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423章

文唐-第423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欧阳询铁了心要这么做,谁劝都没用,最终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三个兄长高高兴兴的把家产瓜分了,各自过起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欧阳通带着母亲徐氏搬到了小院里居住,那间铺面也有徐氏亲自经营,卖点针头线脑给人缝缝补补,日子紧巴巴的也算过得去。

    欧阳询自己也不愁没人养,他还是朝廷男爵退休的太子率更令,只要他活着就是一宝,三个儿子都抢着要养活他。

    只是根据风俗他还是住在了长子家中,由长子养老送终。

    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岳山感慨万千,这就是人间真实啊。

    欧阳通不愧是十三岁就孤身一人躲过灭族之祸仅以身免,之后又靠着能力一步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期间统兵打过仗,又当过文臣为天子牧民,是个文武全才之人。别看年龄大了脑子却一点都不糊涂,关键时刻能下的了决心做出取舍。

    欧阳通看似在分家的时候吃了大亏,却也跳出了家族的枷锁从此海阔凭鱼跃。

    王绩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准备把欧阳通母子接到书院居住,不过被岳山阻止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对他的一种磨砺和锻炼,今日的清贫将来会变成最宝贵的财富。”

    “欧阳率更如此安排自有他的深意,你贸然出手只会打破他的计划。”

    王绩不是那种不听劝的人,当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从此对欧阳通的教导更加认真,要求也更加严格。

    ……

    且说回甲骨文之事。

    王绩一口气邀请了三十几位书法大家、史学家和金石方面的高手。

    这些人一开始并不是很相信什么殷商古文现世这样的理由,之前从未听说过殷商甲骨文,突然冒出来确实很值得怀疑。

    但出于对王绩和岳山的信任还是来了。

    亲眼见到甲骨,确认上面的痕迹不是伪造之后,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比起初次见到甲骨的王绩和欧阳询也还不到哪去。

    有了这三十多位名宿的加入,甲骨文破解工作终于展开。

    “以前我们认为文字的发展是先有金文,再有篆文,再有隶书,乃至楷书、行书、草书。”

    “但这里面有个违背常理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金文不可能一诞生就是如此的完美。那么在金文之前文字是什么样子的?”

    “以前我们没有谁研究过这个问题,以为文字一诞生就是金文那样。现在这个理论可以推翻了,或者说需要修改了,甲骨文才是文字的起源。”

    “文字注重形、音、意,甲骨文应该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研究的方向就是这三方面。”

    “首先确定它字形,甲骨在土里埋藏了几千年,必然会遭到破坏,我们要想办法排除万难确定字形。”

    “然后是字意……华夏文字发展是有顺序的,从甲骨文演变成金文,演变成篆文,到隶书,楷书。我要要找到那个字的演变过程,最终确定他的意思。”

    “最后就是字音,这个才是最难的。几千年的发展文字都有过几次大的改变。口音的变化更大,谁也不知道几千年前的古人的口音是什么样子,只能慢慢揣摩找规律……”

    “单个的文字是最难以破译的,最好能找到它的原篇,在整篇文章里才是最好破译的……”

    岳山把前世自己知道的破解甲骨文的一些方法和要求告诉了众人,在取得一致意见之后,研究工作展开。

    本来这些人都做好了从零开始攻坚的准备,但真正开始工作才知道,岳山已经提供了几百字的译本。

    虽然很惊讶他是怎么破解的,但一句神仙子弟就解释了一切。

    虽然这个身份给岳山带来了许多隐患,但有时候是真的好用。一切异常都归于神仙就可以了,没人会多说什么,也没人会怀疑。

    有了这几百字的译本做参考,破译的速度快了许多,起码跳过了最开始的一无所知全靠猜这个阶段。

    工作刚开展没多久,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样本太少。

    虽然医学院已经全力搜罗流传在外的甲骨,但数量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多,至今为止才收集了不足一百块。

    这么点数量无法满足研究的需求,迫切需要更多的样本,于是挖掘遗迹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

    但遗迹的挖掘并不是那么简单,考古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岳山对这方面没有任何研究。

    研究院的其他人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唯一有所了解的金石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拓印上面。

    活人自然不能被尿憋死,身为穿越者看过很多盗墓影视剧和小说的岳山想到了一个群体。

    “摸金校尉?什么叫摸金校尉?听起来像是军职,大唐有这样的军队吗?”王绩疑惑的道。

    岳山摸了摸鼻子,犹犹豫豫的道:“就是……盗墓贼。”

    “盗墓贼就盗墓贼吧,你扯什么摸金校尉啊。大牢里关了不少盗墓贼,以你的身份去要几个过来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王绩道。

    岳山惊疑不定的道:“你不觉得用盗墓贼有违伦理道德吗?”

