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50章

汉明-第350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不得不赞叹明人的智慧,也由此,吴争对开年出兵江西,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把宋应星搞过来。

    吴争意识到,或许自己真的有可能将工业革命,提前几十年。

    而这次的工业革命,将首先出现在华夏大地。

    吴争随即把自己知道的高压阀结构和一些与蒸汽机有关的知识,对陈守节及一应工匠作了个介绍,同时,吴争下令,将蒸汽机的研发,独立成另一个单坊。

    ……。

    回到杭州府,吴争随即颁布了《军改令》。

    确定了军政正式分离,对北伐军的称谓、各级构成、招募、征募的触发方式,军人的义务和权利,待遇及福利,在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明确,并确定了北伐军军旗。

    之前,北伐军一直延用着皇帝的龙旗,区别无非是在将旗上书写一个姓氏。

    这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西欧商人的商船上,都已经挂起了国旗。

    可就是到有末时,明朝依旧没有国旗。

    与外通商的明朝商人们,只能自己编造一面国旗,以在海上来区分归属。

    商人们用一面蓝底或者黄底的旗上,画一个鲜红的太阳,做为明朝的国旗,而这种民间的做法,居然在海商中间,形成了一种共识。

    也就是说,不但明朝商人心知肚明,连外商都认可。

    所以,对于吴争而言,确定一面军旗,其核心就是要对将士和江南民众形成一种凝聚力。

    由此来维护大将军府的号召力。

 第七百八十九章 军旗

    这面军旗是动了些脑筋的,为了让江南广大民众迅速认同,在张煌言、莫执念等人的建议下,以上面所说,商人通用的图样做蓝本,经过数次修改,终于确定下图样。

    因大将军府是隶属于义兴朝麾下政权,所拥戴的依旧是故明。

    所以,旗帜由红日、黄月的图案和蓝底组成,蓝底代表青天,象征着我大汉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

    红日在左,黄月在右,月抱日,是为明。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红日寓意皇权,黄月寓意天下百姓,又寓意汉人肤色,月抱日,寓意天下百姓拥戴皇帝,图案放在正中,寓意大明将汉族的利益视为核心利益。

    月抱日图案四周的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红色光芒中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即“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表示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汉人延续千年的道德规范。

    第一面“青天红日黄月”旗,是在大将军府伴随着二十四响礼炮声升起的。

    看着冉冉升起的旗帜,观礼的官民和应邀而来的各国商人,无不神情肃穆,不知道是被升旗的庄严所浸润,还是畏惧于二十四声炮声巨响。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都就是从今天以后,这面旗帜将飘扬在六府之地的上空,且会越来越远,越来越多,越来越……慑人心魄!

    ……。

    “争儿,你倒是应一声啊?!”吴伯昌微微蹩眉道,“大将军府几位大人都去学院和学生们见面并演讲了,好歹你去露个面。”

    吴伯昌也是被学生和教员们逼急了。

    这不奇怪,这六府之地,不知道吴伯昌是大将军他爹的,恐怕还真没几个。

    不管是学生仰慕吴争,还是教员想见吴争以寻求一个入仕捷径,吴伯昌都会是他们的突破口。

    可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吴争心里清楚得很,人贵自知之明嘛。

    吴争可不想去丢脸,真要论起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来,吴争还真不是那些士人教员的对手。

    所以,吴争只能不回答,只顾着低头吃饭。

    吴老爷见儿子不吭气,恼了。

    他将手中饭碗往桌上一顿,“好小子,你老子使唤不动你了,是不是?”

    边上周思敏连忙打圆场道:“公爹息怒,难得夫君回家,一家人吃顿团圆饭,该高兴才是……想来夫君也是公务繁忙,并非是不从公爹……夫君,对吗?”

    吴争苦笑着点点头。

    吴伯昌哼道:“你爹我领着八百士子教那五、六千顽童容易吗?你拍拍手当个甩手掌柜,让你爹我架在了火炉上烤……好嘛,让你露个面,就不应气了?”

    吴争道:“爹,您消消气,我应了还不成嘛?……这样,我挑个有闲时候去。”

    “什么时候?”吴伯昌追问道,自己生的儿子,啥性子哪能不清楚?

    吴争被逼到了墙角,只能道:“就三、五、七天之内。”

    “到底是三天、五天、还是七天?”

    “呃……七天吧。”

    “三天。”

    “五天。”

    “好,成交。”吴伯昌心愿达成,拿起碗,右手竹箸往桌上一顿,大口吃了起来。

    吴争苦笑,敢情在家吃顿饭,竟吃成了一场交易。

    想到此,吴争向他爹告了个罪,放下碗走到了院子里,深深地吸了口气。

    这时,身后传来一声,“哥。”

    吴争回头,见吴小妹手里捧着一叠衣裳,站在自己身后,于是笑问道:“妹妹也这么快吃完了?”

