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466章

宋朝败家子-第466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坏了,遇到这事还是头一遭。石小凡有些郁闷,他走到车头,找到开火车的车夫,也就是火车司机。

    “怎么一回事?”

    “驸马爷,蒸汽机坏了,好像是气缸出了问题。”司机认识石小凡。

    “能修好么?”

    司机摇了摇头:“不行了驸马爷,恐怕是趴窝了。要修好,得京城送来配件,那也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

    这真是倒霉,荒山野岭的,火车后面车厢里也没有携带马车。石小凡四处看了看,此处多丘陵,应该离着附近郡县不是很远:“地图拿来。”

    火车司机是熟悉路况的,随车地图取过来以后,司机指着坐标说道:“驸马爷,此地离着仙源县不远,不行只能去仙源县寻马车,接陛下去胶州了。”

    坐马车,眼下看来也只能如此了。石小凡回到车厢,他要去告诉赵祯:“陛下,火车坏了走不了了。”

    赵祯一愣:“你怎么搞的,不是说这东西不会坏的么。”

    “陛下,这只要是物件就会坏。火车也是物件啊,好像是蒸汽机出了问题,某个零件坏了。要从京城调拨零件,好在此地离着仙源县不远。陛下您且在这车厢里等几日,臣让仙源县备几辆马车,咱们只好坐马车去胶州了。”

    赵祯想了一下:“也只能如此了,快去快回。你把朕诓骗到这里来,其罪可诛。若是想要狗命,朕觉得咱们海带分成的利润得重新划分一下了。”

    “那个陛下,臣这就去仙源县找车,臣告退!”不等赵祯说完,石小凡就要溜。

    “要不要带些侍卫?”

    “不用了,臣带上家丁便是。带上侍卫太过大张旗鼓的,再者陛下安全第一,还是让他们在火车上保护陛下安全吧。”

    火车上备有充足的食物,这本是赵祯东行准备的。虽然难免烦躁,总不能让赵祯走着去仙源县找车吧。

    虽然此地离着仙源县不远,可步行的时候,还是颇费体力的。走了一多半,一个狗腿子不乐意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不走了。

    石小凡大怒,走过去就要踢他:“你个王八蛋,你干嘛?”

    “使不得使不得,小公爷使不得啊。”旺财扑了过去,死命拦着他。

    石小凡一怔:“你又干嘛,生离死别的,老子不过是吓唬吓唬他,滚一边去。”

    旺财缓缓回过头,看着那个坐在地上的狗腿子。石小凡这才愣住了。曹小梅。

    这狗腿子缓缓抬起头,一脸的委屈,不是曹小梅是谁。

    “你、不是,小梅你怎么跟着来了,你、你为什么火车上不告诉我?”

    曹小梅看起来很委屈,眼睛里居然含着泪花,她倔强的咬着嘴唇,站在那儿一言不发。

    石小凡吓了一跳:“你怎么了。谁欺负你了这是。快,快站起来。”说着蹲下身过去扶起了她。绝世唐门  en

    “还有谁,小公爷你自己干了什么臭不要脸的事你自己不知道啊。”旺财嘟囔了一句。

    “啊?”石小凡大怒,他愤怒的不是旺财敢这么跟自己说话,他愤怒的是自己干什么了,什么也没干啊。

    旺财倒是躲得快,一下子跳的老远:“你、小公爷你在马球场对那些姑娘卖弄风骚,又是勾搭又是飞吻你,你就是不要脸。”

    “哇!”的一声,曹小梅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捶着石小凡:“小凡哥哥,你个王八蛋,我打死你。我要告诉嫕姐姐,打死你!”

    石小凡一拍额头,他娘的怎么把这事给忘了,这下还真是遭了惨,曹小梅也在。那日发生的事,她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狗腿子们识趣的走开了,留下他们夫妻二人在那说悄悄话。石小凡哄了半天,紧紧的抱着她:“我的姑奶奶,那些庸脂俗粉我怎么会看上她们,我是故意气那个赵公子的。”

    尽管旺财这么说过,尽管曹小梅心里也知道,可就是生气,而且是很生气:“你就是个王八蛋。”

    石小凡忙不迭的点头:“没错没错,我就是个王八蛋”

    夫妻本就是一本糊涂账,石小凡在那儿哄了半天,终于把曹小梅哄的破涕为笑,代价就是他做了骡子。

    曹小梅趴在石小凡的背上,石小凡做了一头骡子背着她翻山越岭。好在,仙源县城终于近在眼前了。

    “小梅啊,咱们歇会儿吧,累死我了。”

    曹小梅搂的反而更紧了:“不要,你再背我一百步。”

    她还是像个孩子一样,石小凡不知道是幸福还是烦恼,背着她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着。曹小梅满脸幸福的笑着搂着他的脖子,时不时的给石小凡擦着额头上的汗水。

