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96章

汉明-第596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宋字的筹谋中,不但钱翘恭是吸引敌军的棋子,甚至连吴争也是吸引敌军的棋子,因为正是由于吴争所部在攻打邳州,徐州敌军主力才能被吸引在三道防线。

    事实上,宋安没有想错,徐州城中,多尔衮身边仅三百近卫,其中有六十是随扈骑兵,几乎可以说,偌大的徐州城,在此时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当然,一旦有事,从最后一道防线赶回徐州,也仅要不足一天的功夫,这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

    在多尔衮看来,没有人可以在半天时间内歼灭他的三百近卫,除非是一支大军,但这不可能,没有一支数量较大的军队,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闯入徐州城。

    但多尔衮并不知道,宋安有他不同于正规军行军的手段。

    徐州也有长林卫,人数还不少,有三百多人,同时,在北伐军攻克清河北上之后,清军对运河水道的封锁,已经远不及之前了,甚至因为陈锦的溃败,而几乎丧失了对水道的控制。

    但运河是南北商贸的大动脉,就算国战之际,南北过往的商船船队依旧络绎不绝。

    要输送一支大军从水道向北,确实不容易,就算敌人已经无力封锁,可眼睛总能看见,一旦得知有敌从运河而来,直接在码头布下伏兵就是,保准一打一个准。

    所以,突袭的人数不能多,也不能少,少起不到该有的作用。

    lt;/brgt;

    lt;/brgt;

 第1351章 崖镇大捷(一)

    ps:感谢书友“梁孟昌”投的月票。

    可如果运送几百,经过精心乔妆改扮的人至徐州,那就太容易,就算被沿河清军监视到,也没有人怀疑,因为几乎无人认为,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能对徐州城起到怎样的作用,真要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送死!

    这就给了宋安一个极好的机会,以钱翘恭部牵制怀远阿济格,以吴争牵制徐州主力,自己完全可以率几百人伪装成一支普通商队,经运河直抵徐州。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外力”。

    可问题是,宋安这盘大棋,在进行到一半时,被迫中止了。

    都说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

    这么“完美”的构想,突然胎死腹中,确实让宋安郁闷。

    但,对宋安而言,吴争就是他的全部,正象他时常说的,“生是吴家人,死是吴家鬼”,离开了少爷,他什么都不是。

    正当宋安率十八条商船,装载了六百乔装的士兵,从清河启程,沿运河北上至桃源附近时。

    得到长林卫急报,邳州清军以无辜百姓做人墙,迫使王爷东撤,在直河岸边,损失惨重,同时敌军顺势夺回宿迁,并继续南下的情报,让宋安不得不临时改变,中止了他的“斩首”计划。

    宋安随即下令,全员登岸,在宿迁东南部的崖镇,设伏阻击南下敌军。

    ……。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冷兵器时代,战场的王者是骑兵。

    而王者中的王者,是重骑兵配上轻骑兵,这就是一个最完美的组合。

    有着重骑的攻坚能力和轻骑的机动能力,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就象后世的重坦必须加上轻坦和装甲车一样。

    当然也可以配上步兵协同,但这样,速度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只有重骑和轻骑的组合,那才叫完美,当然,这指得是野战、突袭战。

    宿迁、清河虽是城池,但这种小城的城墙,也就不足二人高,对骑兵形成不了什么强大的阻力。

    这是敌骑敢于趁势南下的主要原因。

    他们在连续两场胜利的刺激下,舍弃了步兵,以重骑、轻骑组合,从宿迁迅速南下,目标清河,意图一战,洗涮陈锦指挥不力,致使北伐军渡过黄河的羞辱。

    他们的气焰很高,当然,应该说,这是事实。

    八百多重骑,在二千轻骑的掩护下,理论上,足以横扫黄河两岸,可谓遇神弑神,佛挡杀佛。

    就象这支混编骑兵主将甲喇额真(相当于明军守备至总兵一级,相当于后世正旅级)呼尼牙罗和,在出发前说的“南蛮子除了耍些小聪明,没有什么本事……只要咱们一鼓作气将他们赶下黄河,就可以向朝廷进言,什么火枪新军,最靠得住的还是咱们骑兵!”  可万事没有绝对,如果战争真被是客观因素的比拼,那吴争也不会被迫撤至直河东岸了。

    其实之前吴争在邳州以东,直河岸边的三道防线战术是正确的,在特定条件下,骑兵绝非不可战胜的神话。

    所以,当这支二千多人的骑兵,行进在官道上,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态和气势,简直就象是兵锋指处,所向披靡一般。

