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014章

刘备的日常-第1014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氏城,香花宫,正殿。

    比起蓟王初来时,如坐针毡。马鸣菩萨,物我两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蓟王刘备与马鸣菩萨殿中对坐。

    王权与神权,二次交锋。

    “拜见王上。”马鸣菩萨先礼。

    “见过大师。”蓟王肃容回礼。

    “此去洛阳,王上授老朽何位?”不料马鸣菩萨,竟先有此问。

    大俗即大雅,蓟王不敢怠慢:“白马寺监。”

    汉有廷尉监。秦置,前汉分置左、右监,隶廷尉。秩千石,禄秩与廷尉正相当而位稍次之。掌逮捕,亦参案例、律条,审理疑狱。与(廷尉)正、(廷尉)平,通署公牍,互相监督。今汉唯置右监,秩六百石。

    蓟王,创白马寺监。乃掌管白马寺。类后世“住持”,“方丈”。

    见蓟王对答如流。马鸣菩萨知,早有所虑,而非临时起意。又问道:“何秩?”

    “秩六百石。”蓟王答曰。

    “六百石,乃蓟吏‘长史少吏’之鸿沟。”马鸣菩萨轻轻颔首:“寺众又如何?”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赛、优婆夷,称佛门“七众”。),僧、师、大师,不一而足。”蓟王答曰。

    马鸣菩萨,又问道:“皆得俸禄乎?”

    “然也。”蓟王答曰:“寺众,皆得俸禄供养。”

    “人数几何?”

    “寺满为止。”蓟王答曰:“适可而止。”

    “可另造僧伽蓝否?”

    “可也。”蓟王无有不许。

    “闻诸夏仙门,不欲佛门东渡。蓟王此来,亦为攻灭佛国。中夏虽有白马寺,并诸多浮屠祠。却无佛门为官者。”马鸣菩萨必有此问:“王上何以,为此先驱。”

    “大师当知。鄙国有四方馆、四海馆、司寒馆、司炎馆。孤王宫中,高置观天阁。今增设白马寺监,有何不可?”蓟王对诸夏仙门,一视同仁。

    “王上无惧佛门大兴乎?”

    “无惧。”蓟王毫无芥蒂。

    “何也?”马鸣菩萨,必有此问。

    “百科全书,独尊儒术。”蓟王一语中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是唯一照世明灯。

    儒术后世劣化成儒教。究其原因,乃因国力不济,常为外辱。唯有抱团取暖,自我约束,共御外辱。想我大汉,兼容并蓄,涤荡万里。日月所照,维天有汉。蓟王去伪存精,将百家融入大儒学。又何惧,神鬼仙佛。

    一言蔽之。国富民强,自信不疑。煌煌天汉,唯我独尊,天下第一。纵有仙佛,亦不能乱我根基。

    故“病急乱投医”,“临事抱佛脚”。

    于是乎,“无事不登三宝殿”。

    “蓟王可为明王乎?”马鸣菩萨,终于道破心意。

    须知,佛门明王,非汉家明主之意。

    佛门明王,又作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时下,“明”,即破愚暗之智慧光明。乃佛之“忿化身(变化身之一种)”。是为教化众生特别贪愚者,而显化至“忿怒(威猛)相”尊神。

    正如蓟王号“东王父”。乃仙门所封。

    今马鸣菩萨,欲使蓟王身证果位。为持明王。其用意,与仙门,如出一辙。

    蓟王心领神会:“大师,与孤何名?”

    “虎衣明王(注②),可乎?”马鸣菩萨试问。

    “可。”蓟王欣然应允。

    马鸣菩萨,心满意足。遂将安世高佛骨舍利还回:“蓟王,果有佛缘。”

    蓟王双手接回。

    稍后不久。马鸣菩萨亲诵经文。修诵虎衣明王本尊之功德。

    如野火燎原,遍传身毒佛国。

    原来。大汉蓟王,乃佛之“忿化身”。此番兴兵来攻,乃为救众生于火海。毋论“忿怒(相)”,亦或是“慈悲(相)”,皆佛之化身。行走世间,皆为普度众生,脱离苦海。

    虎衣明王,身证果位。

    身毒佛国,自上而下,顶礼膜拜,再无忤逆之心。

    明王口谕。改“身毒”为“天竺”。

    凡有所命,无有不从。

    便是除五等种姓,亦如快刀斩乱麻。顺次推行。

    稍后,更有百乘王朝,不战而降。此皆是后话,不提。

    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江东、汉中,政教同体。前期开局,着实无敌。

    试想,既是佛门明王,又岂害同门。闻,马鸣菩萨一同东渡,诸国主,涣然冰释,再无执念。

    多摩梨王一语中的:相较天竺,时下东土,可谓“极乐净土”也。

    众国主,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作为守护初火的帝国。大汉不是极乐净土,普天之下,还有何地可称之?

    北天竺,心向明王。再无二心。

    马鸣菩萨一人,堪比百万雄师。

    更有甚者。试想。若马鸣菩萨东渡。江东国师,又当如何?

