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829章

刘备的日常-第829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侯略作思量,又问道:“云台之上,有何玄机。”

    王斌答曰:“云台暗藏密道,可通城外。”

    “竟有此事!”董侯喜出望外。

    王允又问:“宫闱隐秘,少府何以知之。”

    王斌如实作答:“先前,大将军何进,攻打二宫,火烧云台。时二宫太皇,便经由此密道脱逃。”

    “原来如此。”董侯心中一暖:“莫非,少府亦是奉命而来。”

    “正是。”王斌答曰:“惊闻洛阳生变,西凉将起兵乱。太皇先请蓟王太后相救,又六百里告知臣云台密道。”

    王允亦释然。必是窦太皇窥破天机,故设此谋。

    “事不宜迟。”王斌言道:“请陛下速往云台。”

    “太师以为如何?”董侯不敢自断。

    “请陛下决断,臣等自当奉命。”王允言道。

    ‘如此,且移驾云台。’董侯当机立断。

    “喏。”群臣奉命。

    如前所说。云台距玉堂,相隔不远。虎贲中郎将王越,领殿中虎贲护送天子并王允等人。吕布统领秦胡兵,抵挡西凉乱军。

    “有劳将军。”被王越负在身后,董侯仍失礼节。

    “臣,不敢。”吕布甘之如饴。

    虎步龙行,昂然出殿:“吕布在此,挡我者死!”

    闻此豪言,一时军心大震。

    吕布舞动方天戟,所向披靡,好似杀神。阶下张济等人,咬牙不退。

    眼看不敌,张济一声怒喝:“吾侄何在!”

    “张绣在此。”射虎箭后发先至,破空袭来。

    吕布挥戟拨去。

    刃矢相击,火星乍起。

    “咦?”

 1。6 不二之选

    猛虎已至,群狼不远。

    果然鹬蚌相争,得利渔翁。又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洛阳内乱,八关不稳。终被关东所乘。云台上下,双方各自收缩。隔空对峙,不再接战。

    张济、李傕等人,面如死灰,战意灰飞。

    便在此时,又有飞骑,惊慌来报:“军门都尉华雄,领五百王骑入宫。”

    蓟王来矣!

    万事休矣——

    遥见焰角王旗,孙坚遂止步于宫门。

    万五函园卫,兵分数路入城。一路驱散游骑,张榜安民。机关兵车列队,拼组楯墙障壁,将二十四街,各处路口,悉数封堵。尤其三千板楯神兵,由前西园上军别部司马,今函园助军右校尉赵瑾统帅。横断街心,板楯与“玄龟甲车”机关(螳螂)臂勾连,可谓铜墙铁壁。

    散兵游勇,无处遁形。浑身挂满金银珠玉,不义之财,弃刃投降。

    蓟国机关之利,何必多言。尤其洛阳内外,大路通天,一马平川。

    孙坚所部,自有上军校尉冯芳,前去接济。华雄直入宫门,勒马云台。

    环视台上台下,刀枪并举,兵卒密集。

    华雄朗声言道:“都尉华雄,奉命解兵。”

    “解兵!”王骑齐呼。

    西凉乱军,顾左右而起骚动。

    蓟王虎威。无敢忤逆。

    见事不可为,张济一声长叹:“我等遵命!”

    言罢,弃兵跪地。

    西凉兵,弃甲丢盔,跪地一片。

    吕布亦命麾下弃刀,赶来与华雄相见:“王上今在何处?”

    “我主仍在国中。”华雄反问:“陛下何在。”

    吕布并未说破:“陛下已登云台。”

    “烦请车骑,登台护驾。”华雄代行王事。

    “也好。”吕布不疑有他。

    “各部归营,听候发落。”华雄又道。

    “喏。”张济等人,稍稍心安。

    洛阳二宫周遭,被函园八校,围成水泄不通。后路断绝,插翅难逃。唯北军大营可供驻扎。上林军遂一并前往。

    稍后自有黄门宫人,打扫战场,搬运尸骸。话说,自先帝崩后,洛阳屡经兵变,二宫血流不断。黄门见多不怪。

    王允、吕布心牵董侯。见大局已定,遂亲下密道,赶往马市胡姬酒肆,与董侯相见。后经覆道,入辅汉大将军府,权且栖身。

    孙坚引军入西园,谨防西凉兵变。

    待袁绍引大军,驻扎东郭粟市。

    战场角逐,遂成政治博弈。

    此亦是时局之必然。无论战争,亦或和谈,皆是攫取利益,不二之选。古往今来,莫不如是。无可幸免。

    粟市,袁绍大营,中军大帐。

    “叔侄相争,蓟王何以裹挟其中。”袁绍惊疑不定。先前还言之凿凿,蓟王恪守臣节,疏不间亲,卑不谋尊,必不会出兵。言犹在耳,函园八校,已截断洛阳二十四街,将南北二宫圈入其中。

    “闻乃出蓟王太后之命。”袁遗答曰。

    “原来如此。”袁绍叹道:“事已至此,该当如何。”

