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35章

汉明-第335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一切摊开来,揉碎了,放在桌面上,说清楚,这就是吴争的目的,不留下任何芥蒂。

    吴争失算了,他的话没有引起黄道周的愤怒,没有愤怒,就是有所峙。

    有所峙,就代表着心扉未开,心扉未开,谈何坦诚?

    黄道周平静地道:“郡王所言,都对。但有一点,王爷说得不对,庆泰朝时,朝廷明诏天下,王爷是惠宗后裔,老夫今日投奔王爷,一样是为明室效忠,没有什么可惭愧的。王爷乃明室近支,天纵奇才,眼下又手掌数万虎贲,只要王爷决意北伐,大事尚可为。老夫愿为王爷执鞭坠镫,以竟大业。”

    吴争听了先是一怔,后哈哈大笑起来,问道:“这么说幼玄先生是真心实习意效忠于本王,而不是因为本王眼下实力最雄,先生的权宜之计喽?”

    黄道周起身拱手长揖道:“黄道周诚意辅佐会稽郡王,若有二心,天诛之!”

    吴争笑得更欢,突然就收敛起笑意,沉声道:“可惜,要让幼玄先生失望了。”

    黄道周一愣,诧异地看着吴争的眼睛。

    吴争道:“本王姓吴,绝非惠宗后裔。”

    黄道周闻听惊骇莫名,“这……这怎么可能?庆泰朝监国公主的明诏……?”

    吴争冷冷道:“假的。现在,幼玄先生还想投效本王吗?”

    黄道周的额头有冷汗迅速渗出,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吴争,久久说不出话来。

    吴争面无表情地伸手取过茶碗,慢慢地啜着,他不性急,等待着黄道周的答复。

    好一会,黄道周呐呐地问道:“可传国玉玺呢……那也是假的?”

    吴争放下茶碗,随口答道:“传国玉玺倒是真的。”

    “那传国玉玺得自何人之手?”

    吴争手微微一僵,而后迅速回复自然道:“幼玄先生不必追问,本王可以告诉你的,都已经说清楚了,不能说的,你追问也没用。现在,请幼玄先生回答本王之前的问题。”

    黄道周突然问道:“王爷拥立前朝太子时,已经有实力问鼎至尊之位,为何放弃?”

    吴争道:“如果没有北方清廷,本王当仁不让,可强敌压境,若再掀起一场内耗,恐怕天下汉人,就真要被鞑子奴役了……本王倒不是说自己胸怀天下,而是本王自己,也是个汉人,救人即自救罢了。”

 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则扶不可扶则废

    黄道周颇具意味地问道:“王爷话中屡次提到汉人,且以汉人自居,难道王爷不承认自己是明人?”

    吴争正容起来,答道:“我是明人,但前提是,我先是汉人。先有汉而后有明,这并不冲突。太祖起于市井,拯救天下汉人于外族奴役之水深火热,功在千秋。我怎会不认自己是明人呢?但如今大明已亡,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前有弘光朝,可称为南明,可弘光朝也覆亡了,不管是仅东南一隅的义兴朝,还是已经覆亡的隆武朝,或是如昙花一现的绍武朝、在云南残喘的永历朝,在我看来,最多只能称为残明。这样的局势,以明人自居,怕是无法收复天下人心吧?至少西北陕甘、河南、山西等地,仇恨明室日久,也想以明室延揽,恐怕是痴人说梦了。”

    黄道周道:“老夫还有一个问题……。”

    吴争冷冷道:“黄大人的问题太多了。当然,你可以问,本王也可以选择不答。”

    黄道周呵呵一声道:“最后一个问题。”

    吴争想了想道:“好。就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

    黄道周问道:“王爷想过日后自立吗?”

    吴争皱眉道:“这问题无数人问过本王,连陛下都问过,你不是第一个。”

    “盼王爷据实相告。”黄道周揖身道。

    吴争道:“可扶则扶,不可扶则废之。”

    “若可扶,王爷以何自处?”黄道周急问道。

    吴争蹩眉道:“黄大人食言自肥吗?”

    黄道周道:“不,这是前一问题的延伸。”

    吴争想了想道:“天下有得是比大明朝更宽阔的土地,海外还有许多无主之地等着本王去占领。”

    黄道周刚要开口问,吴争一抬手,瞪着黄道周斥道:“再问就过分了?该你回答本王问题了。幼玄先生,本王有太多事要做,没有时间陪你聊天。”

    黄道周突然仰头呵呵一笑,然后向吴争躬身长揖道:“黄道周愿为郡王效力!”

    吴争反倒是一愣,忙起身相扶,只是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先生之言……当真?”

    “当真!”

    “不会是糊弄本王吧?”

    “黄道周不是那种言而无信之人。”

    吴争道:“万一又有一个明室近支显身,先生不会舍我而去吧?”

