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41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41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倒是很少见闻,但问题是……”

    “下贱之地,怎么能走出仁人君子?”

    这话一出,耶律保机除了抱头鼠窜,根本就没有招架的能力。等到耶律保机跑了,李逵偷偷抹了一把额头的虚汗,心说:大宋的老头子都不好对付啊!

    李逵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怎么可能相信安焘的鬼话?在京城做官,除非是穷到连吃饭都吃不起的地步,这才会避教坊此类销金窟远远的。当然,诗词歌赋名声在外的除外。比如说黄庭坚、秦观等人,他们虽然穷,可是要是放下身份去教坊打秋风,有的是年轻貌美的头牌投怀送抱,还不要钱。

    他们之所以不去,绝对是抹不开脸。

    花界老顽童的名头,可真不好受。

    安焘的到来,李逵不认为是针对耶律保机,这是顺带手欺负了一把而已。

    耶律保机离开之后,李逵让人送上茶具,烧的旺旺的小茶炉,咕咚咕咚冒着热气。李逵不急不缓的添加茶叶,佐料,然后等待之中对安焘苦笑道:“让大人见笑了。”

    安焘摆摆手道:“不碍事,听说耶律保机为了向你求买一首词,出了大代价。”

    “一匹马而已。”

    “这马应该不普通吧?”

    安焘对李逵笑眯眯地样子,似乎想要沾光。李逵装傻道:“大人,不过是一匹西域的幼马而已,才两岁。”

    “汗血宝马?”

    “安学士,你不会也想要吧?”

    见李逵脸色骤变,安焘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老夫要是年轻三十载,你小子这马说不定姓谁了呢?可如今老夫年纪大了,骑马反而有害。算了,留着吧。这也是你的运气,就怕被人听了去,对你的风评不利。”

    李逵苦着脸,指着自己的脸对安焘叫苦道:“学士,你觉得小子还有风评可言吗?”

    安焘蓦然,随后幸灾乐祸道:“也是,你小子就和当年的子瞻一样,胆子出奇的大,简直是肆无忌惮。可是子瞻有才,有大才,诗词歌赋无一不是当下顶尖的水准。你差点,好好的进士快混成了将门,但是天下将门也绝对养不出你这等能搅和地一个国家天翻地覆的人。还是单枪匹马。不得不说,你小子和你师祖一样邪门。”

    用邪门这个词来形容苏轼,并非是安焘的恶意。而是读书人对同行的无力和绝望。每个在出仕前能考中进士的学子都是极其自信的人,坚信自己是天才,可遇到了苏轼之后,有种像是繁星撞见烈日,这种糟心的感觉很让人沮丧。

    安焘自顾自地说到:“和凝的这首《何满子》其实落了下乘。当年去教坊,这首词不如这位的另外一首受欢迎。”说话间,安焘摇头晃脑的吟了起来:“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李逵随口应道:“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

    没想到李逵能如此应景,安焘不得不对李逵另眼相看,可随即似乎想明白了,呵呵笑道:“去教坊,和凝的这首《江城子》不能少。不愧是子瞻的徒孙,技艺不能丢。”

    读书人考科举,肯定是不会学到和凝的诗词。这位名声很不错,才学也是极高,但问题是这位擅长写艳词,还写出名了。说是艳词界的魁首也不为过,可恰恰这位还做过宰相。这才让和凝的诗词名声大作,可实际上和凝活着的时候也很无奈,这些诗词大部分都是他年轻时候放荡不羁的遗留。反而成了他做官之后最大的困扰。

    茶水咕咕倾斜入茶盏,汤色尚可,手法尚可,这绝对是苏轼的真传。但恰恰是苏轼最不擅长的方面之一。

    安焘也不在乎,秋冬之季的塞外,能喝上一口热茶已是享受。

    闭着眼回味了一阵,安焘放下茶盏长长的呼出一口热气,随后不屑道:“辽人如今也破败了,不复当年之勇。如今的辽人权贵,各个骄奢放逸,章子厚说的没错,辽人的落败是他们羡慕王化,却有没有学到我华夏真学开始的。”

    “学士不是对章相?”李逵不太明白,安焘在朝堂上遇到章惇,可是有机会就怼的猛人。可突然间在背后竟然说起了章惇的好话,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安焘笑了笑:“老夫和章子厚不睦,主要是他这个人太霸道,做事不留余地。可他比起来曾布、蔡卞几个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只是他对辽国的态度,让老夫担忧不已。就他的性格,少不了会让大宋和辽国动武。两国罢战百年,虽说废于兵事,但这要打起来,可不是和西夏这样了。辽国输不起,大宋更输不起。”

    “如能取胜,打下燕云十六州自然是皆大欢喜。要是两家交战个几十年,百姓都要没活路了。”

    不得不说,安焘身上还能看出文士的痕迹。他怨恨一个人,却不会怨恨这个人的才能。安焘顿了顿,抬眼对李逵道:“人杰,章子厚是大宋的变数,你何尝不是大宋的变数?”

