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909章

宋朝败家子-第909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元孙也差点被吓死,这就是区别。

    所以石小凡想逃离,逃离京城。

    他实在不想看到,自己和赵祯的关系蒙上一层利益纠缠。

    赵祯是他的朋友,石小凡不想失去这个朋友。

    做君臣实在是无聊透顶,做朋友,要想保持着这份难得的友谊,逃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本来石小凡的处境,其实已经有些尴尬了。

    他是定北王,整个辽北的将领,对他是顶礼膜拜。

    拥有权力,尤其是太高的权力不是石小凡喜欢的。

    而到了京城,赵祯还让他负责西夏事宜。

    所以石小凡不告而别,他实在不想领兵更不想立功了。

    再领兵去西夏,加上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神卫军,功高盖主可不是什么好事。

    流求好啊,这里离着大宋也近,隔海相望。

    想回京也不是难事,作者大宋舰队的船,一道烟就到了苏州,转而走内陆就回了京城。

    泉州团练使丁顺还好说,这厮八千精兵说给就给。

    冒着杀头的危险,只要石小凡要,他就没二话。

    只是这个船舶司的卢建成让石小凡着实火大,这厮胆小,前怕狼后怕虎的:“驸马爷,非是小人不肯,只是您这要船舶司的五百艘战船。

    这、这不合规矩,若是上司追查下来。”

    石小凡大怒:“查下来由老子顶着,你个王八蛋,翅膀硬了老子都不放在眼里了是吧。”

    卢建成着实委屈:“驸马爷您说哪里话,只要您一句话,小人水里水里来火里火里去。

    小人只是怕,怕您闯出这么大祸,万一朝廷治罪与您,小人现在没有阻止您可就愧疚之至了。”

    “滚,老子什么时候怕过被治罪。

    五百艘大船,全都给老子。”

    卢建成一惊:“可、可区区八千人也用不上这么多船啊,怕是顶多几十艘就够了。”

    “够了?”

    石小凡一怔。

    旁边的丁顺也跟着点点头:“够了的驸马爷,四五十艘都是多的。”

    “给我二百艘,除了装人,全都给老子装上货物。”

    大宋朝真的好,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达,直接造就了社会经济的爆炸。

    福州、莆田、泉州、南安、晋江、厦门等等,都有钱庄。

    而且,钱庄都是通用的。

    石小凡弄来二十万两银票,全部购买了货物和生活必需品。

    装满了大船,然后带着船和人,准备发兵流求。

    这么大的动静,其实是瞒不过赵祯的,石小凡还是低估了朝廷的能力。

    他想组织这么大的财力物力去流求,这种事怎么可能瞒得住朝廷。

    因为不可能一下子组织起来这么多货物,最快也得三个月之后才能出征流求。

    此时早已有八百里加急,星夜兼程将福建船厂的案子,送到了东京城。

    而这一次,再次是赵祯替石小凡这个混蛋擦了屁股。

    其实没有这么麻烦,即便是石小凡想征讨流求,他只需要给朝廷上书就行了。

    而赵祯看到他的奏疏,也万没有拒绝之理。

    多半,会让地方大力支持。

    偏偏石小凡就不,他等不急。

    他知道朝廷办事的效率,说是蜗牛速度都是恭维他们,等朝廷同意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黄花菜不凉,石小凡可没有心情在这里等上这么久。

    先斩后奏,本就是这败家子的拿手好戏。

    不管这些了,朝廷知道就知道,赵祯这点面子还是给的。

    石小凡知道,自己闯了祸,赵祯一定会给他擦屁股。

    其实,赵祯确实颇为为难。

    你个败家子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天天胡乱作死找事,拿大宋律法当个屁。

    这事搁谁身上也得生气,臣子们可不是吃素的。

    “陛下,驸马爷擅自调兵,此为大逆,还请陛下不可念其有功,而不罚过。”

    “正是,臣以为不罚不足以肃正天下。

    连兵都可以随便调动,若是那些边关将领都学驸马爷,谁还把朝廷放在眼里。

    臣,请求重处驸马爷。”

    “可是,如何处罚驸马爷才是?”

    有人开口问道。

    这一下,难住了所有人。

    是啊,怎么处罚这个败家子呢。

    罚钱?

    我石小凡是那种缺钱的人么,羞辱谁呢。

    贬官?

