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67章

汉明-第66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主和专政,是对立的。

    但二者之间,一样可以存在着灰色地带。

    吴争想要这片灰色地带,他需要抢时间。至少,在开启民智之前,一个军政府比一个正式的朝廷,更具执行力和效率。

    ……。

    大军进驻,围而不攻。

    这需要绝对地纪律和执行力。

    吴争需要选定这支军队的主将。

    正率泰州卫驻于海州的蒋全义是否合适,张国维等人的异议,确实让吴争有些为难。

    蒋全义的“作风”确实不好,几乎每战都有“违令抗命”之事,由于吴争对下属的纵容,使得新晋的北伐军将领,特别是从军校出来的中下层军官,几乎以有限度的“违令抗命”为荣。

    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苗头,张国维、方国安等旧将领一再地提醒过吴争。

    可吴争一直“敷衍”拖延着。

    是吴争不担心吗?

    不,对吴争而言,枪竿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刻骨铭心。

    但吴争又不惧怕这种“违令抗命”,他同样坚信一句话,有“脾气”的人总归是有些本事。

    在吴争心里认为,遏制、扼杀一个将领的主观能动性,等于自残。

    那么,就从制度上去限制这种兵随将走的旧制度。

    这也是吴争创建江南军校的真正原因。

    热兵器时代与冷兵器最为不同的就是,精锐士兵的量产成为可能。

    简单地说,冷兵器时代的佐官、将领,皆出自将门。

    普通民家子弟恐怕连吃都吃不饱,哪里会有出类拔萃的体格,去胜任这种非常消耗体力地战场搏杀?

    兵随将走,屡禁不止,最终成为尾大不掉的结局。

    这也是历来开国皇帝一旦皇权稳固,就要向之前老兄弟们下狠手的根本原因,因为皇帝根本无法去调动这些军队,军队只听那些主将的。

    不清理“门户”,难道等人来“清君侧”吗?

    但热兵器时代不同,只要数十天,甚至十数天,就可以让一个刚刚洗干净腿上泥巴的寻常人,掌握简单地几步操作,就可以送上战场了。

    那么,就无所谓将领对下布恩。

    这样一来,从根本上已经解决了兵随将走的痼疾。

    再加上江南三大院校对学员头脑的“洗礼”,“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已经渐渐深入人心,只要大将军府不发生颠覆自己所坚持的理念,那么,就不可能产生群体哗变的可能。

    而不成规模的叛反,已经威慑不到大将军府对所辖之地的统治。

    这也是之前义兴朝,如今建新朝就算拥有宗室大义、无数文臣、名士,一样无法撼动吴争的地位的真正原因。

    吴争一直在布局,可以说,每一步都有它必须的道理。

    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民族改造,欲速,则不达。

    吴争也不想与张国维、方国安等旧将领争执,即令蒋全义回杭州府述职。

    ……。

    涌金门西南,西湖岸边。

    有一座相对独立的院落——长公主府。

    虽然没有匾额,但府门前,每个时辰六班巡逻的官军,让寻常人无法靠近,也不敢靠近。

    当然,原本这里其它院落、宅邸还是有一些的,可如今,都不见了。

    都说马瘦别走兵,人穷别走亲。

    可吴小妹,肯定不能算穷人。

    如果她算穷人,天下就不会有富人了。

    此时大名鼎鼎的江南织造司,总署占地八百亩,这在寸土寸金的吴王藩地治所,就是一个奇葩的存在,要知道,吴王府并着前院大将军府,占地也才十六亩。

    织造司麾下三万织女、五万雇工,大小织坊一百多座,纺机不下八万架。

    年入千万两之数,占着大将军府岁入几乎三成之数。

    吴小妹还能算穷人?

    关键是,吴小妹是郡主,两朝三代皇帝、监国明诏钦封的郡主。

    这比吴争的郡王、亲王爵还要多一朝。

    也是,吴小妹本姓朱嘛。

    没有不透风的墙,要让人守秘密,确实太难了,这在建新朝上层,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人穷别走亲,其实,人富更不能走亲,特别是敏感的亲,能不走就不走,因为这关乎着政治。

    政治,素来肮脏、龌龊,杀人不见血。

    吴争之前下过一道令,“长公主府前一里,不得靠近。”