    “下官何德何能,能当得起大人的谬赞!”李逵诚惶诚恐的样子有做戏的成分,心里却美滋滋的,终于有人看出来他能臣的本质。

    既然安焘如此上道,李逵也不能不表示一下,安焘来找他的目的,李逵也能猜个七七八八。谈判不顺利,李逵不能等着安焘自己说,要不然安焘的面子下不来,当即开口询问道:“学士,是否需要下官参与谈判?”

    “你还不用参加,主要是你的身份太敏感,如今你在西夏的一举一动,恐怕李秉乾都要紧张万分。留你在西夏,是为谈判保驾护航,是留在关键时候用的。”说到这里安焘举棋不定的拿着茶盏,随后缓缓放下:“只是遇到了一件怪事,老夫和西夏谈判两日,却总是给老夫一种感觉,西夏人在拖。”

    “这很好理解,梁氏虽然覆灭,但余孽不除,对于李秉乾来说才是心腹大患。”李逵突然心头一凛,迟疑道:“学士,会不会我大宋对谈判有速决的打算?”

    安焘点头道:“没错。不管是朝堂也好,西北也罢。占领西夏四州之地,已经是意外之喜。朝堂黑没有做好决战的准备。物资筹备,粮饷,甚至是军队招募和训练,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陛下也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事堂、枢密院也筹不出太多的兵马。谈判,自然是越快越好。”

    突然,安焘愣住了,问:“人杰,你认为西夏也在拖延?可问题是谈判是他们要求的,我大宋不过是应允了双方的谈判。”

    “我找个人来问一问。”

    很快,古哈尔带着角戎的来到了李逵的院中,见面对李逵道:“大帅。”

    李逵摆手道:“我可不是什么大帅,休要再提。我且问你,谈判主使嵬名康达是何许人也?”

    “好人!”

    角戎的这个答案让李逵很不解,党项人中间跑出个好人的概率可不大。至少对大宋人来说,更是如此。

    角戎见李逵惊愕,随即解释起来:“大帅,老王爷从来不管事,他平日里也不掺和朝堂之事。要说在大夏对他的感觉,就是能忍。谁欺负他都能忍。”

    李逵倾身道:“比如?”

    “他是景皇帝的御弟,媳妇被景皇帝抢了去后宫,也没有生过气算么?”角戎低声回答,他内心很焦虑。明面上,他是西夏武将。可实际上,从新君到功臣,没有人对他有信任感。原因很简单,他之前可是梁氏的人,还在战场上投降了李逵。这让他在西夏的身份非常尴尬。可李逵又是宋人,给不了他遮风避雨的港湾。尤其是在论功行赏的关键时刻,他一日没有获得封赏,这心就一直得悬着。

    李逵沉吟道:“你有什么打算?”

    “我?”

    角戎愣住了,他一时间难以回答。李逵见状也不就勉强,对角戎道:“我离开前你想清楚,要是想离开西夏,我想大王应该给我这个面子。”

    李逵用‘应该’这个词,显出他的自信。这让角戎沉重的心情有了些松动,俯身谢道:“谢大帅!”

    “你先下去。”

    等到人走了,安焘从屏风后面转出来,对李逵道:“看来要快刀斩乱麻,不然拖延下去,辽国恐怕真的要出手了。”

    安焘也看出来了,西夏的做法是驱狼吞虎,加上大宋对谈判的急躁心态,恐怕要是让西夏人得逞了,结果就难料了。

    翌日。

    嵬名康达再次迟到,却装出年老体衰的样子告罪:“安大人,老朽年纪大了,这天一冷就起不来了。”

    安焘笑容灿烂,内心却冰冷,客套道:“不碍事,等谈判结束了,老王爷想什么时候起,就能什么时候起。”

    嵬名康达愕然,心头笼罩起层层愁云。

    谈判开始之后,果然如他猜测的那样。安焘寸步不让道:“我大宋对银州、洪州、龙州、韦州收复,不在谈判之内。且我大宋皇帝要求宥州归附我大宋。”

    “这不可能。”嵬名康达一改老态龙钟的样子,站起来怒气冲冲道。

    这样子,哪里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就像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就是长相老了一些罢了。可强硬的态度在嵬名康达的身上连停留一盏茶的时间都没有,没多久,他就絮絮叨叨起来:“安大人,不好办呐。我大夏在银州、洪州、龙州、韦州有数十万百姓,土地房屋甚至是祖庙都在当地,有道是故土难离。”

