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82章

汉明-第58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唐!”朱媺娖指着张同敞喝道,“可如今呢……廖仲平无视朝廷严令,已率左营渡江,这就是你抓捕黄道周、马士英想要的结果?朕以为恰恰相反,是你逼反了廖仲平!”

    “这……并非臣的本意,况且,廖仲平的叛反并非是因为臣抓了黄道周、马士英,至今日,二人被抓的消息尚未外露,廖仲平又如何得知?这正好证实了臣的担忧,连掌控朝廷三成兵力的左营都指挥使,都早已是吴争的人,那朝中还有多少象廖仲平这样?陛下,如此下去,臣担心,国终将不国啊!”

    朱媺娖慢慢沉默下来,停顿一下,问道“如今朝廷对左营已经失去控制,你又有何应对之策?”

    张同敞微微一笑道“无妨……朝廷可以装聋作哑,权当不知此事,陛下也不妨静观其变。”

    “此话何意?”朱媺娖急问道。

    。

 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阴差阳错

    ps:感谢书友“20190524134249928”投的月票。

    “朝堂上,以王翊为首的不少大臣,皆在进言出兵增援江北,坊间对朝廷坐视江北激战也舆情汹汹,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就让廖仲平率部去吧。打赢了,乃陛下的武功,若打输了,二罪并罚!如此既可应对内部异声,也可彰显陛下胸襟广阔,何乐而不为呢?”

    朱媺娖蹩眉道:“可六万大军一旦过江……你之前所筹划的……?”

    “陛下尽管放心,吴争被困在淮安城已经半月,与敌人打得精疲力竭、两败俱伤之时,左营渡江或许可以一举改变战局,却无法拯救淮安城中吴争的生死……。”

    朱媺娖怒道:“放肆!你之前说,只是削弱北伐军军力,并保证不会危及他的性命!”

    张同敞一愣,迅速改口道:“臣失言口误……陛下放心,淮安城有泰州、吴淞二卫,三万人之众,加上淮安城本是要隘重镇,城池坚固,守上一月两月并不难……况且,吴争毕竟是王爷,想在三万北伐军中,取其性命,怕敌军还没这个本事。”

    朱媺娖怒意未消,斥责道:“朕再重申一次,无论如何,他必须活着!否则,别怪朕治你戗害朝廷重臣之罪。”

    “臣谨记!”

    “呼……。”朱媺娖轻吁了口气,“你的意思是说,如果左营渡江进攻,很有可能会一举收复扬州、滁州等地?”

    张同敞点点头道:“理应如此,打到现在,双方已经陷入胶着、僵持,我军只要渡江进攻,一、二府之地唾手可得。”

    “那何不立时令全军进攻,收复更多失地?”

    张同敞一愣,露出一丝苦笑道:“请恕臣失礼……陛下有些想当然了,左营于此时渡江进攻,正如秤盘左右平衡之际,往一方加了个筹码,占些便宜是自然的。可如果真如陛下所言,我朝倾巢北伐,先不说我朝能不能承担起二十多万大军出征的耗费,同时,被极度压缩的敌军,必会疯狂反扑,并会将敌军的主力引到我朝来,到时不仅占不了便宜,反而真解了吴争之危。”

    朱媺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她这些年虽然熟稔了一些政事,但对于军事,依旧一知半解,如今左右没有合适的人,也只能取信张同敞了。

    至少,在此时的朱媺娖心中,觉得张同敞这番说词,是有道理的。

    朱媺娖想了想道:“可如果廖仲平渡江之后,率左营各西北方向进攻,那我朝同样无法收复滁州……又当如何应对?”

    这话问得倒是有些水准,张同敞答道:“陛下多虑了……廖仲平是吴争的人,这已经无须置疑,按常理,他既然已经选择背叛陛下和朝廷,确实应该向西北方向进攻,以此搏得救援吴争的大功。

    可廖仲平毕竟是沙场老将,他应该清楚江北战场态势,敌军以三面围歼泰州、吴淞二卫,自然不是左营可以轻易突破的,加上淮安被围已有半月,左营缺少骑兵,此时赶去,就算一路畅通,也须五、六日光景,何况途中会被敌军阻截……少算,没有十天八天,无法抵达淮安,这样根本不可能及时救援吴争,所以,臣以为,廖仲平唯有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攻六合,剑指滁州,方可帮到吴争。”

    朱媺娖连连点头,不得不说,张同敞确实是有能耐的,她是真被说服了。

    “那……此时徐州来的敌军正在凤阳府,左营一旦攻滁州,岂不是遭来敌军的反击?朕以为,须派右营,亦或者卫国公的建阳卫前往策应才是。”

    “不可!”张同敞一口反对道,“陛下,廖仲平已叛,陛下与臣心知肚明,也就是说,他的左营已是吴争麾下了,臣设下此策,目的就是削弱吴争军力,如果陛下再派援军增援,岂不与目标南辕北辙?”