    狗腿子们走在前头躲得远远的,这个时候谁要是敢回头,定然会死的很惨。他们可不想触这个霉头;众人一路终于到了仙源县城。

    仙源县,就是现在的曲阜。这是赵家的王朝,所以这个时代的人也认为黄帝是所有赵姓的始祖。当时曲阜寿丘是传说中黄帝的出生地,先帝真宗时期,他曾下旨将曲阜县更名为仙源县,并将县城迁往寿丘之西,又兴建了景灵宫奉祀黄帝。据记载,当时的景灵宫各种殿、宫、门等1320间,规模宏大,富丽庄严,是今天孔庙的三倍还多;祭祀时用太庙礼仪,等级在全国是最高的。

    可惜,石小凡他们入城的时候,景灵宫刚刚毁于一场大火。这场大火损毁房屋无数,偌大的景灵宫毁于一旦。

    远远的,石小凡他们还看见景陵宫方向的滚滚浓烟,弥漫整个县城。

    “劳驾,这前面发生什么事了?”石小凡拽住一个行人。

    行人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眼身后的狗腿子,他有些畏惧:“你、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商人,路过此地,前面发生何事?”

    行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你还不知道吧,景灵宫走水啦,整个宫殿烧的面目全非,早已成了一片废墟了。那县太爷吓得屁滚尿流,正在景灵宫大哭呢。”

    景灵宫由当时宰相王旦负责督建;通判大理评事麻其温、知兖州监宗御史王臻监修;出动了三四万名劳役;建造了1320间房屋。对比一下;曲阜孔庙现存建筑460多间;也就是说;景灵宫相当于三座曲阜孔庙的规模;堪称气势恢宏。

    如今失了火,县令自然是难辞其咎。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满目疮痍

    孔子故里曲阜被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在孔子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里;曲阜的命运往往和孔子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到了大宋朝;这座圣城的主人公却被“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所取代;甚至连曲阜县城都挪了地;先帝真宗下旨兴建景灵宫;使得这里更成为整个大宋王朝的祖庭“太庙”;风光无限。

    如今此地失了火,一把火烧的鸟蛋精光。这此地的仙源县县令,肝胆欲裂。朝廷要是怪罪下来,失察的罪名是免不了了。

    当年真宗皇帝召集群臣;下诏在东京城与曲阜寿丘各自修建一座体现皇家威严、规模宏大的景灵宫,这两座景灵宫的分工略有不同。

    其中;京城景灵宫奉祀黄帝及赵氏先皇诸位先人;据说,石小凡就是在景灵宫得到太祖指点而一跃成为大宋功臣的。

    而这曲阜景灵宫则是负责祭祀始祖黄帝及圣母嫘祖,因此;景灵宫的功能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太庙;祭祀也是按照太庙之礼进行的。

    在用料方面;景灵宫也处处体现了“朝廷大工程”的奢华气派;修建景灵宫所用石料有郑、淄等州的青石;衡州的碧石;莱州的白石多种。而给黄帝雕琢的玉石圣像;则用的莱州白硝玉石。

    到大中祥符九年五月时;寿丘景灵宫、太极观终于建成。第二年;真宗皇帝还专门派遣宰相王旦等人;到曲阜奉安圣祖玉石像、为圣母上懿号。

    曲阜景灵宫规模要比当时的阙里孔庙大;建筑群与仙源县衙、县学整合为一体。县城的前部东为县衙、西为县学;中部为景灵宫、太极观、东西配庑等;后部为寿丘和少昊陵;错落有序、层次鲜明。

    然而;十几年后的仁宗赵祯的天圣年间;景灵宫建筑群遭遇火灾;琼楼玉宇焚毁殆尽。此后;虽然屡次重修;但在战火硝烟中;寿丘景灵宫、太极观与阙里孔庙一样;惨遭兵火荼毒。

    历史有轮回,天圣年间的那场大火没有发生,倒是庆历五年的这场大火终究还是没能躲得过。石小凡皱了皱眉:“来福,仙源县令何人?”

    “小公爷,沈征。”

    来福对这些地方官员倒是如数家珍,并不是来福记忆力多么的超群,而是纯属爱好。

    “走,去看看。”

    沈征,作为仙源县县令。此时的他是生不如死,坐在景灵宫废墟上嚎啕大哭:“完、完了、完了,我在此地久居县令十三年,今日一朝毁于一旦。完了哇,我该如何向朝廷谢罪啊!呜呜呜~!”

    “沈知县事莫要悲伤,如今之计,在下以为还是早日找出防火的幕后凶手方为上策。”说这话的是沈征的师爷,东方学海。

    “东方先生啊,救我,救我啊!”沈征抓着他的大腿,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东方先生博学多才智计无双,你定然是有办法的,你有办法的对不对?”

