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48章

汉明-第48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吴争确实有自己召集兵员的权限。

    被张国维这么一说,吴争就无法坚持了。

    想到毕竟是为了明年开春的备战,于是点点头道:“那就按钱大人的意思办吧。”

    说到这吴争突然向钱肃乐拱手道:“先向钱大人告个罪。”

    钱肃乐一愣,问道:“吴千户有何事得罪钱某?”

    “如果吴争不升官,怕是令郎也升不成官了,这不是得罪了钱大人吗?”

    吴争的意思是,他是千户,此次为了继续将梁湖卫所捏在手里,不愿升官,那么做为下属的钱翘恭自然也升不成官了。

    因为钱翘恭已经是百户,吴争不动,他就没了往上升的机会。

    钱肃乐三人先是一怔,而后皆大笑起来。

    张国维拿手指点点吴争道:“你也是个从军数年的老兵了,千户所除了千户,还有副千户难道不知道吗?”

    吴争突然冷下脸来,“吴争之见,为了明年抗击鞑子,梁湖卫所不可设置副千户。我要的是令出一门,上下同心,设了副千户,等于埋下了一颗分裂的种子,朝廷要设副千户,我自然不能阻拦,但我希望是开春抗击鞑子之后。”

    这话说得没错,军中嘛,最忌讳令出多门。

    副千户的职能,与后世团长与副团长之间的关系不同。

    后世是团长负责一切军事,副团长是辅助团长。

    可副千户是有相当大实权的,象梁湖卫所这样一个上等千户所,十个百户的编制,副千户至少可以掌控三个百户所。

    也就是说,副千户是千户的补充。

    张国维听明白了,不仅是对吴争所说字面上的意思明白,还听出了吴争言下之意。

    钱肃乐自然也明白了,心中暗骂,这混小子不傻啊。

    钱肃乐其实很看重吴争,虽然对吴争的妄言不敢苟同,但对于吴争的人品,还是很欣赏的。可也正因为如此,才忌讳吴争,防备着吴争。

    生怕吴争年少轻狂,一时头脑热,作出不可挽救的错事。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嘛。

    而此次作战,钱肃乐更是对吴争有感激之心。

    在他看来,吴争兑现了他的承诺,钱翘恭活得好好的,还被吴争推为功。

    吴争是这次朱以海临时任命的三界之战主将,主将议功推荐的功人员名单,如果没有什么重大疏漏,按惯例兵部是不会轻易否决的。

    所以,钱肃乐感激吴争。

    但感激归感激,防备还得防备。

    钱肃乐借吴争索要兵员之机,再将当年自己组织的义兵塞进梁湖卫所,自然也有操纵卫所的意思,这不容置疑。

    这意思张国维也明白,但张国维不说破、不阻拦,自然也是默认的意思。

    加上反驳了吴争临时找的借口,自然是站在了钱肃乐一方。

    听吴争答应下来,钱肃乐突然道:“吴争,钱家当年虽不能说是富可敌国,但在当地也是富足之家,钱某毁家纾难,为得就是反清复明,别的,钱某一无所求。钱某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将犬子置于你的麾下,为得不是升官晋爵,更不是为了左右、分裂梁湖卫所,这一点,你不必猜疑。钱某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你太年青,不使你走上岐路。还有,此次你不愿意升官,犬子自然更不该升官,你不必为此向钱某道歉赔罪。”

    看着钱肃乐清澈的眼神,吴争心中一叹,拱手道:“钱大人恕罪,是吴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张煌言适时起身缓和道:“我等四人为着同一目标聚在一起,只要初心不变,各有各的脾性、做法无可厚非。今日是个好日子,既然误会已经解除,不妨尽兴饮酒,共谋一醉。”

    其实吴争绝对不信钱肃乐所说不为左右、分裂梁湖卫所,大明朝以文抑武、派驻监军的风气由来以久,这绝不是因为吴争当初在四人聚会时,表了复汉人之大明的说法。

    虽然这种说法如果在朱媺娖他爹之时,如同谋反。

    但今时不同往日,绍兴府监国的不是皇帝,只是个王。

    也就是说,不管吴争年青还是年长,不管吴争是不是忠臣,监督、制约这是必须的。

    但这不影响吴争对钱肃乐的敬重。

    无欲则刚,在这一点上,钱肃乐可以碾压很多人。

    一个可以毁家纾难,将独子送上抗击外族战场的人,仅凭这两点,足以让世人敬重。

    ……。

    出乎吴争的意料。

    这次朱以海的手笔很大,他逼着户部尚书董应第筹措了三千两银子,给吴争、魏文远、廖仲平三部各放了一千两。

    一千两,分到吴争麾下将士,一人一两还差点。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朱以海在大肆地放官帽。

    就这么说吧,次日封赏之后,吴争麾下一千多号人中,已经找不出太多的大头兵了。

    所谓钱不够,官来补。

    这一招被朱以海用得是炉火纯青。

    还别说,将士们都很高兴,大大小小都是官了嘛。

    可吴争、魏文远、廖仲平三人都不高兴。

    吴争呢,是在愁这以后还怎么管理?

