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448章

汉明-第448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道周从奉天殿出来,一眼就看见奉天门门口痴立的钱肃乐。

    可从钱肃乐的转身之时,黄道周感到了一种莫名、难言的心酸。

    他知道,钱肃乐怕是误会自己了。

    所以,黄道周匆匆下台阶前奔,甚至不顾首辅之仪重,大声呼唤着。

    冲到钱肃乐面前,黄道周急喘道:“钱太傅,总得容我把话说完……再责怪我也不迟吧?”

    钱肃乐平静地看着黄道周,“我听着,你讲就是。”

    黄道周左右一顾,拉着钱肃乐往端门方向走了几步。

    “钱太傅应该明白,如果王爷心中没有想法,任何人都阻止不了长公主登基,就算你也在场,加上我也不能阻止,有皇帝诏令,有群臣拥戴,谁能阻止?”

    钱肃乐依旧平静,不发一语。

    黄道周压低声音道:“都御史王翊、内阁其余三人,各部尚书、左右侍郎等等,皆拥立长公主登基,这要在往常,是不可想象的。我之所以没有反对,并非太傅所想象的从龙,而是为了王爷。”

    钱肃乐冷哼道:“拥立新君,竟是为了吴争……这说法,还真让都老夫无言以对。”

    “道周绝非以阿谀、奉承来换取官禄之人。”黄道周沉声道,“与其让敌视王爷的陛下坐在那位置上,那还不如让长公主取而代之,至少,长公主对王爷没有恶意。”

    钱肃乐嗤声道:“亲兄长生死未卜,做妹妹的不思搜救,却急着登基,如此心性,怎能信任她不会对吴争有恶意?”

    黄道周叹气道:“长公主确实一直在拒绝,直到群臣齐齐跪下相逼,这才松了口,然而她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册封王爷为吴王。”

    “吴王?”钱肃乐惊骇出声。

    自周天子分封天下之来,异姓王并不少见,可从未有听说将吴王爵封于外姓的。

    王爵封号,有着严格的分类,一般郡王,大都是以郡为封号,譬如汝南王;异姓王大都不以地名为封号,譬如安南王、定西王。

    以国名册封王爵,缘为宗室亲王,譬如魏王、唐王。

    几个月前,大西军残部之一,自立为平东王的孙可望,派杨畏知为正使,以“联合恢剿”为条件,与永历帝谈判要求封为秦王,被永历帝断然拒绝,由此闹得天下人尽知。

    可见以国名的王爵何等严格,连处境已经岌岌可危的永历帝,都不肯破此例,来换取孙可望的称臣。

    可如今,朱媺娖竟要在登基之时,册封吴争为吴王,这不荒唐嘛,古吴国,是连着南直隶的,也就是说,应天府都是吴王封地,这岂不荒唐至极?

    钱肃乐惊骇之余,问道:“如此荒唐的要求,难道满殿群臣就没人反对吗?”

    黄道周摇摇头,长叹道:“或许有人想反对,可长公主的坚决推辞,会让他们失去唾手可得的从龙之功,谁会反对,谁舍得反对?当然,还是有人反对的,王翊他反对了,可有用吗?就连他自己的都察院辖下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等皆齐声拥立,一个王翊能成什么事?”

    钱肃乐惊愕地张大了嘴,他甚至无法想象,若是自己也在,会是个什么样的景象,敢直言的人要么死,要么被逐出朝堂,就算是陈子龙在,也未必会出现如此咄咄怪事。

 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绝

    “义兴朝的国都就在应天府,长公主竟要册封吴争为吴王,如此荒唐之事,你一朝首辅为何不反对?”钱肃乐嘶声道。

    “我为何要反对?”黄道周毫不犹豫地道,“王爷并无觊觎尊位的意思,我为何要反对?长公主继位,对王爷有利无害,我为何要反对?册封吴王,王爷是受益者,我又为何要反对…?”

    说到这,黄道周突然苦笑起来,“太傅啊,道周只是一个由王爷举荐之人,说是首辅,可内阁之中,哪个真心服我?我反对有用吗?”

    钱肃乐看着黄道周,轻叹一声,“黄幼玄啊黄幼玄,今日之你,哪还有当年石斋先生的风骨。”

    黄道周仰天呵呵一笑道:“号称正直的卧子先生能派人暗通鞑子加害王爷,毁家杼难的止亭先生(钱肃乐的号)不也弃朱氏投了王爷,为何我黄道周就不能学着虚与委蛇……太傅未免太过霸道了吧?”

    钱肃乐被黄道周这么一怼,怒哼一声,拂袖而去。

    黄道周几步上前,死死地拽着钱肃乐的衣袖不放,“太傅不能走,你一走,我一人如何镇得住数百重臣?到时真出了什么乱子,太傅如何向王爷交待?”