    朱媺娖一怔,沉默一会,喟叹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陛下,臣只知道……汉贼不两立!”

    这时,一道紧急军报呈来,“卫国公于昨日在当涂誓师,建阳卫即日渡江北伐,首攻和州。”

    这个消息,震住了君臣二人。

    二人面面相觑,卫国公也是吴争的人?

    这不荒唐吗?

    夏完淳图什么?

    拥戴吴争,他已经是国公,难道吴争还能封夏完淳为王不成?

    朱媺娖张大着嘴,发出一声幽叹,“若天意如此,何须再强求?”

    敢情,这偌大的义兴朝,三大军事力量,竟有两路是吴争的拥趸。

    想到这,朱媺娖不禁意兴阑珊起来,是啊,如果是这样,那还争什么?

    可朱媺娖也由此恨起了吴争来,他在这四、五年间,竟暗中串连到了如此地步,正如张同敞所言,他,早有不臣之心啊?!

    张同敞确实震撼了,义兴朝二十余万大军,一夜之间,六成竟归了吴争,那义兴朝,岂不成了笑话?

    右营兵力最强大,驻囤京城,有十万人之众,可问题是,拦不住啊。

    一旦派右营出京阻截,那京城防务如何应对?

    毕竟江北正在大战,谁能保证,徐州来的八、九万敌军,会不会脑子一热,渡江进犯应天府。

    张同敞为难起来,如果仅是廖仲平部,那还可以让朝廷装聋作哑,不赞成不反对,静待战争结局再作处置,可建阳卫一旦出动,装聋作哑肯定是不成了。

    夏完淳是卫国公,这相当于一方诸侯,两个方向一进攻,就算朝廷否认,也没人肯信哪。

    君臣二人四目相对,张同敞憋了许久,苦笑道:“如今之计,怕是只能将错就错了……请陛下即刻下诏,发动国战,令卫国公率建阳卫、廖仲平率左营……即刻渡江北攻……救援吴王。”

    最后四个字,张同敞是真不愿意说出,可没办法,这已经是眼下唯一能让皇帝和朝廷就坡下驴的遮羞布了。

    而且,这诏书得快,不然,等两路大军登陆江北已经开战后,再颁诏,那就更难堪了。

    朱媺娖有些心灰意冷地挥手道:“此事皆由你全权处置……退下吧。”

    张同敞一脸黯然,“臣……领旨,告退。”

 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举世伐清的先兆

    ps:感谢书友“梁孟昌”、“小荷虎”投的月票。

    政治永远是最无情,也是肮脏的。

    张同敞的本意,是想借清军之手,削弱北伐军的实力,以此来巩固皇权。

    本来嘛,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不同,他为皇帝效忠,打压吴争和北伐军,这也无可非议。

    或许他心中,还有一丝更肮脏的念头,那就是更想借清军之手,让吴争再也回不了杭州府,当然,对于这一点,不管在谁面前,他也是万万不会承认的。

    做为一名政客,张同敞是合格的,在获知廖仲平左营及夏完淳建阳卫已经擅自渡江进攻之后,廖仲平迅速改变计划,那就是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乃政治之大成也。

    所谓潮流浩浩荡荡,挡之者必被碾碎。

    义兴朝二十多万大军,一半已经表明了态度,这时再硬着来,真要逼反了,说不定左营、建阳卫就反戈一击了,要是正在向江北进军的北伐军稍作配合,应天府就被三面合击,危如累卵了。

    所以,张同敞的“迅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无奈,或许他正在感慨,天意如此,非谋之罪。

    但,皇宫就如同是个大染缸,白的进去,黑的出来,好的进去,恶的出来。

    什么亲情、友情、爱情,统统是个屁。

    朱媺娖的眼睛终究不再清澈,除了还有一丝良知未泯之外,她一样已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无论如何,局势的演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哪怕是上天,也会感叹,人心不可测啊!