    每月多出的饷银谁来出?

 第一百零六章 魏某是扬州人

    魏文远更是怨气没处发,你朱以海这么封官授爵的,自己回了定海,怎么向王之仁交待?

    说难听点,你封的官爵,定海王之仁肯定不会认啊。

    只有廖仲平好受些,他是朱以海近卫,饷银多少有着落。

    可廖仲平在担心,这样一来,队伍不好带了。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朱以海也是没有办法。

    他从张国维的口中,得知了吴争不愿意升官,并不惊讶,他明白吴争的心思,也赞同吴争的想法。

    一旦吴争升任指挥佥事或者同知,那么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吴争率梁湖卫所归置到兴、越两个国公麾下,要么吴争只身调往兴、越两个国公麾下。

    无论哪一种,都不符合朱以海的利益。

    前一种,兴、越两个国公的实力就会更加强大,主弱臣强的现状会变本加厉。

    后一种,离开了吴争的梁湖卫所,便是一盘散沙。

    朱以海很清楚梁湖卫所的人员构成,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能率这么一群乌合之众三战三捷,也只有吴争能做到。

    所以,在这一点上,吴争的想法,符合朱以海的利益。

    把吴争留在梁湖卫所,自己就可以对其掌控,虽然吴争不太听话,但比起那两个国公来说,那就好得不止一点两点了。

    所以,朱以海聪明地没有晋军职,而是大肆发放散官和勋官职。

    吴争被特别照顾了一下,直接跳过从四品阶,授了正四品明威将军衔,同时授勋上骑都尉。

    另外,朱以海还大方地将新募八百壮丁,均分给了吴争和廖仲平两部。

    魏文远是敢怒不敢言。

    ……。

    次日,赵史带着银子来了。

    赵史这个地头蛇的能耐确实不少。

    两日时间,把马尸全卖出去了。

    虽然价格稍低了些,一匹十八至二十两不等,但总算是筹措到了一万多两的银子。

    加上朱以海的三千两,吴争一万五千两的买马钱,这次的抚恤赏赐也算是对付过去了。

    魏文远要带队归建了。

    有了三界这么一次同仇敌忾的交情。

    吴争和廖仲平一起前往相送。

    寒喧之后,魏文远突然对吴争道:“吴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吴争看了廖仲平一眼。

    廖仲平虽然脸色不虞,但还是识趣地走了开去。

    “吴兄弟,魏某托大,长你几岁,称你一声兄弟,你不见怪吧?”

    “怎么会?能得魏大人青睐,吴争高兴还来不及呢?”

    “吴兄弟,你信绍兴府能守得住吗?”

    吴争被魏文远开门见山话问得一愣。

    魏文远见吴争不答,轻轻一叹道:“做哥哥的是想提醒你,这乱世之中,多想想自己,你还年青,前程远大,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

    吴争迟疑着道:“魏大人所言有失公允吧?虽说敌强我弱,可如今大明西南、中原都有明人在抗清,鞑子就算有三头六臂,恐怕也无法集中全力进攻绍兴府。以吴争看来,只要君臣上下一心,还是有希望挡住鞑子南下的,到时就会有无数明人前来,事还可为。”

    魏文远轻哼了一声道:“可你想过,你说的君臣上下一心,可能吗?若真有可能,大明就不会到今日之地步了。”

    吴争还想开口辩论,被魏文远抬手阻挠。

    “吴兄弟,今日魏某不是要和你辩论可为还是不可为,只是与你有缘,也佩服你的才能,做哥哥的只想告诉你一句话,未遇明君可独善其身。兴国公一直对你赞赏有加,危急之时你若有意,可来定海,魏某期待与你再次携手抗清。”

    吴争苦笑,这魏文远最后还是在为王之仁说项延揽。

    “魏大人,我想问你一句,若鞑子大举南下,兴国公会如何应对?”

    “定会戮力对抗!”

    “若兴国公力有不逮,选择投清呢?”

    “绝不可能!”

    吴争定定地看着魏文远,问道:“你会投敌吗?”

    魏文远厉声道:“魏某是扬州人。”

    吴争悚然一惊,忙拱手道:“吴争鲁莽了,魏大人莫见怪。”

    魏文远脸色稍霁,“吴兄弟,听哥哥一句劝,监国殿下并非明君。言尽于此,吴兄弟多多斟酌吧。告辞!”

    吴争目送着魏文远率部远去。

    回头向廖仲平走去。

    “吴大人与魏文远谈得好象不愉快?”廖仲平带着一丝讥讽之意随口问道。

    吴争苦笑,这是哪跟哪啊?

