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97章

汉明-第59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很好!”周大虎怒极反笑,连道三个好,一掌拍开酒坛泥封,提起坛子,仰头灌了一口,酒水洒得他整个胸口都是,“饮了这口酒,你我再见便是敌人……告辞!”

    说完,转身便欲上马。

    “且慢。”沈致远招呼道。

    周大虎慢慢转身,“怎么……还想留下我?”

    沈致远摇头道:“周大哥,我麾下三万火枪新军,且有一千多的枪骑兵,通州你守不住!听我一句劝,撤吧!”

    周大虎嗤声道:“守不守得住,我说了不算,你说了更不算……待你死我活拼杀过,才知守不守得住!”

    沈致远轻轻一叹道:“这又是何苦呢?”

    周大虎哂然道,“知道和皋阵亡守军中有谁吗?”

    沈致远一愣。

    “小石头。”周大虎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几年前,他还跟在你身后,唤你沈少爷……可两天前,他死了,死在你的刀下。”

    沈致远惊愕了。

    周大虎再次转身,上马,“我与你,还有吴争之间,并无远近亲疏,也就没有向谁反谁……但你杀我弟兄,就得偿命。今日我来,就想告诉你,我为何要杀你!”

    看着周大虎拨转马头,飞驰而去,沈致远木然站立了很久。

    然后弯下腰,瞪着周大虎留下的酒坛又是许久,伸出手,轻轻地抚摸了几下,捧起来,仰头狂饮。

    黄驼子慢慢上前,伸手挡了挡,“大人这又何必呢?”

    沈致远猛地转头喝道:“我错了吗?士兵死在战场天经地义之事,我不想杀谁,但也不会因谁而挡了我的路!”

    黄驼子呐呐道:“大人,我说得是,这酒稀罕……容我几口。”

    沈致远愕然。

    ……。

    通州是个小城。

    本来它只是个小镇,也就是当年倭寇为祸,大明朝在沿海增设卫所,趁势升了州。

    其实它就象后世的县改市一般。

    所以,城墙不高,城防也不强。

    周大虎五千多人,傻子都明白,面对沈致远南下的三万大军,无疑是螳臂挡车。

    但该挡还得挡,不仅仅是因为国法、军规,更重要的是,周大虎,想挡!

    世上总有这么一些人,明知自己是鸡蛋,偏偏就要撞石头。

    次日,六月十二,酉时。

    七个时辰的激战,通州城失守,五千多守军皆没。

    从靖江登陆,赶来增援的第一军援兵赶到通州城外时,沈致远已经率军北返,只留下一座不设防的城池。

    ……。

    同一天,宋安从运河水路继续北上,就在宿迁清军的眼皮子底下,向北驶入骆马湖。

    十八条船,就这么大摇大摆地不时鸣响“礼炮”经过,宿迁数千鞑子甚至连城都不敢出,只敢在城头眺望,可见鞑子并非不怕死,而是之前他们太把自己当人看了。

    吴争在看到宋安时候的震惊,是无法掩藏的。

    在听完宋安的叙述后,吴争突然伸手,当着众将领的脸,朝宋安重重地甩了一记耳光。

    原本都在兴奋的将领们瞬间鸦雀无声。信风文学网

    然而,古怪的是,吴争在甩了宋安一记耳光之后,突然哂然一笑,朝众将领道:“好事……咱们有弹药了,传本王军令,一个时辰之后,对西岸发起反攻……去准备吧!”

    将领们赶紧应是,疑惑地看了宋安一眼,纷纷退去。

    “知道为何打你吗?”吴争淡淡地问道。

    宋安呐呐道:“我错了。”

    “错在哪了?”

    “我……不该怂恿钱将军攻泗州。”

    “还有呢?”

    “不该擅自率军北上。”

    “还有呢?”

    “……。”宋安想不出来,自己还错在哪了。

    吴争悠悠一叹,“你确实是错了,但这些错不至于让我当着众人的面打你一巴掌。”

    这是事实,吴争从不打人脸,最多也就是踢屁股,而且一般人想挨踢还挨不上呢,吴争只对亲近的属下动“贵脚”。

    所以,对普通人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对待象宋安这样的嫡系了。

    宋安自然听得懂这话,但他确实一时想不出,自己还错在哪了。

    “请少爷赐教。”

    吴争抬手碰了碰宋安开始红肿的脸,“我让你别接手长林卫,你执意要接……所以,你不同于这些将领,也不同于池二憨。他们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有理、有好的结果,我都可以容忍他们。可你不同,你是我最后的屏障……明白吗?”

