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75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75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元用脚趾头想也能想象出来,李逵在苏轼面前双眼发懵的傻样子。求学才多久?在苏轼面前卖弄学问,且不是自讨苦吃?

    他哪里知道,李逵压根就没有想要卖弄学问,完全是一不小心暴露了而已。

    周元将手中毛笔在砚池里舔了舔,就开始下笔。从李逵在县衙门口的胡说八道说起,让老师苏轼认清李逵这小子的奸猾;还有百丈村外的徒手打老虎,武力值近乎非人的存在。

    曾经有一那么段时间,周元也不相信人怎么可以徒手将老虎给打死?

    这简直反人类。

    可是牛背山的一场狠斗,让他有点相信,自己的这个弟子恐怕真的如同魔神一般的存在。而大闹临沂城可是他亲眼所见,李逵冲入皇城司人群那一刻,宛如猛虎下山般凶狠。周元终于知道了李逵身上最强的优点是——这货要是当了文官,据对是文官里最能打的主。

    甚至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周元有时候会恶意满满的幻想,真要是李逵进入官场的那一天,大宋的文官恐怕要疯了。一个人干翻一朝人的夸张场面要是出现在紫宸殿上,将是多么的让人振奋?

    至于李逵是否能够获得进士?

    周元私下里认为可能性很大,他之所以不用‘考中’进士,而是用‘获得’,是因为他看穿了李逵,这小子但凡能偷懒,绝对不会用全力去做某一件事。哪怕这件事对他将来受益匪浅,也无法让李逵产生足够的动力。至于为什么周元还是认为李逵能够获得进士身份,他是想到了当初李逵在县衙门口,对捕头李清等人的蛊惑。

    用排除法来忽悠脑子没灵性的李清,要在沂水县获得秀才身份是多么的简单?

    排除法,永远不是争第一的办法,而是争夺最后一个名额,很省力不是?

    然后就是解试的操作……

    反正周元当时气的想要将李逵投入大牢之中,让这家伙好好清醒清醒,竟然敢明目张胆的钻大宋科举的空子,着实让人可恨。可那时候,李逵不过是个出生山村,还是以捕猎为生的傻小子。之后他搭上了都虞候刘葆晟,才让周元警觉起来。而刘葆晟是宫中刘贵人的亲爹,从某种关系上来说,李逵这厮已经能够和官家说上话了。

    很诡异不是吗?

    都这样了,周元也不敢替官家保证,坚决不给李逵操作进士身份的机会。

    他甚至一度猜到,只要有机会,李逵绝对不会放过。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进士身份,一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选,还用想吗?

    让李逵苦读十年,然后参加科举,就算是周元觉得李逵才智尚可,只要潜下心来,中进士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也不敢保证,李逵一定会在科举之中有所斩获。在没有中进士之前,绝大部分新科进士都没有把握说自己一定能高中。除非像老师苏轼,对他百般不顺眼的上司章惇这样的人,才会坚信自己一定会中进士。

    因为中进士,对他们来说并不难。难的仅仅是获得什么样的名次。

    周元也不敢保证李逵苦读之后就一定能高中进士,因为对于李逵这个智力水平的人来说,运气大于实力。这也是周元对自己的分析,他也是这一类人。

    至于苏轼觉得李逵是个栋梁之材?

    周元觉得老师最近肯定醉的时候比醒的时候多,对于老师看人的眼光,周元其实也是心头一阵打鼓的。

    考校文采倒是简单,比如大师兄黄庭坚,二师兄秦观等人,他们的才学放在哪里,只要苏轼觉得文采斐然,进士身份那是手到擒来般容易。可栋梁之才,周元有时候私下里觉得老师可能对栋梁之材这个词有所误解。

    事务官可不是词臣,更注重对专业统筹的能力。这方面老师苏轼有吗?

    作为弟子,周元肯定不敢说没有,但他也不敢昧着良心说老师是全才吧?

    再说事务官也分类别:

    三司使,替国家梳理财政这等事务官就不用想了,钱是身外之物,老师连自己的钱都不在乎,还会在乎国家的钱?

    枢密使,也不用想了。打仗肯定不是苏门的弟子的长项。

    大理寺,刑部这些衙门,恐怕也难以胜任。

    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之类的就别想了……至于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苏门任何一个人上去,都可能将大宋弄的一团糟。

    周元很想在回信里告诉老师苏轼,做事务官,并不是苏门的长项,做御史这等喉舌,没有人放心苏门子弟,似乎连老师在内,做的最多的就是学士,还是编书的学士,可见在处理政务上,没有人对苏门有信心。

    周元也很纳闷,老师苏轼怎么就看出李逵这家伙有成为治世能臣的迹象……很诡异啊!

