义上的攻城,对于守军,必须“攻心”,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李昉收回视线,问随行将领:“俘虏们都释放了么?”

    “殿下,俘虏全都释放了,包括伤员。”一名将领回答,“临走,每个人还能领一张蒸饼做朝食,蒸饼都是现热的。”

    李昉又问:“我军将士这么多人,后勤做饭也不容易吧?还给这么多俘虏一人一张蒸饼,忙得过来?”

    “殿下,后勤忙得过来,蒸饼都是提前做好的干粮,拿出来过水蒸一下就行了,忙得过来。”

    “俘虏们的表现如何?对于我军释放他们回去。”

    “大多是面无表情,或者是惊魂未定的模样。”说到这里,几名将领笑起来:“他们的魂魄都被火器打散了,如同断了腿的癞皮狗,已经蔫了。”

    李昉再次看向长安城方向:“这些俘虏跑去城下,叫得开门么?”

    “不知道,反正我军不靠近,至于城门开不开,让不让这些溃兵入城,那是长安守军的事情。”

    李昕不再问,看着远方。

    决战过后,大量周军投降,如何妥善处置这些俘虏,是个问题。

    若分头安置,会摊薄楚军兵力,毕竟即便是看守这些缴了械的俘虏,也得花费不少人力。

    而且,这么多俘虏每日伙食要有基本的保障,必然加重楚军的后勤负担。

    若杀了,且不说杀俘不祥,就说此举对长安守军的刺激,不会小,所以没有必要。

    所以,战前参谋部拟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决战胜利之后,将投降、被俘的周兵,悉数释放,是为“攻心”。

    这些被释放的俘虏,长安城如果不接纳,会导致城内守军觉得心寒,士气大跌。

    若接纳了,惊弓之鸟入了城,会把在城外交战的经历,添油加醋的扩撒出去,使得更多的人知道楚军的“可怕之处”。

    但楚军释放俘虏的举动,却能让溃兵和亲朋好友在害怕的同时,明白自己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投降可以保命,死战,真的就会死。

    所以,周国一方让败兵们入城,同样会导致城内守军士气大跌。

    这就是最直截了当的阳谋,就不知长安城里的那位执政,做出何种选择。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夜,长安城内,蜀国公府,鼻青脸肿的尉迟迥半坐在榻上,和前来探望的执政、晋国公宇文护低声交谈。

    此次决战,周军惨败,且伤亡惨重,坐镇灞桥大营的尉迟迥,差点就“魂断灞桥”,一缕魂魄随舅舅(宇文泰)而去。

    亏得部曲奋力护卫,才保得他突破拦截,冲到长安城下,坐吊篮入城。

    事到如今,局势已经很明了,尉迟迥明白其实许多人心里都有了想法,却没人敢说出来。

    但总是要有人提出来,执政的宇文护才有台阶下。

    而提出看法的这个人,必然承担所有非议,会成为“恶人”。

    但思来想去,这恶人,或许就只能自己来做。

    毕竟,他是文帝的外甥,执政的表弟,从小一起数羊、一起经历腥风血雨的交情。

    又是屡次与楚军交锋的主帅,即便为此担上“怯战”、“卖主求荣”的骂名,也必须得说。

    “萨保,无论开封那边,成与不成,恐怕,长安都已经撑不到那天。”尉迟迥看着宇文护,认真的说。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宇文护怕是要发作,但话从尉迟迥口中说出来,却有不同。

    他避开了尉迟迥的目光,看着旁边:“叔叔交到我手中的家业,我不能”

    尉迟迥抓着宇文护的手,继续说:“萨保!!你已经尽力了,你已经尽力了”

    “不,不开封那边,会有好消息的”

    “萨保,无论开封那边成与不成,我们已经等不下去了!”

    尉迟迥攥着宇文护的手,语气恳切:“今日,楚军放了那么多败兵回来,你以为他们想干什么?”

    “若我们不放败兵入城,城中将士会寒了心,士气大跌;放败兵入城,人人都想着投降就能保命,士气还是会大跌。”

    “我知道,你是左右为难,不得已让溃兵入城,可你想想,今天,有多少人找这些败兵打听消息,然后起了心思?”

    “我已经严令,败兵入城后不得乱说话,不得扰乱人心!!”宇文护喊起来,看向尉迟迥。

    尉迟迥盯着他:“有用么?萨保,将心比心,你觉得这有用么?”

    宇文护沉默了。

    这当然没用,战场上的惨败,让将士们打胜仗的信心被摧毁殆尽,加上楚军不杀俘虏,还放俘虏回来,如此攻心策略必然起效。

    所以,长安守军士气会大降,当楚军开始攻城时,恐怕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奋力反击,而是等着投降保命。

    周国的兴亡,对于这些普通兵卒来说,并没有太多关系,甚至对于许多文武官员来说,既然官军打不过楚军,那么周国灭亡,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因为楚国在灭齐之后,并没有对齐国宗室赶尽杀绝,许多齐国文武,还在楚国有了任用。

    有如此“前车之鉴”,加上此次决战惨败对人们信心的沉重打击,宇文护明白长安城内的许多文武官员,恐怕都起了别样心思。

    或许,宗室之中,也会有人觉得放弃抵抗、做个笼中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结局。

    但宇文护不甘心,他觉得自己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所以只要开封那边

    尉迟迥明白表兄宇文护的心情,但决战惨败之后,还要坚持,已然是赌红眼的赌徒,在接连输钱之际,还要把身家性命都赌上的作态。

    “先帝的子嗣,至少能够得到延续,这是你的首要责任。”

    尉迟迥换另一个方式来劝,虽然宇文护接连废杀两位堂弟,确实辜负了宇文泰的托付,但尉迟迥认为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先帝的基业,能否保住,不是你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我们都已经尽力了,尽人事,听天命”

    宇文护听到这里,咆哮起来:“那一个鱼梁吏,有什么天命!!!”

    尉迟迥依旧一脸平静:“我们当年,也不过是边镇放羊的小家小户,不是么?”

    这话,让宇文护冷静下来。

    出身武川镇的宇文家和尉迟家,当然和放羊的穷苦牧民有区别,怎么说都是当地大户、领民酋长。

    不然,也不能与贺拔家等豪强有交情,无法在叛乱爆发时,立刻拉起队伍。

    但家族历经战乱、颠沛流离才打下的基业,就这么放弃,宇文护接受不了。

    他始终觉得,楚国国主李笠根基不牢,只要李笠一死,国内必然大乱。

    那么只要他们再撑下去,撑到李笠“暴毙”的消息传来,转机就来了。

    “转机,也得有命去等,才能抓到。”尉迟迥继续劝,“当年,慕容垂在燕国国内待不住,投奔秦国,等到苻坚淝水兵败,才等来复国的机会”

    “他当时若留在燕国,被皇帝杀了,又如何复国?”

    “如果,机会迟迟不来,先帝的子孙,哪怕是做个阶下囚,活下去,也也算是血脉延续”

    “你看不起李笠,他国内的那些士族,那些前朝旧臣,就看得起他?他要名声,要与众不同,自然要善待亡国的宗室,彰显自己的天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