    吴小妹勉强一笑应道:“嗯……眼看着已经入冬,我给哥哥做了套新衣裳。”

    吴争笑道:“你哥都已经是郡王了,这做衣裳的事,你就不必亲力亲为了……。”

    吴小妹有些不虞,道:“怎么,哥哥成了郡王,就嫌弃妹妹做的衣裳了?”

    吴争一怔,得,今日怎么都这腔调,连忙道:“怎么会呢,哥哥只是心疼妹妹劳累,没得伤了纤纤玉手和眼睛,那哥的罪过就大了……行,这套温暖牌衣裳哥就收下了。”

    这话说得还真是事实,这时的江南百姓,家中但凡有女孩的,基本在五、六岁就开始学习纺织、刺绣、描红,描红是为了打样而后学习裁缝。

    所以,正常情况下,当时女孩十岁开始,赚得工钱都比男子多,刺绣在当时是个非常赚钱的营生,但因为当时没有电灯,光线不好,女子长年累月、没日没夜的干,往往到二十岁,视力基本已经无法胜任刺绣类的精细活,也就只能织织布,替家人做做衣裳、纳纳鞋底了。

    吴小妹脸色好看不少,微笑道:“什么温暖牌衣裳?”

    吴争笑道:“亲人做的衣裳,穿上心里温暖。”

    吴小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吴争见她开心起来,便劝道:“虽说大将军府没有雇佣裁缝,可也不至于没得穿,大不了去购置成衣便是,妹妹如今跟爹在学教书育人,有了闲瑕,就多休息或者上街散散心……呃。”

    吴争发现吴小妹的脸色又暗了下来,只好住嘴,心里不禁腹诽道,这是咋了?

    吴小妹吞吞吐吐地道:“哥,我不想再教书了。”

    吴争一惊,皱眉道:“莫非学院里有人欺负你,给你脸色看了?告诉哥,哥替你出气!”

    吴小妹摇摇头,沉默着。

    吴争试探地问道:“莫非是累着了?那就先休息几天。”

    吴小妹迟疑了一下,轻声道:“学院里如今教员已经有八九百人,且个个都是饱学之士,虽说我教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也能应付,可……。”

    吴争明白了,这还真怪不得谁。

    吴小妹虽说打小也从吴老爹那读书识字,可毕竟是个好孩子,连私塾都没上过。

    可如今学院那些教员,个个都是前朝举人、进士,至少也是个秀才。

    这么一比,吴小妹自然是压力重重,心情忧闷也是情理中事了。

 第七百九十章 给妹妹想辙赚份嫁妆

    说起来也得怪吴争,快四年了,就是不肯征辟江南士子入仕,在张煌言等人的一再请求下,才提出了士人想入仕,必须在学院教几年书的规定。

    这么一来,这些士人听闻有了入仕之道,于是打破头地往学院里应聘。

    因本身就是一条唯一的入仕之路,所以,大将军府并没有硬性规定教员的人数,这下好,短短几个月,从几十教员,一下子猛增到了八、九百人。

    好在不用付薪水,吴争特意规定,士人教书属于义务,除了食宿,不付报酬。

    倒不是吴争小气,不肯付人薪酬,而是这学院本身就是不收学费的,所需耗费全由财政司负担,另外还提供学生一顿免费午饭。

    所以,那些个士人虽然背后嘀咕,倒也不反对,他们心里,或许就想着,这是入仕前的先期投资吧。

    可这样一来,先期的教员,特别是象吴小妹这样水准的教员,无形之中就有了压力。

    这就象写作文的水平,怎么可能与写论文的比呢?

    人家一张口,绝句、典故说来就来,这边上,层次不够的,也凑合不上呀。

    虽说教教孩童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可也无奈环境所迫啊。

    吴争清楚了吴小妹不高兴的原因,于是安抚道:“反了他们了……这样,哥替你寻两饱学鸿儒来,咱好好学它两三年,到时羞臊死那些须眉。”

    吴小妹没有反应,微微低着头。

    吴争得不到回应,只好另觅它法,“要不……你教着不开心,那咱就不教了,待在家里,哥养着你……。”

    吴小妹摇摇头,然后将手中衣裳往吴争手里一塞,道:“爹和思敏、瑾萱都在教书,我不想一个人在家里。”

    吴争能理解,原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一旦出去了一段时间,就再也收不住性子,安静不下来了。