    “即来则安。”袁术答曰:“我等亦是奉命出兵。便是蓟王,亦需以礼相待。”言下之意,关东联军乃奉寿春之命,讨伐不臣。叔侄之争,蓟王亲疏有别,自当慎重。

    “尚有五万郡兵,上洛途中。粟市粮草足否?”袁绍又问。

    袁术笑答:“粟市积粮无数,足可支取。”

    “六百里上疏陛下(合肥侯)。告知详情。”袁绍言道。

    “喏。”

    与此同时,北军大营,一片唉声叹气。

    大帐之中。张济、李傕、樊稠、杨定,西凉四将,枯坐无言。

    小将张绣,起身问道:“敢问叔父,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张济动了动嘴角,沉声言道:“蓟王自有决断,我等又能如何。”

    “坐以待毙,非(大)丈夫所为。”声出帐外。

    掀帘入内,正是史侯当面。

    张济等人,急忙起身相迎:“拜见王上。”

    “诸将免礼。”史侯笑容不减,自居大位。

    张济疑道:“王上何以,轻身至此。”

    史侯答非所问:“营门大开,无人戍守。便是三岁孩童,亦通行无阻。何况朕乎。”言下之意,士气低落,全无皆备。若此时被人所乘,帐中将校,俱死矣。

    张济面露愧色。急令张绣出帐,整备营事。

    史侯言道:“不瞒诸位,朕与叔父,早有盟约。待洛阳事罢,共分天下。或据大河,或分长江。先前,朕命卫将军火烧城门,便为明示关东联军。”

    “原来如此。”张济忙问:“如此说来,猛虎孙坚,并非强敌,反是盟友。”

    “然也。”史侯叹道:“可惜蓟王终归是蓟王。”此言半真半假。叔侄暗中结盟是真,然毕竟密谋,合肥侯是否明示关东群雄,尚未可知。

    张济此时,已无从分辨:“蓟王义胆忠肝,大汉一藩。传檄天下,无敢忤逆。”

    史侯轻轻颔首:“若能速战速决,逼二弟禅位,归国就藩。料想,蓟王亦无有此举。”言语间,略带责备。一夜攻伐,不分胜负。待天光大亮,为时已晚。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张济抱拳问道:“敢问王上,如何补全?”

    “袁绍乃经旋门入关。八关余七,尚有守军八万余。”史侯问道:“尤其京东三关都尉,诸位可有往来。”

    “我等皆有来往。”张济答曰。

    “关东,联军十万,更加西凉兵乱。恐延祸上身,三关都尉,必寝食难安。宜当收归己用,为朕助力。”史侯言道。

    张济亦醒悟:“喏。”

    “营中兵甲几何?”史侯又问。

    “不足三千。”张济又答。

    “三千足矣。”史侯言道:“编为奇兵,以备后效。”

    “喏”张济无有不应。

    上林苑,大营。

    曹操闻讯出帐,见来者正是主簿荀彧,不由大喜。

    迎入大帐,秘问详情:“主簿何以料定,蓟王行事乎?”

    荀彧答曰:“卑下,非料蓟王,乃料时局也。”

    “西凉兵乱无果,今四方兵马齐聚,洛阳时局,又当如何。”曹操求问。

    “敢问明公,陛下今何在?”荀彧不答反问。

    “闻已遣出宫外。”曹操答曰。

    荀彧一声长叹:“果然如此。”

    曹操心中一动:“主簿,此言何意?”

 1。7 三家解兵

    稍后再看。

    ……………………

    “明公毋需多虑。”荀彧一语带过:“稳守上林,已观时局。卑下,自有计较。”

    “也好。”荀彧锦囊,竟能料定蓟王出兵,曹操自当言听计从。

    西郭大将军府,霞楼。

    功亏一篑,董重心中挫败,可想而知。

    十二城门余烬未熄。洛阳四门洞开。然函园八校,兵车障道。将南北二宫隔离。北军大营,亦在其中。营中情形如何,董重自也无从得知。

    先前,“悉诛凉州人”之声,不绝于道。今凉州诸将,奉董重之命,兴兵清君侧。若王允、吕布未死,大将军危矣。

    见心腹登楼,董重忙问。

    “卫将军等兵围云台,尚未能攻取,华雄引王骑至矣。如今陛下并王允、吕布等人,皆潜行出宫,不知下落。袁绍引兵据东郭粟市。猛虎孙坚立营西园。卫将军……”

    “张济如何?”董重追问。

    “卫将军等人,悉数解兵,自囚北军营内。”心腹不敢隐瞒。

    “吾命休矣。”董重天旋地转,颓然坐地。

    “大将军切莫丧气。”便有幕僚劝道:“蓟王既为‘三家解兵’。必不会偏颇,有失公允。”

    “先生所言极是。”董重幡然醒悟,又忽然一愣:“何来三家?”

