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贞观俗人 >

第734章

贞观俗人-第734章

小说: 贞观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琅怔住。

    “太保一生戎马,为大唐建立无数功勋,想不到正当壮年,居然就走了。”

    秦琼病逝了,其实也是早有征兆,近几年秦琼的身体一直不好,尤其是从去年开始,一度十分严重,皇帝甚至都还割龙须送去松州给秦琼做药引。

    也不知道龙须是否起了作用,秦琼的病情还真就缓解了许多,甚至在新年时还能骑马射箭了,谁知现在就接到了噩耗,现在想来,当时应当已经是回光返照了。

    估计秦琼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年前李世民再次征召秦琼入朝,参加正旦大朝会时,秦琼没有回京朝集。

    承乾扶住秦琅。

    “太保是我大唐之柱石,天不假年。”

    “孤已下监国太子令,为太保辍朝五日,追赠齐郡王、幽州大都督、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太庙,陪葬昭陵”

    “孤已派人八百里往长安圣人处奏报!”

    承乾对秦琼的身后哀荣还是很大方的,追赠王爵、太师、大都督,这待遇都是皇后父亲的身后待遇了。

    大唐对李渊母亲独孤太后的父亲独孤信,就是追赠梁王,而对李渊元配窦太后的父亲窦毅则是追赠杞王,长孙德皇后的父亲长孙晟,也被追赠为齐王。

    这三位都因女儿封了皇后而被追赠国王之爵,也就是亲王爵位。

    大唐开国之初也是封过一些异姓王的,都是郡王,比如燕王罗艺吴王杜伏威等,实际是郡王不是国王,同样的还有彭城王、北平王等等。

    不过这些异姓王如今都不在了,有被冤杀的,有造反被杀的,反正天下一统后没有异姓王了,只有李唐宗氏封王。

    当然,死后追赠的却还有,惯例是皇后父亲追赠王爵。

    历史上唐代皇后的父亲基本上都有追赠为王爵的待遇,如唐中宗韦后父亲韦玄贞,初追封上洛郡王,再追封酆王,武后父亲追封为太原郡王

    秦琼是大唐开国功臣,皇帝的老伙计,尤其是在贞观朝地位很高,三度拜相,是天子特意树立的军界榜样,出将入相,早就加封三师三公之位,尤其是秦琼儿子也是宰相,更别说皇帝刚还向秦琼给太子订了秦琼嫡女为太子良娣。

    承乾已经是秦琼的准女婿,虽然还得两年后完婚,可婚姻已定。

    各方面的因素加起来,承乾对秦琼的离去,便无比的大方。

    追赠王爵,这基本上是直接把秦琼当成未来国丈对待了,而忠武的谥号,也是相当的高。

    看看唐初几员已逝大将的追赠谥号对比下就知道了,殷开山,被皇帝列入凌烟阁功臣名单的,死后赠司空,谥号节,配飨高祖庙庭。

    另一个凌烟阁功臣屈突通,赠左仆射,谥号忠。

    淮安王李神通,追赠司空,谥号为靖。

    杜如晦追赠司空,谥号为诚,杜淹,追赠右仆射,谥号为襄。

    这些顶级功臣所赠都是三公之衔,谥号一个字,比秦琼的忠武可就差的多了。

    谥号这东西可是有美有恶的,美谥也还分有等级的,忠武无疑那是顶级的了。

    当然,承乾如此赞谥厚赠秦琼,其实也是跟秦琅有关的。秦琼虽然已近,可秦琅还正年轻又当权,经历过先前的这些风波之后,如今的承乾锋芒内敛,考虑事情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

    以前对秦琅的崇拜以及后来的不满等都是直接放在脸上,但现在他却已经视秦琅为重要助力盟友,虽然曾经的友情不再,可承乾很清楚的知道,秦琅对他的帮助不可获缺,尤其是上次秦琅关键时候的助力,让他明白秦琅很重要。

    给秦琼的身后哀荣,自然也就是给秦琅看的。

    秦琅愣了会神。

    脑子里交过无数秦琼的画面,初来之时不懂事性子急躁一心要参加玄武门之变,秦琼虽然心中不同意却还一直在维护着他,包括后面这一路来,秦琼都如大树一般护翼着他。

    甚至为了他的仕途,能够激流勇退,主动的退出朝堂中枢,就甘愿给儿子铺桥让路。

    “殿下,臣请求前往松州,扶灵柩回关中。”

    承乾不太愿意让秦琅这个时候离开洛阳去松州,可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秦琅提出来了,他若阻拦会惹秦琅不满,秦琅的脾气他也清楚。

    所以不如干脆成全。

    “孤先前也听闻过,说太保当年与程处默将军,还有罗士信将军以及裴行俨将军一起约定过,生当为兄弟,死共葬北邙。只是圣人早在昭陵为太保赐下墓地,待死后陪葬昭陵,配享太庙,这是臣子无上的荣耀,希望魏公明白。”

