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208章

汉明-第208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着复杂的心情,朱媺娖木然开口道:“兹事体大,须镇国公回京商议之后,再作定夺……马相留下,本宫有事相商。”

    郑叔适时尖声呼喊,“退朝!”

    在满殿众臣的愕然目光中,朱媺娖离开奉天殿。

    群臣确实不解,长平公主原本就时常流露出退位让贤之意,况且她是个女子,哪怕身份尊贵,可毕竟不能传承宗庙社稷,新帝登基,她如果从容相就,那会对她的将来地位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点,傻子都知道,可为何她在百官一片拥护声中,不表态呢?

    ……。

    相对于庆泰朝的纠结,满清朝廷都只有“震荡”二字能形容了。

    同样的奉天殿中,所有人哑雀无声。

    仪真、丹徒被明军所占,镇江失守,数万清军覆没,其中至少有一万多是八旗精锐,这还不算,八固山额真之一的李国翰竟葬送于此役,另一个固山额真叶臣狼狈逃至江心岛。

    八万大军围攻一个小县城,打了八天损兵折将不说,至今未能攻下。

    这种劣势,清军在入关之后就从未遇到过,恐怕连想都未曾想过。

    可这确确实实地发生了,最重要的是局势依旧在糜烂开来。

    此消彼涨嘛,江北十万大军,至今折损已经超过三成,原驻镇江府的清军覆没,这就代表着清廷对江东整片土地失去控制,清军将无法踏上这片土地。

    而仪真的明军若继续存在,那么将成为明军北伐的跳板,这就是根钻在心中的刺,如同原本镇江城对于明人同感。

    朝臣的意见分为两种,一种是洪承畴为首的怀柔,他刚出顺天府就被急召了回来,这才知道清军在长江两岸皆大败的消息。于是他建议立即结束这原本就不该发生的战争,而仪真、丹徒两役更是需要有人为此负责,矛头直指摄政王多尔衮。

    另外一种自然是多尔衮为首的主战派了,仗要到这份上,该丢的脸丢光了,既然如此,那就战到底。多尔衮认为,江心岛还在清军控制之下,朝廷应该迅速向江心岛增兵,从明军手中夺回镇江,并勒令吴三桂迅速歼灭仪真明军。

    奇怪的是,这两种声音的附和者都非常多,而且每种声音后面附和的人,满、汉皆有。

    这就难办了,声嘶力竭地争论,差点就上演全武行了。

    顺天府确实有十多万大军,可这军队能调往江南吗?

    这可是维持清廷统治江北的最后依靠,先不说能否压服北方已有异动蒙古各族,就说这十万大军南下,万一再失利呢?

    清廷的统治根基就会动摇,这个险冒得不值得。

    而与庆泰朝停战,或许损失了些颜面和土地,但至少以长江为界,明军还无力北伐。

    只要福建、广州还有西北平定,到时大军班师,再图江东不迟。

    明朝已经亡了,区区疥癣之患,何必争一时得失?

    最后小皇帝福临终于狠下心来,决定摆脱太后与多尔衮的“魔爪”,全图支持洪承畴,以抗衡多尔衮日渐丰满的羽翼,他当朝下了诏令——和谈!

    ……。

    如果不是吴争率骑兵残部及时东向,赶到丹徒。

    恐怕还真见不到夏完淳了。

    丹徒之前就被清军攻陷占领,暴发过战争。

    城防多处损毁,而夏完淳根本没有时间修缮,就面临清军疯狂的反扑,其困难显而易见。

    如果没有城中百姓不畏生死的相助守城,恐怕丹徒已经陷落了。

    可就算如此,在吴三桂下令增兵,不惜一切代价收复丹徒之后,不分日夜残酷的战斗,耗尽了明军所有的体力和精力。

    当吴争率骑兵从西门进丹徒城,到达北门时,北门已经被清军突破,明军抵抗无力,夏完淳差点就自刎殉国了。

    在吴争率骑兵击退入城清兵之后,夏完淳抱着吴争失声痛哭。

    一万人哪,至此时,仅二千余人。

    望着满城将士、百姓的尸体,吴争也流泪了,他含泪安慰夏完淳道:“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今日是他们,明日是你,后日或许就是我了。既然你我有驱逐鞑虏、收复河山之志,就得容忍亲友、同袍的离去……你部做得很好,镇江城已经光复!”