    写完了回信,周元放下笔之后,捂着胸口暗暗庆幸不已:“幸好李全没跟着李逵去,要不然颖州真要出大乱子了。”

    随后,他看到了高俅偷偷塞在信封中的信,看信的时候,冷哼不停,就算是看完高俅的告罪信之后,周元也是愤愤不平:“算你小子识相。”

    无端的被高俅奚落了一通,任何人都不能心顺了。

    两天之后,快马将周元的回信送到了颖州。而李逵很憋屈的已经在苏轼的小院里住了五六天,一部《孟子》都快背了小半本了,他都快疯了。十万言的《孟子》虽不少名篇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架不住内容实在太多,以至于李逵有点怀疑人生了。

    可面对苏轼一脸严肃的告诉他:“老夫看好你!切记不可懈怠。”

    李逵面对苏轼的真挚的眼神,他想死。

    这天,李逵坐在回廊下,无精打采的背着书。背着背着睁着眼睡着了,更过分的是,他是坐着,眼珠子无神的对着太阳。

    在院子角落里的高俅偷偷拉着苏过的袖子,低声问:“三公子,就李逵这厮也能得到学士的美誉?”

    苏过脸上羞愧不已,他似乎也觉得老爹在犯傻。李逵哪里担负得起治世能臣的美誉?尤其是老爹看人的眼光,实在让人担忧啊!

    这个问题连苏过也问过苏轼,可是苏轼却开心的笑道:“老夫也知道在为政这一道上水平有限,但是章惇是个孤傲之人,还是个能力冠绝天下的全才,老夫和他相交数十年,他很少夸赞人。他既然称赞李逵是人杰,为什么我要去怀疑?”

 第123章 自救

    子不言父之过!

    这是尊卑,也是传统。面对父亲的一厢情愿,苏过内心极其抗拒。不存在看不起李逵,苏过甚至有点可怜李逵。李逵的压力太大,已经超过了其承受范围,老爹揠苗助长了。一开始,苏轼觉得李逵基础差,要多学点,学快点,于是他给李逵制定了当年苏澈的学习计划,很快悲剧了,李逵根本就完不成。

    然后用苏过的,也完不成。可是苏轼任性的不准备改了。

    苏过也不敢在人前吐露自己的困惑,只是举得有点悬。

    苏轼也清楚自己的眼光不成,他是那种在家里鸡窝中多摸出个鸡蛋,就能高兴的赋诗一首的人。也是那个看到心里不爽的事,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一遍的主。

    年轻的时候,苏轼心情好的时候,放眼看去,都是好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放眼看去,都是坏人。

    年纪大了,也经常这样。

    苏过很惆怅,老爹正在兴头上,可李逵就作孽了,这小子已经快要奔溃了,继续这样下去,恐怕逃跑的概率会大增。再说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他担心万一老爹发现真相不是他想的那样,可能内心会承受不住大病一场。

    这似乎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高俅很能够理解苏轼的心情,他曾经也是如此。就像是当年学堂里读书的时候,他作为学渣,经常面对月考头痛不已。有时候运气爆棚,他偷看到了学霸的试卷,然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信心满满,笃定自己就能得高分一样。

    苏轼恐怕也是如此。

    学士是聪明绝顶的人,但做事的水平太稀松。于是他发现学霸章惇的才干远远在他之上,章惇做出的答案,对他老人家来说,无疑和高俅当年月考时候偷看学霸的答案一个心情。自信,庞大的自信笼罩着自己,然后就飘了。

    苏轼哪里知道,章惇给李逵取了个‘人杰’的字,完全是为了调侃周元。

    多年的颠沛,官场被极度打压的生涯,让章惇也变了。当然他还是那个嫉恶如仇,有一说一的官场硬汉,但同时,他也学会了给自己找乐子,李逵就是他的乐子。

    高俅心头还是有点不笃定,他倒不是对李逵有意见,而是担心学士到头来失望:“三公子,有空的时候劝劝学士吧!我怎么看他读书比我还不如呢?”

    切身经验告诉他,一看书就犯困,绝对是学渣。他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实在没有天分,高俅的年纪恐怕也参加科举了。大宋可没有不允许仆人身份的人参加科举,高俅虽然是军户出身,但也不是排除在科举之外的人。

    加上在苏轼身边这么多年,就算是一块顽石,也能被熏出点书香来。

    “哎,只能如此。”苏过也是一筹莫展。但他是耿直的人,他觉得有必要对高俅说真话:“他要比你强些。主要是父亲对人杰的期待太大了,导致课业比较繁重。就算是我面对如此繁重的课业,也要痛苦不堪。”

    苏过的人品还是值得信赖的,说的都是公道话。

    高俅叫板失败,连他都没有料到,李逵竟然比他强一些?苏过是个厚道人,也不会太落了高俅的面子,高俅心中很不情愿的推测出一个结果,李逵比他强,而且还强很多。

    简直让他无法接受这么个事实啊!

