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245章

宋朝败家子-第245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郎,该喝药了

    旺财没有被整死,而是跟着去了城北。区别在于狗腿子们是坐车去的,旺财是走去的。

    还是半路上石小凡发了善心,这才让旺财坐上了马车。

    许久没来城北了,石小凡想先到织布厂看看,张发奎将水力织布厂弄得风生水起。现在的织布行业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大量的精美布匹被纺织了出来。

    这些布匹除了满足京城百姓日用所外,大部分都是拉到榷场与契丹和西夏进行交易。

    契丹和西夏的贸易品种单一化,除了牛羊牲畜就是些毛皮草药。而大宋出口的东西多种多样,瓷器、玻璃制品、茶叶、绢布丝绸应有尽有。

    同时,朝廷还规定双方甚至可以互相通婚。于是大量契丹和西夏女子都以嫁到大宋为荣,因为宋朝富庶。

    而且大宋的男人温柔疼人,不像自己部族那些粗犷的汉子,有的醉酒就打女人。

    长期的贸易出超,经济命脉被对方掐的死死的。说白了,西夏还好一点,赵元昊采取的是暴力统治。

    契丹就没这么简单了,耶律宗真已经无法打一场像样的战争了。因为战争是烧钱的,他现在都不敢相信大宋关闭榷场会对自己经济造成多大的伤害。

    “小公爷,这是新出的布料,小人改进了一下印染工艺,这样做出来的布料颜色方面更质朴一些,没有以前那么妖艳了。”张发奎给石小凡介绍着。

    石小凡大为高兴:“嗯,老张啊干的不错。”

    “就是上个月有两台织布机坏了,因为木制的轴承不道。

    “会的,会有的。”石小凡说道。

    将来这里还要做一些水力锻造机,还有车床。这些石小凡并没有告诉他,因为即便说了他也不懂。

    车床在古代就有了,只不过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

    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

    到了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

    石小凡给赵嫕做的那个八音盒零件,就是铁匠铺的铁掌柜用手拉车床一点点手工打造出来的。若是能用水力做个车床,则可以加工许多零件了。

    石小凡也暗暗佩服自己,他感觉自己就是个全知小能手,以前恶补的那些发明创造都有了用武之地。

    人家穿越不是带个金手指就是带个系统啥的,自己来了毛都没有不说还背了个败家子恶名。可自己带了脑子,这比什么金手指都好用。

    车床、水力纺车、蒸汽发动机、冶铁、化工、金属之类这些东西的基本自己都看过这方面的书籍,基本理论都懂,只是做出这些东西没有这么简单罢了。

    张发奎不愧为东京城的织布张,对于纺织行业他有着先天的能力,他改进的许多东西都比石小凡做的好用,这让石小凡佩服不已。

    看完了纺织厂,石小凡才带着狗腿子去了大棚。城北的百姓日子过得愈发富裕了,要知道这蔬菜大棚供应着整个东京城的市场,就这还往往供不应求。

    百姓们自然对石小凡感恩戴德,一个老农夫扛着锄头,锄头上挑着一个筐。看到石小凡来了,带着几个乡农慌忙迎了上去。

    “小公爷,终于把您给盼来了。”那农夫激动的上前去打着招呼。

    石小凡并不认识他:“老丈贵姓?”

    “不敢,咳咳,老汉姓武,大郎。”

    ?

    石小凡差点喷了,大郎,该喝药了。

    “大郎,该喝药了!”一个老妇端着一碗中药,从村头颠颠的跑了过来。

    这让石小凡一种大白天活见了鬼的表情,还好这老妇粗手大脚,并没有传说中潘金莲那么妖艳勾人。

    武大郎立刻不耐烦起来:“我这和小公爷说正事呢,你来凑什么热闹。”

    那老妇见了石小凡有些拘谨:“小公爷莫怪,大郎近日受了些风寒咳嗽,我这给熬了些草药。”

    石小凡一愣:“风寒可要紧的很,可曾施针?”

    老妇笑了笑:“这倒不老小公爷烦心了,大郎好的差不多了。”

    石小凡“哦”了一声,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妇人可姓潘?”

    还好那老妇摇了摇头:“奴家姓吴。”

    “哦,没事了。”石小凡松了口气,转头问武大郎:“那个老武啊,你着人来信找我甚事?”

