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713章

刘备的日常-第713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王言,愿入海市,贩运山中珍物。”

    “可也。”刘备欣然应允:“然,凡入海市者,需先入海市籍。一旦入籍,便是蓟人。受《蓟法》所辖。凡有不法,严惩不贷。不知诸王,以为然否。”

    “海市乃出蓟国,理应如此。”话说能入籍蓟国,西南百夷,自当求之不得。

    “如此,先入蓟商会。待平定林邑,再造大船,扬帆出海。”刘备言道。

    “谢夫君。”鸳鸯十美,大喜下拜。

    家和万事兴。何必多言。

    送走鸳鸯美人,刘备忽又想起一人:“安素船行何处?”

    “已入漳水。今夜当入国境。翌日泊于南港。”

    “此次二宫太皇同行,断不可怠慢。”刘备言道:“当以国礼迎接。”

    “二位国相已备妥当。夫君当可安心。”士贵人答曰。

    “如此,甚好。”刘备又道:“闻董太皇病倒榻上,情况如何。”

    “侍医言,乃积郁成疾,苦无良策。”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华室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除去二宫太皇并一众逐鬼童子,时至今日,外人尚不得而知。逐鬼童子,被董太皇豢养于偏殿。除去食母进出,便是永乐太仆封谞,亦需禁足。

    故,童子中谁是谁来,封谞亦分辨不清。

    然刘备却是为数不多,知晓内情之人。这便叹道:“本以为遗诏、遗子,皆已入手。废长立幼,正当其实。岂料贵子为何后所夺。大事难成,董太皇一病不起。”

    “夫君所言极是。此行,或生变故。”士贵人言下之意,董太皇恐难转圜。

    “若令太皇崩于国,我等罪莫大焉。”刘备目光深邃:“传命太医令,当悉心诊治,确保万无一失。”

    “喏。”士贵人亦知事大。诚如先前所言。二宫太皇,如今位高权轻。宛如两尊琉璃大佛。“此物易碎,轻拿轻放,万勿倒置”。一个不留神,支离破碎。蓟王坐实大不敬之罪。

    先前已与母亲言明,宜入西宫增城殿,与太妃为伴。

    宫中太医左令华妁,得华大夫真传。医术不再其父之下。当可保太皇安危。

    万事俱备。只待明日,南港恭迎圣驾。

    洛阳西郭,寿丘里,车骑将军府前里道。

    长史许攸,主簿陈琳,登门求见。不料却吃了记闭门羹。

    “将军何故如此?”许攸长揖相问。

    府中主事,面露惭色:“回长史。将军自出诏狱,便闭门思过,不见客。”

    “我等岂又是客?”许攸再拜。

    “这……”其中隐秘,主事又岂能知:“不瞒长史,便是卑下,亦不得入内。往来通禀,皆由侍妾传语。既然将军不见,二位莫再为难卑下。不送。”

    “这……”许攸、陈琳四目相对。唯有留下投帖,登车自去。

    待少府车驾出里道。陈琳低声问道:“事到如今,该当如何。”

    “我料,何车骑乃奉命避嫌。闭门思过,乃其一。不与董卓等西州武夫相争,乃其二。”

    “太后当真不争?”陈琳不信。

    “若不力争,太后焉有今日之位。”许攸摇头一笑:“西园万余精锐,若只为自保,岂非牛刀割鸡。”

    “太后意欲何为?”陈琳遂问。

    “尚不得而知也。”许攸答曰:“唯重入车骑府,方可窥知关窍之所在。”

    “闭门不纳,如之奈何。”陈琳略显丧气:“不若弃官北上,去投蓟王。”

    “不可。”许攸厉声呵斥。稍又略加平复:“无功不受禄。江山社稷,尚不知鹿死谁手,你我岂能半途而废。”

    自知一时失语。陈琳急忙赔罪:“子远勿怪,个中厉害,岂能不知。不过一时失语,万勿当真。”

    许攸面色和缓:“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末路之难”,本意最后十里,最为艰难。然话出许攸之口,却让陈琳别有意味。

    隔窗一扫两侧街巷。陈琳不禁暗叹,究竟是谁人之末路。又是谁人之穷途。

    只需不是我等读书人便好。

    许攸、陈琳走后不久。

    便有细作,入西园通禀详情。

    自华云号归来,赵忠志得意满,一扫先前胆战心惊。掌西宫大权,为太后之心腹。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下唯利是图者,又岂是何后一人。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再者说来。大将军何进,乃死于董骠骑并孙破虏之手。与赵忠何干。

    念及此处。何后一通百通,涣然冰释。

    待赵忠入宫通禀,何后自帘后言道:“许攸之智,或不下贾诩。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先前连坐入狱,竟假党人之手活命。首鼠两端,待价而沽。此风不可长。”

