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47章

汉明-第4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等于,赵史在谋求庇护的同时,给他自己又提了一级,同时把话还说得那么好听。

    聪明人啊。

    吴争其实从江边就已经不讨厌赵史了。

    甚至心里还有些感谢赵史当日的提点,而今日赵史的提醒,也确实是吴争不曾经想到的。

    在吴争看来,自己身边确实需要这么一个能言善辩、干干后勤之人。

    赵史很合适,在吴争的观察中,赵史是个怕死但还不至于因怕死而舍弃底限之人。

    是个深谙为官之道,善于巴结上官、安抚属下之人。

    而且海边百姓和吴庄百姓也需要人去管理,吴争有些心动了。

 第一百零三章 不醉无归

    于是吴争道:“这事我说了不算,但我会向监国殿下和廖千户开口,至于同不同意,就不好说了。”

    这不是推诿,而是实情,赵史是廖仲平麾下正经百户,不是吴争说要就能要到的。

    不想赵史听了吴争如此一说,大喜道:“只要吴大人肯收留下官,廖千户那下官自己去说。”

    吴争一愣,问道:“你与廖千户之间……?”

    赵史呵呵一笑道:“不瞒吴大人,下官的三弟娶了廖千户的女儿为妻,说起来我家与廖千户是亲家。”

    原来如此,可吴争心里又觉得奇怪,有这么一层关系,赵史应该安心在廖仲平手下做事才是啊,为何还要投到自己麾下。

    赵史象是看出了吴争心中的疑惑,主动解释道:“吴大人,虽然可能惹大人不快,但下官还是觉得该有话直说。如果是太平盛世,下官无论如何也不会舍廖大人而投吴大人麾下,但如今不同,廖大人虽然是个好官,但性格……执拗,与大人相比,打仗的本事就稍逊了一筹,下官只想在这乱世中,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别无所求,望大人不要见疑!”

    说完,向吴争深深一揖。

    吴争释然,点点头道:“好,既然你够坦承,我就如你所愿,回到绍兴府,我便会向监国殿下要人。”

    “谢吴大人。”

    这时吴争想起一事,“赵大人,那几百匹马尸之事,就劳烦赵大人去处置了。价格低些没关系,但要快。”

    赵史先是一愣,随即笑道:“吴大人放心,区区小事,交给下官即可。”

    吴争点点头。

    这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对赵史能力的检测。

    卖几匹马尸不是一件难事,但卖几百匹,就很难了。

    虽说是已近冬季,天气不热,但拖延几天,还是会变质。

    三两天中,要将这批马肉脱手换钱,需要很大的组织能力和很强的人际关系。

    ……。

    绍兴府已经轰动。

    这是真正的一场大捷。

    前后三千鞑子被全歼,这对于明军一路惨败,一直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之中的明人,是极大的鼓舞。

    这就象一个人被对手压着打了许久,突然现原本自己也可以反击,并且自己的反击还能于对方致命一击。

    突然现,自己原本以为已经退化了的獠牙,依旧存在一般。

    这叫扬眉吐气。

    男女老少,只要是听闻这场胜利的人都自地来了。

    三界到绍兴府,原本最多一个半时辰的路,吴争他们从午后走到了天色将黑。

    无数的人,无数的爆竹,无数的瓜果、粮食、蔬菜,甚至连家中下蛋的老母鸡都抱出来了。

    酒是绝不可少的,沿路酒坊、酒肆的掌柜们,让店中伙计抱着酒坛,向将士们邀酒。

    以至于吴争不得不下令,一人只能喝一碗。

    怕喝垮了这些酒坊、酒肆。

    无数的年轻女子也跑了出来,她们想把自己嫁出去。

    该拦的长辈们,今日也不再阻拦,反而在鼓励着她们。

    之前因为生怕鞑子南下,急着把家中未婚女子嫁出去。

    可如今百姓依旧是这样,不同的是,之前是害怕,如今是因为自豪。

    骤然疯狂的百姓们,大有不想过日子了的感觉。

    这种信心满满、激昂兴奋甚至可以说是趾高气扬的情绪,笼罩着将士们和百姓们。

    这是一场歇斯底里地渲泄。

    得知消息的朱以海携长平公主率文武数十人,出王府十里,迎候将士们的凯旋。

    “臣梁湖卫所千户吴争,向监国殿下复命。不负殿下所托,我军全歼来犯之敌,未曾有一人逃脱。所获级皆装车运来,请殿下派人点验。”

    “好,好……。”激动的朱以海一个劲地叫好。

    吴争也有些激动,这次的朱以海能坚持下来,确实让吴争有些意外。

    吴争在想,难道钱肃乐之前说得是对的?