    武大郎这才猛地反应过来:“哎呀你看我这老糊涂,小公爷您日理万机,小人本不该打扰。可从去年小公爷说让我们注意一些野生稻穗。小人在狼窝沟发现了一株野稻,和小公爷说的外形一模一样,可小人又不敢确定,这才让小公爷来看看。”

    植株变异的野稻?石小凡又惊又喜:“在那儿呢,快带我去看看。”、

    野败,野生的雄性败育稻,国际上称为。1967年,由袁隆平、尹华奇与李必湖三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全力寻找不育系。1970年10月,李必湖与三亚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在当地的一个水沟旁发现了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后来被命名为野败。

    雄性败育稻指:水稻雄性不育系是一类特殊的水稻类型,其自身花器中,雄性器官发育不完善,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其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因而不能自身繁殖,需要借助于外来水稻花粉才能结出种子。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杂交(接受后者的花粉),得出的种子下代种植仍然是不育系。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杂交(接受后者的花粉),得出的种子下代种植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杂交稻种子,也就是农民大面积生产上使用的种子。

    这种杂交水稻有着极高的产量,若是能够培育成功,则能为大宋朝带了一场巨大的粮食革命。

    s:月底最后一天了,这个月非常感谢读者的支持,这才有了本书第一名的荣誉。真的真的非常感谢。

    有的朋友,麻烦您九月份的也投给这本书吧,吃货在这里感谢各位读者的一路支持!谢谢!

 第五百四十六章 杂交水稻(月初求票)

    这是皇恩一村,年逾五十的武大郎跟石小凡介绍着他发现的那株野生水稻。这引来了无数乡亲围观。

    众人一看是他们心中敬仰的小公爷,无不纷纷上前打着招呼。

    这人太出名也不好啊,前呼后拥之下,石小凡尴尬的拱手抱拳与众人见礼。

    狗腿子们只好围成一圈,防止哪个热情过头了的家伙窜过来对石小凡顶礼膜拜。

    一个农妇上下打量着旺财:“这位小兄弟面善,在哪儿见过?”

    旺财立刻半个磕巴不答的回了过去:“没见过,不认识,也不面善。”

    农妇这才缓缓走开,不过对还是时不常的回头打量着旺财,似乎感觉有些面熟。

    旺财当然认得她,自己曾经被小公爷戏耍,在这村头偷了之大鹅。这农妇就是那只大鹅的主人,当时旺财头上扣了个竹篮子,嘴里叼着个菜叶子,就是拜这几个农妇所赐。

    农妇不认得了,旺财却记忆犹新。好不容易见过了一众百姓,老汉武大郎带着众人去了狼窝沟。

    狼窝沟,城北一处小山沟,原来这里有一窝野狼而得名。

    这里城春草木深,一条被乡民踩出来的小路蜿蜒曲折,往上有块巨大的岩石坐落在山沟中间。

    岩石下面有个熏黑了的山洞,原来这里生了一窝狼崽子。因那母狼经常去村里叼鸡羊,被几个村民举着火把弓箭一窝端了。

    沟底下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武大郎在前面领着路:“小公爷,小人不敢断定。可样子像极了您说的那种野稻,所以就着您来看看。”

    “无妨,反正也闲着没事。老武啊,村民日子过得可还好?”石小凡问道。

    一提这,武大郎脸上登时容光焕发起来:“咳咳,多亏托了小公爷的福。如今有了这大棚蔬菜,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美着呢。我们呀现在都是一天三顿饭,不但吃得饱,还吃的很好。”

    一天三顿饭,那是这个时代的富商大贾才有的待遇,平头百姓都是一天两顿饭吃饱都是奢望的。

    在城北,皇恩三个村里。家家户户百姓都是小康水平,然而这毕竟是凤毛麟角。不是大宋朝所有的地方都像这里一般富庶,石小凡多希望将来有一天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如这皇恩村一般幸福。

    只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有钱花,那也就不枉他穿越过来这一场。

    “嗯,老武,你是怎么发现这颗野稻的?”石小凡又问。

    武大郎脸上露出喜悦神色:“在大棚上工,家里有钱了,我就置办了几只羊羔。无事的时候我就牵着来放羊,是我家那白花羊羔发现的。这畜生刚要吃,我想起小公爷说过的话,就把羊儿赶开,这不让您来看看么。”

    说着众人来到水边,武大郎指着溪水旁一株野稻说道:“小公爷您看看,是否就是这个?”

