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211章

文唐-第211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惊讶的是封赏如此之重,可谓是一步登天啊。

    冯家以岭南数州之地降唐才被封了个国公,没想到宁纯一个刺史就被封国公,还恩荫两个儿子。

    这个封赏也出乎岳山的意料,他以为封侯就不错了,没想到李世民这么大方。不过他也能理解李世民的打算,树立典型。

    你们这些岭南的人都看清楚了,跟着我大唐混就能封候拜将封妻荫子,你们还等什么,赶紧过来效忠吧。

    宁纯本身也值得这个封赏。他是文武双全的大才,在岭南文治武功都非常卓著。

    而且宁家在岭南也属于大族,他的父亲就是合浦太守,把宁家笼络住有利于朝廷在岭南的统治。

    除了封赏之外还提拔了他的官职,为广州都督。

    这个职务还是李靖平灭萧铣的时候设立的,初时名为广州总管府,后改为广州都督。

    别看它的名字是广州都督,实际权力非常大,统辖岭南所有兵马。可以说宁纯从一个刺史一跃成为一个军区的总司令。

    可以说有了这个职务,宁纯就可以调动整个岭南地区的兵马。当初他以一州兵马就能抗衡好几路反王,现在谁要是敢再造反,就呵呵了。

    当然了,他毕竟不是李世民的心腹,朝廷还派遣了许多副手过去。意思就明显,你忠心还好说但凡有异心就调不动一兵一卒,还会被反杀。

    除了宁纯的广州大都督,李世民还直接任命尚书右丞宇文节为岭南道巡抚,总管岭南政务主持大开发工作。

    贞观年间‘道’只是巡察区域并不设置行政官员,只设立巡察、巡抚等监察官员。

    宇文节这个巡抚和明清时期的巡抚不同,后世那是封疆大吏,他这个只是巡察使,代替皇帝监督地方。

    但李世民又特别给他增加了权限,总管岭南政务主持大开发,就让他兼具了封疆大吏的职能。

    至于宇文节此人,以办事干练、宽宏大度、正直忠义著称,深得李世民信任。让他去主持岭南大开发即在大家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至此岭南道的军政一把手正式确定,宇文节管政,宁纯管军。后续各州刺史、都督的调整也陆续确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朝廷兴高采烈的在这里分蛋糕,有一帮人却表现的并不是很开心,那就是冯智戴一行人。

    行政和军事方面的两个一把手位置没有他们冯家的份儿就算了,关键是宁纯当了广州大都督。

    要知道,冯家和宁纯可是有仇的。冯暄造反,后来冯盎又陈兵边关威慑宁纯不让他出兵……换成谁心里都会有气儿。

    现在能期盼的就是宁纯不要公报私仇。

    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非常重视冯家,也重赏重用了冯家,但这个世界因为某只蝴蝶的因素,他对于两家下注的冯家没有太多的好感。

    再加上国力日渐强盛,岭南地区又有了其他可以替代冯家的人选,自然就不是很重视他们。

    当然,不重视也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李世民也非常清楚唐朝想顺利接手岭南地区完成政治过度,必须要倚重冯家乃至岭南大多数世家豪强。

    只是他并没有直接封赏冯盎等人,而是追封了冼夫人夫妻两个。

    追封祖先对任何家族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所以冯家即便很忧心未来,也没有起反心。

    退朝之后李世民再次设宴款待宁纯,岳山作为心腹也得以陪侍在一旁,宇文节这位岭南巡抚当然也在场。

    除此之外,宇文士及、高士廉、魏征等核心圈子重臣也尽皆在场。

    所以这个宴会其实并不单纯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相互沟通确定岭南大开发的实施方法。

    大家的心思不在吃饭上,都是草草动了几筷子把肚子填饱就结束,然后转到偏殿去商讨正事儿。

    先是宇文士及作为宰辅详细的阐述了朝廷关于岭南的治理计划和目标,众臣也各自发言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岳山作为岭南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者自然也上场发言。

    对于岳山的年龄,其他人早就习以为常,只有宁纯非常的诧异,太年轻了。

    这么大的孩子……呃,虽然许多十四岁的人已经结婚,但大多还在读书。这位却已经贵为清水候,成为朝廷的重臣。

    而且他对岳山还多了几分感激,他很清楚自己能突然被朝廷重视,皆因这位年轻的过分的清水候。

    要不是他一直在圣人面前为自己表功,以自己的身份估计这辈子也就是个合州刺史。什么广州都督、什么黎国公,想都别想。

    宁纯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对岳山非常的感激。所以在散会后主动找岳山表达谢意,并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礼物上门拜访。

 443 唐人

    听说宁纯来访,岳山亲自应到大门口,道:“黎国公来访,让寒舍蓬荜生辉呀。”

    “老夫冒昧来访多有叨扰,还望清水候原谅则个。”宁纯歉意的道。

    “宁公何出此言,你乃世之楷模我早就想近前请教,只怕你看不上我这个乳臭小儿。”岳山客气的道。

    “清水候过谦了,你是国之良臣文坛大儒,是老夫应该向你请教才是。”宁纯也客气的道。

    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岳山适时转移话题,视线转向他身后的那个中年人问道:“这位是?”