    东方学海叹了口气:“沈知县事啊,景灵宫大火,咱们是难辞其咎了。不过若是能戴罪立功,咱们能找出放火的幕后真凶,那也算是将功补过了。沈知县事再在东京城运转一下,找个说得上话的人上书朝廷,或许可免了咱们的罪责也尚未可知啊。”乾坤听书网

    沈征哭丧着脸:“这天干物燥,宫殿巨大,或许是天火尚未可知。就算是人为,这茫茫人海,咱们那里去找凶手去。”

    东方学海微微一笑:“要找凶手这有何难,没有凶手,咱们可以给他制作个凶手出来不就行了。”

    东方学海的嘴脸熟悉至极,源自于一个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狗官嘴脸。沈征一看大喜,慌忙拍拍屁股站了起来,低声道:“莫非东方先生另有妙策?”

    “这个,沈知县事不是看上了老柳家的柳喜儿么,这柳喜儿有个相好的叫毛大春的。咱们只要抓住柳喜儿,逼迫毛大春承认这把火是他放的。到时候咱把毛大春的罪名一宣,让他来做咱们的替罪羊,朝廷念在咱们破案有功,顶多就是个功过相抵。沈知县事也可保住自己的官位,又能得到这柳喜儿,岂非两全其美。”

    沈征一听大喜:“对啊,这柳三郎还欠着我两百贯钱。他家那寒窑破屋的,把他卖了也还不起这笔债。这样,你呢这就去柳家堵着他们,若是这柳三郎还不上这笔钱,就把他女儿抓来顶账。有了柳喜儿在手,还不怕那毛大春不从。”

    “哈哈哈哈哈”俩人一拍即合,当下沈征也不再害怕这大火的事了,招呼了一干衙役,大摇大摆的回了衙门。

    石小凡带着狗腿子们来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朝廷花费巨资,偌大心血建立起来的千余间宫殿,顷刻间被一把大火化为乌有。

    就算是这此地的狗县令与纵火案失察无甚关联,可仅仅凭他一条他事先没有在这景灵宫预备水龙队,没有在各处宫殿放置水缸这一条,就够他革职甚至是杀头的了。

    春秋时期墨家首次提出了防火分隔技术,在《备城门》《杂守》等著作中对于防火分隔既有总体规划要求,又有详细数字规定。特别指出水平横向防火分隔可以防止火延水平方向蔓延到安全区,垂直纵向防火分隔可以防止火势向上和向下蔓延。

    像是景灵宫这么大的宫殿,都是备有防火的大水缸的,比如整个故宫有三百零八口大水缸,称为太平缸,这是专门为了灭火供水用的。

    然而此处,石小凡寻遍了四周,却不见有一口水缸用来防火的。古代宫殿房屋多是木质结构,防火显得尤为重要,在东京城消防设施已经非常完善。

    尤其是赵祯,他在东京城专门成立了专管防火的潜火队,有水龙、水袋、水囊、唧筒、麻搭等设施。据史料记载,宋代火政官有:厢使、防隅官。为了及时发现火灾,官府还在地势高处建筑瞭望火楼,楼上昼夜有人瞭望,楼下有防隅官屋数间,屯驻防隅军百余人,专门负责救火。

    即便是仙源县这种小地方,也是非常注重防火。别说是景灵宫这么大的宫殿,一千多间房屋,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历朝历代打更的都是那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可见,古人对于防火的重要性了。

    《东京梦华录》载,东京城“每坊三百步有军巡铺一所,铺兵五人”。宋代铺兵也叫防隅军、潜火队,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责任心强,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逻,敦促居民按时熄灭油灯蜡烛等,消除火灾隐患。为了及时发现火警,官府还在地势高处建筑了望火楼,楼上昼夜有人瞭望,楼下有防隅官屋数间,屯驻防隅军百余人,专门负责救火。

    一旦发生火灾,防隅军们便立即携带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点扑救;同时派骑兵迅速报告府尹及负责京城警卫的马步军殿前三衙,“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密切配合,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井井有条,纹丝不乱。因此,“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白毛女

    “着实该死!”石小凡骂了一句。

    “小公爷咱们怎么办?”来福问了句。

    曹小梅怒气冲冲的道:“还能怎么办,小凡哥哥,咱们去县衙,抓住那个狗官暴打一顿,然后把他送到官家面前狠狠惩治他一下。”

    石小凡摇了摇头:“咱们先不急,我想知道这县令是个什么人。走,回县城住下。”

    来福吓了一跳:“小公爷,那陛下哪儿怎么办。”

    “让他等着,急什么。火车道山明水秀的,让官家在哪儿养养生不好吗。”

    当然不好,赵祯知道了非得掐死那个败家子。让你去仙源县准备马匹,你倒好,管起闲事来了。

    “小凡哥哥,咱们回县衙么?”

    “不回,找个客栈住下,明早去县衙。”

    县令沈征,在衙门内扒拉着账本,这家伙原本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