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212章

文唐-第212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山这才收起玩笑,正色道:“我希望你不要妄自菲薄,你的能力远超你自己的想象。相信我,只要你潜心向学不需要五年必然能一鸣惊人。”

    “行行行,你说的有道理。不就是不想让我去岭南吗,我不去就是了。行了,我走了。”马周有些焦躁的甩甩手,转身离去了。

    岳山则露出了微笑,他知道自己的话马周听进去了,只是他还不习惯被人如此夸赞才会用这种方式来应对。

    马周的聪明才智岳山是不怀疑的,不说历史上的成就,两人接触这么长时间对他还是有足够了解的。

    他有能力,但出身较低大局观还有所欠缺,因为年轻性子也有些急躁。

    岳山希望他能留在书院把大局观这块短板补足,顺便通过读书磨炼一下性子,把人生经验沉淀成智慧。然后就可以直接推荐给李世民了。

    这半年来马周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在书院一边教书一边学习。

    估计这次也是看到李德武、书院二十名弟子都去了岭南才被勾起了出仕的心思。

    毕竟他入京的原因就是在家乡被人嘲讽,甚至来京城的路上还被人嘲讽,他迫切想证明自己。这次岭南大开发明显是个表现的机会,容易做出成绩。

    不过还好,他是个能听的去劝的人,或者说他是个足够自信的人,被岳山轻易给劝住了。

    这个插曲过后岳山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和李世民等人一起讨论岭南之策,协助做筹备工作。当然,这方面他更多的是参与讨论,具体实施由别人去做。

    和宁纯讨论山地师的组建工作,需要哪些作战能力,通过哪种方式来训练这种能力等等。

    这方面大家都没有经验,概念又是他提出来的,所以牵扯到他大半的精力。

    还有医疗队方面他也要操心。同样的,这方面大家依然没有经验。医疗队该如何的管理,如何的展开工作?

    岳山只能努力回忆自己读过的史书,借鉴历史上成熟的例子,然后再和大家商量着制定出一套实施计划出来。

    甚至还要和工部的人一起研究用甘蔗制作白糖的工艺。

    除此之外,文学方面也面临着麻烦。《论语正义》成书半年多,已经传遍全国并掀起了新学风潮。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新学取代。尤其是那些世家,不愿意坐视自家对经典的解读权被岳山抢走,开始有针对性的批判驳斥这本书。

    岳山自然不能俯首认输,必须要出面和那些人辩驳。这也牵扯到他大量的精力……

    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岳山穿越以来最忙碌的日子。让他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忙一件事情。

    不过还好,岭南大开发的筹备工作很快就完成,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宁纯、宇文节等人相继赴任,医疗队也随后出发,岳山总算松了一口气。

    “翠岚,那些人知道在论语的教义上辩不过你,所以转移了目标,这次他们对准了你提出的四书。”李纲找到岳山说道。

 445 著新书

    “……江宁何家世代治《礼记》为天下读书人所尊,有人说动了何家公开反对你把《小戴礼记》拆分而出,认为这是对先贤的亵渎。”李纲担忧的道:

    “此事你当慎重处理,一个不慎恐会伤了你的清誉。”

    “何家?礼记?”岳山微微颔首却并未有多少担忧,道:“谢李公提醒,此事我会妥善处理的。”

    “哦?莫非你已经想到办法了?”李纲惊讶的道。

    “有了一些想法。”

    “何法?”

    “文人最终还是要靠手中的笔来说话的,我准备写一本书。”

    后世人都知道四书五经,却很少有人知道四书中的《大学》最早为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名为《小戴礼记》。

    但因为它主讲教书育人理论为许多大儒推崇,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包括后来的韩愈、二程等,一直到宋朝才被单独拿出来并正式命名为《大学》。

