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06章

汉明-第306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应天府北城已尽落清军之手。

    济尔哈朗随即下令,从两部人马中,挑选出一支三千人的生力军,连夜向南突击。

    ……。

    这一夜,应天府所有人无眠。

    奉天殿灯火长明。

    君臣百余人凄苦相对。

    谁也没有想到,应天府会如此轻易被清军攻破,前后才四天啊。

    三万守军,前后征召了八万民众。

    这样的实力,就算清军再强悍,怎么也该守住一、二月才正常。

    不得不说,守军和民众都尽力了。

    至少没有出现士气崩溃的现象。

    所有人,包括朱慈烺都想问个为什么?

    可这还重要吗?

    钱谦益恨声道:“陛下,镇国公吴争坐拥四卫大军,如今京都危急,其部金山卫却滞留镇江,迟迟不北上增援,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右都御史王翊出声呛道:“首辅此话偏颇,朝廷没有旨意,镇国公如何调兵入京?此时我朝危急之时,急需内上下同心,首辅就不要横生枝节了吧?”

    钱谦益怒道:“老夫不也是为了陛下和朝廷着想吗?吴争执掌四万虎狼之师,却按兵不动,如今京城危急,朝廷大军伤亡过半,就算能挡住清军不再南下,怕也没了再震慑吴争的实力……。”

    “咳。”陈子龙干咳一声,打断了钱谦益,然后说道:“镇国公恐怕也不会预料到京城会如此快失守……首辅此时还在纠缠于镇国公存有异心之事,怕是不合时宜吧?还是想想如何化解眼前危局才是。”

    这话引得群臣附应。

    钱谦益见大臣应和,不敢犯众怒,于是冷哼一声,不再开口。

    钱肃乐出列奏道:“陛下,虽说北城失守,但皇城外廖大人麾下尚有一万多军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清军攻破北城,同样伤亡巨大,只要掐住鸡笼山要道,短时间内,清军无力南下。况且,太平候夏完淳已经率建阳卫奉旨北上,此时应该已经到达大雁关,明日将可抵达西城。如此,就算鞑子再强悍,也无法短时间包围皇城。臣以为,陛下应离开京城南下,与镇国公会合,只要陛下平安,就算清军占领整个应天府,我军依旧能再次光复。臣恳请陛下为社稷、为宗庙计,移驾镇江府。”

    王翊也躬身道:“太傅所言实为老成谋国之言,还请陛下移驾。”

    所有人同声应和,包括钱谦益也不出言反对。

    可朱慈烺却沉声道:“朕为一国之君,岂能弃臣民而仓皇逃离?太傅方才也说了,清军虽然攻占北城,可南城还在我军手里,我军也并非无一战之力……真到了关键时候,朕的禁军也可出城增援廖卿。诸公不必再劝,朕意已决,誓与城共存亡!”

    钱肃乐、陈子龙、王翊等人眼神相碰之后。

    王翊奏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那请陛下派使臣出城,诏镇国公派兵前来增援。”

    朱慈烺点头道:“准。”

    说完,朱慈烺起身,“诸卿先议着,朕去探视一下长公主。”

    ……。

    柔仪殿。

    一样灯火通明。

    这个夜里,整个宫城没有一处不灯火通明。

    “你走吧。”朱慈烺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玉玺(吴小妹交给朱媺娖的那方惠宗玉玺)放在朱媺娖的面前,“带着它去找吴争,让他即刻出兵救援京城。但记住,玉玺绝不可交给他。”

    朱媺娖确实没有想到,朱慈烺深夜来看自己,为得是让自己离京。

    在这一刻,朱媺娖心里十分感动,她眼中涌出两行泪,“哥哥为何不自己带着玉玺离开。”

    朱慈烺道:“朕若弃城中臣民逃了,日后如何去见父皇?况且,若是朕去投他,难保他不会重演挟天子令诸侯之事。只能是妹妹带玉玺去,如此,他就算起异心,只要朕在世一天,他拿着玉玺也无法号令天下。”

    “哥哥不走,妹妹也不走……要死,就死在一起。”

    “胡闹!”朱慈烺厉声道,“生死就在旦夕之间,你拖延一刻,朕的处境就多险一分。难道你想让你我都亡于应天府不成?”

    说到这,朱慈烺放缓语气道:“若朕真有不测,你可凭玉玺,或自立或拥立,但记住,新君必须是我朱家血脉。否则朕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朱媺娖大哭起来,“只要哥哥无事,义兴朝就不会亡。哥哥听妹妹一句劝,即刻出城吧!”

