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668章

汉明-第668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肆!”吴争喝斥道,“军法严律一切缴获充公。既是国帑,岂容你私相授受?军校三个月,孤看你是白上了……要不这样,你再去军校回炉一年,长长记性如何?”

    “别……别……王爷,末将知错了。”蒋全义忙不迭地摇手道,“末将去收回赏赐,再押运回杭州,与莫老交接可好?”

    吴争瞪了蒋全义一眼,哼道“收回赏赐?你想让泰州卫将士恨上本王?”

    蒋全义为难了,愣愣地看着吴争。

    “罢了。”吴争想了想道,“一会,孤给你一纸命令,这就算孤令你赏赐将士们的吧。”

    蒋全义闻言大喜,单膝跪礼道“末将替泰州卫将士谢王爷赏赐。”

    “起来吧。”吴争没好气地道,“知道孤为何召你回来吗?”

    蒋全义呵呵陪笑道“说是唤末将回来述职。”

    吴争道“述职自然是述的,不过……孤要给你派个任务。”

    蒋全义眉眼一喜,道“快两个月了,末将在海州都待烦了,正想着此次回来向王爷请命……。”

    “哟……连孤的话都敢打断了?”

    蒋全义身体一直,昂头大声道“请王爷下令,末将恭聆。”

    “孤欲调你驻防赣榆……你意下如何?”

    “敢情好。”蒋全义大喜。

    “将泰州卫留在海州,孤会调池二憨前往接替你的职务。”

    “啊……?”蒋全义一听急了,“那末将带谁去驻防赣榆?”

    “第一军,孤会调第一军渡江北上,让你指挥。”

    “这……王爷可否收回成命?”

    “何意?”

    “王爷知道,末将统领泰州卫已有些时日,且补充的新兵也是末将一手训练出来的……。”

    “你是嫌弃孤的第一军?”

    “不,不。末将是担心……。”蒋全义苦着脸,脖子一梗道,“第一军乃王爷嫡系,残杯冷炙地一个半道归驸的……怕是指挥不动他们,他们不听我的呀!”

    “放屁!”吴争瞪眼爆了句粗口,“什么嫡系?谁是孤的嫡系,谁又不是?告诉你,二十万北伐军,包括广信卫在内,要说嫡系,都是孤的嫡系……怎么着,你想在孤的军队里拉山头、搞派系?看来……孤真是太纵容你了!”

    马士英风势不妙,赶紧上前一步,拉了拉蒋全义的衣角,沉声道“蒋大人,还不向王爷请罪?”

    原本还想争辩的蒋全义心中一凛,忙请罪道“末将绝对无此意,请王爷明鉴。”

    “没有最好。”吴争冷冷道,“江北之战时,二位布政司下令征募新兵数万,如今在军校已经训练半年了,也该拉出去历练历练了……正好,趁赣榆驻防,你轮番练练他们。其余之事,由老马与你交底,退下吧!”

    蒋全义愣了愣,心不甘情不愿地应道“末将遵命!”

    ……。

    马士英与蒋全义出了书房门,往前院走去。

    蒋全义问道“请马大人指教,王爷……究竟何意?是怪罪我之前抗命顶撞,亦或者是……真如他所说,不容我带泰州卫了?”

    马士英没好气地斜了蒋全义一眼,责备道“将军追随王爷日子也不少了,怎么还问出这般荒谬的话来?王爷真要是容不下你,还能让你带第一军?”

    蒋全义蹩着眉头,挠了挠后颈,带着一丝埋怨的口吻道“马大人又不是不知道,王爷令我带的是第一军新兵……这是瓜娃子,没有个三、五月、上几次战场,成不了器。可眼见着北伐就要开始,我……。”

    。

 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

    “满口胡吣!”马士英轻声喝斥道,“不是马某依老卖老,你呀……这要换在崇祯年间,以你的言行作为,必被弹劾!”

    蒋全义一凛,忙道:“蒋某一心忠于王爷,天地为证!”

    “行了,行了。”马士英挥挥手道,“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蒋全义一怔,忙陪笑道:“还望马大人指点迷津。”

    马士英左右一扫,见没有旁人,这才轻声道:“第一军,那是王爷心尖尖,虽说你这次带的是第一军新兵,可你也说了,这些新兵只要历练上三、五月,上个几次战场,必成大器,到时……你可是这批新兵的顶头上司,蒋大人,你前途不可限量啊。”

    蒋全义虽说也是投笔从戎,可要说起弯弯绕,哪是马士英对手,被马士英这么一绕,一时间还真转不过弯来。

    蒋全义心想,不对啊,泰州卫是他用顺手了的兵,可第一军这几万新兵,轮番设防赣榆,哪能说服众就服众的,就算服了众,收了一批,可刚收就换另一批,怎么能与用顺了手的泰州卫相比较?

