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509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09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他芝麻大的前程,没了也就没了。

    可衣锦还乡和罢官丢职能一样吗?

    大宋解决了青塘的问题,解决了西夏的问题。至少可以省出两成以上的赋税,按照大宋一年赋税一万万贯来算,至少会多出两千万的盈余。有了这么多钱,皇帝还会想着变法吗?

    吃喝玩乐不香吗?

    躺在钱堆上不舒服吗?

    为何一定要用可能毁掉大宋根基的变法去冒险?

    从仁宗开始,到神宗皇帝,然后到今上,他们变法的目的不外乎是大宋的赋税已经不足以支出。要知道以前大宋的财政每年都有五百万贯以上的盈余。虽说国库的钱还堆积如山,可真要是等到国库里跑耗子,大宋差不多也该完蛋了。有意变法的皇帝,也担心变法会动摇大宋的根基,但没办法,他们就算明知道如此,也要硬着头皮去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才是智者的谋划。

    其实,青塘的土司进献,李逵是知道的,不仅知道,还给青塘的土司们提了个醒。李逵虽然推动了青塘的土司政策,主张番人治番邦的策略。但他不过是作战的统帅,最多也只能给皇帝上奏折。东西两院,也就是枢密院和都事堂是否会听他的,他都不知道。土司们要表态,向皇帝表忠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出一份足够让大宋皇帝雀跃的礼物。

    要不然,朝堂还是可能对土司,番人治番的政策发生动摇。

    李清臣和安焘的组合,即便李清臣善于谋划,安焘善于冲锋陷阵。可是对比章惇和蔡卞的组合,还是差了很多。尤其是杨畏也投靠了章惇,加上翰林院承旨拟订政令和圣旨,可以说枢密院在话语权上完全处于劣势。

    这种情况下,安焘想要彻底推行土司政策,难之又难。

    至少章惇是绝对不会让安焘如愿。

    毕竟,枢密院的功劳越大,对于章惇来说,他的威胁就越大。尤其是李清臣并非不是没有想做很宰相的念头,而是这个念头被章惇熄灭了而已。

    出于自己利益,章惇也不能让安焘如愿。

    可青塘的土司们集体赶到了京城,虽说有些年老的土司没来,但是也派遣了继承人赶来,这等于是给安焘站场子。

    身为帝国宰相,章惇即便是再小肚鸡肠,也能看出来安焘的谋划。

    同时,他也开始忌惮起来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逵。

    安焘说白了,就是个从御史台一路走上来的大臣。虽然资历很老,但问题是他没有施政才能,更不要说军事才能。如今朝堂上的几个大佬,除了李清臣、蔡卞、曾布之外,都有军功。虽说苏辙的军功说出来让人难以启齿,他老人家是因为神宗皇帝驾崩之后,指挥大军护陵才获得的军功。说白了,就是当时的宣仁太后要给苏辙一个军功进爵的由头而已。

    可安焘的军功是实打实的军功。

    他还有去西夏谈判,重新划定边界的功劳。

    要是让安焘继续成长起来,那么势必会威胁到他的相位。

    而安焘之所以获得这些功劳,都离不开一个人,李逵。

    西夏的事,李逵上窜下跳,先是鼓动西夏皇族李承乾叛乱,然后弄死了西夏的皇帝和太后,政变成功。内乱之下的西夏实力大损,让大宋白捡了四个州的地盘。可最后功劳没有计算在章惇的头上,而是落在了皇帝的英明选才上,让章惇有苦难言。

    之后就是青塘了,大宋打青塘是章惇力排众议的决定。一来,前青塘王,如今的阶下囚阿里骨太嚣张,竟然敢率十万大军进攻秦凤路,给大宋难堪(主要是蔡京指挥下的秦凤路没打赢)。二来,收复青塘对于完善大宋的军师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不缺战马的中原王朝,才是拥有进攻能力的泱泱大国。

    要是连战马都没有,靠着步兵作战,只能沦为被动挨打的局面。

    即便强悍如汉朝的军队,没有足够的骑兵,也无法对匈奴产生巨大的威胁。更不要提战略主动之类的了。骑兵,足够的骑兵,才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底气。

    可让章惇郁闷的是推荐安焘去秦凤路主持收复河湟之地,是章惇的谋划。原本章惇以为可以分开安焘和李清臣在枢密院的控制,至少分开两三年之后,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控制枢密院。就一个李清臣,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而安焘带兵打仗,不仅恐怕无法立功,甚至还会遭受惨败。在张章惇看来,安焘的才能比蔡京差远了,蔡京打不过青塘,安焘肯定要凉。可谁能想得到,大宋连物资都没有送到秦凤路,李逵就打下了青塘城。

