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11章

文唐-第11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话周尚云脸色一变心生怒意,对岳山的感官也下降到冰点。你个穷小子居然学会贿赂人了?

    我倒要看看你能拿什么东西贿赂我,老夫非要好好羞辱你一番给你个教训不行。

    然而当他看到岳山手上的东西的时候,蹭的一下就从凳子上蹿了起来,结结巴巴的道:

    “这这这东西你是哪来的?”

    他可不是岳二娃、岳老四这样的土包子,对玉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岳山手中的那块玉的质量如何他不知道,但这不重要啊,重要的是这玉是黄色的。

    黄通皇,历来是皇室用品,一般人用是要杀头的。

    这个少年手中的黄色玉佩是哪来的?自己买的或者捡的?然而当他抬头看到笑意盈盈的站立在面前的少年,这个念头马上就消失了。

    人家分明是胸有成竹,肯定不是非法持有。

    既然不是非法持有,那就是有贵人送给他的。顿时今天早上才听到的那则传闻浮现在脑海里,难道

    天子脚下类似的传闻每天都有好几个,难道今天听到的这个是真的?

    可是不对呀,秦王的大舅子也没有权利佩戴黄色玉佩吧。就算秦王送给他的,那他也没有权利转送给别人。这事儿复杂了。

    下一刻岳山帮他解开了所有的疑惑:

    “前几天,也就是我第一次用鱼换粮食的前一天,偶遇秦王夫妇郊游。小子侥幸讨得秦王妃开心,于是她就送了这块玉佩给我。昨天来的那个人确实是秦王的大舅子长孙无忌,是受王妃的嘱托来看看我。”

    “秦秦王妃?”周尚云眼睛瞪的和牛眼一样,没想到传闻不但不是假的,甚至真相比传闻还要吓首发

    那可是秦王和秦王妃啊,天底下第三号人物。这个少年居然有这样的机缘实在羡煞我也。

    看样子秦王妃对这少年还不是一般的器重,否则怎么会给他玉佩,又怎么会让自己亲哥哥过来探望。这个少年要了不得了呀。

    还好周尚云还有几分理智在,知道换成自己和秦王偶遇恐怕就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了。所以也只是羡慕岳山的际遇,并没有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小兄弟快把宝物收起来吧,以后可千万不要轻易示人。”周尚云苦笑一声说道。对岳山的称呼也从小子变成了小兄弟。

    “谢周计史,我晓得了。也就是和你投缘,换成别人我肯定不会拿出来。”岳山小小的吹捧了一下,顺势把玉佩收进怀里。

    “书的事情小兄弟放心,只要我家里有的你可以随时来取。至于这些鱼,你还是拿回去吧,就当是结个善缘。”周尚云道。

    “那就谢过兄长了。”岳山故作迟疑,然后答应下来。

    果然,见他答应周尚云脸上的笑容就真诚了三分,诚恳的道:“别怪为兄小气不肯送给你,我一生碌碌没有什么可以留给子孙的,就想把这些书传给后人。”

    “哈哈兄长果然是雅人,诗书传家必成一段佳话。”岳山说道。

    一时间兄友弟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人是亲兄弟呢。

    周尚云的家并不在草滩镇今天取书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但他在这里的宿舍倒是有几本书。岳山也没有挑剔,借取了一本论语。

    儒家大兴,论语成了所有读书人必读的科目,所以周尚云身边随时带有一本。

    而且前世岳山是读过论语的,虽然背不下来,但看着前后文还是能回忆起大部分内容的。用来识字比千字文更合适。

    是的,他借书就是为了识字。

    只有他自己知道并没有什么老道士教他识字,他认识的都是后世的简体字。还好唐朝时楷书已经普及,都是横平竖直的字他勉强能认识一些。反正对他来说唐楷和后世的繁体字没啥区别。

    用比较熟悉的论语来识字,连猜带蒙应该能把大部分的字都识全了。识了字,书写就比较简单了。

    书取到手,鱼怎么办?总不能拿回去吧。送给周尚云他又坚持不要。最终还是换成了粮食。

    这次周尚云让仓库的活计亲自给岳山送了过去,且没有收手续费。

    看着这明显比之前多出一部分的粮食,岳山感慨,果然只有饿死的百姓没有饿死的官啊。

    他倒是没有鄙视周尚云的意思,自己就是既得利益的获得者,没有资格鄙夷别人。只是单纯的感慨。

    他今天拿出这块玉佩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周尚云的官很小,有多小呢,出了仓廪这个门没人把他当官看。但就是这么一个流外七等不是官的官,在草滩镇一言九鼎。