    宋安闻听悚然,他听懂了。

    吴争看宋安表情,知道他听懂了,“你是我的一把刀,不可以有任何思想,也不需要你有任何思想……我知道这很难,特别是对于象你这样的年龄,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放下长林卫,重入北伐军。”

    宋安突然跪地,“少爷放心,再无下一次。”

    吴争沉默了一会,伸手搀扶道:“吴家人丁不多,原本我不在意此事,但走到这一步之后,想来人丁渐渐不会少……你得明白。”

    “是,我记下了。”

    吴争拍拍宋安的肩膀,“起来吧。既然来了,就不用急着回去……徐州有多少进下的细作?”

    “可动用的长林卫三、四百人,别的百来人是钉子。”

    钉子,死棋也。

    要么不动,动则必死,他们的作用不在于拼杀,吴争自然明白。

    “都启用了吧。”吴争突然开口道。

    宋安一怔,忙问道,“少爷决意攻徐州了?”

    吴争轻笑了一声道:“时不我待……这场战争到了今日,已经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如今朝廷颁下国战诏,夏完淳、廖仲平二部已经渡江北伐,咱也不能此时泄气不是?既然多尔衮在徐州,好歹咱得去会会他,问问他,身子骨还能撑几日不是?”

    宋安兴奋起来,他听懂了吴争的意思,问问他,多尔衮是这么容易被问的吗?

    只有做了阶下囚的多尔衮,才能老老实实地被问。

    宋安能不兴奋吗?

    清廷的皇父摄政王呀!

    古怪地是,宋安根本就不去考虑,这现实吗?

    以眼下吴争数千人加上宋安数百人,能攻入徐州、活捉多尔衮?

    可宋安绝不会怀疑他的少爷,他只知道,自家少爷既然说出口了,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历来如此!

    一个敢吹,一个敢信,这君臣二人,确实是如鱼得水、相得益彰啊。

 第1354章 何乐而不为

    怪事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

    随着宋安与吴争在直河东岸会师,宿迁的敌军骑兵,一声不吭地突然回撤向西。

    而更古怪地是,紧接着,几乎在吴争下令向西岸发起反攻的同时,对岸敌军一样迅速撤退。

    这些还不算,在北伐军迅速渡河之后,吴争同样连与部下都没商量,随即下令,对邳州发动总攻。

    总攻邳州?

    就在众将领疑惑吴王此举是不是太冒险,想着该不该劝谏的时候。

    佯攻的前锋已经送回消息,邳州守敌,全都撤了。

    所有将领这下都傻眼了,看向吴争的眼神,就象看神仙一样。

    吴争没有解释,而是直接下令,攻徐州!

    再无人反对。

    这个时候,吴争就算下令,直接北伐攻兖州,怕也无人反对了。

    没有人会去反对自己心中的信仰,吴争,就是他们心中的信仰。

    况且,第一军援军前锋,已经到达淮安,这就表示,身后没有后顾之忧了。

    能一吐这一月腹中的怨气,何乐而不为?

    ……。

    徐州城中,并无意想之中的慌乱。

    因为城中已经没有多少守军,也就没有慌乱可言。

    城中一片死气沉沉,偌大的大街上,很难见到人影。

    百姓们紧闭家门,除非是不得不出门购买几斤赖以裹腹的菜米,几乎全待在家中不动了。

    清军在邳州干出的凶残之事,深深地刺激了徐州百姓。

    谁也不知道,鞑子会不会在徐州也来这么一下。

    可百姓没有太多的选择项可以选择,只能关起门来,默默祈祷着战争快些过去,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被多尔衮征用的,徐州府衙,临时行辕。

    此时刚林和祁充格,在尽力地劝说多尔衮北撤。

    一脸木然的多尔衮,原本还有略微圆润的脸,已经变得瘦削,如同皮包骨头一般。

    短短数天之间,变成这模样,想来不全是因为病。

    这让刚林和祁充格敏感到,这是一股死气,多尔衮的日子,可能真的不多了。

    多尔衮除了一双依旧转动的眼,显示着他还活着,他被床榻靠背支撑的身体,不可抑止地软瘫着,每过一会,就会不受控制地向一侧倾斜。力量,从这个曾经驰骋沙场,流了不下于十斤血的彪形男子身上流逝。蝶侠小说网

    其实多尔衮心里更清楚,自己的大限已至。

    面对着刚林和祁充格的级力劝说,多尔衮终于张开了他开裂的嘴唇。

    “本王……就留在徐州,哪……都不去。”

    这话让刚林和祁充格是真急了,阿济格只是回师凤阳府城,显然已经不会北上增援,事实上,谁都清楚多尔衮被清廷放弃,谈判的使团已经到达沛县,迟迟不南下徐州,无非就是想看看多尔衮最后的应对,这个时候,徐州还能待吗?

    原本以为有铁甲重骑为依仗,就算真被破城,也可掩护撤退,可崖镇一仗,让这个美梦迅速破碎,区区数百北伐军,就可以在不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歼灭几乎与自己兵力数量相同的骑兵,那还有什么盼头?

