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20章

汉明-第520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还是这么意气用事。”

    陈子龙一下子调转了矛头,从椅子上跳起来,指着钱肃乐道:“希声兄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官面堂皇的话,我也会说……可你一来杭州府,吴王就给你专门设置了一个学政之职,我呢?两年了,我在此虚耗了两年……。”

    说到这,陈子龙哽咽起来,“好歹……我也曾是朝廷首辅!就算是曾经做了些……违心之事,可目的,还不是为了国朝社稷?别人不知道,你希声兄难道一觉不知晓?”

    钱肃乐动容起来,起身拍拍陈子龙的肩膀道:“教书多好啊,我是不可得……吴王说得在理,若我来了学院教书,置大将军高尔夫于何地,置吴王于何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吴王是不惜才之人……。”

    陈子龙勃然大怒,指着钱肃乐道:“好你个钱希声,你的意思,陈某非可用之才?”

    钱肃乐大愕,看着急怒的陈子龙,一时说不出话来。

    吴伯昌干咳一声道:“二位若是想吵,出门右转,有个小亭子……让老夫耳根子清静会,拜托二位了。”

    陈子龙这才慢慢缓和下来,气呼呼地坐了下来,口中道:“我算是明白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想当年,你钱希声可是追随于我,唯我马首是瞻……好嘛,如今成了吴王岳丈了,哎,也罢,十多年寒窗苦读,不如生个女娃嫁个好人家!”

    这话让钱肃乐脸色大变,“陈子龙,你属疯狗的么,怎么乱咬人呢?”

    陈子龙闻声又跳起来,正待反怼过去,吴伯昌也生气了,起身朝外走去。

    钱肃乐忙阻拦道:“亲家翁莫生气,不吵了,不吵了……我此来,是有要事与二位相商的。”

    吴伯昌淡淡道:“二位商量吧,我只是个教书的老头,只管这所学院中的孩子,不管别的事。”

    钱肃乐道:“吴翁容我把话说完,这事是吴王临走前交待下的,非得与二位商议才成。”

    吴伯昌愕了一愕,这才回身,慢慢坐回了椅子。

    而起先还跳脚的陈子龙,这时也安静下来了,目光看着钱肃乐,“希声兄,尽管直言,吴王有何事相商?”

    看看,这就是陈子龙的脾气。

    钱肃乐苦笑着,道:“大将军府,毕竟不是朝廷,抵御外敌、保境安民、处置军务都是职权中事,可以大将军府牧守一道,甚至跨越二道,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啊……二位以为然否?”

    吴伯昌沉默不语。

    陈子龙道:“这话说得是,吴王一面宣称军不涉政,一面却以军衙门辖制地方衙门,这本就是自相矛盾……不对,希声兄说这何意?”

    钱肃乐道:“吴王也觉察到此情不妥,所以之前与我商量,要拟定出一个应对的法子。”

    陈子龙挡住了挑眉毛道:“这能有什么法子可想,吴王势再大,也只是臣子,按律法,这算吴地是吴王封藩,可也只是坐享藩地赋税,并无牧治之权,说到底,吴地还是朝廷的……要想名正言顺,要么朝廷明诏,封藩自治,可当今天子会答应吗,这可是悖离祖宗家法之事。要么吴王自立,如此一切都可名正言顺,可这就要背负窃国罪名,受千夫指,吴王愿意吗?”

    钱肃乐叹了口气,“世人其实都明白,明室已经不可救,可心中依旧系着故国,老夫也不讳言,其实你我皆是如此。”

    陈子龙沉声道:“你钱希声如此,我陈子龙却并非如此,于国于民有益,任何事都可做,如果杀吴王可以平天下,我陈子龙绝不推诿,愿担此任!若灭明室可以驱逐鞑虏,我陈子龙可以担负弑杀宗亲之恶名!”

    钱肃乐面色一变。

    吴伯昌愠怒道:“陈子龙,你别猖狂!”

    陈子龙一愣,突然苦笑道,“也是,二位与我都非同道中人,可我陈子龙行事,但求无愧于心。”

    “放屁!”吴伯昌怒道,“你当着一个父亲的面,要杀其儿子?你当着旧臣子的面,要灭宗亲?你倒是一个人无愧于心了,可想到周边人会如何,天下人会如何?我等要的是天下太平,而非一家一姓之荣耀……陈子龙,你该在这学院里再待上十年八年,好好磨磨性子!”