    朱慈烺幽幽一叹,慢慢伸手抚摸着朱媺娖的一头秀发,“国亡已四载有余,妹妹真以为天下民心还在明室吗?从古至今,凡国之将亡,必现妖孽,或造反自立或通敌卖国,义兴朝能横空出世,朕确实占了他的便宜。可朕也是没有办法啊,若真放任他壮大,义兴朝还是朕的义兴朝吗……朕知道妹妹与他有旧,可在江山社稷面前,这不重要,任何人都可以牺牲,包括朕,也包括你。他若奉旨来救,自然是最好,他若不来救,导致京城沦陷、朕殉国,他必遭天下人唾弃,到时你便可凭玉玺和朕的诏书登基。”

 第六百八十九章 兄妹情深

    朱媺娖慢慢收起眼泪,她抬头道:“这真的重要吗?难道比哥哥的生命还重要?”

    “当然!”朱慈烺郑重地说道,“否则,朕四年前就该追随父皇而去。苟且偷生四年,为得就是重显太祖往日荣光。若不成,朕宁死。媺娖,快快离京去吧。或许朕的死,能让天下人心重聚朱氏,这也算是哥哥为你铺出一条路……别负朕的一番苦心!”

    朱媺娖哇地一声,再次哭了出来。

    她扑向亲兄长的怀里。

    兄妹二人抱头痛哭。

    烛火摇曳,似乎在为这对苦命的兄妹叹息。

    ……。

    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济尔哈朗攻破了应天府,占领了近半个城池,确实达成了他战前所愿。

    从战术上来说,他确实是胜利了。

    按照眼下的战局态势,明军仅廖仲平手下还有一万余京卫和二万多民壮,就算加上皇帝的六千禁军,怕也无法抵挡清军对皇城的合围。

    济尔哈朗自己判断,三日之内,清军就可突破鸡笼山,包围皇城。

    此时在应天府的清军已经聚集到了近三万人。

    攻破皇城,几乎唾手可得。

    灭一国,这对于济尔哈朗的诱惑明显有些大。

    但问题是,清军前锋在鸡笼山遭到了六千明军的殊死抵抗,到天色亮起时,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依旧难越雷池一步。

    随后赶到的济尔哈朗,和谭泰商议之后,决定一面亲自组织强攻,一面派谭泰率部去守西城。

    这个命令非常正确,因为此时夏完淳的建阳卫,已经离应天府近在咫尺。

    谭泰赶到西城时,正好遇夏完淳部入城。

    两军随即暴发了激烈的遭遇战。

    双方都是幸运的。

    如果晚一刻,建阳卫就会全军入城,一万多建阳卫势必对谭泰的六千人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那么战局可能由此而扭转。

    如果晚一刻,被谭泰所部清军控制了城门,那么这场遭遇战就会演变成攻城战,没有攻城武器的建阳卫恐怕还真力有不逮。

    所幸,双方都是幸运的,这场遭遇战,清军占据的是单兵战力优势,而建阳卫依仗的是兵力优势。

    双方激战半日,士气都盛,一时无法击败对方,陷入了僵持战。

    ……。

    西城、城中鸡笼山、太平门城门三个战场同时激战。

    最惨烈的鸡笼山战场。

    建阳卫来援的消息,让城中守军看到了一线希望。

    守军士气大振,廖仲平开始调兵增援鸡笼山。

    双方在这一日,以清凉门、鸡笼山、太平门一线,形成了一条僵持战线。

    这条战线将京城一分为二,北面被清军占领,南面依旧在明军的手里。

    这种僵持,引发了济尔哈朗心中的不安。

    因为他知道,还有一支生力军迟迟没有现身,那就是吴争的北伐军。

    济尔哈朗是想打个时间差,借义兴朝与吴争之间的间隙,迅速攻破应天府,然后凭借城墙阻挡吴争,由此来达到灭一国的战术目的。

    可问题是建阳卫的到来,让济尔哈朗非常不安。

    建阳卫牵制了谭泰所部,清军又在鸡笼山、太平门两处战场受阻。

    是,济尔哈朗自信可以获得最终突破,但这需要,时间!

    可时间不在清军这边。

    济尔哈朗心里很清楚,渡江的清军没有后援,多尔衮的十五万大军不敢渡河,囤于黄河岸边,唯一的作用就是威慑,除此之外只能是徒费粮秣罢了。

    如果吴争的北伐军出现在京城,那济尔哈朗反而心安了,无非是一场决战罢了。

    双方的兵力和战力在明面,可问题是北伐军迟迟不现身,不得不引起警觉。

    济尔哈朗心里涌起一阵惧意,这股惧意甚至超过了对灭一国显赫战功的渴望,他有了撤退的念头。

    他将想法知会谭泰,却遭到了谭泰的断然拒绝。

    其实这不难理解,也怪不得谭泰。

    试想任何一个将领,攻入敌国京城,胜利在望,谁肯撤?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

    主要的是二人的想法不同,立场也不同。

    是,济尔哈朗是亲王。

    可谭泰也不差啊,清廷真正的征南大将军。

    如果不是吴争收复南都、义兴朝崛起,哪轮得到济尔哈朗骑在谭泰头上?