    人家定北王这样大的官职都不稀罕,你贬官有个屁用。

    下天牢么,这厮进天牢的次数,怕是比回家都多吧。

    发配么,之前又不是没有发配过。

    再者说了,福建那个地方,天高地远的,比起发配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可是,不处罚他又难以堵住悠悠众口。

    一时之间,群臣陷入了沉思。

    最终,还是赵祯拍了板,违心的说了句:“诸位卿家不要吵了,石小凡去福建调兵之事,是朕同意了的。

    之前,他跟朕提过此事。”

    群臣一愣,官家居然知道?

    知道你为什么之前不说,官家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第二千零三十六章 到岸

    其实赵祯知道个屁,他那里知道这个败家子有什么丧心病狂的计划了。

    这么说,不过是想救这个败家子一命而已,这个混蛋玩意儿,闯祸只知道让自己背锅的败家子。

    赵祯恨得牙痒痒,恨不能掐死这个混蛋。

    如果,此时石小凡在他眼前的话。

    不见面的时候,尤其是长久的不见面,赵祯思念欲狂。

    非常想看到这个败家子,哪怕在自己跟前随便扯几句家常也好。

    见面的时候,赵祯又恨不能掐死他。

    这个混蛋,永远是一幅吊儿郎当气死人的德行。

    这小子想在福建组织兵力征讨流求,赵祯虽然不知道他葫芦里埋得什么药,但料想石小凡总有他的道理。

    这次,自己就再做一次背锅侠,帮帮这个败家子算完。

    虽然恨得牙痒痒,不过赵祯内心还是暗暗有一丝好奇。

    流求,到底有什么。

    石小凡同样也好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时的流求依旧停留在落后的原始社会时代。

    如果他们有了明进步,要么早已和朝鲜一样和大宋交好,要么和交趾一样发兵征讨了。

    所以,哪怕仅仅八千人的精兵,其实也早已足够。

    石小凡携带更多的,是货物。

    带兵,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候,如果流求岛上的土著怀有敌意的话,才会用兵力镇压。

    如果土著们热情好客,这些精兵就是多余的了。

    朝臣们不是瞎子,他们很快就怀疑起来。

    怀疑官家并不知道败家子要出兵流求的事,这么大的事,官家怎么可能不和群臣商量。

    可是你怀疑又能有什么办法,官家本就或明或暗的偏袒败家子。

    说句不好听的,石小凡换成别人,早就死过一百次了。

    放眼满朝武,谁敢这么嚣张。

    唯独他石小凡,就是这么猖狂至极。

    较好就收吧,群臣早就吃过败家子的亏。

    别抓着这事死不放手,那个败家子可不是好惹的,他要是回了京城,还不得挨个报仇啊。

    害怕了臣子们不再劝谏了,而赵祯也在忙着圆谎。

    他得给石小凡擦屁股,把这厮要进攻流求的事,装作事先二人商量好的。

    “驸马和朕商榷过此事,当时他跟朕说,若是去了福建。

    先观察一下流求那边的动向再说,若是有拿下的必要,再在此地征兵讨伐不迟。

    若只是一个荒岛,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话,则可以弃之不顾。

    想来,驸马到了那里,发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吧。

    既如此,朕便应允了此事,诸位卿家不必再议了。”

    谁都知道官家这番话,更无疑是在偏袒那个败家子无疑了。

    既然你们早有此意,为什么不给驸马爷个调兵令,或者圣旨之类的。

    你没有,证明这件事就是驸马爷擅自调兵。

    可谁敢吃了熊心豹子胆,说皇帝的不是。

    也没有人敢当面揭穿皇帝的谎言,除非你想死。

    既然事情到了这一步,众人也只好默许了起来。

    在经过近三个月的组织,石小凡终于凑齐了两百艘战船的货物,还有八千精兵。

    从泉州出发,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流求出发。

    风力正好,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今天,是个好日子。

    石小凡登上船头,看着茫茫大海,曹小梅难得乖巧的偎依在他身边。

    海风拂面,看起来海面波涛微微,很是和平祥和。

    狗腿子们却表现各不相同,来福和大牛二虎在船舱内,与士兵们吆五喝六的猜拳。

    旺财,可怜的旺财像是一支死狗一般趴在船舷上。

    旺财晕船,晕船的滋味生不如死,昏天昏地的旺财早已吐不出什么东西来了。

    他只感觉一切都是转的,一切都是晃的。

    天旋地转,大地摇晃。

    “再也,再也不坐船了个屁的,小公爷,我怕是不成了。”

    石小凡不屑的看了他一眼:“早死早超生,你个王八蛋省的被你气死。”

    旺财早已对这种打击免疫了:“小公爷啊,我要是死了,帮我照顾小兔子,还有我儿子石头。

    这个家,就靠你了。”

    “旺财,你好像一条狗哎,你要是变成一条狗,老子一定对你好一点。”

    “汪汪汪!”

