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49章

汉明-第349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国安听得懂吴争的意思,老兵已经养成一种作战的习惯,想改没有那么容易,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想改的心愿。

    吴争这是想要让自己去改造旧军队啊,方国安犹豫着应道:“属下理当效力。”

    吴争严肃地道:“本王答应你的事,绝不会失言,但前提当时也说了,替本王练完兵。”

    方国安神色一松,道:“属下绝不负王爷所托。”

    最后的拼杀,比赛的规则是群体拼刺。

    被刺中者,则退出比试。

    结果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

    哪怕吴争也意外起来,面对着方国安那队牛高马大的士兵,吴争这队,本身就少两人。

    可最后的结果是,吴争这队有三十人站到了比试结束。

    三人背靠背组成一组迎敌、以三防一刺为战术,彻底打败了方国安那队,看似强悍的集体冲锋突刺。

    这已经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以后的战场拼刺,孤胆英雄已无太大的发挥余地。

    在吴争与方国安默默地对视中,二人都知道,使用新的训练方式,已经迫在眉睫了。

    ……。

    当天开始,每天晚上,吴争、方国安及池二憨等人,一起商议、讨论新的练兵方法。

    经过五个晚上的努力,一部新的《步兵操典试行版》诞生了。

    它其中涵盖了构成、行军、队列、射击、拼刺、奖罚升迁六大主体内容。

    譬如构成,吴争确立了以小队(班)为军队最基层,四小队为一排,设排长;四排为一连,设连长;四连为一营,设营长;四营为一团,设团长……。

    没有采用三三制,是因为基层的火力比不上后世一个班的火力配制,只有以人数来增强。

    讨论时,方国安提出,十二人的构成中,增设两名立盾兵以遮挡敌人箭矢,来保护火枪兵,还有单独设置投弹兵。

    但被吴争在思考后,否决了。

    吴争不认为需要设置立盾兵,确实,这能起到一定的保护士兵作用。

    但由此而损失两名士兵的火力输出,得不偿失,十二人中占二人,这就是损失一成半的火力啊。

    况且,面对弓弩箭的时候,两名立盾兵能起到多少防护作用,还是个谜。

    真等到了需要短兵相接的时候,手中的枪刺,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而单独设置投弹兵,就更不需要了。

    如果以眼下火枪兵的火力配置,火枪射程为远,投弹为中,拼刺为近,由此构成远中近输出。

    而投弹距离的极限在三十步附近,在这个距离,如果没有手雷,那么士兵应该从射击转为上刺刀,也就是说射击动作已经不存在,那么完全可以以全体投弹来打击敌人,根本无须独立设置投弹兵。

    最关键的是,单独的投弹兵,在敌人距离三十步以上时,根本起不到作用,也就是在开战之初,属于战场旁观者,而由此带来的,也是火力损失,等于是虚耗。

    同时,吴争在等待军工坊的改良“虎蹲炮”试制成功,这样,就可以为基层增加火力配制,每个排拥有一个炮队(四门小炮),每个连配备一个炮排(十二门),每个营配备一个炮连(三十六门),而在团一级,配备一个重炮营(仿制英国十二至十八磅野战炮,共计六十四门)。

 第七百八十七章 军改

    再譬如,奖罚升迁。吴争提出,营以上军官,必须从军校经过一年以上的训练和学习,并由军部统一任命。

    而营以下军官的任命权,下放到团部,由战斗中屡立战功者选拔。

    也就是说,一个士兵以军功升迁至连级,就须入军校学习,然后才能往上升迁。

    否则,连级就到头了。

    这个提议,被除方国安之外的所有人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眼下的军队中,读过书的人,不,应该说是识得几个字的人已经非常稀少,如果真按这规定施行,恐怕找不到营级以上的人选。

    这理由确实很现实,但吴争固执地坚持。

    没有人选,那就自己培养,一年时间,足够让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认识几百常用字,这对于单纯的作战而言,也够用了,而这一年的时间,足以对学员进行一系列的思想和指挥教育。

    见吴争已经决定,也就没有人再反对了。

    这本二百多页的《步兵操典试行版》,由此成为火枪新军练兵的指导纲要,吴争第一阶段的练兵目标完成,之后,就需要根据战场实际情况,来对操典进行改良和完善了。

    ……。

    吴争要走了。

    消息传出后,当天晚上,由吴争训练的四十八士兵,自发地筹了一桌酒菜,为吴争饯行。

    吴争有些感动,带着池二憨等人赴宴。

    酒到浓处,史坤红着眼起身道:“教官是将军,我等都愿追随将军,效死沙场,还请将军不要抛下我们。”