    舒穆禄?谭泰,七年来战功赫赫,松锦之战俘洪承畴,败何腾蛟、白广恩,讨伐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无一不胜。

    有道是屁股决定立场,谭泰是多尔衮的人,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是政敌。

    这次谭泰肯遵奉济尔哈朗的命令,已经是出自对清廷的忠诚,可不代表着谭泰能事事听济尔哈朗的。

    眼见城破,皇城唾手可得,济尔哈朗将自己调往西城,谭泰就已经感受到济尔哈朗想抢首功了,只是一时奈何不了济尔哈朗,只能屈从。

    如今败象未露,灭国之功就在眼前,济尔哈朗却说要撤,谭泰能答应吗?

    不能!

    济尔哈朗无法强硬撤退,他一撤,谭泰就成了一支孤军,把征南大将军和一支六千人的军队抛弃,就算是福临,也做不到。

    再有,失去谭泰侧翼掩护,济尔哈朗无法保证攻入城的清军在明军反噬下安然退去。

    无奈之下,济尔哈朗只好安慰自己,这只是自己心中的错觉,此战从突破江防到杀入京城,前后三天时间,吴争就算听闻京城危急,立即集结大军北上,也需要至少五天的时间。

    而这两天的空隙,或许就能占领整座应天府了。

    虽然这是济尔哈朗自己哄自己,但济尔哈朗也做了些准备,他调出一支三千人的偏师北撤,意图是,协助龙潭守军,巩固防御,为清军保留一条退路。

    济尔哈朗的这个部署,挽救了他自己,也挽救了谭泰。

    但有得必有失,两军本就是处在僵持状态,这是一种力量平衡。

    不用说三千人的调动,哪怕是一千人,都能被对方感觉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感觉,让廖仲平这个本来稳重的人,做出了全线反击的决定,不仅如此,他还在反击前的那一刻,向皇帝陈请,调三千禁军出宫,增强反击力量。

 第六百九十章 多尔衮开始渡河

    ps:感谢书友“莫问七剑”投的月票。

    在接到廖仲平奏疏时,朱慈烺做出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调五千禁军出皇城,按廖仲平的方略,经玄津桥向西,沿进香河,对鸡笼山方向的清军发动了侧击。

    此举,不仅仅是增援鸡笼山方向的明军,更是一锤子在谭泰和济尔哈朗两部之间钉入了一颗钉子,掐断了二者之间的直线联系,也就是说,谭泰和济尔哈朗如果要联系,就得北绕一圈,这需要花半天的时间。

    朱慈烺的这一决断,确实为廖仲平减轻了压力,也为最后胜利争取了时间。

    ……。

    在京城君臣、百姓都盼着镇国公吴争援军到来的时候。

    吴争在干啥?

    吴争亲率火枪营、杭州卫,在舟山水师的炮火支援下,以犁庭扫穴之势,荡平了靖江三千九百清军守兵,占领了靖江。

    就在济尔哈朗心中隐隐感觉不对劲的时候,从丹徒出发的金山卫已经抵达龙潭外围,随即向驻守龙潭的清军发起了进攻。

    龙潭是个小镇,但在王之仁的经营下,已经成了一个要隘,本是为了坑清军的。

    可王之仁重伤,加上水师倾囊而出,给了清军一个极佳的机会,轻易占领了这座要隘。

    而此时,金山卫却因此而陷入了苦战,可谓是天意弄人。

    吴争本来是想以王之仁水师和舟山水师联合封江。

    到了真挡不住的时候,就在应天府水域,让出一个缺口,让一部分清军突入,以应天府坚固的防御来消耗这支突入的清军。

    这样,以镇江府为据点,结合守军和金山、杭州两卫,就算镇江水域也被突破,同样能抵御清军攻城。

    这不是吴争怯战,不想与清军堂堂正正地以正合。

    实在是力有不逮,不管是朝廷还是大将军府,仅以十府之财力,供养七万大军已经捉襟见肘,加上几乎从没有停下的战争,底子已经耗尽,急需修养生息。

    吴争杀多铎,确实是想拖清廷同样陷入这种财政困局,可绝不是想当下就与清廷决战。

    可王之仁的突然重伤,让吴争不得不改变原本的作战思路。

    在吴争预想之中,应天府可以挡住清军一、两个月,这个时间足以让自己从容进攻靖江,然后进攻泰兴,这样,就形成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格局。

    清军攻应天府攻不下,可吴争可以攻下靖江、泰兴,这样清廷势必恐惧吴争会率部北上,直入腹心,如果真按吴争的想法,这事还真有可能,缺少粮饷,吴争完全可以在沿路劫富济贫,这事,吴争干得出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所以,照吴争的想法,最好是打得清廷不得不主动撤退,理想状态是能占据江北一个州府,做为日后北伐的跳板。

    但人算不如天算,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