    从看到吴争的那一刻,夏完淳已经猜到镇江城光复。

    可真的从吴外口中得到证实,夏完淳疯狂地冲上城墙,跪在上面,狂呼起来。

    惊得吴争赶紧令人把他拽下来,生怕清军发觉射出冷箭。

    随着后续火枪兵的到来,攻丹徒清军开始发觉他们也攻不动了,最关键的是,他们知道了城中有了援兵,而且是骑兵。

    三次攻城,无功而返,被明军轻松击退、扔下数百具尸体之后,也已经精疲力竭的清军不得不收敛了攻势。

    说来也奇怪,北门已经洞穿,吴争不让修,就这么洞开着,清军反而不再进攻。

    次日开始,两军进入僵持状态。

    此战打到这个份上,双方其实都已经打不动了。

    江北清军方面,已经派不出更多增援了,虽说原本是十万大军,可除去已经折损在镇江、丹阳、丹徒、仪真四地的兵力,还有要对应天府保持威慑,并对明军水师形成压制,再要有重兵包围仪真,还要镇守江心岛,吴三桂手里可用之兵也已经捉襟见肘。

 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黄泉吧

    明军方面,应天府一半兵力派去了仪真,这是支有去无回的军队,剩下廖仲平部动不得,王之仁手中的水师在配合钱家叔侄强行登陆北岸,强攻江心岛一役中伤亡也很大,只能保持防御态势,无力进取了。77d

    夏完淳部折损大半,吴争所部损失七成,合在一处,还不及战前一部人马。

    这种情况下,想渡江解救仪真之围,那有些痴人说梦了,能守住丹徒,守住到手的果实已经不错了。

    也就是说,仪真……没救了。

    不管吴争是不是真的心狠,这个结局已经注定。

    ……。

    望着江对岸仪真方向黑漆漆的夜空,吴争已经笔直地站着近一个时辰了。

    将领们远远地站着,不敢上前劝说。

    唯有身边夏完淳宽慰道:“仪真虽然陷入合围,但清军未围南边,加上有兴国公水师在江上接应,两位钱将军想要突围,想来还是可以的……。”

    真的可以吗?

    还真的可以!

    仗打到这份上,恐怕连清军都希望仪真明军主动撤退,吴三桂就是这么想的。

    收复仪真,击退明军,这种军报,勉强也可以向清廷交待了,再打下去的风险太大,如果明军真孤注一掷聚集所有兵力打一场渡江战役,那江北未必守得住,到时局势糜烂,自己就是背锅之人,这也是吴三桂“围三厥一”没有截断明军退路的战术部署。

    与一支必死的军队打一场完全没有必要的消耗战,没有任何意义。

    吴三桂所要的,就是收复仪真。

    这个时候,为李国翰报仇,已经变得次要了。

    吴三桂派人射书信于城头,希望明军撤退,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吴三桂甚至保证,绝不派清军追击,同时也威胁,如果明日太阳升起之时,明军再不撤退,那么将全力一击,不死不休。

    ……。

    仪真城里,钱家叔侄正在喝酒。

    十天了,这是他们到仪真第一顿酒,也是他们认为的最后一顿酒。

    被合围钱家叔侄,根本得不到城外任何战况信息。

    他们只知道,孤军守了仪真十天了。

    不管战况如何,守了十天,任务该完成了。

    可究竟明军有没有收复镇江,他们不知道,那么多守一天,总也是好的。

    总能增加明军收复镇江的成算。

    叔侄静静地喝着,可眼中有泪。

    这泪有着辛酸,有着愤慨,唯独不缺的……是无悔。

    求仁得仁,大丈夫当如厮。

    他们的辛酸是明军终究没有增援仪真,愤慨的是吴争一句话,令二万多明军丧生于此。

    酒不好,色淡而且混浊,根本不是正宗绍兴黄酒,而是产于嘉善的劣等酒。

    钱肃典突然开口道:“钱家有一人死在这,足够了!无论对朝廷还是对你父亲,都可交待……你连夜突围吧。”

    钱翘恭笑了,笑得很随意,“叔叔说得对,多死一人,与事无补,你我有一人在此足矣。可论辈份,您是叔叔,论官职,您是主将,哪有叔叔死侄子生,主将亡副将存的道理……叔叔突围才是正理。”

    “荒谬!”钱肃典怒道,“既然知道我是叔,我是主将,长者之命,官长军令,你也敢违抗吗?听我的,今夜突围!”

    “喝酒。”钱翘恭淡淡地回应着叔叔的愤怒,“出征之前,我已经向父亲磕了三个头,生孝已尽,未尽的便是死忠,此时若我丢下叔叔独自回去,如何面对父亲,如何面对钱家叔伯兄弟?叔叔不必再劝,侄儿绝不会独自离开。”

    钱肃典的怒色渐渐散去,苦口婆心地劝道:“可你终究还是个孩子,连亲都成,你父亲就你一个独子,你总得为你父子嗣吧?听叔叔的,回吧。”

    “叔叔仅比我年长三岁,也未娶亲,这话我也可以对叔叔讲。”

    “胡闹!我死了,还有你父和肃范、肃遴等兄弟在,可你死了,你父膝下就断了香火。”

    “生死由命,叔叔不必再劝,除非你杀了我,否则你我叔侄死在一起,也是一段佳话。”

    钱肃典愣愣地看着钱翘恭,知道劝不了这个表面温和却内心倔强的侄子,无奈摇摇头道:“总是这样,打小就没听过我的话……也罢,既然如此,你我叔侄就同赴黄泉吧!”