    一夜之间,'  fo'义兴朝左营、建阳卫渡江北攻,引发的后果是一连串的。

    首先,朝廷迅速颁布了宣战诏书,整个应天府,由此结束了欢歌饮宴,当然,右营是绝对不会动的,这道诏书,也就是表明了一个态度,唯一于战争有意义的是,这不再是大将军府的私自行动,从大义上讲,这是一场终于被朝廷认可并授权的国战。

    同时,黄道周、马士英被迅速释放,当然,这不叫释放,按张同敞的说法,这叫现身。

    黄道周的归位,终于带动了死水一潭的内阁,六部终于开始进入战备状态。

    由此,朝廷紧急征召精壮,京城无数的物资,开始向龙潭、太平府方向输送。

    ……。

    而这个时候,顺天府。

    沈致远、钱翘恭终于有了动作。

    钱翘恭将麾下枪骑营的心腹大约一百余人,做为随扈带入京城。

    同时沈致远通过钱谦益召集了京城三百多长林卫好手。

    二者相加,有五百人之众。

    这已经是一支不可轻视的武装力量了。

    当天夜里,按东莪打探的方位,对睿亲王府,发起了突袭。

    按道理,这应该是一次至少有五成胜算的行动,当然,救出人之后,能不能出城,是另外的事了,至少在沈致远看来,长林卫在南城门藏有暗线,可以借助。

    但沈致远心里是犹豫的,两年多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就这么撤退?可不管甘心还是不甘心,沈致远同样已经清楚,就算再待下去,也无法真正得到清廷或者多尔衮的信任。

    最关键的是,沈致远在知道多尔衮南下,并带走了三万新军的时候,他……怕了。

    沈致远怕得是,北伐军会折损在这三万新军手里,那自己就真成了最不愿成为的汉奸了。

    沈致远不得不改变他的计划,趁着多尔衮不在京城,救出想救的人,然后携拱北城(宛平)自己与钱翘恭的嫡系,向南突围。

    按沈致远、钱翘恭的计划,这次行动有很大成算。

    多尔衮带走了数万大军,京畿守卫单薄,只要出了京城,以拱北城近三千枪骑兵,

    ,完全可以向南突围,再不济,前往天津卫,与正在袭扰大沽口的王一林水师会合,如此可以安然渡海南返。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总在最不应该或者最不可能的地方出问题。

    睿亲王府,做为多尔衮的“军政小朝廷”,防御是相当坚固的,所以,沈致远、钱翘恭经过推演,觉得无论从哪个方向偷袭,都会迅速惊动府内的府卫。

    这样一来,分兵然而使得进攻力量摊薄。

    所以,二人决定,集中兵力,强攻正门,只有这样,才可以在驻京八旗反应过来之前,迅速脱离。

    行动开始后,一切都很顺利。

    钱翘恭的枪骑营迅速击溃了睿亲王府外的守卫,直逼王府正门。

    随后,长林卫以火药爆破王府大门,在三人高、厚半尺的实木巨门被爆炸气浪推得向内轰然倒下之后,长林卫、枪骑兵一涌而入。

    这倒不是沈、钱二人考虑不周,照理,象这样的行动,是不可以一涌而入的,必须在外部署至少百人的后备队,以防不测。

    可本来兵力就欠缺,二人想打府卫一个措手不及,才能趁乱救人嘛。

    同时,入府人手越多,越能尽快结束,争取时间。

    可问题是,在冲入王府大门之后,还未到中堂,四处院墙、房舍、环廊等处,冒出了无数的伏兵,一个个弯弓搭弦,蓄势待射。

    身后涌出无数甲兵,封住了沈、钱的退路。

    紧接着,无数的火把点燃,将整个中、前院照得如同白天。

    至此,就算是傻子怕也能想到,中伏了。

    钱翘恭惊慌之余,愤怒地冲沈致远喝道:“我们被出卖了……拼了!”

    边喝边转身,举枪向身后甲兵射击。

    可被沈致远一把拽住,“突不出去了。”

    “突不出去也得突……你想等死吗?”

    沈致远大声道:“听我命令,停止反抗。”

    “你混蛋!”钱翘恭急怒交加。

    沈致远指着远处弓弩手,对钱翘恭道:“你看清楚了……他们若是想放箭,早就放了,至此时尚未放箭,那就说明他们还不想杀光咱们……你若强行突围,会害死所有人。”

    这话有道理,钱翘恭渐渐冷静下来,他左右四顾道:“他们究竟想要怎样?”

    这时,从中堂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额驸说得对,若降则能活,反抗,必死无疑。”

    沈致远一听这声音,脸色一变,“世子?”

 第一千三百十八章 世子

    ps感谢书友“soso3636”、“田园木戈”投的月票。

    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暗处渐渐现身,“正是本世子……额驸,果若阿玛所料,你是反贼!”

    沈致远一惊之余,反而从容起来了,因为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如此说来,王爷南下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番布置?”

    “正是。阿玛猜道,额驸必定会趁他不在京城之时,突然发动,所以,囤于府中的不仅仅是府卫,还有正蓝旗旗军,总数达一千二百人。”

    钱翘恭脸色一白,他会意到,沈致远说得没错,方才若正按自己的意思突围,恐怕五百人此时已成一堆死尸。

    沈致远微笑起来,“可王爷不知道我何时发动,想来,是格格给世子通风报信吧?”

    “你怨她吗?”

    “不怨!”沈致远想也不想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