    陈子龙见吴伯昌真怒了,总算没有回怼。

    钱肃乐叹了口气道:“其实问题就出在这,如今朝廷和大将军府所麾下之地民众,皆是如此。甚至父子、兄弟、夫妻、亲友之间,都在为此纠结、困惑,甚至对立。究竟如何做才是对的,究竟拥戴谁才算是正朔。吴王自己也很困惑,他道,如果真到了有一天,他必须要坐上那个位置以安定天下的时候,那么,他所希望的理由是,真正为了天下黎民的福祉,而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吴王还道,其实他很容易满足,如果义兴朝或者是永历朝,在明室的引领下能够北伐成功,他愿意做个臣子,甚至可以自我流放,离开这片土地远赴重洋。”

    这话让吴伯昌悚然而惊。

    更让陈子龙目瞪口呆。

    许久,陈子龙问道:“吴王真这么说?”

    钱肃乐郑重点点头。

    “荒唐!实在是荒唐!”陈子龙又跳起来了,“这算什么?将皇帝打落尘埃,然后再扶回去,来彰显吴王的大公无私吗?虚伪!他将如何安置,眼下这些一心追随他的人?让他们重新做回明室忠臣吗?可笑……这简直太可笑了!”

    钱肃乐沉默不语。

    吴伯昌脸色不虞,但也沉默着。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半月谈

    只有陈子龙唾沫横飞地激昂着,“世人都说吴王曹操,其实不然,他是刘备,明面上是拥汉,实则取而代之,他哄骗的不是世人,而是他自己!不成,我得出海找他去……得和他辩论是否……他魔怔了!”

    还真别说,陈子龙说走就走,他拔腿朝外奔。

    却被钱肃乐一把拽住,“吴王不想见你。”

    “胡说!”陈子龙怒目回瞪。

    “这是吴王原话。”

    “呃?”陈子龙傻眼了,可随即吼道,“不想见也得见,除非他杀了我……要不,还我两年光阴,我投永历去!”

    钱肃乐悠悠道:“吴王原话是,本王不想见他,除非他能自个把自个的心思揣摩明白了,然后把天下人心揣摩明白了,再来见本王。”

    陈子龙一愣,瞠目看着钱肃乐,问道:“什么意思?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钱肃乐摇摇头道:“我只传话,不做解释……因为我也想不明白,正因为想不明白,所以不能为你解惑。”

    陈子龙蹩眉想了老半天,使劲地拍打着自己的头道:“这说不通啊,什么叫把自个的心思揣摩明白了,又什么叫天下人心揣摩明白了……他这只是故意在避我!有道是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他理亏……!”

    钱肃乐道:“这话吴王与你说得一样,理不辩不明。所以,他让你去辩,和自己辩,和天下人辩。”

    陈子龙再次瞠目起来,他愤怒道:“我只有一张嘴,和自己辩还说得通,如何与天下人辩?”

    钱肃乐悠悠道:“吴王在大将军府麾下,新设了一个衙门,称为汉明半月谈,大体上与原邸报相同,但面向的是天下人,以邸报的方式,将大将军府的时政和天下事传递给天下人。吴王说,堵不如疏,愚民不如引导,你陈子龙如果愿意,可为汉明半月谈之总编撰,从二品衔,与三台并立,独立于三台之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汉明半月谈,职责在于以民间舆论监督三台,锄强扶弱,要起到讲真话、办实事的目的,让民众人人了解、通晓法理,唯有将法普及、理辨清、礼传颂,天下方可真正太平。”

    陈子龙愣了,愣了很久。

    突然怪叫一声,冲着钱肃乐吼道:“好你个钱希声,你就不能一口气把话说完吗?”

    然而他的脸上是兴奋的,因为他等了两年,终于有事做了。

    钱肃乐反而没有搭理他,而转头对吴伯昌道:“吴翁啊,你我还有张苍水三人,皆为汉明半月谈之副总编撰,这就是吴王令我与二位商量的原因。”

    吴伯昌一直在担心,担心儿子真得会弃世厌俗、自我放逐,可现在他明白了,儿子是对的,既然立心为天下,那么就让天下人,来决定天下事。

    吴伯昌颌首道:“此必将为盛事,老夫求之不得!”

    ……。

    报纸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实行的是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办事处叫做“邸”,各郡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主官之间做联络工作。

    他们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正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这称之为邸报,一直延续到明朝。