    可他们至崖镇附近的转弯处时,让他们自我否定,甚至来不及后悔的一幕,就这么突然间发生了。

    崖镇位于古城以东约五十里的官道转弯角。

    因运河在此有个急转弯,于是官道的修筑也由此形成一个急转弯。

    清军骑兵不得不降下速度,否则,就会冲出官道,摔下右侧悬崖,悬崖是很高,约摸二丈,这个高度,一般摔不死人,可如果加上战马飞驰的速度,那就算有金钟罩护体,也得摔成肉泥。

    就这么一个官道拐弯,让这支刚刚还趾高气扬的清骑,尝到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滋味,提前尝到了什么叫炮火覆盖的滋味。

    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宋安区区几百人,为何能做到对道路进行炮火覆盖的原因。

    此时第一军已经收复泰州,而池二憨与祖大弼突袭兴化得手,南北交通线随即打通,第一批补给物资已经运送到清河,而宋安也正是借助押运补给,才到的清河给钱翘恭出了个“馊点子”。

    这第一批补给自然是不可能有重炮的,就算有重炮,宋安也不会带着重炮去突袭徐州。

    这不开玩笑吗,六磅野战炮都重达八、九百斤,怎么机动?

    况且就算运到徐州,对攻城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徐州的城防可不是宿迁、清河这等小城能比的,六磅炮轰在城墙上,也就一个凹坑。

    真这样大张旗鼓的进攻,等于是找死,送火炮给敌人,宋安自然不会这么傻。

    第一批的补给中,占比最大的是纸弹(不是错别字,是真的纸弹,此时的前装弹,就是油纸包的,比中指粗,长短差不多,里面是发射药和一枚金属弹丸)和虎蹲迫击炮炮弹。

    虎蹲迫击炮可以拆卸成两大件,炮管和基座,炮管重一些,大约十六斤左右,基座十二斤,这个重量便于士兵行军携带,所以,在装备北伐军时,最受士兵的喜爱。

    不过这炮的威力小(炮弹工艺及黑火药的原因),也就适合对付普通步兵和轻甲步兵,对付铁甲重骑,除非是炮弹正好落在马肚子下爆破,否则,基本不致命。

    淮安城二卫苦战近一月,连携带一百六十发纸弹(左右腰间两大包)都消耗殆尽了,虎蹲炮炮弹早已告罄,所以,在渡江攻清河前,这些没了炮弹的虎蹲炮都被留在了淮安城。

    宋安要突袭徐州,正好用得上,他带得不多,一百二十门。

    这是用来在混入徐州城之后进行局部突破和突围用的,此时,宋安把它用在了官道的转弯角上,形成了密集的炮火覆盖。

    就算是把生锈破烂的菜刀,只要能杀人的,都是好刀。

    虎蹲炮威力虽然不大,但奈何它多啊。

    一根针很难杀死人,但如果针密集到一把,照样能扎死人。

    正因为虎蹲炮威力小,本来就是针对敌人步兵的,所以军工坊在生产时,配备的几乎都是开花弹。

    《汉明》无错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第1352章 崖镇大捷(二)

    此时,一百多门炮同时轰击,覆盖在二丈宽的官道上,那种情景,是很难进行准确描述出来的。

    它就如同炎夏突降的暴雨,劈头盖脸地倾泄着不满,任凭你擎着伞还是穿着雨衣,一秒之内,就可以让人从头到脚,淋成落汤鸡。

    避无可避!

    想来这些趾高气扬的鞑子骑兵,此时的感觉,应该也一样。

    当然,他们很可能来不及有感觉了。

    因为,没有任何时间让他们有感觉。

    铁与火的洗礼,除了被爆炸声掩盖的哀号,什么叫听不到。

    这一仗,打掉了敌骑近三分之一的兵力,敌骑前锋被一扫而空。

    宋安是个谨慎的人,他不敢放敌骑过转弯角太远,自然歼敌不会太多。

    因为他兵力才几百人,一旦有数十漏网的骑兵冲过炮火覆盖区域,那对自己无异是致命的。

    所以,敌骑前锋一旦进入炮火射程,宋安果断地下令轰击。

    如此打了敌骑一个措手不及,敌人嚣张的气焰被瞬间打灭。

    处在队伍中间的呼尼牙罗和侥幸逃过一劫,他原本在简单整肃之后,还是想反击的。

    可他在用望远镜观察到北伐军火炮阵地设在弯道西侧的半山坡上时,迅速打消了反击的念头,他估算到,就算让轻骑爬坡突击,这上冲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而这个冲锋时间,足以让北伐军进行二至三轮的炮击,这对于突击的轻骑是致命的。