    本以为非一年半载,不可稳定时局。岂料请动马鸣菩萨,一举定乾坤。蓟王年内,当可携数十万贵种东归。

    此行队伍,实过于庞大。不宜再行陆路。尤其需翻越大雪山,横穿西王母国。唯恐仙佛不容,平生事端。蓟王已命三足乌船宫,携王宫舰队南下迎接。次第沿江表十港,返回蓟国南港。将诸王,安置于十夷王邸、五十五国邸,碣石宫,乃至蓟北王城内。待洛阳离宫督造毕,再迁居洛阳不迟。

    更六百里,上表朝堂。告知远征诸事。求策封天竺诸王,并安置于洛阳京畿,离宫别苑内,同诸侯王,食俸不减,云云。

    料想,甄都天子,必欣然应允。

 1。133 王舍为治

    关于北天竺建制。蓟王亦有决断。

    不增设山南都护府,亦不迁入岭南都护府。更不立为属国,置“使天竺中郎将”领护。而是请立丰州,列为大汉十五州。

    时,蓟王欲先将赐支都护府,改立梁州,为大汉十五州;次将扶南等国,立为宁州,为大汉十六州;再将天竺半岛,立为丰州,为大汉十七州。

    正因虑及,由内而外,向化程度,参差不齐。赐支都护府,多为八种西羌。向化日久,最易归心。三南半岛次之,天竺半岛最次。

    岂料,因借马鸣菩萨之力,蓟王身证果位,为虎衣明王本尊。尤其,佛教盛行之北天竺,假神佛之力,反倒最先归心。

    于是乎,水到渠成。蓟王请立丰州。为大汉十五州。

    北天竺诸国。其国境,大为一郡,多为一县。皆就地转化成属国。由属国都尉领护,秩比二千石。隶属于辅汉大将军幕府。治民领兵,权如太守。属国官掌属国兵,称“属国骑”或“属国胡骑”。

    设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译令,又置属国长史、属国且渠、属国日逐、属国当户等官。各官由汉人或内属羌、胡首领充任。

    其中,摩揭陀、瞻波、大秦婆罗门,三王赐国姓,封“率众王”。又作“帅众王”。两汉时,如羌、乌桓、鲜卑等各部首领,常封此爵。余下诸国,据国土大小,封归义侯、邑君、邑长,不一而足。

    《后汉书·百官志》:“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君、邑长,皆有丞,比郡县。”

    自率众王以降,归义侯、邑君、邑长,爵位类比汉家王侯。得享衣食租税。率众王,食一郡。归义侯,食一县。邑君,食一城。邑长,食一邑。以此类推。

    先前,蓟王命九译令,将诸国书卷,收集整理,编撰成册。便为《集簿》所用。

    如此一来。各国,封君列候,食邑几何,一目了然。封地亦行《推恩令》。王子公主,各有食邑。虽不比先前奴隶城邦,举国为奴,国民所得,皆为国主所用,金银珠玉,堆积如山。

    为汉家王侯,亦足称丰衣足食。更加蓟国吏治,令人称道。执政安民,持续释放人力、物力、地利。

    料想,衣食租税,尤胜先前。

    又譬如,迦征伽罗国,王族绝嗣,役属邻国;城郭丘墟,多居村邑。则立为县。另有临江城等,央恰布藏布江,沿线无主之地。皆被一并划分为县。只需编户为民,穿渠营城。不出数载,皆为良田。

    丰州治所,蓟王未设华氏城。而另择王舍城。

    王舍城,有新旧二城之分。

    佛陀时代(前684年)。摩揭陀国定都于此,取名:“矩奢揭罗补罗”。又作王舍山城。意译“上茅宫城”。“矩奢”意为上茅草、吉祥草。此草有香味,色绀青,如孔雀之尾,似茅类。佛成道前,由诸天受此草而敷座于菩提树下。矩奢揭罗补罗城所生之茅有芳香,故取为都城名。

    后此城因毁于火灾,遂向北迁移到九里外新城:“罗阅祇伽罗”。“罗阅祇”意为王舍,“伽罗”意为城。又称“罗阅城”。唐玄奘称“曷罗阇姞利呬”城。

    之后,摩揭陀国,为应扩张所需,阿育王三迁其都至华氏城。王舍城逐渐荒废。

    法显《佛国记》载,“出(新城)城南四里,南向入谷,至五山里。五山周围,状若城郭,即是芊沙王旧城。城东西可五、六里,南北七、八里。”

    玄奘《大唐西域记》又载,“(旧城)崇山四周,以为外郭,西通峡径,北辟山门,东西长,南北狭,周一百五十余里。内城余趾周三十余里”,“曷罗阇姞利呬(新城)城。外郭已坏,无复遗堵。内城虽毁,基址犹峻,周二十余里,面有一门。”