    “皇帝生死未明,连长公主都登基了,吴王都册封于异姓了,还有什么乱子可出?”钱肃乐大喝着。

    可骂归骂,身子却转了回去。

    钱肃乐知道,黄道周最后一句话说得在理,朝堂上数百官员,因为吴争下的严令,无法出宫,心中怨怼早已浓郁,黄道周一人,确实控制不了场面,这要是再来一场更大的闹剧,怕是真不好向吴争交待了。

    这时,一个沥海卫士兵匆匆从承天门方向跑来。

    见黄道周和钱肃乐俱在,禀报道:“禀首辅、太傅,清廷派人知会我朝,其使团正驻在仪真,若我朝同意,皆可随时过江。”

    黄道周和钱肃乐为之色变,二人相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愕。

    “快派人去禀告王爷。”黄道周喝道。

    沥海卫士兵拱手一礼,回身飞跑而去。

    黄道周松开了拽着钱肃乐衣袖的手,不无得意地道:“想来,此时太傅怕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钱肃乐瞪了黄道周一眼,当先开步,黄道周追上去,二人窃窃私语着,向奉天大殿走去。

    ……。

    吴争在途经仪凤门时,接到三路信使急报,一好、一坏、二中性,四个重大消息。

    好消息是,王朝先水师一部,已经顺利进入江浦水域,正等待吴争的命令。

    坏消息是,江北急报,有大量清军南下,人数不明,已经攻破宝应、槐树镇,蒋全义部损失惨重,已经向池二憨、鲁之域部求援,此时正向南溃退。

    中性的消息是,长公主已经继位,大典将在三日后举行。清廷使团已在长江边上,只要义兴朝同意,便会立即渡江进行停战谈判。

    吴争被这四个纷乱甚至矛盾的信息,几乎搞晕了头。

    王朝先水师进入江浦水域,让吴争有了与尼堪决战的底气。

    可江北突然出现不明兵力清军,并且已经南下,这让吴争不由得恐惧起来,江北三部加起来兵力也就两万出头,只要一部崩溃,那就是前功尽弃。

    问题是,恰恰是这个时间,清廷突然派出了停战谈判的使团。

    清廷究竟想要做什么?

    多尔衮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能迅速击败蒋全义,并迫使蒋全义不断南撤,清军一定兵力远胜于蒋全义部。

    否则以蒋全义的心性,打不过也得咬敌人一块肉下来的脾气,断不会在短短一天功夫,仓皇南逃至此。

    那么,清廷是想决战吗?

    这说不通啊。

    尼堪所部虽然依旧占据大胜关,可十二万大军,至今日折损几近七、八成。

    就算剩下的都是八旗精锐,也难挡沥海卫、京卫、建阳卫合力一击,因为水师的到来,可以迅速阻断江浦方向对尼堪的补给。

    这对于一场双方合计近十万人的战役而言,胜败几乎已成定局,无非是时间长短和代价高低的问题。

    可为何清廷一面派大军南下,一面派出使团呢?

    吴争最后作出判断,清廷是在虚张声势,准确地说,应该是多尔衮想以战促和。

    拿江北战场的胜利,来弥补尼堪部的败迹,由此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利益。

    想通了这点,吴争同样下了三道令。

    派人向朝廷传言,应允清廷使团渡江进行谈判,但应允时间定在明日,也就是说,留出了一天的空隙。

    再派人向江阴方国安传令,令其部迅速渡江北上,前往泰州与蒋全义会合,并将池二憨、鲁之域、蒋全义三部归入方国安统一指挥。

    最后传令王朝先,立即封锁江浦水域,在此水域,所有船只禁航。

    看着身边的王一林,吴争道:“还愿意打一仗吗?”

    王一林摇摇头,“我今生的仗,在龙潭已经一次打完了,你若是不愿意我跟着,我可以回城去。”

    吴争一时语塞,愣了半晌道:“我手中兵力不够,无法对大胜关清军形成合围,王朝先的水师只来了一部,控制水域没难处,可真要封锁数十里江面,太难了。尼堪被沥海卫猛击之后,最大可能是向江浦回撤,这就可能躲过水师封锁……所以,我想请你帮忙。”

    “我空有伯爵虚名,手中无兵,能帮你什么?”