    秦琼曾希望将来死后埋葬到北邙山,与罗士信、裴行俨他们葬到一起,生生世世为兄弟。

    可李世民早早就说过,将来要让秦琼死后陪葬昭陵,配享太庙,要跟他地下再做搭伙,甚至享受大唐国家的祭祀香火,接受大唐后代皇帝百官们的祭祀拜的。

    “朝廷本欲用兵西域,还要仰仗魏公中枢决策,不意出此变故,魏公满腔孝心,孤能明白,去吧。若非孤身负监国之任,定也要同往松州扶灵而归。”

    对西域高昌的用兵,其实也不可能让秦琅这样的宰相亲往,毕竟如今朝中仅剩下了四位宰相的情况下,更多的还是派一位大将前往统兵指挥的,不过秦琅在四辅政宰相中,毕竟统兵经验丰富,打过许多大胜仗,所以决策里有他的话,当然是更好的。

    “关于高昌战事,魏公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臣相信殿下与诸公能够处理好。”

    “那请魏公举荐一下西征统帅,留个西征策略吧。”承乾倒是很诚恳。

    “那臣举荐由河西宣抚经略使、凉州大都督府长史程咬金挂帅,兰州都督薛万彻,灵州都督李道宗为副帅,并调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从征,兵马不需要调动太多,从镇西、河西、青海、陇右、朔方诸道抽调三五万精锐即可,再辅以突厥、契苾以及焉耆、疏勒等部兵马协从征讨,一战可定也。”

    高昌虽然在西域算是较强的,可跟大唐比,那就是巨人面前的侏儒,虽说西域扼守险要,可大唐早就已经进入了西域,在西域不仅西突厥臣服,而且焉耆、疏勒等诸城邦国也早归附,再加上朝廷先前安置在西域的东突厥、铁勒等诸部,可以说要灭高昌很简单。

    高昌只是城邦国家,靠的是丝路贸易,号称拥有几十个城池,其实除了几座大城,其余的就是一些大点的聚集地,相当于是个屯庄一样,一个总人口不过几十万,兵力最多几万人的小国,面对大唐这种随时能抽调数十万军队的大国,敢对抗就是自取灭亡。

    随便派一员战阵经验丰富点的大将,再点个几万人就足够灭高昌国了,除非高昌能够制造出一种气氛舆论,能够联合所有西域国家,甚至挑唆西突厥为他撑腰对抗大唐,这才有点对抗的可能性。

    秦琅没什么心情再多谈,匆匆告辞出宫。

    出宫后先去齐国公府报丧。

    崔氏听完丧讯,居然伤心大哭的晕了过去,倒是让秦琅很动容,原本以为二人没什么感情的。

    接下来便是做出发准备,秦琼死在剑南松州任上,肯定要扶灵回来,但因为早就赐下陪葬昭陵的安排,所以秦琼灵柩不能扶回家乡齐州,也不能安葬到北邙山跟罗士信等老兄弟再聚。

    不过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先在洛阳这里设立灵堂治丧,到时七七之后便在北邙山建一个衣冠冢,甚至还要在家乡齐州也立一个衣冠冢。

 第1052章 封神

    齐国公府开始忙碌起来,架设灵堂等。

    秦琅则换上了白色丧衣,带上兄弟们去给洛阳城中亲近的各家一一上门报丧。

    一家家的上门报丧信,每到一家,秦琅都要带头跪下报信,然后再往下一家。秦琼人脉广,与朝中勋戚们关系都不错。

    尤其他还是山东军功新贵的领袖,这一圈下来,也是马不停蹄。

    承乾给长安天子发出的奏报也由快马八百里加急送去,第二天皇帝的回复就到了洛阳。

    对承乾提出追赠秦琼为太师、幽州大都督、齐郡王,谥忠武等皆允,甚至把齐郡王的郡字改成了国,变成了追赠齐国王。

    赐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下旨令翰林院大学士岑本为秦琼录行状申考功,行状原本是东汉荐举官员奏上朝廷的记录被荐者生平家世以及功德的履历表,到南朝时渐演变成为官员死后记录其一生好事供朝廷定其谥号的公。

    一般来说,正常的流程是官员死后,由其家属撰写行状并上奏,为死者请谥。

    大唐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官员死后有谥。

    行状写好先呈到吏部考功司,由吏部负责考核行状所录之功绩,验明无误后再上呈。

    虽然说行状要经过吏部考核验证,但一般都会由家属或门生故旧来执笔书写,肯定是扬长避短有些春秋笔法的,这与官史里的传记不同,朝廷只负责核验真实性,对这些也不会过于苛刻。

    当然,在检验之中,还会对行状所录之事的一些重要地方,进行一些修订隐藏等,以确保与官方认可的口径一致。比如说玄武门之变这样的重大特殊事件,其参与者行状记录里的内容,该隐的就要隐,该改的就得改,必须得和官方保持一致。

    家属作行状请谥,然后吏部核验行状,再到太常寺拟谥,最后尚书议谥,然后天子定谥,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定,谥号最终的拟定赐给都非常严格的。