    “廖大人以为吴争是那种脚踩两只船的人吗?”

    廖仲平一愣,也呵呵笑着拱手致歉道:“廖某随口一说,吴大人莫往心里去。不过兴、越两国公心存不臣,世人皆知,吴大人还是不要与之过往太密,免得惹人口舌才好。”

    吴争微微摇头,都到了这份上了,还是一窝子各怀鬼胎。

    “廖大人,吴争对兴、越二人不熟稔,但就算他们不臣,总还是在抗清。就算他们投敌,那他们麾下将士总还是明军,我不相信,六七万将士中,都会与二人同流合污。不说别人,就说魏大人,你我都看见了,三界一战,他杀敌的意志绝不下你我二人。方才他说了,他是扬州人。”

    廖仲平一愣,而后轻轻一叹,闭上了嘴巴。

    ……。

    吴争回了吴庄。

    从始宁街一战到今日,七八天过去,吴争第一次回家。

    深刻地体会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奈。

    但吴争是真没有想到,爹会如此对付他。

    “胸口伤好彻底了吧?”吴老爹轻声问道,声音是那么地慈爱。

    吴争胸口涌动着暖暖的温情。

    “多谢爹关心,已经好彻底了。”

    直到边上吴小妹使劲地眨着眼睛,吴争才警觉起来。

    可,晚了。

    吴老爹一把揪住的耳朵,将吴争拎到了吴家祠堂,一里多的地啊。

    众目睽睽之下,堂堂正四品的明威将军,上骑都尉。

    咋做人啊?

    “跪下!”吴老爹一声厉喝,还不解气,冲着吴争的后腿弯就是一脚。

    “爹啊,你这是咋啦?孩儿做错啥事了吗?”

    吴老爹气哼哼地往牌位边上一站,没搭理吴争。

    吴小妹凑上前来,在吴争耳边低声道:“哥啊,爹生气了!”

 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吴争没好气地瞪了吴小妹一眼,“我看不出来爹生气啊,你串通周思敏偷偷溜回吴庄的事,我还没和算帐呢。”

    “哟……好大的官威啊,要不,你将你爹和你妹一起法办了吧?”吴老爹嗤声道。

    吴争是苦不堪言,欲辩无词。

    好在吴小妹善解人意,低声道:“哥也是的,始宁街一战之后,连声招呼都不打,就去了绍兴府,而后又在三界两次恶战,你不知道咱爹和我有多担心啊?要不是爹拦着,我早去三界找你了。”

    吴争这才明白过来,“爹啊,孩儿当日是被监国殿下急召去的,不是没有想着爹和小妹。孩儿是想,只有将鞑子挡在三界,爹和小妹才能在吴庄安然无恙。”

    吴老爹气哼哼地道:“你娘走得早,我辛辛苦苦将你们两拉扯大了,你倒好,刚中了秀才就离家出走投了军,如今回来了,你要在始宁街杀鞑子,爹拦你了吗?打完了,你又屁股一拍,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走,如果你这次三界回不来呢?你心中还有你爹、你妹和吴庄吗?不孝的东西,小妹,请家法来。”

    吴小妹赶紧拦着,“爹,哥在三界拼死杀鞑子,好不容易回来,就饶了他这次吧。哥,你倒是认个错啊。”

    吴争忙认错道:“爹,是孩儿错了,我保证,从今往后,我啥都听爹的?”

    吴老爹闻听,冷哼道:“真的?”

    “真的!”

    “说话算数?”

    “算数!”应出这一声,吴争突然心中一凛,不对,爹的脾气转变太快了,这不象是他啊,事有反常必为妖,可话以出口,收不回来了。

    果然,吴老爹打着哈哈道:“好,爹信你这次,起来吧,明日去趟陈家,礼爹都给你备好了。”

    陈家?礼?

    “啥礼?”

    吴老爹眼珠子一瞪道:“还能是啥礼?彩礼!”

    吴争“噌”地站起身来,急道:“爹,你老糊涂了,陈家这么对吴家,孩儿之前又上门这么闹过,两家还能结亲吗?”

    吴老爹一听也恼了,“逆子,刚说过啥事都听我的,这就又反悔了?小妹,去请家法!”

    吴争苦笑,“爹啊,能不闹吗?你这为得是什么啊?”

    吴老爹指着吴争的鼻子,唾沫横飞地骂道:“为啥?你还好意思问为啥?你爹也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养了你这么个不孝的东西,好好的秀才非要投军,如今这世道,投了军那就是将头拴在了裤腰带上,说没就没了,你要死了,吴家就绝后了。你不得给吴家留个种啊?”

    吴争脑子突然抽了,直不愣的来了一句,“那你老就再续一房呗。”

    这话让吴小妹噗嗤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