    “哦,这是犬子宁故,蒙圣人恩泽入京任职太常丞,以后还望清水候多多关照。”宁纯也顺势介绍道。

    “原来是宁兄,果然一表人才。”岳山客气的道。

    一般高级官员外出任职,家属都是要留京的,最多带着老婆和个别孩子上任。

    只是宁纯情况特殊,他本身就是俚僚人大族出身,又一直在岭南任职,家人什么的全在岭南。这也是他始终无法被大唐朝廷所认可并信任的原因之一。

    这次因为岳山极力推荐,他进入了李世民的视线,还被封国公任职广州大都督,相应的也要把家人送进京中作为人质。

    全族迁徙到京城不太可能,太不人性化了,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把长子长孙什么的放在京中为质。

    很显然,这次宁纯的嫡长子宁故一家被送入京中当人质。

    至于太常丞……太常寺是掌管宗庙礼仪的机构,上面还有太常寺卿和少卿,他这个太常丞就是个从五品的闲官。

    说白了就是给你个闲职,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双方到大堂分主客分别落座,宁纯对岳山的举荐再次感谢,并表示以后但有吩咐必定义不容辞之类的。

    很显然,他是来站队的。

    能够站到这个位置上的人都很清楚,朝堂风波诡谲,想站稳要么深得帝心要么有人帮扶。

    有人要抬杠了,为啥李靖、秦琼、程咬金这些人不站队。

    李靖、秦琼自己就是大旗只有别人站他们的份儿;至于程咬金,他从李世民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开始站队了,站的是李世民的队。

    和李靖、程咬金这些开国功勋来说,宁纯就是个意外的闯入者,不找个队伍站一站,会受到排挤的。

    宁纯得帝心吗?他自己都不相信。所以他必须要给自己找个队伍。很显然岳山的队伍是最适合他的。

    帝后的准女婿、长公主的准驸马,文武双全,功绩卓著,只埋头做自己的事情甚少参与政治斗争……关键是,岳山是他的举荐人,双方有合作的基础在。

    岳山愿意接受宁纯的入队申请吗?说实话,有待考察。

    虽然他举荐了宁纯,但那完全是出于公心,宁纯的忠义和功绩也值得他举荐。可一个效忠朝廷的人并不一定就适合当队友,这其中的区别非常大。

    而他对宁纯个人的想法和为人并不太了解,自然不会盲目的就让他入伙,但也没有拒绝。宁纯也很清楚这一点,也没有失望着急什么的。

    所以对于站队的事情两人都是透露了一点苗头就转移了话题,没有深入去聊。

    先是岳山给宁纯介绍了一下京城的风情人貌,宁纯也介绍了一下岭南的情况,话题自然而然的就转移到了岭南大开发上。

    主要是岳山说,宁纯在一旁听并不时提问。

    其实岭南大开发主要是行政方面的事情,作为军事主管宁纯能插手的地方不多,他主要工作是维护地方稳定。

    “圣人之所以让你担任广州大都督,一是看中你的忠心,二是因为你的身份。”岳山道:

    “如果派遣其他将领去会引起俚僚人的恐慌,再有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挑拨,大好的局势就葬送了。你是俚僚人出身,有这重身份在更容易获得当地百姓的信任。”

    “所以我希望你能利用好自己俚僚人的身份。”

    “是,我明白。”宁纯脸色有些僵硬的道。

    岳山自然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以为大家在歧视他俚僚人的身份,于是笑道:

    “呵呵……我大唐是个包容并蓄的国家。有归降的匈奴人,有鲜卑人,有契胡人,有突厥人……数十上百种人一起组成了这个强大的国家,俚僚人也属于大唐的一部分。”

    “数百年前秦朝一统六国的时候尚分赵人、韩人、魏人,等到大汉朝建立,整个国家就只剩一种人,那就是汉人。”