    吴争闻听,抿了抿嘴,然后哂然一笑道:“你们都已经是个连长、营长了,虽说没有正式宣布,但不日大将军府的军改令就会到来……还这样动不动就哭鼻子?本教官带的兵多了,都一个个带在身边,那人得排到应天府去。”

    鲁进财闷声道:“我是个粗人,打小只佩服比我有本事的人,方将军打不过我,所以我不服他……。”

    吴争嘿嘿一声道:“若是赤手空拳,本教官恐怕也打不过你。”

    “可我佩服教官。”鲁进财直愣愣地看着吴争道,“教官能带我们打胜仗。”

    吴争讶然道:“战场瞬息万变,谁也无法保证一定能打胜。”

    鲁进财坚定地道:“可我知道,教官一定能带我们打胜仗!”

    吴争有些奇怪了,问道:“为何?”

    “因为我们,互为手足。”

    吴争有些诧异了,这五大三粗的小子,居然也成为了一个哲学人士?

    此时吴争的心里是骄傲的,因为自己是他们的教官。

    北洋军阀,以保定军校三千学员,就统治了中国数十年,而自己的军校,这一批就是三万生员,,吴争绝对相信,还有第二批,第三批……。

    “都坐下,好好喝完这顿酒。”吴争轻轻地挥动手,“其实我忘了教你们一件事……好在没有时间,就现在教吧。”

    所有人端正地坐直了身子,目视着吴争。

    吴争道:“我要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是,一个好的军人、合格的军人,是不挑主将的。因为你们,就是主将,你们就算没有将领的指挥,已经可以独挡一面……记住,你们是最优秀的。”

    所有人的目光里隐隐燃烧起一把火。

    吴争道:“我从没有想过抛弃你们、离开你们。你们从第一天起,就已经是我的兵。以前是、现在是,一直都会是。等到将来,你们一个个成为北伐军将领的时候,你们一定会发现,其实,你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正如我,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们……我为你们,骄傲!”

    “敬礼!”

    ……。

    池二憨、宋安被留下了。

    他们和戚家兄弟都被留下了。

    原本这批新兵,将会在训练之后补充进四卫和组建宁波、靖江卫。

    可现在,吴争改主意了。

    他打算将这批新兵直接组建成三卫,然后对原有四卫进行调防,趁着这个难得的停战时间,彻底将所有军队改编。

    这是个大工程,大到足以影响到这个世界的力量平衡。

    但吴争也知道,这条路是崎岖的,因为自己的整编,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过战斗的洗礼,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否是正确的。

    池二憨、宋安被留下,是因为训练需要他们,吴争本该也留下的,从吴争内心而言,没有什么事,比训练出一支子弟兵更重要的了。

    但吴争不能继续留下,因为家业大了,许多事都会身不由己,除了军队,还有许多人、许多事都需要他回去作决定。

    看着情绪不高的池二憨、宋安,吴争安慰道:“这只是暂时的,等我回去,颁布军改令之后,我随时还会回来。”

    宋安道:“其实那些人,已经足以为少爷练出一支精兵了。”

    吴争摇摇头道:“训练得再好,没有上过战场,也无法说是精兵。知道我为什么要将方国安安置在这个重要位置上吗?就因为他的练兵经验和实战经验,远远超过你们……记住,我让你们留下,不仅仅让你们练兵,更要练的是你们自己。”

    说到这,吴争拍拍二人的肩膀道:“少爷我走得越远,就越需要你们的支撑。就算为了你们自己的未来,也得好好训练……别让少爷失望。”

    池二憨闷声道:“那总得有个时间吧?我和小安子能回杭州看少爷和老爷吗?”

    吴争还真认真地想了想,笑道:“这样,明年一春之后,我会出兵江西,只要你们练兵出色,到时我就带上你们。”

    “当真?”

    “当然。”

    ……。

    吴争没有直接回杭州,而去转道去了军工坊。

    乙坊已经有了雏形,但戚道昆依旧借甲坊试制吴争要求的三件火器。

    手雷已经完成了第三次试制。

    此时吴争看到的,已经接近于后世的手榴弹,除了弹头要大上近一倍外,别的形状基本无二。

    但引燃依旧是个问题,有二成的概率哑火,只能多装一条导火线作为应急。

    吴争知道,这急不得,只能等到有更新的材料和工艺去解决,这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

 第七百八十八章 改良的虎蹲炮

    此次前来,吴争为得不是手雷,手雷已经被下令量产,吴争此来,为得是改良的“虎蹲炮”。

    吴争面前的这尊铁炮,与戚继光的“虎蹲炮”有些神似,对于固定方式更是与“虎蹲炮”相差无比,一个“又”字形有炮架,炮管从“又”字口中贯穿,炮架的两只脚成八字,底脚处有铁绊,可以使用大铁钉将其固定。

    以炮管的伸缩,来调整仰射角度,外形上活脱脱就是一门迫击炮的雏形。

    但形似并不等于神似。

    戚道昆在边上介绍道:“此炮全长二尺九寸,炮管净重三十九斤,炮架重八斤,全重四十七斤,分拆之后,可以肩扛,也可以用车运载。”

    吴争点点头道:“试射过吗?”

