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00章

汉明-第600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一咧嘴道:“怎么,谈不拢就开战?那还谈什么,开打就是!本王还不信了,就凭他们一支联合舰队,还能登陆杭州府不成?”

    张国维急道:“王爷,外番确实没有能力进攻内陆,可真要封锁海上商道,商人们如何出海贸易?到时无数物资囤积,出不去进不来……必会引发大乱!所以,我等商议之后,想请王爷回杭州府,与卫匡国详谈……。”

    “详谈什么?”吴争没好气地问道,“让本王求卫匡国给一条活路?”

    张国维看着吴争满面的孩子气,不禁苦笑起来,“与千万黎民的生计相比,暂时的隐忍也……。”

    吴争突然道:“回去转告卫匡国,第一条赔偿,本王同意,至于后两条,免谈!”

    “王爷……!”张国维急叫起来,他是真急,为了装备新军,补给江北二卫,财政司已经两月不拨给十一府官员饷银了,甚至于大将军府府衙官员,都将各自家中的储蓄借给财政司,可这终究是杯水车薪。

    如果吴争这边不结束,再开一个海战战场,那真要逼死莫执念等人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驱虎吞狼

    吴争抬手,阻止了张国维继续,道:“任何国家遭遇突发时战争,都会这么干,红毛和英吉利前几年刚结束战争,应该想得通这点……当然,就算他们想不通,咱们也得让他们想通。此事不必谈,就照本王的话回,他们若真敢派舰队前来,本王三大水师,也不是吃素的!另外派人送信给郑森,这个节骨眼上,他可不能糊涂,也不能闲着。”

    张国维不由得打了个激零,他迅速领悟到了吴争的话外之意,“王爷的意思是……联合郑家舰队,威慑外番联合舰队,从而逼迫外番让步?”

    吴争手一摊,道:“正德年间,红毛当时还号称海上霸主,不也与大明打过一场吗?结果咋样,红毛船队司令哥丁霍被俘,还被缴获数十门弗朗机炮,哥丁霍最后还被枭首示众。有前车之鉴,番子们不得考虑一下敲本王竹杠的成本吗……本王不想开战,也有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要是对方胃口太大,那咱们总不能割肉饲狼吧?”

    张国维无奈地苦笑道:“那时大明朝国力正盛……。”

    吴争不以为然地道:“本王实力也不弱啊,三大水师,刚换装完新式火炮,是该拉出去练练手……。”

    说到这,吴争看到张国维脸色古怪,总算会意过来,这不是练练手的事,而是没……钱!

    于是停了停,改变语气,带着一丝不满道:“本王其实真有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好吧,如果对方答应只赔偿征用的货物,你们就看着办吧……反正你们征用这些货物时,也没问过本王意见。”

    这话后半句就有些重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张国维突然意识到一丝不对劲,虽说这事吴老爹和王妃也是点了头的,可权力这东西,绝对不能与人分享,这是忌讳。

    张国维知道这时不是解释的时候,忙转移话题道,“可郑森不久前,才在王爷手上吃了个哑巴亏,不助纣为虐就不错了,怎会助王爷呢?”

    吴争哂然一笑,沉声道:“告诉他,若与外番海战爆发,趁机收复东番……岛上就六千红毛兵,就算是个个铁打的,也能把他们锤扁了……告诉他,战后东番归他。”

    张国维愣了一会,恍然道:“原来如此……王爷这本,下得够大的。”

    吴争轻叹道:“实力所限,相较于东番被红毛占着,不如便宜了郑森……同时,也好解我等此时受外番逼迫之困。”

    “可红毛如果丢失东番,未必肯善罢干休。”

    吴争哂然道:“他们的国度,远在万里之外,想要增援,没个几个月都到不了,就算赶来,估计补给也是万难……怕他作甚?”

    张国维点点头道:“此策可行,真要是郑森能与王爷站在一起,那外番得好好想想开战的得失。”

    吴争道:“本王暂时还不能回杭州府,摊子铺得太大,收拢需要时间……这样,张公先回去,将本王的意思与诸公转述,先拖着卫匡国,尽快与郑森取得联络……另外,清廷和谈使团已至沛县,想来等多尔衮的死讯传过去,便会南下了。本王得参与这场谈判,不能将到手的果实,再被朝廷拱手让了出去。”

    张国维微笑道:“能有王爷亲自参与谈判,想来清廷得出不少血……徐州怕是得还回去,否则清廷定不肯善罢干休,可总得让咱们看见些好处吧?要是能再索赔个百八十万两银子,那就可解财政司燃眉之急。”

    吴争抽了抽嘴角,道:“本王……也是这么考虑的。”