    他掌握着周围数十个村庄的口粮分配工作。

    不需要怎么去为难你,也不需要大斗进小斗出。给你舀米的时候把斗在石头上磕两下就能多出几两来。反之同样的一斗米你就能比别人少出一斤半斤的。

    岳山是教历史的,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些龌龊事儿。当时只是当趣闻来看的,真正身处这个时代了自然要学会妥协。

    认识了他,以后岳家做什么事情都会比较方便。

    还有一个原因是岳山要识字,光靠论语肯定不行,万一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势必需要一个能随时请教的人。周尚云是他唯一的选择。

    当然了,他也是提前打听过周尚云的为人的。不能说是什么清廉的人,至少没有欺压害民之举,口碑还是挺不错的。

    换个信誉不好的,岳山肯定不会这么做。最多就是多等待十几二十天的,长孙无垢肯定会想办法接济他的。

 第二十四章 读书写字

    伙计拉着车岳山在前方领路,两人很快就来到四姓坪地界。地里干活的村民纷纷和他打招呼,岳山也热情回应。

    然而转过头那些和他打招呼的人就开始指指点点,大多说他攀高枝或者故意抬高自己什么的。

    岳山虽然没有亲耳听到也心知肚明,红眼病不论前世今生都屡见不鲜。

    他清楚的记得,小时候自家买了一套新的条柜,邻居大娘眼红了好几天。

    但人家并没有坏心,就是觉得和自己一样的人突然有了改变感到不适应心理失衡。

    过几天等他们反应过来也就接受了,大家还是好邻居,一起赶集一起下地干活

    现在四姓坪的村民也是这种情况,这是正常反应。只要他们不当面嘲讽,假装不知道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

    当然,也不全是眼红的。有些心态较为平和的会羡慕的说生子当如岳山子这样的话。

    还有些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和岳家结个亲。就算他家不认识什么贵人,凭捕鱼的手艺也是个好人家。

    伙计知道岳山和周尚云关系好,到了岳家后又帮忙把粮食搬进了房子。

    看他忙前忙后累的满头大汗,岳山很不好意思,要送他一条鱼。伙计坚持不要,还是岳山硬塞到他怀里,他才千恩万谢的收下。

    岳山不知道,回去之后这名伙计就把他夸成了一朵花,逢人就说岳家是个良善人家。

    周尚云知道了这件事,也赞叹他小小年纪就深通人情世故又宽仁待人,对他的未来更加看好。

    把伙计送走,岳山洗去身上的汗水灰尘把那本论语拿出来。

    习惯性的按照前世看书的方法翻开书,看到竖着的线条才反应过来,这是唐朝,书是反着写的,顺序也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

    把书反过来,果然看到了熟悉的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种。

    看到这个时代的书籍,岳山终于知道古代文盲率为啥那么高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能看懂才见鬼了。

    这简直就是故意为难初学者。

    不过让他略感欣慰的是书上的字果如他所想都是楷书,大部分都能勉强分辨出来是啥。

    剩下不认识的大多也能根据前后文意思猜出来。实在不认识的,只在极少数。

    这也让他松了口气,读书识字这一关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他没有着急学写字,而是把这部论语从头到尾仔细了一遍。

    看完之后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好像和前世看到的版本有所差别,又不敢确定差别在首发

    毕竟前世他也只是熟读过,并没有全部背诵下来。

    想了半天不得要领,也只能摇摇头放下不管了。唐朝和现代隔了上千年,有差别很正常。

    其实他的感觉是对的,古代论语总共有三版。古论、齐论和鲁论,现代通行的论语是古论和鲁论整理得来的。很不幸的是他手上这部是齐论

    不过不管是古论还是齐论,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不影响他。

    然后岳山就再次体会到了人穷的坏处。买不起笔墨纸砚,他想把那些认不好的字用简体汉字标注出来都做不到。

    导致每次都要翻阅整篇论语。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这样做的一个好处,自己不知不觉居然把整部论语给背诵了下来。

    没有笔墨纸砚,练字的时候他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岳老四夫妻俩见儿子真会读书写字,那叫一个开心。