    “已经有过数十次试射。”戚道昆道,“射程最远可达一里半,但有效射程在八百米左右,超过这距离,炮弹的去向不可控。另外,连续射击八至十次之后,需要至少一刻钟的冷却,同时清理炮膛。”

    吴争再次点头,这很正常,黑火药基本都是这个通病。

    “此炮炮弹可以用两种,一是戚少保所载的小铅弹,一次可装置一百五十颗五钱重(七斤半)的铅弹,其射程略短,约为五百米的有效射程。其二是装填王爷所说的单颗圆铁弹,射程可达八、九百米。”

    吴争道:“安排试射吧。”

    “是。”

    先射的是小铅弹,炮声如同闷雷,“轰”巨响之后,四百米外的炮靶,如同被筛子似的,一寸厚的实木板上,皆是通透的孔。

    让吴争很满意。

    第二炮打得是仿制欧洲的铁弹,炮弹装得是延时引信,只是炮弹射出之后,引爆的时间很难控制,不象触碰引信那般精确。

    这次的炮声比较脆,发得是“嘭”音。

    炮弹射出,约摸数了两秒,“轰”的一声巨响,远处浓烟弥漫,夹杂着赤红的火光闪动。

    等烟雾消散,吴争上前查看,发现原本一道一尺厚实土夯实的土墙,已经轰塌了一个一米左右的豁口,而且还有不少碎铁片,深嵌入墙体。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道:“非常好,可以定型量产了。不过,炮管、炮架还需要更轻便些,哪怕轻个半斤也是好的,方便携带嘛。”

    边上陈守节道:“请王爷放心,之前王爷所绘的蒸汽机,已经制造出两台,正如王爷所讲,此机器用于锤打,非人力所能及的。等再仿制出更大的机器,就可用于锻钢了。”

    吴争大喜道:“快带本王去看看。”

    在另一个工坊里,吴争看到了自己绘制草图的蒸汽机,不过还是不够强大,大半个人高,用的也才是数十斤的锤。

    “别的部件都没问题。”陈守节解释道,“关键是储汽的罐子密封不足,一旦漏气,非常危险,有几人被蒸汽烫伤。”

    吴争默默点头,这自己还真帮不上忙,没有橡胶、工艺又不足,密封性确实是件难办的事。

    不想陈守节道:“不过卑职和众工匠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吴争一惊,问道:“什么方法?”

    “用细麻夯实接口,蒸汽湿润,细麻遇水则涨,由此可进行密封。卑职已经试验过几次,皆无漏气情况发生……请王爷随卑职前往查验。”

    吴争兴奋地随陈守节再转到另一个工坊。

    一个比吴争个子还高,约有二米宽、三米多长的长方形铁箱,出现在吴争面前。

    吴争上前仔细查看,这是由匠人手工打磨出来的铁箱,这是由里外两个铁箱套成的,箱体周围是上、中、下三层铁箍条,而箱与箱的连接处,就如陈守节所说的,夯实了白色的细麻。

    陈守节在边上介绍道:“内箱与外箱的尺寸相差无比,把外箱加热之后,套入内箱,然后等外箱冷却下来,便紧紧箍住了内箱,其中以细麻夯实,如此便可做到密封。”

    吴争是真没有想到,这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自紧工艺。

    这太不可思议了。

    吴争确实有些激动,密封问题的解决,表示蒸汽机的功率可以增加到另一个高度。

    由此带来的改变是不可想象的。

    后来吴争才从陈守节口中知道,以细白麻做为密封,在十几年前,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舟车章节里已有明确记载,“凡船板合隙以白麻斫絮为筋,钝凿及入,然后筛细石灰,和桐油舂杵成团舟念”。

    陈守节更提到,明亡清军南下之后,时任广州知府的宋应星,在三年前已经挂冠返回江西奉新故里。

    吴争不得不赞叹明人的智慧,也由此,吴争对开年出兵江西,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把宋应星搞过来。

    吴争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