    ……。

    正如吴争所料,就在多尔衮死亡的消息散出去的第二天,已经滞留沛县三天的清廷使团南下了。

    政冶的肮脏、龌龊在此时放大到了极限。

    甚至于视多尔衮为强大对手的吴争,也不经为之愤怒。

    不仅仅是因为清廷使团掐着时间,来到徐州城,而是清廷使团到徐州城外,首先提议的不是停战谈判,而是与吴争私下会晤。

    这次清廷使团的阵容不大,拢共才六人,可官职份量不轻。

    也是,这次谈判,关系到未来清与义兴朝的疆界,更关系到清廷皇权的稳定,这六人全是满人,主使是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苏克萨哈,副使内大臣,兼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索尼。

    苏克萨哈、索尼皆是后世玄晔的四大顾命大臣,苏克萨哈后来死于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之手,被诬以不欲归政,列出二十四条罪状,他与鳌拜的恩怨,就来自于多尔衮。

    苏克萨哈多次弹劾多尔衮,尤其是年前,苏克萨哈联络十一个重臣,在朝堂上联名告发多尔衮图谋不轨,由此成为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萦尼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拥趸,三年前清明,多尔衮遣索尼去盛京拜祭昭陵,,可出发前,贝子屯齐告发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若不是念在索尼是满清开国功臣,恐怕早被多尔衮一刀宰了,可饶是如此,索尼也被夺官抄家,流放到了昭陵(看墓地的)。

    如今福临和群臣对多尔衮发起殊死一搏,索尼才被从昭陵召了回来。

    所以,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多尔衮未死,挥师北返,那么死的就是苏克萨哈、萦尼,这是肯定的。

    吴争起初不以为意,也就同意了先私下会晤,心想先定个框架出来,再让手下谈,也是常理。

    可吴争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见过吴王。”苏克萨哈持礼甚恭。

    “既是私晤,纳喇大人不必客套,坐吧。”吴争连动都没动,也是,身份摆在那,二人的位置差得不是一阶两阶。

    苏克萨哈不在意,带着一丝自嘲,也不客气,在吴争左侧座位上坐了下来。

    “纳喇大人有话可以讲了。”

    “吴王,谈判之前,本官受朝廷所托,有一事……还须吴王成全。”

    “讲来听听。”

    “是这样……听闻我朝摄政王薨在徐州城,请吴王证实,是否确有此事?”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讹诈

    PS:感谢书友“缘醒”投的月票。

    “有这事。”吴争既然放出风声,就没有想隐瞒,“这其实是多尔衮自己的意思,本王念他终究贵为一朝摄政王,便成全了他。”

    “敢问……摄政王如何……死的?”

    吴争轻哼道:“怎么,你质疑本王的话?”

    “不,不……外官并非质疑吴王,外官只是想要证实,摄政王究竟如何……死的?”

    “遭本王随扈乱枪击中多处而死……纳喇大人可以自己去查看尸体。”

    “呼……。”苏克萨哈长长吐出一口气,忧郁地道,“那就是了。”

    吴争听不懂,诧异地道,“什么就是了?”

    苏克萨哈再拱手道:“外官之前说,有一事须吴王成全……指的就是此事。不瞒吴王,也不怕吴王笑话,我朝摄政王向来狂悖,时有羞辱皇上言行,且独揽朝权,数年下来,已有谋反之意,这在战前,便已遭我朝群臣联名弹劾。”

    吴争皱眉道:“这关本王何事?”

    苏克萨哈忙解释道:“请吴王对外放出消息,本朝摄政王是自尽,亦或者是病入膏肓,阳寿已尽皆可。”

    吴争沉下脸来,“荒唐!多尔衮颁布剃发令,致使江南上演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城几乎沦为一座空城……多少无辜汉人百姓为此而死?我军将士历经数十月浴血奋战,歼灭敌酋,这是多大的功勋?你竟要让本王对外宣称多尔衮是寿终正寝或自尽,岂不无端没了我军将士的功勋?”

    苏克萨哈显然没料到吴争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张嘴几次想解释,又咽了回去。

    沉默了一会,吴争没好气地问道:“为何要如此?说实话!”

    苏克萨哈见似乎有转机,忙道:“吴王想来现在应该已经清楚,我朝英亲王近十万大军滞留凤阳府没有北上,这其实是……因我朝朝廷旨意,从此处论,我朝也算是帮了吴王,否则,此时战局进展……还是未知之数。”

    “胡扯!”吴争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我朝卫国公夏完淳部、左营廖仲平部,此时已经对凤阳府形成西、南两面夹击之势,阿济格自保都是问题,还有能力增援徐州?好,就算阿济格勉强分兵增援徐州,可本王二卫对徐州形成钳击,北伐第一军增援主力已经越过黄河,阿济格若来,不过就多死些人罢了……。”