    再说了,第一军的编制与各卫不同,军中不设都指挥使等职,它最高军职只是指挥使,一旦调入前线作战,都指挥使都是吴争临时抽调将军进行任免的。

    也就是说,兵,不随将走。

    “可……马大人又不是不知道,如今朝廷与清廷签订和约,三、五年间,怕起不了战事,这些新兵虽说经过军校训练,可哪来的机会打上几仗?”

    马士英看着蒋全义一幅憋屎的样,心里一叹,将话说得更白了些,“蒋大人啊蒋大人……你为何不去想想方大人?”

    蒋全义一愣,心中灵光一闪,有些领悟马士英的意思了。

    方国安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汉奸”,两次叛反,最后一次甚至被多铎临阵劝降,率兵对绍兴府反戈一击,差点就断送了鲁监国朱以海。

    可如今呢,从就任军校督办以来,北伐军各卫,甚至包括第一军,几乎所有中下层军官皆出于军校,方国安的权势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吴王权力中心。

    从这一点上来看,马士英说的没错,真要使得第一军这几万新兵,在日后视自己为老上司,那还真……前程无限了。

    这时,马士英恨铁不成钢地点点蒋全义道:“依你的作派,换做哪个上司,也容不得你再居都指挥使一职……也就是王爷胸襟宽广,还看重你、重用你!你真以为王爷调几万新兵去赣榆,为得只是驻防?”

    “那马大人的意思是……?”

    “呸!什么叫我的意思,马某哪有这等高瞻远瞩?……那是王爷的意思!”

    “是,是。”蒋全义突然顺从得如同受戒的弟子一般,“不过马大人久在王爷身边,自然也粘了王爷的一些仙气儿。”

    “这才象话嘛。”马士英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是不知道,清廷以军工坊原料为胁,先是逼迫王爷助闽地清军守福建,如今又想借此来向咱们赊买枪炮火器……这不是明抢吗?谁都知道这和约存续不了多少时间,可这一赊帐,到时战端一开,问谁要帐去?咱们赊给清廷枪炮,银子没见着,反倒被自己的枪炮打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蒋全义恍然道:“这么说来,王爷调兵驻防赣榆,不仅是威慑,更有进取之意喽?”

    “哎——对喽,孺子可教!”马士英呵呵一笑,甩手顾自往前行。

    蒋全义一边陪笑,看着马士英的背影,笑容渐渐收敛,突然他“呸”地一声轻啐,嗤声道:“脏官一个,若不是王爷收容,怕早成了路边骸骨了……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

    “少爷真要将第一军这几万人交到蒋都指挥使手里吗?”

    吴争淡淡说道:“有何不可?”

    宋安想了想道:“可他……终究不是咱们自己人。”

    “自己人?”吴争斜了宋安一眼,“除了你、二憨,谁是自己人?谁又不是自己人?”

    宋安一怔,“少爷是说……?”

    吴争突然微笑起来,“你无心沙场,二憨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北伐依仗谁去?”

    “可少爷为何不让蒋大人率泰州卫入驻赣榆呢?”

    吴争斜了宋安一眼,“人嘛,一起待得时间久了,总归是有感情的。”

    宋安心中一动,“少爷的意思是,架空蒋大人?”

    “满口胡吣!”吴争喝斥道,“你家少爷是那样的人嘛?”

    “我错了。”宋安低头认错道。

    吴争挥挥手,轻喟道:“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中间得有个度,过了适得其反,许多时候,人的野心因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过份的骄纵,反而是害了蒋全义……第一军新兵轮战,能让蒋全义得到将士认可,也算是我对他的补偿吧。”

    宋安懂了,他躬身道:“少爷英明。”

    “英明谈不上,不过是小肚鸡肠、防范于未然罢了。”吴争长吐一口气,“我想让他们都好好地活着……数十年之后,将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功碑上,而不是留在逆臣的耻辱碑上。”

    “是。”宋安应道,“那有些事,我去做。”

    “不急。”吴争淡淡道,“同生死易,共富贵难……如今还到不了那个程度。”

    “是。”

    “长公主那……没有什么事吧?”