    不料情急失语。幕僚灵机一动:“大将军、‘三赟臣’、并关东群雄,此三家也。”

    “原来如此。”董重不疑有他。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蓟王终归亲疏有别。洛阳之事,众说纷纭。各有道理。若非三赟臣逼迫太甚,又至二公冤死狱中。西凉诸将,岂能兴兵清君侧。

    更何况,二宫太皇便在蓟王宫中。且素与蓟王交厚。料想,蓟王必不会杀害。

    “明公毋需多虑。”荀彧一语带过:“稳守上林,已观时局。卑下,自有计较。”“也好。”荀彧锦囊,竟能料定蓟王出兵,曹操自当言听计从。

    西郭大将军府,霞楼。

    功亏一篑,董重心中挫败,可想而知。

    十二城门余烬未熄。洛阳四门洞开。然函园八校,兵车障道。将南北二宫隔离。北军大营,亦在其中。营中情形如何,董重自也无从得知。

    先前,“悉诛凉州人”之声,不绝于道。今凉州诸将,奉董重之命,兴兵清君侧。若王允、吕布未死,大将军危矣。

    见心腹登楼,董重忙问。

    “卫将军等兵围云台,尚未能攻取,华雄引王骑至矣。如今陛下并王允、吕布等人,皆潜行出宫,不知下落。袁绍引兵据东郭粟市。猛虎孙坚立营西园。卫将军……”

    “张济如何?”董重追问。

    “卫将军等人,悉数解兵,自囚北军营内。”心腹不敢隐瞒。

    “吾命休矣。”董重天旋地转,颓然坐地。

    “大将军切莫丧气。”便有幕僚劝道:“蓟王既为‘三家解兵’。必不会偏颇,有失公允。”

    “先生所言极是。”董重幡然醒悟,又忽然一愣:“何来三家?”

    不料情急失语。幕僚灵机一动:“大将军、‘三赟臣’、并关东群雄,此三家也。”

    “原来如此。”董重不疑有他。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蓟王终归亲疏有别。洛阳之事,众说纷纭。各有道理。若非三赟臣逼迫太甚,又至二公冤死狱中。西凉诸将,岂能起兵清君侧。

 1。8 周郑交恶

    “入兖州,立新都。”王斌表情,可想而知。迁都二字,兹事体大。身为天子,岂能弃社稷宗庙于不顾,远走他乡。

    王斌神情变化,荀彧历历在目:“如少府所知。洛阳周遭,群雄窥视。关东皆奉合肥侯为主。袁绍等人此来,为求正统,必迫陛下禅位,乃其一也。西凉将校,张济、李傕等,为求自保转投弘农王门下,再难为陛下所用,乃其二也。今关东、关西,共据八关,二十万兵卒,各为其主,陛下已成孤家寡人,乃其三也。”

    言下之意。洛阳时局,乃“叔侄之争裹挟东西交恶”。关东、关西,积怨已久。八关守军,关东关西,各占一半。多方拉拢之下,必投张济或袁绍。却无人,心向董侯。

    洛阳时局崩坏,可比春秋时,“周郑交恶(注①)”。

    见王斌无语沉思,荀彧又道:“两相疾恶,一线命悬。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王斌又问:“蓟王既已出兵,又岂坐视叔侄之争,危及国祚。”

    荀彧不答反问:“闻蓟王兴五帝之学。命儒宗郑公等,编纂《大百科全书》。少府可知,‘百科’二字,何所出?”

    “乃百家之设也。”王斌焉能不知:“孟子曰:‘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拒)。’便是此意。”

    “然也。”荀彧欣然点头,乎话锋一转:“孟子亦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蓟王立大儒学,焉能不知轻重。”

    只需于民有利,与国有益。何人为帝,无足轻重。

    叔侄二人,裹挟关东、关西,二十万大军,为救洛阳百姓,续大汉社稷。叔侄二人,若能相安无事,蓟王亦乐见其成。

    更有甚者。荀彧又道:“河北‘易县为京’,蓟王扶立麟子阿斗为帝之风传,‘甚嚣,且尘上矣’。”若叔侄之争,难以善终。蓟王索性另起炉灶。扶立幼帝,亦是今汉惯例。

    不得不说。荀彧,才智高绝,慧眼独具。

    王斌却心烦意乱,无从决断:“文若所言,不无道理。然何去何从,又岂是我等臣下,能够决断。”

    王斌此言,荀彧亦不例外:“何不告知太师并车骑将军当面。”

    “也好。”王斌咬牙应下。罢筵,遂车入函园,直抵二崤城,瑶光殿。

    董侯高居主位。王允、吕布等,一众文武,分列左右。虽不比玉堂殿,制非常模。却也颇具气度。

    王斌趋步入殿。将席间荀彧之言,娓娓道来。

    引百官深思。

    少顷。见无人发声,董侯遂问:“太师以为如何?”

    “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焉知忠于汉室,非贼臣乎。”王允答曰。毕竟人心难测。若是下一个董卓,又当如何。刚出虎口,又入狼窝。悔不及也。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