    就算冲至北伐军火炮阵前,火炮难以起作用,北伐军还有火枪可以阻击。

    所以,想明白了这点的呼尼牙罗和,黯然率虎口余生的骑兵向宿迁方向撤退。

    短短不足一刻钟,同样的行军,同样的鞑子骑兵,区别在于,行军方向截然相反。

    而相较于来时的趾高气扬,此时就变成了垂头丧气。

    这便是利用绝对的局部地形优势,打一场不对称的伏击战,从而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战术方法。

    哪怕是没有虎蹲炮,使用弓弩、火枪也一样,虽然效果可能会逊色些,但战术效果基本上还是可以达到。

    抢占山川、水流优势地形为己所用,这是松江军校最被强调的一科,而这样的战术仅仅只是皮毛。

    战后打扫战场,歼灭敌骑六百六十三人,没有俘虏或者伤兵,或许当时是有的,但清点时,肯定没有了。

    可怜的是战马,这六百六十三人的座骑,完好或者轻伤的战马,仅不足五十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打扫战场的北伐军不杀战马,哪怕是受伤的战马。

    可想而知,当时四溅的铁弹片,该有如何密集。

    崖镇伏击战,在日后成为一个典型的战术战例,它的意义在于,向世人证明了,就算兵力相同,甚至兵力逊于敌人,只要部署妥当,鞑子骑兵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而宋安虽然自愿成为了一个“影子”,但正由于此战,他生生进入了日后大将军府“十大名将”之列,只是垫了底,行十,当然这是后话。

    ……。

    都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手下。

    大将军府辖下将领,不一个省心的主。

    蒋全义的张狂、狠。

    池二憨的闷骚、勇猛、粗中带细。顶点小说网

    宋安的阴狠。

    陈胜的沉稳。

    厉如海的谨慎。

    鲁之域的绵里埋针。

    还有已经殉国的钱肃典,那一腔忠厚……等等。

    然而周大虎是个另类,他出身是个地痞,始宁镇街头的大混混。

    如果不是恰逢乱世,又恰逢始宁镇之战,周大虎很可能会被吴争“镇压”。

    侠以武犯禁,从古至今,不管是战乱时代还是太平盛世,都被官府压制,不,遏制。

    原因只在一点,以杀止杀,便会陷入轮回,谁家没有一、二个亲友要复仇?杀人者恒杀之,这一点,由来如此。

    好在周大虎运气不错,摇身一变,从混子成了官军,因其作战勇猛,且手下还有那么几十号从始宁镇带出来的弟兄,五年之间,升至副指挥使(非副都指挥使),六品军职,要知道上虞县的父母官才从七品,这也算是他光宗耀祖了。

    周大虎与其它人不同,他对官职还真不看重,他除了讲义气之外,痞性是最大的特点,譬如说,五年间,纳了五个妾,这其实是小节,只要不强娶,谁也无法指责,可关键是,这混蛋没老婆,也就是没娶正妻,天晓得他是咋想的。

    这样的人,往往不在乎任何律法、规定,可谓随心所欲,活得痛快、自在。

    沈致远对周大虎很了解,一个地方出来的老乡嘛。

    所以,沈致远兵临通州城下,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黄驼子做为信使,邀周大虎出城一晤。

    理论上,这样的会晤是禁止的。

    特别是双方对峙之际,谁能保证不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但从古至今,这样的会晤常有。

    归根结底,律法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周大虎施施然出城了,让沈致远哭笑不得的是,周大虎只身赴约,连个护卫都不带,他带得就是一匹马,一坛酒。

    酒坛很大,正宗绍兴壮元红,一坛十斤。

    敢情是要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

    非也!

    待到走近,沈致远清晰地看到周大虎牙帮紧咬、满脸地愤怒。

    沈致远心里微微一叹,策马迎上前去。

    “周大哥。”

    “不敢当,我没你这样的兄弟。”

    语气不善,沈致远不接这茬,望向周大虎手拎的酒坛,道:“快三年了,终于能喝一口家乡老酒……多谢周大哥。”

    周大虎腿一撩,跃下马来,拎着酒坛上前,在沈致远面前重重一放,“这酒,是绝交酒,喝不喝?”

    沈致远苦笑道:“何至于此?”

    周大虎骈指指着沈致远骂道:“和皋守军,一战折了五成……沈致远,连同乡子弟都下得了手,你良心被狗吃了?!”

    沈致远没有生气,淡淡地回应道:“周大哥明知我不会下令追击,完全可以下令让和皋守军撤退,可周大哥没有这么做……既然如此,战场刀枪无眼,生死各安天命,周大哥怪不得我。”

 第1353章 反目成仇

    ps:感谢书友“141121000547813”投的月票。

    “好……好……很好!”周大虎怒极反笑,连道三个好,一掌拍开酒坛泥封,提起坛子,仰头灌了一口,酒水洒得他整个胸口都是,“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