    苏克萨哈脸色古怪,显然是不同意吴争这说法的,只是有求于人,也就只能闷声作哑了。

    吴争其实心里也很清楚,第一军援兵北上是事实,可一旦渡过黄河,相当于进入了清军主场,相反北伐军的补给线被拉长,也财政司库房空得跑老鼠的节骨眼上,打一场决战,难度可想而知。

    吴争这是,真在“歪曲事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战场主动权,的确掌握在吴争手里,至少在清廷八旗主力南下前,徐州及扬州全境,还是吴争说了算的。

    也正因为如此,吴争可以指鹿为马、言词凿凿地对苏克萨哈说,“阿济格若增援,无非只是在徐州城外多些冤魂罢了”。

    看着苏克萨哈不反驳,吴争反倒没了逼迫的兴趣,挥了下手道:“本王是奇怪了,多尔衮终究是你朝摄政王,如此尊贵的身份,你们为何还要在他死后为他编排一个死法?”

    这问题是问到了点子上。

    苏克萨哈稍一迟疑,道:“摄政王掌权已有多年,朝中他的党羽遍布,若是证实摄政王死于吴王之手,这和谈是谈不下去的……这显然与吴王、义兴朝都是不利的。”

    吴争厌烦地挥挥手道:“我朝和本王……不需要你考虑。”

    “当然……摄政王怎么死的,对我朝也是至关重要。”苏克萨哈打算实话实说了,“如果朝中摄政王党羽知道英亲王滞留凤阳府,坐视摄政王遇难,是朝廷授意,那我朝很可能……内乱。”

    吴争眉头一挑,古怪地笑道:“本王求之不得,乐观其成。”

    苏克萨哈尴尬地一笑,轻叹一声道:“吴王说得是什么玩笑话……若仅只是本朝内乱,或许吴王和义兴朝可以坐享渔翁之利,可事实并非如此。吴王应该知道,摄政王死于你之手,你便是摄政王党羽心中首要仇人,如果我朝对于军队失去控制,那么,首当其冲地就是吴王您哪,也就是说,此次和谈,你我双方的努力皆会变得不作数,战争便会没完没了,天下一片混战。”

    吴争脸色严肃起来,他意识到苏克萨哈说的是事实,一旦小皇帝无法掌控军队,那么自己首先要面对的是,多尔衮党羽的反噬,停战谈判就如同虚设,战争就会无限地延续下去,无休无止,不死不休。

    这显然和眼下局势是矛盾的,大将军府需要时间,喘息的时间。

    苏克萨哈见吴争沉默,觉得有希望,急道:“其实我朝并未有与吴王开战之意,皆是摄政王瞒着皇上和群臣私下所为……从这一点上来讲,你我目的是一致的。”

    吴争心里暗骂着,真他X的肮脏。

    可理智告诉自己,苏克萨哈说得对,如果宣扬多尔衮是死于“敌手”,那么他在清廷就是个英雄,而福临及一众反对多尔衮的大臣,就会被指责为“戗害”多尔衮的罪魁祸首,这就给了多尔衮党羽谋反的理由。

    虽然,清廷内乱是自己需要和求之不得的,但时候不对,此时战争的延续,将会拖垮大将军府,因为吴争已经得到密报,朝廷已经派出使团来徐州参加谈判了,如果没意外,明日就会到达,也就说,朝廷不会继续参战了。

    这样的情况下,答应清廷的请求,无疑是理智的,将黑锅让多尔衮去背,是多尔衮发动了这场战争,致使双方军民“无辜”死于战火,这不但能让福临稳固皇权,名正言顺、随心所欲地处置多尔衮身后事,更可以让这场战争迅速结束。

    想到此,吴争一哂,开口吐出两字,“徐州!”

 1362。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谈风波(一)

    苏克萨哈先是一愣,后迅速领悟到吴争的意思,急摇头道:“这绝对不成,徐州若失,我朝宁愿战至最后……这样,以扬州为界,我朝愿意承认吴王对扬州府的占领。”

    这相当于将原本泰州以北的扬州北部让渡出来,很显然,这是清廷早已经划出的界线。

    但吴争肯定不同意,吃到嘴里的肉,岂能轻易再吐出来?

    吴争轻哼道:“那就淮安府,我军此时已经占领整个淮安。”

    这话是实情,淮安府基本已经没有成建制的清军,和州县残余的清兵,只要扫荡一下,也就肃清了。

    可这话也不对,因为二卫的占领还没有引发清军的反击,占领一地,要挡住敌人的反击之后,才能算有效占领。0

    吴争这是在偷换概念,而且,吴争下意识地回避了盐城方向沈致远部。

    果然,苏克萨哈立即反驳道:“北伐军并未占领淮安全境,据我所知,淮安府西南半壁,还是我军驻囤,兵力还不少,不下三万之众,尚有一战之力。”

    这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