    虽然这个年代还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论调,但读书人的地位确确实实很高。

    在普通人眼里,那都是文曲星下凡。

    读书识字这么大的事情岳山自然不会忘了自己的妹妹岳水儿,随便找了个借口就让她也加入了进来。

    刚开始听说要读书岳水儿还很开心,没两天就打了退堂鼓。

    别的事情岳山都能惯着她,唯独这件事不行,硬逼着她和自己一起学。

    其实她的反抗情绪并不强烈。她习惯了听从指挥,不敢反抗父父母。尤其是对自己很好很好的哥哥,更不会去反抗。

    最开始两兄妹是在自家房子里写,后来发现这样做容易把屋子里的地皮给翻起来搞得尘土飞扬,就移到了院子里。

    可是院子里没有大树乘凉,早上晚上还没什么,中午那真热的让人受不了。

    他们再次把写字的地点转移到了村中心那几颗大桑树下面。

    然后全村人都知道了岳山会写字,老道士的传闻再次被大家提起,且更具传奇色彩。

    岳山听到这些传闻都差点认不出这是自己的“经历”了。

    出于对读书人的敬畏,岳山读书写字的那一块地儿成为村中的禁地。平时大家路过也会绕开,没有人靠近。

    但这仅限于大人,小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受约束的。

    没几天岳山就发现每次他在树下练字的时候,远处就有几双漆黑的眼睛盯着他。

    他知道那都是村里的孩子。

    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和岳老四两口子一样重男轻女,让十岁的儿子在家休息,让才六岁的女儿下地干活。

    大部分十岁以下的孩子也就是割点猪草、喂喂鸡什么的,不会下地干重活。

    至于十岁以上那就是半个劳动力了,毕竟这是一个十二岁就可以结婚生子的时代。

    平时这些孩子干完父母交代的活儿就满村子乱跑,最近他们又多了一个事情,远远的观看岳山子兄妹读书写字。

    也许他们被父母警告过不能打扰岳山读书,所以只是远远的看着不敢靠近。

    “唉。”岳山叹息一声放下手中的书,被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神注视着,他实在无心学习。

    前世他就是老师,虽然教的是历史,但也颇有师德。此时见到那些孩子,他的职业病又犯了。

    “过来。”岳山朝那边招招手。

    那些小孩子顿时慌了,还以为自己旁观惹恼了岳山。想跑又怕岳山找到家里去,想靠近又不敢。有几个胆小的甚至都吓哭了。

    岳山只是略微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对这些孩子更是可怜。

    “别怕,我不是怪你们打扰我,而是问问你们想不想学写字,我可以教你们。”

 第二十五章 四个字

    小孩子的思想没有那么复杂,一听岳山说要教他们识字马上就信了,一溜烟跑到他的面首发

    这些孩子身上很脏乌漆麻黑的,衣服很破旧,但比起当初的岳水儿要好太多。

    嗯,当初岳水儿那一身装扮活脱脱就是一小乞丐,还是混的最惨的那种。

    岳山数了数总共十一个孩子,年龄大的有七八岁,小的才四五岁。

    “都别挤,按个头高低排好队。”岳山习惯性的下了第一个命令。

    然后他就发现这群小孩子就更乱了。谁高谁低?高的站前面还是低的站前面?一样高的怎么办?

    岳山傻了眼,赶紧修改了命令:“行了行了,就这样站着吧别乱动。”

    这样就简单多了,这群孩子都消停下来静静的看着他。嗯,有几个个头矮被挤到后面的小孩子努力踮起脚尖。

    岳山摇摇头,亲自指挥让个头矮的站到前面,个头高的站后面。又是一阵骚动,才终于把排队问题给解决了。

    此时岳山终于体会到前世幼师和一二年级老师的辛苦了。照顾一群啥都不懂的小豆丁,烦都烦死了。

    “都说说你们叫什么名字?”话音刚落,眼见这群小孩子一副跃跃欲试大有争先恐后架势,岳山心道不好马上又补充了一句:“一个一个来,你先说。”

    他首先指的是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指女孩或者年龄太小的,怕他们胆怯不敢回答。

    “我叫冯一。”冯一介绍过自己还不忘拉了一把自己身边的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这是我妹叫丫头。”

    这泥猴子是女孩?岳山看着冯一身边的孩子,怎么都看不出一点女孩子的样子。

    冯一和他妹妹的名字也很有时代特色。十有他是这一辈的老大所以叫冯一,他妹妹和之前的岳水儿一样压根就没有名字,丫头只是随口叫的。

    岳山点点头又指向下一个孩子。

    “俺是陈仲。”这个孩子憨憨的道。

    岳山颇为意外的看着他,这孩子居然有名字?在一群阿猫阿狗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较为正常的名字,简直就是黑夜里的萤火虫一样耀眼啊。

    “你的名字是谁取的?知道是哪个仲吗?”

    陈仲挠挠头:“不知道。俺的名字是俺爹取的,他说俺排行老二所以叫陈仲。”

    这么一说岳山就知道是哪个仲了。

    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排行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