    “许攸此人,恃才而傲,恃宠而骄。若不经敲打,恐难大用。”

    “若能收归己用,何愁大事不定。”何后恨声道。

    赵忠心领神会:“陛下为西州莽夫所胁,引山东群臣不满。尤其党人,多行非议。累日来,劾奏董卓尸位素餐,添居高位者,比比皆是。陛下虽悉数驳回,然心中必有触动。”

    “如何能除尽廷中草莽,回归正朔。”无外人在场,何后终是道破心意。

    赵忠龇牙一笑:“非足智多谋如许攸,不可为太后分忧也。”

    “好一个足智多谋许子远。”

 1。35 九流学派

    南港,万人空巷。

    皆来目睹新妇风貌。话说,王上屡被赐婚,皆是国色天香。料想此次亦不例外。安贵人生平,亦渐为人所知。“安侯”安世高之女。为大长秋兼领尚书令曹节收养。自幼长于禁中,知书达理,一身贵气。诸如此类。

    既是送嫁,必有交接。

    先由送亲使,诵读窦太后赐婚敕令。而后与迎亲使交接。礼乐奏响,队伍次第登岸。换乘王宫车驾,赴灵辉殿,行贵人婚仪。

    王妃、贵人、美人,仪轨大有不同。“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仪轨极高。

    曹节曾言:“若计成,当以‘贵人礼’聘之。金章紫绶,居于王宫大殿。薨后玉柙银缕,伴驾长眠。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仅此一句,便知大不同。

    冯氏为美人,便无此待遇。

    待送嫁队列与迎亲队列,合二为一。便有王宫车驾,列队船下。伴着人群的惊叹,安贵人惊鸿一瞥,登车远去。

    二宫太皇先行入车,并未露面。

    一路鼓吹幢麾,浩浩荡荡,驶向王都。

    沿途民众,自发焚香道旁。衣锦披绣,张灯结彩,普天同庆。爵民可锦衣车行,一妻一妾。亦是王法所定。

    蓟国二十等爵深入人心。与分户不析产之《圩田制》,相得益彰。

    或有人问。如此好事,蓟人岂不皆如蓟王这般,螽斯衍庆,子嗣绵延。事实确如此。然蓟国户数,一直维持在七八(75)之间。究其原因,蓟人多择长子成家后,再诞下次子。只因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有很多。读书、习武、蹴鞠、赛马……

    一言蔽之,绝不能让我子,未战先怯。人生尚未落子,便投子认负。输在了起跑线上。编户齐民如此,更何况爵民乎。得闻详情,蓟王一声长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诸如营城术、通渠术、治水术、机关术、造船术、造纸术、印刷术、冶铁术、铸器术……凡蓟国专属,皆为大热学科。

    最近又兴航海术。闻市舶寺招收航海学徒,三千名额被一日扫空。

    许多路远,未能入选。齐聚市舶官寺门前。一时群情激奋。

    刘备专开朝议。

    蓟国三守五尹十六令,幕府重臣,悉数在列。

    市舶令田骅,始料不及:“三千人已是上限。寺中属吏,苦无人手可用。”

    “意料之中。”刘备轻轻颔首,并不怪罪:“奈何三千之数,之于千万国民,杯水车薪。乐府传舞乐,将作寺授机关,都水署必是河渠,市舶寺自是航海。孤以为,太过散乱。”

    “主公意欲何为?”上庠令郑玄,闻弦歌而知雅意。

    “何不汇聚一堂,令立‘大学’以授之。”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学校)以化於邑。”郑玄言道:“大学与太学,当如何区分。”

    “太学坛,传显学。大学,授杂学。”刘备言道。

    “韩非子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稍后,又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之说。前汉刘歆再增‘纵横’、‘杂’、‘农’、‘小说’,为‘十家’。班固曰:‘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去“小说家”,时人将余下九家,称为‘九流’。敢问主公,显学、杂学,当如何区分。”上庠令郑玄,博古通今,果然大才。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蓟王出口成章:“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有其道理。今《蓟国百科全书》编撰有序。当集百家之大成。或称‘大儒学’。除此之外,诸子百家,皆入杂学。”

    “主公之意,乃将‘大儒学’置于百家之上。”郑玄心领神会。

    “然也。故太学坛传授大儒学,兼顾百家之精髓,称‘本科’。大学则分门别类,专授杂学,称‘专科’。”

    “原来如此。”群臣纷纷醒悟。本专之分,已道明一切。大儒学,本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对诸子百家进行提炼优化,融入儒学门下。然若要专修各学派,便可入蓟大学。

    太学、大学,一点之差。高下立判。

    “如此,当无需有显学与杂学之分。”上庠令郑玄言道:“便以本、专称之。”