    于是,整个杭州城,就没有人敢靠近,甚至那些素来以观风向、攀龙附凤为“本职”的投机派,也望而却步。

    在江南,没有人敢违逆吴王令。

    但总有些人是例外,譬如吴王他爹吴伯昌,譬如吴王王妃,再譬如可以不顾吴争反应,而坚持前往伴随朱媺娖的周思敏……肯定还有一人,那就是郡主吴小妹。

    侧王妃周思敏,无法真正地帮助朱媺娖摆脱“圈禁”的现实。

    可周思敏可以在数百军队日夜巡逻之下,来去自如,没有人敢阻止吴王侧妃,特别是诞下了大王子的侧妃。

    她奉朱媺娖之命,邀吴小妹前往长公主府一晤。

    吴小妹开始犹豫,可在周思敏说了一句话之后,便同意了。

    周世敏说,长公主有一计,可助郡主,心想事成。

 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谁也不是傻子

    “多日不见,长公主清减了许多。”看着朱媺娖清瘦的脸,吴小妹淡淡地客套着。

    朱媺娖笑了,有一股常人难以模仿的从容、自信。

    “郡主怕见本宫?”朱媺娖一针见血地直接问道。

    吴小妹突然有种被人看穿心思的局促,稍一扭捏,道:“我哥是吴王,我为何不敢见你?!”

    这话显然多有失礼,不该是一朝郡主该有的风仪。

    不过也难怪,谁叫吴家十几年前就没了女主人呢?

    吴伯昌一个鳏夫,既当爹又当娘的把两孩子拉扯长大,加上不管新、旧吴争都不是省油的灯,吴伯昌难免忽略了对吴小妹礼仪上的指导。

    这就造成了吴小妹性格上的野和泼辣。

    朱媺娖笑意更浓,“那郡主何不坐下说话?”

    吴小妹一愣,随即用脚挑了一下边上早已备好的锦凳,一屁股坐了下来。

    没有贵族淑女的优雅,倒显出一股江湖儿女的英气来。

    “说吧,找我来何事?”

    “郡主稍安勿躁。”朱媺娖优雅地起身,用她的右手轻轻拉住吴小妹的左衣袖,“西湖之美,国色天香……郡主可愿与姐姐一起游船赏玩一日?”

    吴小妹又是一愣,她轻轻地,但坚决地挣脱朱媺娖的手,道:“长公主有话直说,织造司庶务太多,我还得赶回去处理。”

    朱媺娖明显一僵,但随即不着痕迹地掩饰过去,她微笑道:“那……也罢,你我姐妹相隔咫尺之遥,来日方长嘛……。”

    说到这,朱媺娖缓缓转身坐回了原位,正色道:“吴王府内院,容得下一个伪朝郡主,岂能容不下一个正朝郡主……本宫愿意就此事与吴王商谈,助郡主心愿得偿,况且,有周侧妃在旁襄助,必能如郡主愿。”

    吴小妹一听,脸上一股反感之色,没有丝毫掩藏,“多谢长公主关心,这事,你管不着!”

    朱媺娖脸色一凝,她想不到吴小妹会是这种反应,但打小良好的“家教”让她迅速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本宫一片好心,郡主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吴小妹嫌弃地斜了一眼朱媺娖,怼道:“你瞒得了别人,可瞒不了我……说是助我一臂之力,你心里想得恐怕是自己吧?谁不知道,真正想进吴家门的是你自己……。”

    说到这,吴小妹意识到自己说话太冲,有心想住口,可性格上的野,让她还是轻声说了下去,“……不过是被我哥拒绝无法得逞罢了。”

    这话令朱媺娖脸色大变,阵红阵青起来,饶是经过数年监国、皇帝经历,城府已深的朱媺娖,也如同被击中心里要害,情绪失控了,她嘶声道:“那你呢,好歹,你也算是近水楼台了,还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吴小妹顿时暴发了,她心中的委屈和怨怼,瞬间被朱媺娖引燃。

    女人,不管是公主,还是郡主,不管有着如何高贵的地位和良好的教养,如果在情这字上无法堪透,那么,她终究还是一个女人。

    可反过来说,如果堪透了情字,那,也就不是女人了。

    朱媺娖和吴小妹,是女人,所以……这是一场女人之间的战争。

    ……。

    周思敏进来的很是时候。

    女人,总会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

    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天性。

    第三人的骤然出现,让原本失控的场面,鸣锣收兵、硝烟渐散。

    可吴小妹终究是见周思敏向着朱媺娖,有些气不愤,她喘气怼道:“有道是女生外向,周思敏,我哥对你不错,你却胳膊肘向外拐?”

    朱媺娖在体力方面,自然不是“野大”的吴小妹的对手,娇喘吁吁的她已经醒悟到自己情绪的失控,原本想着化干戈为玉帛,可被吴小妹这句话又引燃了心中的怨念。

    “吴小妹,你别忘记了自己姓朱……谁是外人,谁的胳膊拐向外?”

    这句话,让屋内一下子静了下来。

    吴小妹愣了半晌,左右看看朱媺娖和周思敏,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骨肉,天性吗?

    ……。

    “末将参见王爷。”

    “坐吧。”

    “末将不敢。”

    “放屁。”吴争冷冷道,“孤就没见过有你蒋全义不敢之事……别抻着了,找个地坐吧。”

    蒋全义讪笑着,接过宋安踢来的一个凳子,坐了下来。

    “海州眼下情况如何?”