    据此可知。

    王舍旧城,上茅宫城。建于五山环绕,山谷之中。四周有崇山为外廓,西通峡径,北辟山门,东西长,南北狭,周一百五十余里。宫城,东西五、六里,南北七、八里,周三十余里。

    向北九里,谷外另有新王舍城,罗阅城。周二十余里。正对谷口,南面开一门。

    上茅城,群山环抱,易守难攻。罗阅城,扼咽喉要道,为入谷城塞。待修复。新旧王舍,可为州治。

    首任州牧,并诸国相,及属国都尉人选,蓟王已命南閤祭酒许攸,详加甄选。

    蓟王有意殑伽港长万震,为首任丰州牧。

    燔史关中郎将安玄,领拓土先锋营,重筑王舍城。各国留守官吏,经考核后,择优录取。充填吏治。

    至于北天竺精挑细选,十万精兵,并一万青野象兵。皆划归辅汉大幕府。先前,程普、徐荣,擢升为左右绥西将军,秩真二千石。蓟王有意,将二人之一,调入岭南都护府。除为绥南将军。镇守丰州。

    又恐安息大军,尚未退兵。不宜妄动。

    若论功行赏。赵云、陈到,位居首功,可升四绥将军。然蓟王又不舍子龙、叔至,外放。

    遂开府议,问计群僚。

    军正沮授言道:“丰州三登之地,其利之大,不可弃也。”

    论地势,不及西域为陇右藩屏。然论地利,则远超西域。上计署预估。丰州一季三登,待圩田大成。当数倍于蓟国。甚至以一州之力,可兼济天下。

    失北天竺反哺。中天竺、南天竺,居贫瘠台地,不毛海岸。又遭贵霜猛击。持续失血,回天乏术。国祚难继,再无还手之力。可想而知。如百乘王朝,不降累世仇敌,必投蓟王门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沮授之意,蓟王自心知肚明。正因地利之大,难以估计。非贤臣良将,不可牧守。故,赵云、陈到,正当适宜。

    “臣举一人。”正是东曹掾徐庶。

    “元直,欲举何人?”蓟王笑问。

    “真番都尉。”徐庶答曰。

    真番属国都尉,亦非旁人。乃蓟王二兄刘武。初时,领兵拱卫督亢城仓,后积功升迁,被蓟王派驻半岛,为真番马韩属国都尉。

    “二兄,力有未逮。”蓟王仍有顾虑。

    沮授进言:“真番都尉,可为绥南左将军。除绥西将军之一,为右将军。”

    以程普、徐荣之一,为绥南右将军。刘武拜,绥南左将军。再擢升合适之人,补二人身后之缺。如此,皆大欢喜。

    “可。”蓟王从谏如流。

 1。134 署用非次

    蓟王少时,北上乌桓贩马。与程普,相识于平波砦。时,砦主程德谋,将平波砦,打理得井井有条。成为周遭商贾,汇聚之地。足见程普,亦通水情。

    北天竺,因水而兴。尤其诸国雄城,多滨水而建。如江绕城、临江城、圣河城等,国大都城,皆有良港。调派程普前来守护,自是知人善用。

    事不宜迟。

    辅汉大将军,蓟王诏命。除程普为绥南右将军。真番都尉蓟王二兄刘武,拜绥南左将军。六百里,即刻前来复命。

    擢升陇西南部都尉马翼,继为绥西左将军。南关令吕常,继为真番都尉。陇西南部都尉,则授予氐人百顷王杨驹长子,护军将军营,军司马杨众。绣衣军曲候郭援,继为南关令。升迁诸将,亦速复命,不得有误。

    华氏城,香花宫,正殿。

    “臣等,拜见主公。”殑伽港长万震,携一众属吏,赶来相见。一别经年,万震已从落魄书生,为国之宿吏。尤其名扬南州,为沿线诸国所敬。果然“英雄趁时势,时势造英雄”。

    “免礼,赐座。”蓟王笑道。

    “谢主公。”万震再见蓟王,亦不禁激动莫名。

    蓟王介绍文武与万震相识。悉知王震,智计百出。常兵不血刃,不战而胜。军正沮授等人,颇多溢美之词。

    尤其巧设连环计,奇袭利呾罗城,发行港。助蓟王斩断百乘王朝,东线贸易商道。若西线出海口再被贵霜所夺,北部又皆为大汉丰州之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计成矣。

    于贸易城邦而言,商道不啻为生命线。即便国土大半沦陷,亦或是耕地贫瘠。单凭贸易往来,足可衣食无忧。种田十倍利,经商利百倍。正如西域诸国这般。

    百乘王朝,之所以能羁縻声闻六国。正因居高临下,左右逢源。扼东西天竺半岛,漫长腰际线。凭贸易往来,攫取不菲财富。再购买扶南大舶,雇佣水军。笼络海贼,收为己用。强行登岸、登岛。抄掠岛上积财,搜刮奇珍异宝。以战养战。再反哺国中。此消彼长,因而能羁縻滨海诸小国。

    若无蓟国横海舰队,强势介入。可以预见。百乘王朝,当可再称霸天竺沿海,数十年。

    奈何东海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