    黄道周翻着白眼道:“要让老夫弃王爷而去,只有一种可能。”

    吴争毫不迟疑地问道:“哪种可能?”

    “降清!”

    吴争一愣,而后大笑道:“那本王就安心了。”

    黄道周也哈哈大笑道:“如此,老夫也安心了。”

    看着这个已是花甲的老者,吴争有些意外,“没想到幼玄先生还是个有趣之人。”

    黄道周先是一愣,而后意味深长地笑道:“之前见过王爷,也没发觉王爷是个有趣之人哪!”

    吴争只好拱手道:“彼此彼此。”

    走回座位,吴争道:“能得幼玄先生辅佐,本王如虎添翼。”

    “王爷过誉了,老朽不敢当。”黄道周谦逊道。

    可吴争接下来的话,就让黄道周瞠目结舌了。

    “既然主属已定,那本王就直言了,本王对先生的任职,另有安排。”

    “王爷请讲,老朽绝不推辞。”

    “本王离京前,已经向陛下举荐,由先生接任义兴朝首辅之位,陛下已经同意。算算日子,这几天就会有征辟旨意到达杭州府。”

    黄道周大惊,随即怒目相对道:“老夫若要投义兴,还与你纠缠做甚?”

    吴争好言劝道:“先生这又是何故,此一时彼一时,先帝都亡故四年多了,先生还记恨不成?”

    黄道周怒极反笑,“套用王爷之前一句话,人自辱而后人辱之,崇祯朝的灭亡,也是咎由自取。杀袁崇焕也就罢了,反正朝中文武都谏言杀,不管杀对杀错,反正皆大欢喜嘛。可杀了袁崇焕之后,还要牵连无数袁崇焕的故朋旧友,甚至连举荐袁崇焕的钱龙锡钱大学士等人也要牵连,这岂不让朝野动荡不安?老夫数次上书,换来的是削籍为民!”

    吴争是知道这事的,袁崇焕是个忠臣,这在后世已经有了定论。

    袁崇焕的死,却也是咎由自取,原因是,过了!

    过了为人臣的底线,同时直接造成了清军入关。

    他的死,无论于公于私而言,是明朝的巨大损失,若是他不死,清军恐怕还灭不了明。

    但平心而论,死也是他自找的。

    袁崇焕的死,最直接的关联是他“专戮大帅”,这大帅自然就是屈死在袁督师刀下的毛文龙了。

    毛文龙死得确实是屈,倒不是说他是个被冤枉的好人,而是他真不应该死在袁督师的刀下。

    毛文龙开镇东江,在皮岛、双岛等一系列岛屿上驻军,牵制后金军的主力部队,使得后金军队进攻关宁锦防线的时候,颇有所顾忌。

    他的位置非常紧要,其部驻防明、后金、朝鲜三者会合的要冲地带,对三方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至少,有毛文龙在,后金还不能全力吞并朝鲜。因为明朝的关宁军距离太远,无法援朝。

    同时,有有毛文龙在,后金不敢肆无忌惮地南下,需要提防后方遇袭。

    可这样至关重要的大帅,就被崇祯皇帝任命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崇祯二年矫诏杀了。

    杀毛文龙,朝廷根本不知情,是袁崇焕矫诏擅专。

    原因也不复杂,毛文龙是天启帝的宠臣,而袁崇焕是崇祯帝的宠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但问题是,无论从职务还是律法,袁崇焕都无权斩杀毛文龙,毛文龙也是一品,也有尚方宝剑,虽说袁崇焕是蓟辽督师,官确实比毛文龙大,可问题是没有不经朝廷同意就斩杀一品大臣的先例啊。

    按袁崇焕的说法是“尔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尔。东江一块土,以非皇上有也。”

    瞧瞧,这是什么逻辑?

    其真实原因是,毛文龙仗着是元勋,天启年的功臣嘛,不服袁崇焕,时有顶撞,且人品不咋滴,手下对百姓的骚扰、劫掠也不是没有,他还拥兵自重不服调遣,私下里还跟后金做生意发家致富。

 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标是重塑

    这不奇怪,晋商不也就是靠此发家致富的嘛。

    用后世的话说,毛文龙那就是个“刺头”。

    当然,袁崇焕也不是仅仅因为这些就矫诏杀人。

    原因是,袁崇焕需要杀鸡敬猴,彻底控制毛文龙的军队。

    那时明军已经被清军打得已经无还手之力了,只能采取战略防御。

    袁崇焕袁督师,一生正气、两袖清风,眼中容不得半粒沙子,当然,人非圣贤嘛,他也是有些小瑕疵的,譬如爱吹牛。

    这是有据可查的,譬如,他为了安抚为国事愁得夜不能寐的崇祯帝,竟然直陈“五年复辽”。

    要说开始时,崇祯帝也没太当真,毕竟当时的局势,后金几乎是吊打明军了,这种实力的差距,哪是五年能够扭转的?