    石小凡一喜,喊道:“来福。”

    狗腿子来福从后面赶上来,从怀里摸出一个黄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个放大镜。

    石小凡接过放大镜,仔细的观察着这株野稻。从外形上来看,这是一株雄稻无疑。

    这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野生的雄性败育稻,这让石小凡大喜过望。

    鬼知道这株水稻怎么会生在这里,或许是风刮过来的,也许是某只贪吃的鸟儿遗留在此地。

    这是一株雄花异常的野生稻穗,它们的花药细瘦,呈火箭形,色浅呈水渍状,不开裂散粉。这三个稻穗生长于同一个禾蔸,是从一粒种子成长起来的不同分蘖。

    石小凡惊喜不已,他让狗腿子们把这蔸不育型的野生稻连泥挖起,放在木桶里,叫了一辆牛车拉回去,并搬到试验田里栽好。

    以这棵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为祖本,育成不育系品种,与保持系、恢复系配套,然后就可以制出传说中的高产量杂交水稻了。

    “看好了,你们几个王八蛋,这株水稻可比你们的狗命值钱!”

    狗腿子们不明白,一株破稻子有什么值得小公爷如此兴奋的,难道这水稻还能长出花来不成。

    狗腿子们不知道的是,这水稻要是做出来,亩产一千多斤的产量在这个时代堪称逆天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百姓种植的水稻一亩地仅仅二三百斤,这还是好地。

    换算算当时的主要粮食来看,战国前期亩产粟米2058斤。到了战国后期亩产粟247斤。菽亩产232斤。

    而在汉代,粟亩产281斤,豆亩产264斤。魏晋南北朝,维持着亩产3石的水平。

    唐代亩产稍微好一点,334斤,这是指所有粮食作物平均。

    宋代就有所降低,所有粮食平均亩产309斤。

    元代为亩产338斤,明代是亩产346斤,清代亩产367斤。

    当然这些记载的数字都有误差,这只是根据史书记载的数字粗略的估计。

    城北的试验田石小凡有把握能让水稻亩产一千斤以上,试验田和真实种植产量是有出入的。

    这杂交水稻一旦成功,普及开来的话,至少能让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翻倍,达到五六百斤轻而易举。

    这是一场巨大的粮食革命,一旦成功,大宋朝的百姓就不会再为粮食发愁。

    有了吃不完的粮食,还可以饲养牲畜,解放劳动力。还可以出口到契丹、西夏。

    契丹和西夏发动战争的目的都很单一,吃不饱,饿的。一旦百姓丰衣足食,傻子才愿意打仗。

    “老武,你可是为咱大宋立了一大功,你是咱们的大功臣啊!哈哈哈,老子将来研制出高产水稻,先记你一功。”石小凡哈哈大笑。

    武大郎不明白,一株野稻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不过既然小公爷说了重要,那多半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看好这株水稻,谁要是弄死了它,老子砍了谁的脑袋!”

    武大郎拍着胸脯:“小公爷放心,这水稻放在这田里,老汉我保证把它种好。”

    这株野稻是连土球一起移植过来的,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不会死亡。

    现在正是水稻授粉期间,石小凡尝试着开始实验。

    因为不育系是自交不育的,所以,要获得亲本的后代,必须要和另一类水稻杂交,所得品种保持其自交不育的功能,称为保持系。

    恢复系,即是和不育系杂交后恢复后代育性。

    有点绕,简单的说,就是保持系与不育系所得的后代没有自花授粉的能力,所以还是保持系。

    恢复系与不育系所得的后代有自花授粉的能力,所得的种子就是杂交水稻。

    获得恢复系是通过田间自然选育,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并且加代培养使基因纯和,获得新的性状优良材料。其是否是恢复系,只要与不育系杂交,看后代是否可育即可。如果可育,即含有恢复基因,是恢复系。

    如果后代没有紫花授粉的能力,即为保持系。

    如果后代可以结实但是不多,那么称为半恢半保,可以通过与已经形成的保持系或者不育系多次杂交改造其恢保特性。

    两系不育系和两系恢复系杂交,所产出的种子就是一般意义上农民所用的大田生产用种。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第三年就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杂交水稻种子。

    但石小凡想用大棚种植,可以两季培育,也就是说,快的话明年就能培育出杂交水稻种子来。

    s:月初开始稳定更新,求,爬榜。

 第五百四十七章 当代海瑞

    白渠,从汉朝以来即可灌溉田地四万顷,唐朝永徽年间仍可以灌溉田地一万多顷。到宋朝,由于官僚们得过且过,因循守旧,不思修复,白渠灌溉之利渐渐破坏,仅可灌溉田地三千顷。

    景佑三年,陕西转运使王沿请求政府抽调士兵修复白渠。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并迅速派兵修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