    “谁说的?盗墓贼本来就该死,能用他们的手艺为华夏文明做贡献那是便宜他们了。也算是废物利用,怎么就违反伦理道德了。”王绩诧异的道:

    “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这样迂腐不化的想法,可你新学创始人的身份不符啊。”

    岳山连忙解释道:“我没有这样的想法,是怕你们有。”

    王绩道:“别把别人想的那么迂腐,至少我们新学派不这样,你放心去找盗墓贼。”

    岳山这才进宫找到李世民把计划说了一遍,讨了两道旨意。一道是从大牢里提取盗墓贼,另一道是调派一个营的府兵随同保护考察组。

    拿到手谕,他先去了一趟枢密院。

    他这样的大佬自然没有人敢刁难,一路顺畅把调兵的事情给敲定,一个营的精锐禁军明天一大早就能到达军校待命。

    然后他又去了六扇门。

    六扇门的人很热情的招待了他,虽然已经不是督帅,但当初的情谊还在,再说他这样的实权派大佬去哪都会被供起来。

    只不过有当年的情意在,六扇门对他的事情更多了几分上心。

    听说他要找盗墓贼,还是高手中的高手,马上就调出卷宗找了几十个高手任他挑选。

    不要觉得数量多,盗墓大多都是跨区域流动作案,基本都归六扇门管辖。全大唐大多数盗墓贼都关押在这里,数量自然少不了。

    岳山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要,盗墓贼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些盗墓贼是真的穷凶极恶,无所顾忌什么都干。有些盗墓贼纯粹为了求财不愿意伤人;还有些甚至非常的迷信,认为盗墓有损阴德,会拿出一部分做好事。

    后两种还有一些可原谅的余地,前一种绝对不能姑息。

    就这样挑挑拣拣,找到了十个盗墓高手。

    唐朝对盗墓的处罚力度很大,动墓地就是流放,挖开就是三年以上,动棺材就是死刑。如果敢动有名有姓的权贵家的坟墓,铁定死刑。

    这十个盗墓贼都属于已经判了死刑的那种,就等着问斩了。突然得到一个活命的机会,自然是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不放。

    岳山对他们提出了几十条非常苛刻的要求,他们都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且还感恩戴德。

    之后就是挑选前考古人手,除了文字研究院的部分名宿,还需要很多普通的工作人员。

    对书院来说这根本就算不上事儿,很容易就挑选出了几十名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

    然后岳山伪造了一处遗迹现场,让他们进行模拟实验。

    毕竟盗墓和考古在勘探挖掘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要求也不一样。

    盗墓的目的是为了求财,且有抓大放小之说,就是只要最值钱的别的不管,会对遗迹造成巨大的破坏。

    前世西方的所谓探险家实际上就是盗墓贼。

    考古是为了还原一段古代历史,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必须要尽可能的保护好遗迹不受损毁。

    直接让盗墓贼进入殷商古遗址,将会是一场灾难,必要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受培训的不只是盗墓贼,还有那些学生,他们才是考古真正的主力,盗墓贼不过是工具人而已。

    整个培训工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总算结束,效果非常明显。不但让他们知道了考古是怎么回事儿,还针对不同的情况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工具。

    等一切都准备好,考古队在禁军的保护下出发前往河南道相州安阳,进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古。

    本来岳山是最适合带队的那个人,只是李世民是肯定不会放他离京的,只能让文字研究所的一个名宿带队。

    把考古队送走后岳山又转身投入到了研究之中。

    虽然甲骨样本不足甲骨文的研究已经陷入停滞阶段,但还有其他研究工作可以做。

    比如金文到篆文再到隶书的演变过程……搞清楚这些有助于倒推甲骨文的意思。

    而且别忘了现在是唐朝,而不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的现代社会。

    前世发现甲骨文的时间太晚,有太多的东西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就包括各种古老的语言和民间传说。