    岳山提前几百年把它单独列出来,并和其它三本书组成四书自然引起不少议论。但因为那时候他在吹捧儒家,所以大家也不好公开反对。

    现在不同了,论语正义掀起新学运动后读书人就开始为了话语权展开争斗。他们没有办法在论语这本书上打倒岳山,就把目光对准了之前的著作。

    岳学五书只是单纯的工具书不涉及经意,没多少人那它做筏子,独尊儒术就成了重点。

    岳山在独尊儒术里说了儒家的某些缺陷,并指出要与时俱进,然后被那些人抨击包藏祸心之类的。不过还好大家都不傻,并没有多少人相信他们。

    于是这些人又把目标对准了《四书》,准确的说是四书里的《大学》,认为把它单独拆出来抬的太高了,是在贬低其他四十八篇。

    还说动了世代研究礼记的何家站出来指责岳山亵渎经典侮辱先贤。这话就严重了,直接否定了岳山这个人。

    古代高端学问是被世家豪强垄断的,东家擅长《春秋》、西家擅长《诗经》、北家世代治《易经》……

    这些人垄断了对书籍的解释权,并获得天下读书人的认可。当然,人家世代都研究这几本书,理解也确实比一般人要深的多,是有那个真才实学的。

    一般人站出来指责岳山如何如何都没有多大说服力,但何家拥有对礼记的最高解释权,他们站出来事情就大了,一大批喜欢礼记的人也纷纷跳出来反对。

    一旦让他们坐实了这一点,那岳山的名声就毁了。

    读书人靠的是什么?笔杆子?错了,是脸皮。没有脸皮笔杆子再好也没用。

    读书人最擅长干什么?斗争,扣大帽子。

    抓住岳山拆分礼记这一点进行攻击,然后全面否定他的一切。到时候他们在李代桃僵把《论语正义》的成果据为己有……

    别以为剽窃抄袭只有现代有,古代一样多。而且古代人更狠,我不光抄你的还要把你弄死。

    所以这件事情岳山必须要慎重处理。

    岳山也知道,其实自己贸然把大学从礼记里拆分出来搞个大学还是有点幼稚了。

    宋朝之所以能单独拆出来,那是经过很多先贤解读做铺垫,尤其是韩愈非常重视大学。再加上宋朝时期学问正式从世家流向民间,教育大兴,有了拆分的基础。

    唐朝初期学问还被世家垄断教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贸贸然拆分必然会引起争议。

    但他并不后悔,也没啥好后悔的。

    正如刚穿越那会他自以为了不起,还没好好研究这个时代就迫不及待的想对这个时代指手画脚,然后搞出了一部神话新编。

    所幸后来读的书多了及时醒悟过来,把那本书给烧了,否则闹出的问题更大。

    也正是通过这件事情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学问没那么简单,不能想当然去做。

    如果没有神话新编的事情,他会明白这个道理吗?所以书虽然烧了,但他本人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有了这个教训,写独尊儒术的时候他就非常的慎重,书写好后又修改了一两年才决定出版。

    《论语正义》编写的时间更长,从他穿越过来没多久就开始写,直到成书那天整整用了四年。

    总之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拆分礼记的时候他经验不足欠缺考虑留下了漏洞给了人攻击他的借口,下次注意就行了,没必要后悔。

    关键是他有解决的办法,没办法解决的时候才会后悔,有办法解决还去后悔那就太蠢了。

    而他解决的办法就是重新写一本书,拔高大学的地位,让更多的人认可大学的独特作用从而同意他拆分礼记的事情,并认同‘四书’这个设定。

    大学是一本专门讲述教育理论的书籍。

    岳山前世是做什么的?老师。

    虽然他不是师范专业毕业,但考教师资格证、考教师,包括当上教师后的专业理论学习……让他懂得了无数关于教育方面的知识。

    现在他的计划就是在大学的基础上,结合前世所学到的教育理论,重新写一本书。

    岳山宣布闭关著书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师,再从京师传遍天下。无数新学支持者翘首以盼,也有无数利益被触动者为之忧心。

    当他的新书和大学有关的消息传出后,所有人都猜到了他著书的目的。支持岳山的击掌叫好,反对他的咬牙切齿,尤其是何家更是慌了。

    要是岳山新书和《论语正义》一样经典,那何家很可能会失去对礼记的解释权,这就相当于是断了何家的根基啊。

    于是一股更激烈的反扑形成,那些反对者们试图在新书未成之前把岳山亵渎先贤的罪名敲定,到时候他新书出来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不过岳山的支持者们也不是吃素的,马上组织反击,文坛变得动荡起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龙首山书院,别看这所书院是岳山创办的,但当初是通过公平考试招生的。