    说着,与钱翘恭推杯换盏喝了起来。

    喝了几碗之后,钱翘恭就推辞道:“叔叔,明日决战,不能再喝了。”

    钱肃典带着醉意,摇摇手道:“城中仅存不足四千人,明日之战就是最后一战,无论你我如何抵抗,仪真失守都已成定局,你我无非就是想拖住清军主力,为我军光复镇江多争取一日。既然如此,今日醉与不醉,无关大局……来,既然你我叔侄明日便要同赴黄泉,不如今日喝个痛快,也不枉此生。”

    看着叔叔略带醉容的脸,钱翘恭牙一咬道:“叔叔说得对……也罢,今日我陪叔叔一醉方休!”

    不知什么时候,钱翘恭已经醉倒,趴在了桌上。

    原本早已醉态可掬的钱肃典却抬起头来,推推醉倒的钱翘恭,钱翘恭无意识地手一挥,咂巴着嘴又沉沉睡去。

    “出来吧!”钱肃典轻喝道,那样子哪有一丝醉意。

    两个人影一闪而出,正是当年追随钱肃乐举义的另外两个弟弟钱肃范、钱肃遴。

    “五哥、七哥,拜托了!”

    二人拱手应道:“九弟保重!”

    ……。

    一支百人小队从仪真南门悄悄而出。

    得到禀报的吴三桂笑了,既然有了第一,自然就会有第二、第三。

    他挥挥手,没有下令堵截。

    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可吴三桂是这么想,江心岛的清军却不会这么想。

    见有明军撤退,且只有一支小队,哪肯放过?

    这支明军三条船驶至江心时,江心岛的清军闻讯之后,出动舰船发起了阻击。

    如蝗的火箭漫天飞舞,虽说夜晚火箭准确度不高,但以众击寡,明军三船被拦截甚至沉没,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巧不巧,吴争此时就这么站在江边瞭望着仪真方向。

    而夏完淳则在一边宽慰着吴争。

 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个刽子手

    吴争、夏完淳二人,几乎同时看见江中火箭发出的光,星星点点。

    短暂愕然对视之后,二人突然醒悟到了,这应该是仪真明军正在撤退,遭遇清军追击所致。

    来不及联络王之仁水师,不容二话,吴争立即下令增援,夏完淳自然没有反对之理。

    三十条船载着千人迅速从江岸出发,冲向江心。

    岌岌可危的三条明军船只,正在闪躲向来的火箭,苦苦支撑。

    望着越来越近的敌船,钱肃范、钱肃遴苦笑对视,这还不如死在仪真城中呢。

    清军哪会预料到南岸明军会迅速出兵增援,加上黑夜船影难辩,被迅速驶来的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八条战船,被赶来的三十条明军战舰团团包围,无数的火箭从四面八方射向敌船。

    顷刻之间,江面上燃起了八团火球。

    无数的人影嘶喊着跳入江中。

    而此时,明军迅速裹着三条船撤退了。

    等清军援军赶到时,明军已经撤回江岸。

    清军不肯罢休,不甘心吃这么一个哑巴亏,江心岛清军在一个时辰之中,聚集起三百艘战船,向江面明军这一半压来。

    这是一场都不在双方筹划中的战事,对于双方都事发突然。

    没有什么准备,就如同一场遭遇战。

    当清军火炮船在江心向岸边开炮,其余战船发射火矢向岸边逼近时。

    南岸一片寂静,未有一矢一弹射出。

    不见抵抗的清军渐渐大胆起来。

    原本这只是一场报复战,可到了后来,清军的胃口就大了。

    见南岸没有动静,清军开始试探着向岸边靠近。

    八条战船泊岸,从上面跃下数百清军,搜索着向纵深前进。

    可直至进入二、三里,未见明军踪迹,于是这支清军开始大着胆子点燃火把。

    可这个举动,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顿时连串的火枪击发声响起,密集四射的弹丸,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射倒了这数百清军大部。

    与此同时,南岸火炮开始轰鸣,虽说黑夜目标难辩,可战船上星星点点的火光,还是给了明军炮手一些方向,三轮炮击之后,有一艘运气不好的战舰被击中,引发了大火。

    这大火照亮了身边数艘战船,由此又是三轮炮击之后,江面上的火光就更多了。

    清军一边开炮还击,一边赶紧撤退,直至撤至明军火炮不能及的位置。

    南岸幸存的清军拼命地回逃,能回到江心的连两船人都凑不齐。

    来不及烧毁另外六条战船,他们就迅速驾船逃往北岸。

    这场夜战,就这么结束了。

    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