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759章

汉明-第759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一点,沈致远自认已经可以做到。

    之前在撤回海州新军后,沈致远借机已经对新军进行了严厉地整肃。

    撤换了大量中下阶军官,当时还砍了不少人的脑袋。

    而此时的新军分三处驻扎,宁阳、曲阜、泗水,与滋阳形成半包围之势。

    当初多尔博这么安排,是为了拱卫滋阳,可如果新军异动,就成了三面包围了,滋阳的唯一出气口,就是徐州。

    而刚林、祁充格所说的沂州数百驻军,只是沈致远留下,打算监视吴争北伐路线用的。

    当然沈致远没有托大到认为此举没有一丝风险,所以,正好清吟力劝回归,就派了她去办事。

    在清吟离开后的第二天,沈致远就紧随南返,他没动用泗水驻军,而是令泗水与滋阳之间,驻扎曲阜的那一万,也是最心向自己的嫡系部队集结,向滋阳方向进军。

    ……。

    都说无巧不成书。

    刚林、祁充格要掳走一人,在兖州地界,都就是易如反掌之事,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实际上,清吟并没有看错、估算错。

    六个黑衣人,确实都在她的视野范围之内。

    向她射箭的,不是掳她的黑衣人,而是刚林、祁充格带来的亲随。

    就是这种误判,造成了清吟在策马那一刻,被突然袭击。

    而中了箭的清吟,不过是个弱女子。

    就算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受了这么重的伤,也难逃追捕。

    无非就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所以,刚林和祁充格在下令追捕之后,并没有回滋阳城? 而是远远跟随着? 他们此时也想着别闹太大,能不漏风声就不漏风声? 清吟伤重死不要紧? 要紧的是问出有用的话来,然后毁尸灭迹。

    那这事就太巧合了。

    清吟走得是泗水至沂州? 从曲阜就转东南方向。

    被刚林等派人掳至滋阳北门外,此时是朝着东北方向逃逸。

    曲阜距离滋阳不远? 沈致远率曲阜新军走得是西南方向? 原本东南和西南,是南辕北辙的,不想,双方就这么在官道上撞见了。

    ……。

    沈致远从马上抱下清吟时? 清吟已经昏迷。

    如此重的伤? 一个弱女子能坚持在马上颠簸四、五十里,已经是个奇迹。

    从马背坐垫上,过马腹,粘稠的血渍,令沈致远有种想嘶吼、毁灭眼前一切有冲动。

    望着脸色惨白、双目紧闭的清吟? 沈致远这时才发现,她? 在自己心中的份量,而自己一直认为牵挂的有了身孕的东莪? 或许只是浮云。

    沈致远这时下了一个……错误的命令,全军止步原地待命。

    他是想搞清楚怎么会事? 也是为了全力抢救清吟。

    这没事? 但这个命令? 却让刚林、祁充格死里逃生,幸运躲过了一劫。

    ……。

    当这边组织人手抢救清吟时,尾随而来的六名黑衣人到了。

    其实黑衣人在数里外已经看到了火把的火光,可他们不在意啊,他们仗着自己后台硬,以为这些火光可能是哪个不长眼的商人暗中贩私货,在押运“黑货”呢。

    加上此时他们马速过快,也懒得理会。

    结果如同飞蛾扑火一般,一头撞进了前锋阵营。

    也难怪,黑灯瞎火的,加上沈致远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原地待命,谁能知晓后半夜官道上,竟横着这么一支“煞星”?

    刹不住马蹄的六名黑衣人,几乎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就被新军前锋毫不犹豫地开枪射杀,根本不问缘由。

    沈致远闻报之后,虽然生气,应该留下一两个活口审问的,但也挑不出什么理来,军队嘛,干得就是你死我活的正面仗,又不是暗卫,专门掳掠、拷问。

    加上此时清吟重伤正在抢救,沈致远心一直提着,哪有功夫搭理此事,杀了也就杀了吧。

    但这边密集的枪声一响,远处尾随黑衣人而来的刚林、祁充格一行听见了,一行人顿时慌了。

    刚林、祁充格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调头跑,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验证沈致远是否真通敌了,整个兖州地界,还有什么人、哪支军队,能发出如此密集的枪声。

    而没有多尔博军令,新军怎能擅自离开驻地南下,况且方向是正对滋阳。

    不用想,定是新军反了。

    二人想着调头命,顺便逃回滋阳报信。

    但来不及了,枪声一停,黑夜之中的马蹄声太刺耳了。

    怕是聋子都能感觉到数里外的马蹄踩踏发出的震动。

    新军前锋迅速由左右分散,向前包抄,同时正面官道上的士兵已经开始向黑暗中官道的来处射击了。

    吓得那边刚林、祁充格连忙将身子俯在马背上,这还能调头逃吗?