    留着羌人没有投降,对于秦凤路来说,真的不算是麻烦。

    毕竟,羌人多步兵,还在山里,大宋再不济,对付羌人也手拿把攥般的容易。

    两次的谋划,都让李逵轻松化解。

    这让章惇不得不怀疑,李逵已经投靠了李清臣。章惇迟疑不已,难道真的要对李逵下手?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对一个看似没有任何威胁。甚至才进入官场两三年的小子下手。可要是李逵真的投靠了李清臣,他别无选择。

    看着一群连礼数都够呛的青塘土司,有的站着躬身,有的跪在地上,还有无地投地趴在地上的丢人现眼的玩意,章惇的内心冷到了冰点。

    别看这帮青塘人说话都不利索,语气怪的很,还尽丢人现眼,可是皇帝却笑的异常的灿烂。

    这份喜悦,就连郝随也感受到了。皇帝这么高兴,大概只有两次,第一次是皇帝亲政的时候,第二次就是现在。

    大庆殿上,赵煦激动的站起身,从龙椅上站起来,走下台阶,一个个将青塘的土司扶起来,情绪几近失控,哽咽道:“爱卿,有心了。”

    “爱卿,有心了!”

    “尔等不负朕,我大宋誓不负卿!”

    君无戏言,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番邦使臣开口。这要是还说话不算数,他恐怕真没脸死后见赵家的列祖列宗了。

    而内心最挣扎的恐怕还不是章惇,而是西夏的使臣和辽国的使臣。

    对于他们来说,大宋越强大,他们就会越担心。

    庆典结束。

    皇帝难以克制心头的喜悦,在皇宫中快步的走着,身后跟着郝随等宦官。越想越高兴,他爹神宗皇帝即便用王韶打下了青塘又如何?青塘人该叛乱还是叛乱,甚至预想的战马也无法提供。还不得不拖累秦凤路驻扎大军防备。

    可是他呢?

    同样是收复青塘,从战报上看,青塘死的人至少是王韶那次熙宁开边的三四倍,可是熙宁开边实际上是失败的,这些都是有定论的事情。

    可是赵煦呢?他收获的却是四海归心。这岂不是说,他比他父皇都要厉害?可他才二十岁啊!想起来,就兴奋。要是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他岂不是要超越秦皇汉武……想到这等美事,真要是等将来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他只能去炼丹打发岁月了,一想到这些,他忍不住笑起来:“郝随,明日紫宸殿上赐封青塘土司你说朕要给什么才好?”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给什么,青塘的土司都会满心欢喜。”郝随可不敢乱说话,尤其是皇帝高兴的时候,要是坏了皇帝的好心情,他就要倒霉了。

    对于这样的答案,赵煦自然不会满意,连声道:“不妥,朕富有四海,怎么能占了臣子的便宜?”

    这话在理,华夏是礼仪之邦,一直信奉的道理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青塘十大土司如此醒目,赵煦怎么能够没有点表示?再说了,青塘土司给了两万战马,他要是抠抠搜搜的,岂不是让忠臣寒心?

    赵煦皱眉问:“郝随,你说青塘的土司会缺什么?”

    “缺的可就多了,茶、铁、武器、丝绸多了去了,毕竟草原上不产这些。”

    “给,往多了给。茶给十万斤,铁一百万斤,丝绸……土司往来青塘和京城不易,要是修建宫苑不妥当,你说修个庙如何?朕听说,青塘人喜欢住在庙里,和佛主住的近点。”赵煦很有钱,毕竟准备打仗的物资都没有用掉,这些换成钱,别说买下两万匹战马了,就是再多的战马,也足够。当赵煦决定赏赐的时候,自然要给足面子。

    毕竟赏赐越丰厚,他就越有面子。

    可随着赵煦败家似的赏赐决定冒出来之后,郝随心惊胆战的想到一个问题:“这买卖似乎亏大发了。”

    “陛下,使不得啊!这么多的物资,都事堂恐怕不会答应。再说了,青塘设立土司,还是李逵的建议。赏赐这些,是否该去问问李逵?”郝随紧张道,皇帝要说给,他不能拦着,但是都事堂不答应,到时候两头受气的就是他了。

    万般无奈之下,郝随只能搬出了李逵。

    赵煦挑眉道:“为何李逵回京了,却不来见朕?”

    郝随对此腹诽不已,一个头天回京就能在大冬天跳汴河的愣头青,会想着您,别做梦了。

    不过郝随毕竟是李逵的好兄弟,甚至一度想要让李逵占便宜当他儿子的亲爹。即便李逵没有答应,但还是自家兄弟,郝随说什么也要把话给圆了,他想到了李逵没有进宫的借口:“陛下,您忘了,李逵已经不在皇城当差了,直秘阁的官身也去了,他没有进德胜门的腰牌。”

    皇帝愕然,心说:“这小子不会是傻吧,没有去要一个啊!”

    要是李逵知道皇帝这么想,肯定要生气:你以为要了,就能给?