    “我大唐立国时间尚短,再过百十年后也会和前汉一样,将不会再有什么突厥人、鲜卑人、俚僚人,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唐人。”

    说到这里,岳山看着露出释然表情的宁纯,道:“况且数千年前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炎黄。同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没必要为了出身纠结。”

    “圣人不会在乎我们的出身,大唐也不会在乎。因为数千年前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百十年后我们将拥有共同的名字。”

    宁纯彻底解开了心结,羞愧的道:“谢清水候开导,是我心胸太狭隘了。”

    “哈哈……宁公一生都在身体力行的的践行我刚才的那番话,这岂是狭隘,你只是一时没转过弯来才对。”岳山笑道。

    “请岳候放心,也请转告圣人,我宁纯必将竭尽全力促使俚僚人融入大唐。”宁纯斩钉截铁的道。

    “圣人一定会很欣慰的。”岳山道。

    有了刚才的那番交流,两人之间的关系又亲密了三分,谈话的氛围也更加的轻松。

    岳山也趁此机会劝解宁纯,不要过于针对冯盎、谈殿等人,宁纯也拍胸脯保证不会公报私仇。

    但岳山还是从这一通话里听出了宁纯心中对冯家和谈殿等人有气儿的。否则就不会强调不会什么公报私仇之类的了。

    我不会公报私仇的画外音就是,我会盯着你,你最好别犯错。

    这也正常,毕竟谈殿等人当初没少得罪宁纯。这个世界没有圣人,不会因为身份的转变就放弃之前的仇恨。

    岳山不指望他能放下仇恨,只要不公报私仇就可以了。

    “还有一件事情,圣人希望你能在岭南训练一支万人的山地军。”

 444 马周想出仕

    南方拥有自己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环境,军队想在这里作战必须要了解并适应这里的环境,否者……

    后世有太多类似的例子了,蒙元横行天下在云南和岭南都吃了大亏;抗战时期我国也有无数将士死在了野人山;美帝在南猴那里也灰头土脸……

    想统治这里,就必须要有一支能适应南方环境的军队。

    宁纯家族世居岭南深悉当地的环境,又懂兵法,是最适合训练山地师的人选。

    至于为什么只训练一支万人山地师……对于唐朝时期的岭南地区来说,一支武装到牙齿训练有素的军队已经可以横扫好几遍了。

    再说,就算遇到战斗力比较强的势力,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调集军队过来,由山地师当向导也能发挥出不错的战斗力。

    让他亲自训练一支部队出来,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皇帝的信任啊,宁纯激动的朝着皇宫方向磕了好几个响头。

    第二天岳山带着宁纯去了一趟军校,亲眼参观军校的运行模式和训练方法,对于这种全新的军队宁纯也大为惊讶。

    尤其是听说军校的练兵方式是岳山总结出来的,对他更是佩服不已。

    然后岳山就顺势提出,将会从军校抽点一支百人教官团去岭南协助他训练这支山地师。

    宁纯很愉快的就同意了。

    其实大家都懂,抽调教官团只是其一,真正的用意还是分权和监视。

    接下来几天宁纯就住在了军校,亲自体验军校的生活学习全新的练兵方法。而岳山并没有陪他,而是去忙碌自己的事情。

    这天他刚忙完自己的事情去书院转了一圈,半路就被一个熟人给逮住了。

    “你说你想去岭南?”岳山惊讶的道。

    “对,如此盛举我岂能错过。”马周道。

    “不行。”岳山都不带考虑的,就摇头道。

    “为何?你的弟子都能去,我为何就去不得?”马周不悦的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他们去岭南是体验生活。你从小就生活在民间见惯了人情冷暖,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方面。”岳山看着他肃容道:

    “我知道你想出仕向世人证明你的能力,让那些小看你的人刮目相看。但我以为你现在要做的是读书是沉淀,是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

    “你是聪明人,当知道哪个更重要。”

    马周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岳山,他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看重自己。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念?

    读书人千千万,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的凤毛麟角。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要么是文坛大家,要么是政坛领袖。

    他马周虽然一向自视甚高,但也没有自大到这种程度。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对他说,你将来会成为最顶尖那一层次的人物。

    一时间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迟疑的道:“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这何其难也,院长太高看我了。”

    “怎么,傲倪不羁的马周也有如此不自信的时候?”岳山戏谑的道。

    “你别唬我,什么自信不自信,你那叫自大。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有个神仙师父吗?”马周猛摇头道。

    岳山这才收起玩笑,正色道:“我希望你不要妄自菲薄,你的能力远超你自己的想象。相信我,只要你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