    怕是一转身,就被密集的流弹打成马蜂窝了。

    刚林反应快,他脑子一转,扯开嗓子大喊道:“对面的……可是额驸所属新军兄弟……本官刚林……本朝大学士……嗣王帐下辅政……怕是有误会吧……本官是追击截杀清吟姑娘的凶徒至此……。”

    这一喊,祁充格也意会过来,照样画葫芦地喊了起来。

    喊声挺管用的,除了两面包抄的士兵还在接近,正面的枪声骤然间就停了。

    虽说沈致远有意“兵谏”,可命令不会明白地说清他的心思。

    大军向滋阳行军,新军将士大多都认为,这是一次拉练或者演习,亦或者是一次紧急调动。

    而对方喊出是本朝大学士,那就更加不能再开枪了,反正两路已经包抄过去,到时验明正身便是了。

    可枪声一停,就给了刚林、祁充格调头的机会。

    二人率先拨转马头,甚至连身边亲卫都没反应过来,二人就顾自向来路急驰而去。

    可怜追随他们的亲卫,被反应过来的新军一阵乱枪射杀。

    不过这次不是齐射,事发突然嘛,还真留下了两个活口来,被新军士兵一路拖拽着,押去了沈致远那。

 第一千七百十六章 香消玉殒

    ps:感谢书友“旧城朽夜”的打赏。

    临时搭建的帐篷外,沈致远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般,四处转圈,整一个拉磨的驴样。

    哪还有一丝统帅三万大军的将军范。

    或许,在这一刻,才是真正的沈致远吧。

    可惜,人都是到了最后,才想起自己为何出发,在其中的旅程中,皆为环境、名利所左右、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帐蓬的帘子被掀起,沈致远急步冲上,“人怎样……能救活吗?”

    一名已经年过不惑的医工,看着欲噬人的沈致远,惶恐地答道:“回将军话……这位姑娘伤势太重,若不是她身着软甲,应该当场毙命的……可就算如此,没有在当场营救,经过这长途骑马颠簸,失血过多……怕是不能……啊……!”

    医工发出一声惨叫,他被沈致远一巴掌扇倒在地。

    沈致远凶神恶煞“呛”地一声抽出佩剑来。

    边上另一个医工懂事,他急忙道:“将军息怒……这位姑娘醒了……。”

    沈致远一听,返刀入鞘,大步走了进去。

    清吟醒了。

    沈致远,哭了。

    看到清吟时,沈致远就明白了,清吟活不了了。

    “撑住……我一定能救你。”沈致远发疯似的转头,冲着十来个随军医工怒吼道,“救不活她,你们都活到头了……!”

    吓得医工们一下子都趴在地上,簌簌发抖。

    “大人……。”清吟轻呼道。

    沈致远身子一震,立马换了一张脸,强笑着转身,“别担心……我这是吓他们呢……这么大蠢物,不吓不尽力……。”

    清吟挣扎着,她此时是侧卧的,沈致远急了,怕清吟翻倒,碰撞到背后伤口,忙上前扶稳清吟。

    “大人……刚林、祁充格……要对大人不利……他们杀我护卫……掳我至滋阳……。”

    沈致远阻拦道:“我已经知道……你先别说话,省点体力。”

    清吟已经没有力气? 她的目光看着自己的胸口? “大人……信……。”

    沈致远明白了,他将手慢慢伸进清吟的胸口。

    那是他写给吴争的亲笔信? 可这时鲜血浸透。

    “大人……别抽手。”清吟喘息道。

    沈致远停下了手? 他看到了清吟的眼神开始迷乱,脸上有着异样的红晕。

    “三年前……大人……也是这般……胡作……。”清吟喘息得更急。

    沈致远一滴热泪滚落? 三年前,莳花馆? 少年轻狂? 以为清吟是寻常烟花女子,自己也象现在这般……鼓捣着。

    可……此时非彼时,沈致远泪如泉涌。

    清吟奋力抬手,欲拭沈致远脸上的泪水? 可刚刚触碰到沈致远的脸? 便已无力,手颓然垂下。

    沈致远张口,可喊不出声,数次张口,依旧喊不出声来。

    他身子滑落在地? 疯狂地捶打着泥地,只能发出“嗬……嗬”之声。

    人在旅途? 往往选择性地忽略身边人,唯有到失去之时? 方知弥足珍贵。

    ……。

    多尔博被唤醒时,天色还未亮。

    少年人?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被突然叫醒? 自然有股起床气。

    加上多尔博对刚林、祁充格这两见风使舵的老滑头,向来不感冒。

    “二位就不能懂点礼数……等天亮再进见?”多尔博强捺着性子,咽下涌上的哈欠道。

    “王爷出大事了!”刚林是真急了、怕了,变得语无伦次起来。

    多尔博一听,眉头紧皱,也是,这一大早的,天都没亮就有了诅咒自己出大事了,换谁也不高兴啊。

    祁充格反应快,忙纠正道,“王爷……额驸反了!”