    当然,实际上崖镇之战这样的战果,很难被重复,但人心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信心,黄金也会变成粪土。

    徐州城中,也就多尔衮的数百近卫了,其余的兵力全部被堆积在吕梁山防线,包括从宿迁、邳州撤退的清军,兵力数量在一万三千人左右。

    这道防线,如今成了徐州最后的支撑,按理说,是可以让徐州稳妥的,毕竟此时西进的北伐军,也就六千之数,可清军上下都知道,徐州,守不住了。

    打仗打的是种气势,正如呼尼牙罗和虽然凶狠、手段龌龊,但不得不说,他确实打胜了,战争从来不追求道义,只求结果,所以,他可以迅速迫退吴争所部,连克宿迁。

    如果不是遭遇宋安这支将虎蹲炮装备到极致的奇葩武装,很有可能此时,已经攻克清河,饮马黄河了。

    所以,刚林、祁充格眼下最迫切地希望多尔衮答应撤,倒不是他们替多尔衮担心,而是替自己担心。

    也是,多尔衮反正没几天好活了,朝廷又视同舍弃,活着的人总不能给快死的人陪葬,这道理说到哪都讲得通。

    就在刚林、祁充格急得心里直哆嗦,想咆哮的时候,多尔衮又开口了。

    “你们走吧。”

    刚林、祁充格惊愕了,他们猜不透多尔衮这话是正话还是反话,有之前的那一出,刚林、祁充格生怕多尔衮又突然翻脸,要了自己二人的命。

    “吕梁山防线,已经用不上铁骑,本王……也不想这些骑兵折在徐州,你们带他们去沛县……与世子和格格……会合,然后去兖州……。”多尔衮急喘了两口道,“本王在滋阳留了三千正黄旗,两厢会合足以护住世子、格格。”

    刚林、祁充格双目互视,他们听出了这显然不是反话,这么说,多尔衮是真想让他们北返了?

    可他们依旧想不通多尔衮为何自己不一起撤。

    多尔衮并没有去看榻前战战兢兢的刚林、祁充格,他的目光一直瞪上房梁,“沈致远两日前从通州北返,此时应该重返盐城……你们明日一早出发,在滋阳滞留两三日,沈致远应该能突破海州,与你们在滋阳会合……到时该如何做……听沈致远的……。”

    看着多尔衮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刚林终究生出些恻隐之心。

    也是,十几年的君臣主仆,想想往日里寻自己二人也不算太刻薄,于是道:“王爷若一人留在徐州,臣等……该如何向世子交待?不如……不如臣等陪王爷留下……吧。”

    天晓得,刚林这话说得有多勉强,太不合他眼下的心意了。

    多尔衮头动都没动,嘴角浮现出一丝似有似无的笑意来,“你我三人……也算是有始有终……该明白往后……要效忠于谁吧?”

    刚林、祁充格连忙点头道:“王爷放心……臣等效忠世子!”

    “那就好。”多尔衮难得地动了动手,“去吧!”

    “可王爷……?!”

    “本王未必会输……吕梁山一万多大军……况且,阿济格虽选择坐视……可总也不会帮着南蛮子落井下石……这已与你们无关……滚!”

 第1355章 人之将死

    明军一路已经攻破滁州,一路已经攻入凤阳西南天长。

    多尔衮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这回怕是又输了,这个“又”,让多尔衮有些无奈,从三年前,泰州城外与那小南蛮子见面的那一刻,多尔衮心里就有一种宿命感。

    三十铁甲重骑对阵三十没有护甲的火枪兵,虽然胜了,但折了十一骑,七死三重伤一轻伤。

    这样的战损,让多尔衮清醒地认识到,火枪兵是日后决定战场胜败的关键。

    所以,多尔衮这三年来,极力组建新军,为的,就是与这小南蛮子再一决雌雄。

    甚至,多尔衮将唯一的女儿下嫁沈致远,哪怕心里不信任沈致远,同样为的是,延揽住沈致远的心,因为沈致远是吴争最亲近之人,也是唯一可以依仗,为自己训练火枪兵的人。

    愚公尚能移山,多尔衮坚信,一定能将沈致远的心扳到自己这面来。

    可惜的是,时间,不够啊。

    望着发着乌光的房梁,多尔衮发出一声“英雄迟暮”的叹息,他不恨布木布泰、不恨福临、不恨那些落井下石的宗亲,也不恨朝堂上首鼠两端的汉臣,他只恨老天,为什么不多给他五年,不,或许三年就已经足够,不,不,一年,只要将淮安城攻破,歼灭二卫,吴争就不可能再有力量北伐,至少在三年之内,无力北伐。

    天意如此,非战之罪啊!

    多尔衮不担心义兴朝明军能攻破凤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