    可问题是听的没当真,吹牛的却当真了。

    袁崇焕开始“有理有据”的详细向崇祯皇帝介绍五年复辽的办法。

    如此一来,崇祯帝开始信了,于是,悲剧就从这一时开始了。

    所谓军令状嘛,这种事哪能开玩笑?

    袁崇焕由此成为蓟辽督师,真正接手蓟辽防务,才发现这事还真办不成。

    可牛吹出去了,只能硬着头皮来,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嘛。

    袁督师确实呕心沥血,为了这个牛皮倾注了全身心,急皇帝所急。

    可问题来了,毛文龙不服他啊。

    于是,为了服众,袁督师矫诏一刀砍下了这刺头的脑袋。

    老实说,袁崇焕这么做也没有办法,当时在辽东的明军,就是一盘散沙,相互推诿,根本不是清兵的对手。

    袁崇焕这么做,是杀鸡给猴看。

    可问题是,毛文龙的死,并未给袁督师带来预期的效果。

    杀了毛文龙之后,仅三个月,皇太极就率八旗军,绕开正面的关宁锦防线,借道蒙古直扑北京,造成了震惊大明朝廷的“己巳之变”。

    失去了毛文龙在背后的牵制,皇太极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长驱直入,在京城周边大肆抢掠了一番,才兴尽而返。

    而袁崇焕,虽然在“己巳之变”中奋力退敌,几乎丧命,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最后被凌迟处死。

    说袁崇焕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未免有些过,但说他有取死之道,却不冤枉。

    原本互为犄角的战略防线,因擅杀了毛文龙,而变得独木难支。

    这直接造成了皇太极可以肆无忌惮地南下。

    所以,黄道周数次直谏崇祯皇帝赦免被袁崇焕牵连的大臣,却从未替袁崇焕有过任何开脱,他还曾直言“袁崇焕以七阅月之精神,仅杀一毛文龙,而欲以五年不动之期,坐收全胜,身卒磔死,为天下笑”。

    可见,当时朝廷中,对袁崇焕是恨到何种地步。

    黄道周是真有怨言,他怨得倒不完全是崇祯皇帝黜落他,而是崇祯皇帝因此而丢了江山。

    如果说袁崇焕使得后金突破了大明宁关锦防线,那么崇祯皇帝抽走了大明最后一根脊梁后,又推倒了朝堂上承重的栋梁。

    看着黄道周的激愤,吴争确实有些无奈。

    劝说黄道周不易,吴争只能转变思路,换一种说法。

    “幼玄先生以为反清复明,最重要的是什么?”

    黄道周冲口而出,“万众一心……。”

    说到这,他立马就顿住了,他自然知道吴争的意思。

    吴争道:“没错,是团结。听说隆武帝联合大顺、大西军残部,共同抗清,还是先生谏言的,连往日的贼军都可以联合,何况崇祯帝已逝四年之久?再怎么说,先帝是殉国而死,就凭这一点,先生再大的委屈,是不是也能化解?”

    黄道周沉默下来。

    吴争道:“满清入关至今,八旗军已经战损失近半,现在与我朝交战的,大多是汉人。战力已经远不及八旗军了,奈何人多啊。先生就不想想,为何这些汉人,要为外族与同胞厮杀?同族厮杀,这不是满清带进关来的,而是在清军入关前就存在的,包括大顺、大西两支民军武装,如果不是内讧,区区三十万清军如何入关?而这入关的三十万清军中,近半都是汉八旗。”

    黄道周依旧沉默。

    吴争轻叹道:“先生之前也说过,当今皇帝登基时,本王已经有了自立的实力。可为何本王宁可拥立,而不自立?其实很简单,本王得不到江南士族的拥戴,因为本王与他们的理念不同,我喊出了劫富济贫的口号,虽说没有真地去实施,但对于这个阶层,我是敬而远之的。”

    “可我心里清楚,他们掌握着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更对南北各大商帮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人得到,便须有人失去,若是按我的性子,那就彻底荡平这个阶层,在得到最广大底层百姓的拥护下,重塑天下。这在太平时期绝对能做到,可现在不行。一加一,无论对方多弱小,也必是大于一的,而一减一,无论我有多强大,也是小于一的。这道理我清楚,对方也清楚。”

    “所以,我默许了他们的存在,他们默许了我势力的野蛮生长,双方相安无事。但维持这个平衡的前提是,我不能砍倒大明这杆旗,这旗一倒,他们就失去了希望,那也是双方撕破脸,不共戴天了。当今皇帝,就是这杆旗。先生能听懂我的意思吗?”

    黄道周长吁一口气,点点头道:“老夫能听明白。”

    吴争自然知道,黄道周能听明白,义兴朝无数人,包括钱肃乐、陈子龙,包括张国维、张煌言,甚至包括钱谦益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菁英,随便哪个,都比自己有才。

    可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