    “……郡主去了长公主府。”宋安犹豫了一下,说道。

    吴争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你一直都称呼小妹为小姐的。”

    “……。”宋安抬头看了吴争一眼,“郡主……终究和少爷不一样。”

    吴争盯着宋安,许久,“别怪她,血浓于水嘛。”

    宋安突然道:“是侧妃……见了郡主,郡主才去的。”

    吴争眉头一挑,随即放松下来,“也是人之常理……表姐妹,能帮的还是得帮,可以理解。”

    “可……这明摆着于少爷不利。”宋安语气变得激烈起来,“少爷对待明室可谓仁至义尽,五年多了,从没沾过明室……。”

    “闭嘴!”吴争有些心烦气躁起来。

    宋安梗着脖子道:“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少爷可以宽仁,可我却不能视若无睹。”

    吴争盯着宋安许久,轻叹道:“别太过……别让自己阴德有亏,我也希望,你能儿孙满堂,和二憨一起陪我到迟暮。”

    “是。”

    “召二憨来见。”

    “是。”

 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决矛盾的同时必产生另一种矛盾

    高质量的和平,绝离不开武力的宣誓。

    这道理吴争非常清楚,刻骨铭心!

    但许多事,总归无法凭一腔热血,做到淋漓尽致。

    譬如说,第一军的北调,非但没有遏制住清廷对北方资源的控制力度,反而促使了清廷开始变本加厉地限制。

    可吴争不能立即下令北伐,因为,打不起。

    是,军工坊的火器越来先进,可再先进也离不开军械的制造和补充,更离不开大量的弹丸和火药补充,经过扩大的军工坊,尚远远不足以供给二十万大军进行一场决战的需要。

    是,江南商会的影响力几乎可以控制黄河以北的商业贸易,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商会突然停摆,可以让顺天府在一两个月内,全城民众进入生计混乱。可最大的影响力,也挡不住敌人手中的屠刀。

    这是一种矛盾和对立,需要有极大的战略定力和智慧去化解。

    但,吴争的注意力并不在件事上,暂时无法解决的事,那就让时间去解决,这就是吴争的战略定力,认准一个方向,绝不动摇!

    此时吴争的注意力,在另外一件事上。

    五年前,时任镇国公的吴争,在杭州府发布新税令,辖下各府县的农税经过三个阶段进行减免,最后实现彻底免税。

    当时,这道政令被许多人反对和劝阻,其中就有钱肃乐、陈子龙,还有无数名门达户。

    这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相当于革命。

    财政的赋税是个定值,不管向谁征收,都得征收。

    农税收得少了,自然要从商税多收点。

    不向贫民征税了,自然得向富人征税。

    这是零和概念,非黑即白。

    当时的江南,因此事有过几场骚乱,如果不是吴争以“粮价战役”,在莫执念的帮助下,一举荡平了杭州城中那些大户、商贾,那么,就不可能再有大将军府了。

    当时骚乱是平息下去了,可质疑声一直存在,包括莫执念同样保留着意见。

    直到今日,新税令经过农税减半、减二成两个阶段,相较于改革之前,农税已经仅剩原先的三成。

    而今日,就是第三阶段的预定实施日期。

    也就是说,如果吴争点头,那么江南农税,恐怕从明日就要走入历史了。

    事实证明,吴争的思路是对的。

    随着江南工坊的林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向雇工转变。

    在籍人口黄册中,商人、雇工的总和,已经接近总人口的三成,这是个非常大的比例了。

    而农民人口,随之下降到了不足五成。

    以莫执念、熊汝霖、张国维等人的人生阅历和经验而言,这相当危险了。

    也就是说,一个农民一年所产出的粮食,需要供养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二个半人。

    就时下的粮食产量而言,绝对是相当危险的。

    好在,江南商业的兴盛,商人有极大的兴趣向湖广、闽粤等地购买低价粮,这才使得江南各府县的粮食供应宽松。

    可如今问题出现了,如果彻底减免农税,那么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吴争原先无法预料的。

    在籍人口基本是个定值,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要如同一个变数,务农的人多了,自然是经商的人少了。

    而减免农税的吸引务农者返流,在经过两次农税减少之后,吸引效应已经大大降低。

    也就是说,就算此时彻底免除农税,产生的吸引效应,也不显著了。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除了农民之外,各行各业都反对彻底免除农税。

    就象此时,莫执念力劝吴争收回成命一般,“……就算按最好的预期,免税吸引大量人口回归田地,王爷可曾想过,如今的江南,早已不是五年前的江南,各府林立的工坊,会因缺少雇工而面临困境……各工坊因找不到足够的雇工,只能提高单日报酬,从而使得利润急剧降低,甚至亏损不得不倒闭……大量民众突然失业同样会造成坊间混乱,而反之,这些已经失去土地的雇工会因无法得到土地而失去生计……。”

    “且慢。”吴争皱眉道,“失去土地的雇工?为何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