 第642章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皇帝听从了李逵的建议,按照同等价值赏赐了青塘土司,但也仅仅是比土司进献的礼物多那么一点价值。

    这让皇贵妃刘清菁有点意外,之前皇帝可是开口要大大赏赐青塘土司的,却没想到李逵在皇帝的心目中地位如此之高。皇帝能对李逵言听计从?

    她可是清楚,赵煦看着仿佛是个木讷的人,可实际上,性格执拗着呢。要让赵煦放弃自己的想法,都有多难?

    当刘清菁发现了李逵能对皇帝有如此影响力的时候,顿时心头热络了起来。她要回家一趟,帮五妹筹备婚礼。最好能够尽快拉拢李逵,好成为她封后的筹码。

    贵妃省亲。

    太师府内,一阵鸡飞狗跳。

    宦官,宫女,还有皇城司的人马呼啦啦来了数百人。

    别看皇帝要比贵妃身份高,可皇帝出行也没有这等排场。刘清菁华贵不可言的坐在了正厅正中,府邸的亲眷接连上来见礼。

    “赏!”

    “赏珠花一对!”

    “赏!”

    “赏白玉一块。”

    “赏!”

    ——————

    “赏绫罗绸缎两匹。”

    皇贵妃刘清菁百无聊赖地看着太师府的家眷,她就是纳闷,自家在沂州的时候,没那么多亲戚呐?咋就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就像是耗子打洞似的,全冒出来了,还拖家带口的好不热闹,关键是她能叫的上名字的就几个人。

    还有腰里别着弹弓的妮子,哪家的野孩子,都是什么人呐!全往家里划拉。

    好不容易把太师府有名有姓的亲戚都过了一遍,看日头,快到晌午了。

    从贤妃到贵妃,虽说是在品级上升了一级,但是在宫中,贵妃是能够做半个女主人的身份,而贤妃却不行。

    即便这样,刘清菁还是不满意,她的目标是皇后,而不是贵妃。

    可惜,皇帝虽然在后宫对他言听计从,可是真要是面对废后这等大事,皇帝明明在她面前拍着胸脯说的是斩钉截铁,可一转眼,还是拖……

    可刘清菁等不及,她在宫中看到孟皇后娇滴滴装可怜的样子就来气。凭什么她成了皇后,自己却只能做妃子?

    都是一起进宫的女官,皇帝也更加宠幸她,却让孟皇后在她头上成了皇后,这口气说什么也忍不下去。关键是,刘清菁也是心知肚明,皇帝明着不喜欢孟皇后,这是当年高太后定下的皇后,并非是他的心思。但这份不悦,更多事少年对祖母的不满,而不是对孟皇后的不满。尤其是,他们有了个女儿……这是不喜欢的态度吗?

    问皇帝,赵煦腆着脸说瞎话,张口就说:“就一次,谁知道怀上了!”

    自己啥身板就没点数?

    赵煦和刘清菁折腾了这么久,也不见刘清菁的肚子有动静。一次就怀上,骗鬼呢?刘清菁咬着后槽牙暗暗恼怒,她就知道皇帝喜欢温柔的,像是孟氏这等看着好欺负的女人。这蹄子勾搭着皇帝知不道偷吃了多少。尤其是皇帝,想起来就让她心塞。

    大猪蹄子!

    就像是自己家的牛,在邻居家耕地,大牛腿甩的飞起,恨不得把自己给累死。回到自己家,却装模作样的扮老实。想起这些,刘清菁就心塞的不行。

    她左顾右盼了一阵,发现爹爹刘太师还没回来。

    这天虽是大朝会,可是刘清菁能不知道自家老爹在朝堂上是什么地位吗?

    祥瑞!

    就是看着很舒服的中老年大叔。

    按理说,朝会过后,她爹也该回来了。刘清菁回一次太师府不容易,而且她来还是带着目的,并非是真的省亲。宫里的情况越来越不明朗,赵煦这个大猪蹄子并没有答应让她早日当上皇后,这让她心里又急又气,却还不能表现出这份焦虑。想要靠美色降伏皇帝,刘清菁心里也没底。毕竟皇帝很博爱,同时,皇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美色。她虽是国色天香,也架不住皇帝是个贪嘴的,时不时趁她不注意偷食吃两口。

    不能靠宫里,就只能靠外面的家里。

    而家里头,也就是二姐夫有点威名,可是在京城,这份威名啥也不是。尤其是知道根底的都清楚,程家二哥的功劳都是李逵替他打下来的,真要让老程去带兵打仗,他不仅能将自己给坑了,还连带着会将麾下的将士的命都给坑了。

    老程第一次出战,可不是去金明寨,而是在郓城外,率领五百官兵被一个落单的贼道公孙胜给打了个抱头鼠窜。

    虽说贼道后来被抓了,还成了程二哥的幕僚。可说什么也掩盖不了老程不过是假把式的外强中干。

    至于大姐夫秦文广,还不如二姐夫。

    三姐夫……算了,比大姐夫还糟心,个人爱好打铁。

    这么一家子,连刘清菁这等聪明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