    何况吴小妹打小就没有好生待在闺房里过。

    吴争苦恼了,这事还真一时想不出能帮得上小妹的法子。

    你说要是个弟弟,那带在身边,或者往军校一塞,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可小妹是个女孩子,这带在身边也不象个样啊。

    虽说现在在学院里有女教员了,可官府中,这例还没开,况且,吴小妹恐怕也一时无法胜任啊,没得还象在学院里感受到周围人带来的压力。

    吴争摸着手上的衣裳,心里有些内疚,“小妹先不急,让哥哥想想,看能不能替你找件别的合适事做。”

    吴小妹点点头,轻声道:“谢谢哥,我先回屋了。”

    看着吴小妹纤弱的背影,吴争心中突然灵光一闪,对着吴小妹的背影道:“小妹做的衣裳不错,要不……开个成衣店试试,如果不开心,哥再想别的辙?”

    吴小妹身影一顿,回过头来道:“哥哥糊涂,如今哥哥已经是郡王,自家妹妹去开铺子,这说出去可丢尽了哥哥的脸了。”

    吴争哈哈大笑道:“哥不怕,咱吴家没那么多规矩……咝。”

    这牛还真不敢大声吹,屋中正端坐着吴老爹呢。

    吴小妹抿抿嘴道:“可我的绣工,也无法和杭州城那些工匠比啊,没得还丢了颜面。”

    吴争道:“你就说你想不想吧,想,就去做,做好做差,另说。”

    吴小妹犹豫了一下道:“要不……问问爹的意思?”

    吴争上前道:“可别,我还不想再听一晚上教训。”

    吴小妹咬着嘴唇道:“可杭州城内房价飞涨,开个店铺,得花很多银子,怎么可能瞒过爹呢?”

    吴争笑了,“傻妹妹,哥哥是王爷,这区区银子,哥出。”

    可心里确实觉得内疚,四年了,自己将吴家田地和店铺给了那些百姓,生生败了吴家,虽说如今绍兴府已经收复,可吴庄的田还是让那些被吴争救回绍兴的百姓们种着,吴老爹每年连颗谷子都没收到。至今爹和妹妹住着这小小的院子,与吴庄比那就是天壤之别了。

    吴争不是没有银子孝敬,可往往一开口,就被爹给拒绝了。

    甚至在吴争想筹办江南学院时,他爹还愁着学院开得太大,吴家出不起这银子。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吴争自己也是如此,从发迹以来,唯一的财产就是钱庄的二成半股份(这指是江南钱庄,与商会钱庄是两回事,吴争不占商会任何股份),如今江南钱庄已经超过千家分号,遍布南北沿海,可吴争却连一两银子都没得到过,所有分红,全由莫执念打理着,用于贴补财政司窟窿了。

    所谓万贯巨财手中过,兜里不??一文钱,以此来形容吴争,最合适不过了。

    吴争知道,公私不分,这不是个好现象,可眼下确实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权宜着。

    也因此,吴争此时心里冒出的念头,更加坚定。

    必须渐渐将公私分开,那么自己和自己家人,也得有一份可靠的家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是公,私是私。

    吴争对吴小妹道:“只要你愿意去做就行……要信自己,当然,最要紧的是要信哥哥,咱开就开大的,先出名声后赚钱,哥哥保你在两三年内,赚到一份无与伦比的嫁妆。”

    说着说着,吴争就把自己说笑了,想想也是,一个堂堂郡王,竟然在与自己妹妹商量着开铺子赚嫁妆钱,也够奇葩的了。

    但吴争很坚定,他心里很清楚,这份嫁妆,绝对能旷古烁金。

    吴小妹被吴争煽惑得心动了,她笑道:“可我也比不过人家老裁缝的手艺啊。”

    “不对。”吴争摇摇手指,正色道,“老裁缝、老工匠手艺虽好,可他们与你相比就差了去了……因为他们绝对不可能有一个,象我这样能为的哥哥。”

    “呸。”吴小妹轻啐了一口,被逗笑了。

    说干就干,吴争拉着吴小妹,在吴老爹、钱瑾萱、周思敏诧异的目光下,跑去了后院西厢房。

    吴老爹惊得竹箸落地,一拍大腿道:“哎——你们瞧瞧,这叫什么事?”

    钱瑾萱与周思敏相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古怪神色。

    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道:“去看看?”

    “那就去看看!”

 第七百九十一章 后世再无旗袍

    西厢房里。

    吴争拿着一根炭条专心地在纸涂抹着。

    好在素描的底子还在。

    不到一刻钟,吴争就画完了一副前后左右的衣样草图。

    吴小妹怔怔地看着画中的样图,她是真惊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