    到了清朝,邸报更名为京报。

    吴争其实早就想将报纸推向大众,这是开启民智最快速的方法。

    可一直以来,大将军府所辖之地,连年的战争,加上嘉兴以北各府一直被战火笼罩,报纸没有合适的运作环境。

    而且,当时民间识字之人确实不多,一个县,收拢识字这人,也就百中取一,这还是因为江南比较富裕。

    但眼下不一样了,单就绍兴、杭州、嘉兴、松江四府之地,三大院校的生员加起来就有万人

    之众。

    这还是一届,三年多了,年年都有招收,年年都有毕业。

    所以,将报纸推向民众的时机到了。

    一户人家中,只要有一人识字,就可以将报纸的内容说给家人听,并解释清楚。

    吴争推行报纸的用意,其实只有一个。

    让百姓明白,什么才是国家、民族、正朔。

    只有明白,才可以真正去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

    而对于陈子龙的任命,其实是吴争考虑甚久的结果,陈子龙有才是公认的,当然这才,更多指得是文才,文才也有分类,陈子龙的文才,更擅长的是诗词歌赋。

    明朝的进士,在当时的社会中,几乎是全能的。

    科考考的不仅仅是文章,在明末时,同样增设了武科(不是武举),这也是史书上经常看到,明明是进士文人出身,同样在带兵打仗,而且还打得不错。

    譬如钱肃乐、张煌言等人,都是正经的进士、举人出身,可一样能带兵打仗。

    陈子龙也一样是进士出身,但他的偏好,更适合谋划、编撰。

    但吴争用他,也并非仅仅是陈子龙笔杆子过硬,而是陈子龙的性格,为求目的,不择手段。

    五年时间,治下十一府中,旧势力、旧观念只是蛰伏,而非被清除。

    既然时势不允许吴争用更为激烈的手段,那么,文攻不武斗,成了吴争眼下唯一的选择。

    所以,吴争用陈子龙,以他犀利的性格,去抨击官场、商场、民间的弊端。

    当然,吴争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因为陈子龙是把双刃剑,伤人也可能伤己,但吴争自问行端立正,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嘛。

    报纸配合明社,及三大学院,对社会思想的影响力,这涉及的人数,那可不是个小数目。

    以财政司资助,以成本价的五成,亏本向民间销售,并以里、村为单位,建立免费的报栏,供人阅读,以了解时势。

    就这样,一场前无古人的,让民众真正参与进来的思想变革,正悄悄地在十一府土地上发生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廷乱象再起

    PS:感谢书友“梁孟昌”、“I  have  been  always  lookg  for  you!”、“田园木戈”投的月票。

    应天府,奉天殿。

    荆王朱慈煃会同几个宗室亲王在朝堂上耀武扬威。

    朱慈煃倨傲地朝龙椅上的朱媺娖道:“陛下,从没有听说亲王要为臣子偿命的,况且并没有真正杀死钱肃乐,祖宗家法也仅仅限制了亲王谋反……本王并无谋反之意,是以,陛下可废黜、贬谪臣的亲王位,但不可加害,更不能将本王交于吴王,任由其发落。”

    由于人证、物证俱在,确凿无疑,故朱慈煃并不否认他派人,半路截杀钱肃乐的行径。

    但朱慈煃拒绝前往杭州府,交由吴争发落。

    也就是说,罪可认,罚得按祖宗家法来,明朝的祖宗家法,还真没有亲王为臣民抵命的先例,哪怕是当朝大臣,杀了也就杀了,了不起除爵,废为庶民,这已是最严厉的惩罚了。

    但只要不是谋犯,三五八年之后,这会重新册封。

    譬如皇帝大婚啦、王子诞生啦,但凡遇上举国同庆之事,便是重获王位之时。

    与皇帝私交好的,直接就是亲王,关系差些的,从郡王过渡一下。

    可谁都明白,朱慈煃这要是去了杭州府,那就得按律法来,因为吴争姓吴,不姓朱啊,他可不会念着血缘,对朱慈煃网开一面。

    朱媺娖确实为难。

    她有中兴明室之心,这几年也有历练,可终究是女儿身,女子为帝,已是倍受诟病,真要是与宗室闹翻,没有强硬的实力为屏障,那这位置还真坐不稳。

    虽说义兴朝在新组建了京城二卫之后,军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左右,可这些军队,并非真正听命于朱媺娖。

    朱媺娖手中仅有三千由“夜枭”改编的锦衣卫。

    不与宗室闹翻还好,一旦闹翻,满朝文武,没几个真心拥戴朱媺娖的。

    事实上,更多的人,想要拥立的是吴争,因为吴争有实力,可以给他们分享利益,如果不是吴争太过异类,想要颠覆社会阶层,行“劫富济贫”之事,早在三年前,陈子龙在朝堂上就倡议拥立吴争,当然,那时吴争还有一个身份,传言是建文后裔,在法理上并无悖逆,因为在万历朝,建文年号已被朝廷重新承认,至弘光朝时,定朱允炆的庙号为惠宗。

    所以,朱媺娖眼下的困局,甚至连朱慈烺时都不如,因为朱慈烺得位正,是取得了朝臣一致拥戴之后上位的,这其中也包括吴争。

    朱慈烺的下台,也不是因为他被逼退隐,事实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