    绝对不可能的,他虽然诗文稀疏平常,下场科举基本上属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一类人。阅卷的考官可不管后面的墨义、贴经好不好,只要诗文不行考官就懒得赶下去,直接会将卷子拙落丢在地上。可即便诗文不行,高俅也是也读到了《尚书》和《孟子》。也就是大宋的科举之中对《孟子》这本书不太重视,这位如今还没有亚圣的称号。属于比杂书强一点的存在。

    “怎么可能?”高俅觉得不服气:“你看他那样子,涎水都快挂在嘴角了,我背书的时候虽然也犯困,但睡着了绝对不流口水。”

    为了面子,高俅也不肯承认自己在读书上不如李逵,可想来想去,也说不出强在那里,只能胡乱指一个。

    苏过面对高俅的反驳,有点无言以对。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就算争论出个高下来,又有什么用?

    李逵突然扭了扭脖子,眯着眼睛,抬手挡住了阳光。这才醒了过来,之后看到了苏过和高俅站在一起,顿时匆匆从回廊上站起来,跑到苏过面前低声恳求:“小师叔,三日前师祖就说拟个名单给我,可一转眼都这么些天了,也没见名单。小师叔是不是帮我问问,别师祖他老人家给忘记了。”

    苏过面对李逵焦虑的眼神,实在不忍心继续骗他。苏轼早就拟好了名单,就是压着不给。主要是和弟子周元通信,讨价还价而已。

    如今,李逵问起来,苏过再也没有理由压着。勉强点头道:“父亲应该拟好了名单,这些都是父亲相交多年的好友,只要书信到了,应该能帮到你。”他走进书房之后,开始在架子上寻找起来,一边找,一边说:“李逵,看你的样子,似乎想要回去?”

    “离家多日,牵挂母亲和兄长,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李逵旁顾言他,老娘张氏的性格有钱花就天下太平了,当然能够在乡里乡亲面前得瑟一阵,就有种人上人的自我安慰。至于兄长李大郎,李逵是捎带的,至少……他们兄弟感情还算不错吧?

    李逵这么想到。

    苏过也没有在意,手微微停住,在架子上抽出了一份名单,看了一眼,就递给李逵道:“看来就是这一份了。”

    李逵急忙放在手中整理的书籍,将名单放在书案上看起来。苏轼很友好的竟然将对方的地址都留在了上面,甚至还有官职。这份名单让李逵顿时如获至宝,突然,他愣住了,他看到书案上似乎有一份信,提到了他。

    主要是字迹太熟悉了,这不是老师周元的字迹吗?

    可长辈之间的通信,做晚辈的偷看有点不敬,但是李逵忍不住好奇之心,看了两眼。顿时有种天旋地转的惶恐,怎么能这样?

    ‘逵顽劣不服管束,有老师代劳,弟子深感惶恐。’

    ‘学问一途,但凡能取巧,绝不肯下苦功。’

    ……

    好像都是说他不好的字眼,最后老师周元准备将他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苏轼。他做梦都不想待在苏轼身边,要是天天在苏轼的碾压下求学,岂不是让他有生不如死的绝望?

    苏轼或许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学问也是大宋第一等的存在。但他绝对不是个好老师,尤其是在教授弟子方面,绝对让人绝望。

    李逵吓得急忙琢磨补救的办法。

    求老师周元?

    算了,这是个没有义气的人啊!大徒弟说不要就不要了?亏你面如紫玉,目若朗星,长相有君子之风,还以为是个厚道人,没想到关键时候连拉弟子一把都不肯,眼睁睁的看着弟子入火坑,于心何忍?

    可除了周元之外,还有谁会能说得上话?

    刘葆晟?

    算了,李逵算是看出来了,刘葆晟面对文官有着天生的被压制属性,如果面对的是苏轼,恐怕连起码的反抗都不会有,直接跪了。

    老族长?

    要是捎两句口信倒是成,可要是来信就不太现实了,他老人家不识字。百丈村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虽说如今请了一个老师给熊孩子们启蒙。但老师也不住在村子里,给熊孩子头李庆写信,算了,这货也是个睁眼瞎,一个月就学了十几个字,把他爹给气地天天想要动手揍他。寄信回村子,不仅费事,还需要找人读信回信,想来想去或许只有一个人能帮他了,胖春姐姐。

    这位还求着他帮忙在李全面前说好话呢?

    帮李逵,就是帮忙自己。

    是夜,李逵就着油灯偷偷给家里写信,而收信人却变成了县衙的厨娘许春丽,让她帮忙写一封回信,就说自己的大哥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