    比如经常说的吟诗作赋中的‘吟’的方法就失传了,后人只能根据些许的记载推测。

    提前一千三百年发现甲骨文,帮助实在太大了。

    现在大唐境内和周边的原始丛林里,还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原始部落。他们说着最古老的语言,流传着最古老的传说……里面很可能就有来自于几千年前的殷商的线索。

    虽然大唐的科技水平远比前世要落后太多太多,但在研究甲骨文上还真就比二十一世纪更有优势。

    总的来说,研究甲骨文不仅仅是研究甲骨,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

    需要的人手自然也非常多,光靠研究院二三十个人和那几十个学生根本就无法完成,后续还要招更多的人进来。

    但眼下岳山并没有准备扩大队伍,起码在拿到更多的样本,在甲骨文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之前,是不准备大肆宣扬的。

    他必须要保证华夏文字研究院在这件事情上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放开这方面的研究,让更多人加入进来。

    原因很简单,信不过那些世家。

    要是提前把消息传出去,那些世家肯定会发了疯一样挖掘遗迹,就算朝廷禁止他们也敢偷着挖。最终对殷商遗迹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

    只有研究院取得话语权成为唯一的权威,让世家明白就算他们私下研究也没有什么用,才能公开。

    就在岳山潜心研究文字的时候,朝廷也是大动作不断,几个接连不断的大消息吸引了举国上下的眼球。

    文唐

 第737章 吐蕃使节团

    渭水河码头,因为火车的开通这里渐渐的有从码头往综合性城市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店铺围绕火车站建成,相配套的居民区自然也出现了。

    按照正常发展规律来说,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总会带来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乃至出现局部混乱。

    直到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派人过来进行梳理总结经验,以后在出现类似的事情就有迹可循了。

    前世建国之初因为缺少基建经验,出现过许多次此类的阵痛。更因为对未来预期过于保守,导致基建缺乏前瞻性,为后续的扩建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最典型的就是城市道路规划,三十年前大家都觉得四车道太奢侈了,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甚至不少人在报纸上抨击政府。

    然而十多年后大家就发现四车道还是太保守了,八车道都堵车。

    面对这种情况都束手无策了,咋办?当初城市规划的时候就只留了四车道的空间,没有预留扩建的空间啊。总不能把道路两侧的房子都拆了吧。

    只能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打补丁,凑合着过日子。

    很多地方不停的拆拆拆,因为旧楼房改造还引起了巨大的社会矛盾。这里面当然有万恶资本家的因素,但本质上还是为几十年前的短视买单。

    但经验就是通过实践慢慢积累起来的,几十年后中国在基建的长远规划上领先全世界。

    例如,某地突然在荒郊野外多了一个地铁站出入口,而且好多年都一直这样放着,以至于让人误会是某个人为了捞钱故意搞出来的。

    然而把时间线拉长十年,就会发现这里已经高楼林立,十年前被人为是捞钱的地铁站成为了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后来随着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大家才知道,原来我们国家对基建的规划已经看到了几十年后。

    现在看似无用的基础设施,是为了十年乃至二三十年后服务的。

    火车对大唐来说是全新的事物,谁都不知道该如何来应对它所带来的改变,只能慢慢的摸索。

    还好有岳山这个穿越者,虽然前世他不是当官的对这方面了解也不多,但他知道火车必然会让一大批枢纽城市兴起。

    渭水码头很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因为火车站而兴起的地方。所以他早早就提醒过李世民,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李世民对他的意见非常的重视,抽调了松江长史贾宜章担任万年县丞,说是县丞实际上只负责渭水码头周围这一亩三分地。

    贾宜章最早是棣州渤海县令,因为是外来人被手下架空成为背锅侠,后来岳山去棣州重用于他。

    他也算是全程参与了棣州的初期建设,后来朝廷在江南搞了个申城,就把他抽调过去。

    他是大唐少有的既参与了棣州建设,又参与了申城建设的官吏。只是因为缺乏背景,能力也确实不够突出,官运一直不是很好。

    后来朝廷把发展起来的申城从杭州切割出来成立了松江州,他才因为功劳和资历当上了松江长史。

    这次朝廷要找人管理渭水码头,可着实废了不少心思。

    没办法,这个位置太尴尬了。

    渭水严格来说属于万年县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