    “甚好。”刘备轻轻颔首。

    “敢问主公,大学立于何处?”左国令黄承彦,起身奏问。

    “当是交通便利,人流密集之地。”刘备居高下问:“诸君可有高见。”

    蓟都尹娄圭当仁不让:“当在国都之内。”开玩笑。一栋奇观建筑的加成,娄子伯焉能不知。

    蓟都尹开口,余下三守四尹,皆不好与其相争。

    “如此,便在南广阳,择址兴建蓟大学。”

    南广阳城与南广阳港,隔巨马水相望。城池在北,港口居南。蓟国黄金水道,路经年不冻,船队往来如织,贩运蓟国名产。南广阳城、港,富庶可比楼桑。两座坚城各纳民众,二万户,及一万户。南广阳一地,有民近三十万众。乃督亢秋成之重镇。港中有五千船户落户,亦是航运重镇。只可惜被笼统归为“督亢地”,名声不显。督亢者,乃蓟国心腹之地也。

    “喏。”娄圭大喜下拜。得蓟大学入驻。南广阳必将闻名天下。

    便在送嫁船队出发前。将作馆上呈微缩模型,几经修改完善,蓟大学随之择址兴建。

    因在南广阳,故称“南学”。周时,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

    因次于太学。故大学主官,称“下庠令”。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郑玄注曰:“下庠,小学也。”蓟国小学、中学,乃是各城学、校。下庠,遂改大学之意。

    首任“下庠令”花落谁家,尚无定论。洛阳嫁车已至。

    蓟王身披华服,立于灵辉殿殿前。恭迎二宫太皇并安贵人,车驾入宫。

    恰逢云开日现。

    一缕暖阳,挥洒殿前。蓟王人中麒麟。丰神俊逸,溢彩流光。

 1。36 怀真抱素

    董太皇竟不在。

    由窦太皇,将安氏、冯氏,交由蓟王之手。共入大殿,行婚仪。

    蓟王宫上下,已举行多次。轻车熟路,莫过如此。

    待礼毕,送入后宫无极殿。

    请窦太皇入帘后,刘备坐于帘下。遂开宫宴,大宴群臣。

    窦太皇正值盛年。又远离洛阳勾心斗角之地。避重就轻,心旷神怡。帝后风华,一览无遗。此次诸母亦归。见过太妃,便入门下署鸾栖馆,由太医左令华妁,悉心诊治。董太皇不愿下船。蓟王于百忙之中,已命华大夫亲自问诊。

    蓟国医术,独步天下。户户药圃,相沿成习。药材富足,各式药方,由方技馆整理汇编,再经太医院,临床验证,不断改良,传于后世。前立南学,门下署寺皆已并入。唯有医学与方技,各自保留。足见持重。

    上邦风貌,大有不同。帘后窦太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君臣相契,莫过于此。海内大贤,蜂拥而至,齐聚一堂,英才辈出。

    古往今来,能以一国济天下者,闻所未闻。大汉一藩,足见一斑。

    蓟国吏治,清廉高效,居功至伟。

    蓟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自左右国相以降,德才兼备。一心俸主,忠心不二。若社稷终为蓟王所得,亦是天命使然。

    帘内窦太皇,目光如水,环顾大殿,停于蓟王侧颜。一时感慨万千。洛阳不回也罢。蓟国近北疆。又立冬宫于北海之滨。窦氏遗孤,当可正名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蓟王起身告退。窦太皇亦避入西宫,与太妃、王妃相见。

    殿中遂交由义父、义弟,门下属吏。百官起身恭送,落座后,推杯换盏,气氛更加热烈。新婚之夜,在安贵人并冯美人寝宫。蜜月后,轮流侍寝,便在合欢殿中。一般而言,蓟王不必移驾。究其原因,蓟王夜幸七嫔。嫔妃名册,并不固定。多避宜孕期。乃由安氏四姐妹,代为排序。交由王妃过目,再行删减补录。换言之,侍寝妃嫔,皆需王妃钦定。

    六宫之主,掌君王家事。权力之重,两汉无以复加。

    自十字飞阁,步入东宫无极殿。七妃已恭候多时。

    “诸位姐姐,何意?”刘备明知故问。

    绾妃言道:“安贵人,冯美人,皆未经人事。势孤力弱,恐有心无力。故我等姐妹,奉命前来相助。”

    “奉谁人之命?”刘备笑问。

    “自是母亲。”七位小姐姐与长姐,自幼相伴。亦如刘备,称母亲。

    “如此,且一同入殿。”刘备言道。

    “不可。”嫣妃笑道:“我等皆守在宫门外。待小弟兴犹未尽时,便出声相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