    太常寺的太常博士们就是根据吏部核定的行状来给死者拟选谥号,再交给尚书省议论的。

    可明显秦琼这事特殊,太子不按程序办事,直接先给定了调了,谥忠武。然后直奏天子,天子也同意了。

    当然,该走的程序还得走。

    所以天子特意让翰林院大学士岑本来给秦琼写行状,再走一遍程序,岑本是皇帝御用笔杆,才水平自然是高的,肯定能给秦琼一生功绩写的很好看。

    这篇行状必然会收录国家史馆,将来甚至可能成为大唐正史里秦琼个人传记的重要资料,可以说秦琼将来的历史形像,这篇行状就是最重要的出处。

    天子又敕令检校黄门侍郎褚遂良为秦琼书神道碑。

    唐制,碑碣之制,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上高不过九尺。七品以上立碑,圭首方趺,趺上不过四尺。

    若隐沦道素,孝义著闻,虽不仕亦立碑。

    大唐是个封建社会,处处等级森严,就算碑也不是人人可立的,首先得七品以上官员,或者得是那种有名的孝子义士等,方能立碑。

    秦琼的神道碑,皇帝亲自御制,然后送到洛阳,指定由检校黄门侍郎褚遂良书写。

    因为褚遂良是当今书法大家,号称大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与欧阳洵、虞士南等并列。

    先前王珪去世,皇帝就指定虞士南书写,不过欧阳、虞等都已老,皇帝这次便特意指定更年轻的褚遂良来做碑,另外褚也是几位书法大家里地位最高的一个。

    神道碑相比行状要短的多,字数有限,多则千百短则百余,但内容同样也要奏报核准之后方能立,上面的官阶职位,以及平生灭迹都非常严格验证,必须真实等。

    基本上来说,行状和神道碑其实二者所记事迹大体相同,但神道碑是作为展示在公开场合的,所以往往是略其实事而多做夸饰,其中对逝者生平刻意的去取与议论,更多的是体现官方意志,位高权重者尤其,碑中掩饰尤多。

    比如李世民亲自给秦琼写的神道碑里,关于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一事,就很显用心良苦,把这件事情写为建成元吉谋逆,李世民九骑入宫救驾,秦琼在渭水北伐大营遥见长安烽火起,立马忠勇无比的领兵回长安靖乱

    不仅塑造了秦琼在这一事件中的忠勇无双,顺带给自己描绘了个忠孝形像。

    甚至李世民还在碑里,把秦琅也给写上去了,通篇神道碑看下来,洋洋洒洒三千六百余字,写尽了秦琼这一生,从家世出身,再到一生征战功绩等,全是正面形像,一个神勇大将军的忠义无双形像跃然纸上,简直就是隋唐大英雄。

    字虽然有些潦草,一笔草书一气呵成,但内容确实很不错,用词等很显才华,把秦琼的一生写就,形像描绘的相当好。

    反正秦琅看过后都感叹万分,而褚遂良这位书法大家更是说皇帝这篇碑造诣极高,其中虽有许多处涂抹之地,但却发显现出皇帝与秦太师的这份难得的君臣之谊等等,反正很是拍了皇帝一通马屁,顺便又奉承了秦琼秦琅爷俩一番。

    秦琅看出这家伙想收藏这副碑,马上明确告诉他这碑是圣人御制,褚遂良只能在秦家抄录碑,回去好好写一副,这皇帝御制原不能带走,秦家要好好供奉起来,世代流传的。

    褚遂良很是遗憾,这副御制确实难得,字数很长,三千六百余字,更难得是一气呵成写就,笔中真情流露,甚至纸上还有眼泪滴落的泪迹,珍宝啊。

    有皇帝这篇御制,岑本的行状也得郑重参考,以保证行状与神道碑的一致性。

    这篇御制也必将列入大唐史馆,成为将来秦琼传记的重要资料,可以说,皇帝一篇御制,实际上已经是为秦琼的身后形像定调了。

    这就是一位乱世英雄,大唐战神,忠义无双。

    甚至秦家家学渊源,家教良好,忠义传家等等也必将名扬天下。

    这对于秦琼来说,算是盖棺定论,也是皇帝给历城秦氏家族的一笔宝贵的政治资产。

    一般大臣去世,辍朝一到三天。

    秦琅辍朝五天,以示特别哀荣,更别说追赠亲王之爵,更加不得了了。

    据说原本天子都让辍朝十日,但随侍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虞士南认为此举太过,非是人臣应得之礼,最后才改成五天的,毕竟为大臣辍朝十天,从所未有的事情,太过了。

    在洛阳城的一片议论之中,秦琅出京飞驰松州。

    秦琼虽然早就退出中枢多年,这些年更是常驻松州,但秦琼人缘好,功绩大,由其是早就被皇帝有意捧高,一直是战神、军界领袖的身份,加之如今每年过年,民间都喜欢张贴门神。

    秦琼可是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