    旺财无助的看着他:“小公爷,救我,汪汪汪!”

    石小凡不屑的看了他一眼,从怀里摸出一个瓷瓶丢过去:“一天吃四粒,可以缓解。

    记住了,别吃太多。”

    晕船药?

    没错,就是晕船药。

    这三个月来石小凡并没有闲着,未雨绸缪,他得做好一切充足的准备。

    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海上航行,没有晕船药是不行的。

    其实即便是有,效果也不太大。

    船都是晕出来的,晕的久了,习惯了就好了。

    不止是晕船药,石小凡的船队上,还有更多的草药。

    因为他不知道到了流求,面对他们的将是什么。

    大规模的流求移民是在明清,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

    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

    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此时的流求,不过是个一些移民过去的百姓而已。

    料想那里,也没有什么值得夺取的好东西。

    不过这正是石小凡所喜欢的。

    什么都没有才好,什么都没有,自己可以在那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船不大,因为从泉州到流求的海域也不需要大船。

    这些中小型的船舶,反而更便捷容易行驶。

    船队在海上航行数日,旺财竟然奇迹般的痊愈了。

    实际上,是晕过来了。

    晕过来的旺财就不会再晕船,然后他就在甲板上蹦跶起来了。

    旺财像是一只疯狂跳踉的猴子,东瞅瞅西看看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就在这个时候旺财指着不远处大喊:“岸,海岸!我们到岸了,到岸了!”

 第二千零三十七章 登岛

    流求海岸,终于到了。狗腿子们旺财的惊呼声,也把石小凡从船舱内惊醒,他带着曹小梅来到甲板眺望,好一处美景。

    此时的流求尚未开发,尚且处在相对于原始的时代。这里,还保存着大自然的原始生态。

    真是个好地方,这里山明水秀岛屿广阔。而且远离世俗,实在是绝佳的世外桃源之地。

    重要的是,此地人烟稀少。除了福建周边移民过去的百姓,整个流求岛根本就没有几个人。

    而且,岛上的居民远离战事,他们淳朴善良,待人热情之至。

    关于台湾岛的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一书,可惜此书已经流失。但是,此书收录在了《太平御览》中,而这本书则是太宗皇帝赵匡义时期的作品。

    书中对于台湾的介绍虽然不多,但是至少让世人了解了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特产、习俗等等方面的资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福建境内的闽越族;为了向大海寻食而下海捕鱼;多年的劳动经验使他们成为善于航海的民族。他们“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自由自在地来往于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台湾海峡洋面上。

    后来汉武帝派人攻打、驱赶闽越族;他们无法抵御;不少人便逃亡到台湾避难;成为台湾早期的住民;这是由福建迁居台湾的第一批移民。

    当时;闽越族为了生存下去;不仅在台湾沿海捕鱼;还在平原和山区地带开荒种地;逐渐地与从南洋迁移过来的土著移民融合起来;成为台湾人的祖先。

    如今经过世世代代繁衍生殖;他们的后代便是今天的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等族群。    到了南宋,福建的泉州人为了扩展贸易;来到台湾海峡南端的澎湖群岛;在那里种植栗、麦、麻等农作物;而后又将种植业传入台湾;还把泉州的瓷器也带过去;用宋币铜钱进行交易。

    但至少此时的石小凡踏上这片土地之后,和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这里,还真是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

    首先流求并没有建国也没有军队,这里的百姓生活相对于原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然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个个部落。可他们的民风纯补,并无战事。

    有事,都是各个部落的族长聚集在一起商议。这些当地的土著,祖先也是中原移居过去躲避战乱的百姓。

    百姓们都质朴无华,他们禁止杀戮与偷盗,在岛上这被视为大忌。犯下偷盗的人会被驱逐,杀戮的人更是会被扔进大海喂鱼。

    其实直到南宋时期,这里才出现了像样的封建体制制度。南宋时,澎湖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