    “这好办,汉人归宋,党项人归西夏。”安焘早就心里有所准备。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反应之快。毕竟牵扯到城池百姓,谈判肯定会陷入僵局:“大宋可以在财力上给予补偿。”

    嵬名康达词穷了,他原本想着用搬迁,人口来和安焘掰扯个十天半月,只要时间长了,辽国肯定能看出端倪来。只要等到辽国力挺,西夏和大宋的谈判自然会底气强很多。可安焘的反应一改之前的温和,顿时犀利起来,这让他有点难以招架。

    毕竟他年纪也大了,浑浊的眼眶之中,眼珠子迟疑起来。想了想,他却在安焘诧异的眼神之中点头道:“可以。但是我大夏失去了宥州就等于是失去了横山门户,为了大夏王庭的安全,我主也想过解决的办法,但是需要宋国给予足够的支持。”

    “什么支持?”安焘心头疑窦重重。谈判似乎太顺利,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嵬名康达开口道:“想要彼此放下芥蒂,我大夏只能将王庭迁徙至安全之地。我主有西进的打算。但是在其他条件之上,我主还有一个条件,李逵得为我大夏征战西域三年。”

    “不可能!”

    关乎到大宋的脸面,谈判不欢而散。

    安焘回来之后,将此时给李逵说了,问:“人杰,你觉得西夏真的会西进吗?”

    西夏真要是西进了,对于大宋来说绝对是好事。大宋和西夏的战争连年不断,有党项人贪婪的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夏的王城距离大宋实在太近了。大宋有过两次大战直接威胁到兴庆府,但是西夏却永远也威胁不到大宋的汴梁。

    一直笼罩在灭国阴影之下的西夏,为了安全,自然只能硬着头皮和大宋死磕。这也是为什么西夏在内忧外患的境地下,还是少不了和大宋交战的原因。

    对于安焘的问题,李逵也是颇为无语道:“这本来就是我对李秉乾建议的办法,西夏想要获得战略空间,避免和大宋之间的连年战争,西进是唯一的出路。”

    安焘震惊道:“你怎么能帮党项人出谋划策?”

 第563章 绝户计

    “我……我这不是盼着党项人离开河套,这省了大伙儿很多事。”

    李逵有点气短,没办法,他堂堂一个大宋官员却给西夏的新君出谋划策,拿出去说,肯定是李逵理亏。往小了说,他这是不识大体;往大了说,是投敌卖国。

    好在安焘不这么想,他耷拉着眼皮,手指在食案上扣动,似乎陷入了考量之中。良久,长叹道:“想法虽好,但就怕到时候党项人不答应。万一他们西进之后,实力大涨,还赖在西北不走,到时候对我大宋来说,不啻于一场噩梦。”

    这话也没错,党项就霸占着河套和河西走廊,这块硬骨头就让大宋啃了五十年。

    好几次,牙都崩了。

    真要是让党项人实力飙涨,最后大宋不仅没能占到便宜,反而会因为党项人的实力恢复,甚至大涨,让大宋陷入更被动的局面之中。

    面对草原国家,大宋一直吃亏。

    这种因为兵种上的克制,让大宋面对草原国家交战的时候,底气一直不那么足。西夏还算是好的,因为西夏的战马不能满足所有的西夏士兵的需要。不得已,西夏开发了各种步兵兵种。但玩步兵,西夏是大宋的对手?就算是西夏精锐步跋子,大宋禁军也不在乎。比战斗力和武器装备,西夏的精锐在大宋精锐面前不堪一击不至于,但经常被吃的死死的。

    可是骑兵就不一样了,大宋由于战马的原因,野战总是被打得头破血流。就是军队机动能力不如,经常被西夏骑兵抄后路,。

    西域,虽说对大宋的精英们来说很遥远,但是几乎所有大宋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西域盛产良马。要不然,汉武帝当初为什么派张骞去西域?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西域弄回来优良的战马。有良马,就要有优质的草场。

    “学士,下官以为这方面的担心有必要,但发生的概率不大。西夏真要是西进,和辽国的矛盾就加深了。尤其是当西夏去西域作战的兵种,步兵完全派不上用,成了以骑兵为主力的作战模式。那么他们首先需要的不是土地农田,而是草场。”

    “驱狼吞虎?”

    安焘的眼睛一下子眯起来了,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可他一开头,看到李逵憨憨的表情,似乎感觉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李逵不会在蛊惑李秉乾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步吧?这样的话,这家伙的心机有点深啊!自己这帖老膏药都有可能降不住李逵。

    “学士!”

    “学士!”

    李逵见安焘发愣,急忙呼喊了两声,才将安焘给回过神来。只不过安焘看他的眼神有点怪异,这让李逵有种当初被范纯仁盯住的难受劲。老范是个很不错的人,但问题是这老头占便宜没个够,很是让人憋屈。

    安焘开口道:“万一西夏壮大了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