    经过之前始宁街一战之后,朱以海的心性有了极大的改变?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朝廷之福,绍兴百姓,乃至天下明人之福了。

    如果真是这样,吴争就有信心,明年在浙东顶住鞑子的南下,在激流中生生立起一块镇石,为天下愿反清的明人,提供一面旗帜,激励他们浴血奋战。

    朱媺娖一直在微笑。

    平静的微笑。

    坦然而稳重,让人看了,心中恬静的微笑。

    这是一种矜持,也是一种上位者的稳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从容。

    吴争从眼角的余光,现她的目光并未向着自己。

    而是冲着将士们。

    这女子越来越有领袖风采了。吴争在心里感慨着。

    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者,他(她)们有别人无法比拟的天赋,长在骨子里。

    懂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目标人群展露出他(他)们的魅力和号召力。

    不用说话,只须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便是风华绝代。

    朱以海显然不是这种有天赋的人,他和朝廷文武都一脸欣喜欲狂。

    就象一大早出门还债,意外地捡了个大金元宝一般。

    这种喜色自肺腑,哪怕再是各怀鬼胎,得知此大捷,也明白这是好事。

    加上吴争、魏文武、廖仲平绝口不提抚恤赏赐,这更令朱以海和文武们松了一口气。

    朱以海心中暗赞,这小子总算是识趣,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孤出难题。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天色将黑,准备在将士和百姓面前露下大脸的朱以海,只能削减了他的演说词。

    他下令,将士们囤于绍兴府,等到犒赏之后,再各回驻地。

    在这种全民欢庆的夜晚,所有人都疯狂了。

    可吴争没有疯狂,张国维等人也没有疯狂。

    他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

    酒还是绍兴黄酒,菜依旧是那老三样。

    不过今日特殊,加了一只白斩鸡。

    张国维举杯邀酒道:“来,诸位,今日是我大明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不醉无归。”

    四人一饮而尽。

    张国维很没矜持地伸手,从折斩鸡上撕下一只鸡腿,连同一胯,然后塞在吴争面前的陶碗里。

 第一百零四章 攻守同盟互为犄角

    “吴争啊,别客气,今日你可是大功臣,先请。”说着,张国维将油腻的手指伸进自己的嘴巴里,吮吸了几下,还咂巴出声音来。

    吴争有些愣,这是当朝的兵部尚书?

    哪怕是个普通人家的汉子,也不至于有这种待客之道吧?

    可吴争的心中确实涌动着感动。

    大难临头时,方知人心啊。

    果然成名之人,必有可取之处。

    吴争庆幸自己站对了队列,能与这三人站在一起,是幸运。

    是幸运,就该珍惜。

    钱肃乐今日不同于往常,对吴争一向冷漠、苛责的他,脸上笑容几乎没有收敛过。

    吴争私下认为,这与钱翘恭平安有关,也与自己报功时,将钱翘恭部列为功有关。

    钱肃乐笑道:“吴争,本官谨以此酒,向你祝贺此战大捷。”

    张煌言也顺势起身道:“吴争,真没有想到,我大明朝也有对建州人三战三捷的一天,无以为敬,煌言借张大人的酒,聊表敬意。”

    吴争不好意思地起身道:“三位大人言重了,此战能胜,除了将士用命,说到底还是侥幸。若非沈致远战前一策,恐怕此战我军的伤亡为很大,最多也就是个惨胜。如果不是鞑子运气不好,在我撤退之时正好显露形迹,那么恐怕已经得手。每每思及这一点,争心里冷汗欲滴,惶恐不止啊。”

    张国维闻言点头道:“确实凶险,如果你早撤半个时辰,战局就会改变。以你六百多人的军队,要与一千鞑子野战,恐怕凶多吉少。要是你部溃败,那么翻过平岗山的鞑子就会进击绍兴府,而绍兴府其实已经没有可抵御之兵……哎,我大明竟到了这付田地。”

    在场另外三人,都明白张国维的叹息是因为朝廷的兵力不足,更是因为六七万的明军,皆掌握在兴、越两个国公之手,身为监国和兵部尚书,竟无法调动。

    被张国维这么一叹,气氛就凝重起来。

    吴争勉强笑道:“不过总算是撑过了此劫,离明年开春,还有数月的时间,够训练一支可战之兵了,争虽不才,可自信带两三千人,与鞑子决一死战的勇气,还是有的。”

    张煌言激动地应和道:“经此一战,煌言也深信,明人之中还有不少象你这样的可以仰仗之人,只要这样的人再多一些,大明就还有救。”

    张国维再次举杯邀道:“为了反清复明大业,你我再饮一杯。”

    几圈酒下来,说话开始随便起来。

    张煌言道:“吴争,可知道殿下为何此次绝口不提转进吗?”