    蒋全义忙收敛了脸上讪笑,正容道:“回王爷话,两个月的整治,海州城及周边,宵小没了踪影,百姓安居乐业……。”

    “哦?”吴争诧异地看着蒋全义,“那倒是说说,你这二月里,是怎么整治的,竟有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

    蒋全义神色一振,答道:“末将带兵一进海州,便发动群众,按名索骥先将城中降清官员、为富不仁者尽数抓捕下狱,然后再细细拷问……次日,便当众斩杀七十八人,治罪者三百余人……王爷,海州区区弹丸之地,末将抄没犯官及为富不仁者家产高达百万两之巨……呃,王爷这是……啊?!”

    吴争出其不意地起身一脚踹出,将凳子上的蒋全义踹了个仰翻。

    “胡闹!谁让你这么干的?”吴争恼怒道。

    蒋全义只是翻了个身,他不敢起身,虽然不知道吴争为何突然发火,他辩解道:“末将这是效仿王爷手法啊,王爷当初……在徐州时,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吴争再次抬脚踹向蒋全义面门,可在快要接触到时,还是收了回来。

    大口地踹着气,吴争点着蒋全义的脑门道:“三年了,就没一丝长进!孤在徐州可以这么干,那么因为徐州要还回去……可海州已经是咱们的地盘,你这么干,岂不是……混帐!”

    蒋全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愣地看着吴争。

    吴争气得一跺脚,回到座位,对在一边低头看着蒋全义偷乐的马士英道:“老马,你来告诉这厮。”

    马士英脆应一声,上前两步,弯腰对蒋全义说道:“蒋大人哪,在新驸之地这么杀人,那可是会引发民乱的……哪怕是近期不会,可仇恨被埋下了,谁家没有个亲戚友人的?除非你将全城人都杀光了永绝后患……。”

 第一千五百十章 谁合适

    “闭嘴!”吴争在边上越听越不是味,怒喝道,“杀光全城人,你是刽子手还是恶魔转世……再说了,海州城外就没有他们的亲戚友人了吗?”

    马士英连忙转身作揖,“王爷息怒,臣失言了。”

    见马士英认错,吴争也不好再追究,哼了一声,端起宋安递来的茶盏喝起闷茶来。

    马士英抹了把额头上根本就不存在的汗,转身对蒋全义道“王爷在徐州劫富济贫,将达门富户的土地分给穷人,这么干,为得是激化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等徐州还回去了之后,富人自然会报复清算,而穷人自然不会轻易舍弃已经到手的土地和利益,这样一来,清廷就算占着徐州,恐怕人心反而朝向了咱们。”

    蒋全义若有所思起来。

    马士英回头看了吴争一眼,见吴争没有指责的意思,于是放心对蒋全义继续说道,“可海州不一样,蒋大人杀、抓这么多人,还抄没了家产,这样一来,黑锅就得咱大将军府来背,就算不背锅,治下一起民乱,还不得咱们想法去平息?这不添乱嘛!”

    蒋全义郑重拱手,向吴争一拜道“末将有罪,恳请王爷责罚!”

    见蒋全义认错服软,吴争轻哼道“起来吧,孤也只是踹了你一脚,没让你跪着。”

    蒋全义趁势起身,再次拱手谢道“谢王爷宽仁。”

    吴争轻叹道“还有一点,海州是淮安与青州接壤处,就是日后战场最前线,一旦起民乱或被清廷利用此事煽动,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一说,蒋全义也紧张起来,“那末将这就回去平息此事?”

    “平息?”吴争皱眉道,“怎么平息?向民众承认错误?还是将抄没的银子还回去,亦或者将那些被你砍下的脑袋接回去?……你头被驴踢了吧?”

    蒋全义为难起来,忍不住道“自然没有认错的道理……末将杀的是民愤极高的,抓的是为富不仁的,抄没的银子末将已经赏给了泰州卫有功将士……王爷,末将可没有中饱私囊……末将发誓,一文钱都没吞没。”

    吴争摇摇头,点点蒋全义道“你……你啊,越来越不象样了,谁给你的权力,可以私下将抄没银两赏赐将士们?这要是让二位布政司和张煌言听见,你……你等着被弹劾吧!”

    蒋全义一听急了,“王爷是知道的,泰州卫从兴化至海州,辗转千里,大小血战十数场,历经二月有余,伤亡过四成……如今驻囤海州,再怎么着,也该赏了……况且,没有给莫老财政司添麻烦,末将多少也该是有功吧?”

    “放肆!”吴争喝斥道,“军法严律一切缴获充公。既是国帑,岂容你私相授受?军校三个月,孤看你是白上了……要不这样,你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