    “令叔麾下水师,虽说伤亡惨重,可溃退之后,幸存下来的也不下三千人,已经休整了不少时候,想来应该可以动动了。你是国公亲侄,又曾是副指挥使,统领他们应该不难。你率部由定淮门西出后北上,配合沥海卫夹击大胜关……还可以将城中千余禁军、数百沥海卫带上,如此可以凑出五千之众。”

    “你高看我了,一群溃兵罢了,难有作为,没得还误了你的事。”

    吴争有些恼意,“你究竟想怎样?是,我确实救援不力,可我当时也在率部与清军交战,并非明知国公有难而见死不救……你有怨言,尽可明着来,不必如此半死不活的。”

 第一千零十四章 数千水师溃兵

    王一林冷冷看着吴争道:“你误会了,我没怨你。家叔之死,你虽有见死不救之嫌,但主因并非在你身上……但我也不欠你的,家叔堂堂一朝国公,水师主帅,竟战死在江中,我就算不能替叔父复仇,也不想再为朱家效力,所以,你是在强人所难。”

    吴争皱眉道:“你认为,收复大胜关是为朱家效力?”

    “长公主已经登基,你没机会了。”王一林戏谑地看着吴争,“听我一句劝,回杭州去吧,任由义兴朝灭亡,你才可以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吴争怒道:“你太让我失望了……滚,我再不想看到你!”

    王一林无所谓地拱手道:“恼羞成怒……嘿嘿,告辞。”

    吴争恼得抓了抓发痒的头皮,“回来!”

    “改主意了?”

    “故意的?激我?”吴争冷哼道,“你心有怨言不假,将仇记下朝廷头上也不假,毕竟朝廷明知令叔危急,没有派兵救援。可你不傻,真正的仇恨,在鞑子头上,你很清楚。说吧,你究竟想做什么……别告诉我你什么不欠我之类的废话,你若真是这样想,也不会在听到我有危难,就随陈胜回京了,也不会至此时,还跟在我身边。”

    王一林咧了咧嘴,证明他在笑,“你遇刺的事已经很清楚,先是北门桥数百禁军,后有陛下口谕,令黄大湛率大部禁军追杀,人证物证俱在,你此时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自立……为什么?你也别跟我说什么大局,我就知道,只要朱氏在位一日,我就没兴趣为朝廷效力,因为我不想步家叔的后尘,家叔当时完全逃得了,可他就是不逃,他心里的绝望不是因为没有援兵,而是对朝廷彻底的失望,吴争,你明不明白!”

    吴争用力地叹了口气,“我今天已经向人解释过数回了……好吧,王一林,我再解释一回。篡位、自立,甚至率军杀进宫去,对我而言轻而易举,可之后呢,登基称帝,时局改变了吗?朝堂上的官员,依旧是那些人,有区别吗?”

    “那就全部罢免、甚至下狱……尽可杀人立威!”

    吴争长吸了一口气,“就按你说的,将他们都罢官、下狱,甚至诛杀……然后换上来一批官员,科举取仕?那么选上来的,还是与原来的无二,甚至更加不堪。大明留下的读书人,已经有了两百年的思维习惯,这是一种难以改变的习惯。知道为什么他们明知道我的实力足以颠覆义兴朝,也没来投效我的原因吗?”

    “为什么?”

    “利益相悖,这才是他们对我敬而远之的真正原因。”吴争叹息道,“利益诉求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屁股绝不会坐在我这一边,并不是他们对明室有多忠贞,真要是忠贞,也不会有那么多文臣降清了。”

    王一林迟疑了一会,“就算你说得在理,可你完全可以坐视不理,任由这些奸倿将这义兴朝搞垮才好,到时你再率军收复应天府,新朝新气象嘛。”

    吴争深深地看了王一林一眼,“那这一来一回,枉死的百姓算什么?战死的将士算什么?耗费的粮草、物资、军械又算什么?”

    王一林涨红了脸争辩道:“可陛下下旨杀你算什么?禁军在鱼市街屠杀民众算什么?清凉山上,同为禁军,相互厮杀又算什么?”

    吴争无语,好一会,他仰天喘息道:“两害相权取其轻,数百人命和数万人命之间,我只能选择前者……我说服不了你,但你也说服不了我,所以……你自去吧!”

    王一林再次拱手离开,这次,吴争没有再开口挽留。

    ……。

    定淮门,原名马鞍门,因临近城内的马鞍山而得名。

    城门外便是秦淮河,河水由此入江。

    然虽说也是秦淮河,可与秦淮八艳的十里秦淮,那完全是两回事,可谓天壤之别。

    秦淮八艳的十里秦淮在皇城西南方向,一水相隔河两岸,一面是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教坊名伎聚集之地。

    府学、夫子庙皆在于此。

    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大明亡得不冤。

    但凡国朝盛极而衰,皆有这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奇异景象。

    将马鞍门改名为定淮门的是太祖皇帝朱元璋。

    定淮门以西,江汊纵横、芦草连天,地势开阔,直通长江。

    改名之后不久,偏僻的定淮门外突然喧闹起来,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六省船厂全部迁来此处,组建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龙江宝船厂。

    之后,超过三万能工巧匠在此劳作,开作塘七条,建造了近三百艘巨大的木帆船。

    尤其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巨型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排水量超过千吨,可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