    里面有世家豪强出身、也有寒门子弟,有支持旧学的,也有支持新学的。双方可以说时时刻刻都在争吵,上课、吃饭、睡觉……甚至上茅厕都能吵起来。

    不只是学生,老师也开始站队。有支持岳山的,也有支持旧学的,一道看不见的裂痕就此出现在书院之中。

 446 新钱

    岳山闭关著书影响非常大,不光是文坛就连朝堂也一样。不知道多少人暗中庆幸,并祈祷他闭关个十年八年的,这样他们就少了个竞争对手。

    李世民也很激动,虽然书不是他写的,但最终的功劳有一部分是要算在他头上的。新学是在他统治时期出现的,这就是他文治卓著的体现。

    所以他马上就给岳山传旨,好好的写书不要担心外面的事情。

    不过岳山并没有直接就闭关,而是有几件小事情要先处理一下。

    第一个就是把工作上的事情交接清楚,尤其是棣州那边接连写了十几封信部署接下来的工作。

    然而就是他的那几个同党,也分别见了一面谈了谈工作上的事情。

    还专门进宫见了见长孙无垢,特意抽空陪李丽质玩耍了一天。身为穿越者,哄丈母娘和未婚妻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会忘记。虽然前世他也是单身狗。

    之后就是带着他新收的弟子刘仁轨去见了李世民。

    “你说想让他去担任棣州水师都督?”李世民眉头一皱道。

    “对,不是我自高自大,无论是胶东公还是孙仁师,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水师将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海洋什么是海军,更不懂海战。”

    岳山知道李世民不想让自己插手兵权,但这件事情上他也不准备退步,说道:

    “我离开棣州才不到一年,你看棣州水师被他们带成什么样子了?那是海军吗,就是一群愚夫。每天不是打鱼就是捞海带,靠他们如何拓宽我大唐的海疆。”

    李世民皱眉思索,棣州水师什么样他非常清楚。自从岳山离开棣州,为了赚钱那些人把水师当成了捞钱的工具。

    最开始还只是让水师利用闲暇时间去捕鱼,后来演变成捕鱼为主,训练十几天还不进行一次。

    如果没有见过世界地图,如果没有岳山画出的‘天下共主’这个大饼,他也无所谓。反正水军只是辅助军种,去赚钱也不错啊。

    可现在他知道天下有多大,知道在海外有更多的土地和财富,甚至平灭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乃至南方的国家都需要水师。

    更遑论东胜神州上的良种,大唐周边海域上大大小小的岛屿,还有上次岳山提出的在海岛上经营马场……

    这些都要求大唐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而现在李世民面临的难题就是,有些事情眼下还不能告诉别人,或者说他不愿意告诉更多人。结果就是大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计划,对水师自然也就不重视。

    好好的棣州水师现在都变成了渔夫,原计划在申城或者泉州组建水师的计划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实施。

    说大唐没有懂水战的将军有点小瞧人了,仔细搜罗训练总能找到这方面的人才。可问题是这些人都不能得到他的信任,没办法知道朝廷的长远计划。

    说白了,大唐除了聊聊数人没有人真正懂大海,不懂大海就算是精通水战的人也无法高屋建瓴把海军带好。

    岳山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可李世民是绝对不愿意在轻易放他离开京师,所以他也就成了绝对不可能的人选。

    现在用岳山的徒弟……刘仁轨这个人李世民是知道的,对他的忠心也不怀疑。唯一顾虑的是让他去水师就相当于是让岳山握住了一部分兵权……

    是暂时放弃海军建设还是稍微冒点险,李世民并没有纠结多久,很快就给出了选择。

    让刘仁轨去。

    海外的利益太大,天下共主的头衔太有吸引力,他不想放弃,甚至连一天都不想耽搁。冒点险也是值得的。

    再说岳山有异心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小,就算他真有异心,棣州水师远在千里之外的海上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想到这里,李世民眉头一松,问道:“你把天下舆图给刘仁轨看了?”

    “没有,没有圣人的允许我怎么敢告诉他。只是给他看了大唐周边海域的舆图,并告诉了一部分圣人的计划。”岳山心中一喜,知道李世民这就是同意了,连忙回道。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他的能力如何,可能胜任?”

    “他就在外面,圣人可以把他叫过来亲自考核一番。”岳山道。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才摇头道:“不急,我们先说另外一件事情。”

    说着他从桌子上的锦盒里拿出几枚硬币摊开在桌子上道:“这是铸币监刚刚呈上来的新钱,你看一看如何。”

    朝廷的新钱?岳山走到桌案前把新钱币拿起。

    新钱有四枚,等一贯的金币,等百文的银币,等十文的铜币。让岳山奇怪的是,等五十文的银币没有了,多了一枚等五文的铜钱。

    看出了他的疑惑,李世民解释道:“银行调研报告指出,富人大额交易多用金币和等百文银币,百姓多用等十文铜币和开元通宝,等五十文银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