    吴争摇摇头,他也想不通,难道其中还有隐情不成?

    张煌言苦笑道:“正如你在朝堂上所言,舟山总兵黄斌卿拒绝接纳殿下和朝廷,派人回复,说是除非殿下自卸监国之职,奉隆武帝为正朔。”

    吴争悄然大悟,这就说得通了。

    无处可逃,自然只有“坐以待毙”了。

    想到这,吴争心中有股子抑郁之气。

    一时间场面就冷清起来。

    张国维适时转换话题道:“对了吴争,此战你部至伟,殿下让我等议功。老夫估算着,至少该让你升一级才是。”

    吴争听了,心中想起赵史的提醒来,便摇摇头道:“升官晋爵,非争所愿。”

    不单张国维惊讶,钱肃乐也面露古怪。

    “吴争,你这是何意?”张煌言不解地问道,“以你总揽此战之功,升个指挥佥事或者同知,都不为过。”

    吴争苦笑道:“升了指挥佥事或者同知,能带多少兵?还不是梁湖卫所千把号人?既然如此,升官何益,为朝廷省点俸禄,也算是吴争为国立功了。”

    这话说得有些疹人,朝廷再穷,官员的俸禄总还是放得出来的。

    但话糙理不糙,按朝廷的境况,吴争升了指挥佥事或者同知,所带的兵也绝不会比现在多多少。

    反而在朱以海和吴争之间,平添了几个号施令的都指挥、佥事指挥使。

    千把人,上官却多了几个,这种事谁能愿意?

    张国维、钱肃乐自然能听懂,可就算如此,吴争能不为官位所动,也让二人心中感慨。

    钱肃乐道:“你能这么想,钱某之前倒是低看你了。”

    吴争笑了,“钱大人还是低看我吧,我倒是想升官啊,可这种有名无实的官,不当也罢。不过官可以不升,赏可以不领,兵还得给我补的。”

    说到这吴争的表情严肃起来,“此战虽然胜了,可明军伤亡也不少。单我部,三界一战,钱翘恭、沈致远部,伤亡也有二百多人,我在平岗山一战,伤亡也有近二百人,合计起来,四百人左右,已近总兵数之三成,万一再有敌军来袭,恐怕战力就会不支。”

    张国维、钱肃乐岂能听不出吴争的意思。

    文臣之所以可以扬威于朝堂之上,骨子里还是在于,每个势力都与军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强大的文官势力,手中没有掌控住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朝堂上就没有话语权。

    虽说张国维、钱肃乐三人都没有什么私心,但对于这一点,他们很明白。

    除了张煌言,张国维、钱肃乐一再对吴争示好,并容忍吴争时而的胡言乱语置若罔闻,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吴争能打,手中有一支虎贲。

    这一点很重要,吴争是不能依仗这支军队为自己争得朝堂上的话语权,但张国维、钱肃乐能,他们会因此在朝堂上说话响亮,有人听。

    有实力的话,再轻也有人听。

    然后再反过来帮助吴争壮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也是相互利用。

    当然,四人的私交也确实很好,这是因为四人的最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反清复明,绝不投降”。

    这八个字,足以让四人建立攻守同盟,互为犄角。

    张国维道:“朝廷现在只有八百壮丁,廖仲平部此次也伤亡不少,按殿下的脾性,你能得到四百人,已经是极限了。”

    吴争微微皱眉道:“吴争并非是要争权夺利,只是想在开春鞑子南下时,有一支可以抵抗鞑子的军队。仅凭现在一千多人,恐怕杯水车薪了。”

 第一百零五章 官帽批发

    钱肃乐突然道:“要不钱某再召集之前的义军,上次召集之后,我儿已经将在绍兴府滞留者登记在册,要召集不难。”

    吴争听了有些不乐意,因为梁湖卫所中,钱家的势力太大了。

    吴争不想自己的麾下,有一个山头尾大不掉。

    于是找了借口道:“可如果不是兵部补充,这擅自召集兵员,可是大罪。”

    不想张国维却道:“就算是在大明朝,战时卫所千户也可召集散兵,这倒没有违制。”

    张国维的话自然是没错的。

    大明之所以设立卫所,以百户、千户做为基础单位,就是有个战时民变军的考虑。

    千户所满编是一千一百二十人,但如果到战时,可从千户所辖内囤田军户中,召集兵员,人数不限,但只能是在自己所内军户中召集。

    做为区分,那一千一百二十人叫做正兵,临时召集的称为散兵。

    所以,吴争确实有自己召集兵员的权限。

    被张国维这么一说,吴争就无法坚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