    多尔博脸色数变,从开始的懊恼、生气,到惊愕、诧异,再来回打量着衣冠不整的刚林、祁充格,终于忍俊不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多尔博大笑道:“额驸反了……就算二位大学士反了,额驸也不会反!”

    这话确实出自多尔博真心,当然,这不是他真信任沈致远,而是他不信,沈致远会在此时反。

    按他想来,沈致远要反,早就反了,阿玛死时,沈致远掌控着三万新军,与徐州吴争近在咫尺,那时为何不反?

    自己刚刚到兖州,朝廷还未承认自己嗣王的地位,军心散乱、人心浮动,沈致远为何不反?

    而如今,自己已经撸顺治权,军队已经服从,甚至沈致远的新军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军官暗中效忠自己,沈致远反倒要造反了?

    最关键的是,多尔博自觉手里有沈致远最大的忌惮,那就是已经有了身孕的东莪。

    如果东莪没有身孕,多尔博或许还能相信沈致远会反,但现在,他不信!

    这也是与沈致远为擅动新军前往海州大吵一架之后,多尔博还能容忍新军分驻宁阳、曲阜、泗水三地的主要原因。

    否则,这三地对滋阳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多尔博晚上是绝对睡不着觉的。

    多尔博的大笑,让刚林、祁充格急得想哭出来。

    “王爷,是臣等亲眼所见,新军自曲阜方向而来,到现在……恐怕离滋阳不远了。”刚林跺足道。

    这下,多尔博脸上的笑意僵住了,眉宇间仅存的睡意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脸色苍白,他毕竟是个没长成的稚子,就算坐在高位,城府不深,不能将心中的恐惧,很好地隐藏起来。

    多尔博不傻,他能明白,刚林'58 '和祁充格不可能拿此事与他说笑。

    沈致远若真反了,那兖州等三府之地势必引发一场巨震,结局难料啊,特别是与朝廷面和心不和的情况下。

    多尔博整个人都在发抖,大有随时都会瘫倒在地的架势。

    祁充格见状,赶紧上前,一边搀扶,一边道:“王爷,赶紧下令封闭城门,调城中军队赶往东、北二门防守,另派人调巨野、嘉祥、邹县等地驻军前来勤王……对了,还有徐州大军……。”

    “不。”边上刚林急道,“徐州大军暂时不能调,凤阳战事正急,万一英亲王不敌向西撤退,敌军就会直扑徐州,到时局势将会一片糜烂……以臣之见,巨野、嘉祥、邹县等地驻军可调,唯徐州、安东卫两路大军不可调……。”

    二人将目光盯在多尔博脸上,等着多尔博再决定。

 第一千七百十七章 兖州之变(一)

    多尔博这时早就失去了从容,他的脸色惨白,嘴里词不达意地道:“……额驸为何要反……他难道不要郡主了吗……郡主腹中还有他的骨肉……。”

    前半句让刚林、祁充格心头一跳,后半句让他们迅速释怀。

    二人明白,打蛇不死,反遭其噬的道理。

    虽然没有在官道上亲眼看到沈致远出现,但新军的异动是事实。

    必须彻底断了沈致远的后路,否则……刚林、祁充格不难想象,一旦清吟死了,沈致远会做作怎样激烈的报复行动来对付他们。

    刚林急道:“沈致远忘恩负义、狼子野心……想来先王在时,就早有了不臣之意……王爷,快下令吧,不然……等叛军来攻,一切都晚了。”

    在祁充格的附和声中,多尔博心中早已失了分寸,如同梦游般地点头道:“那就依二位大学士之言……由二位大学士全权代孤号令守城一切事宜。”

    ……。

    多尔博离开议事殿,回了王府内院。

    他下意识地反感刚林、祁充格,甚至比对沈致远的反感更甚,哪怕现在已经知道沈致远反了。

    所以,他回内院,不是想休息,而是他想听他姐姐——东莪的意思。

    其实不管是刚林、祁充格,还是沈致远,都误判了多尔衮最后一刻的意思。

    多尔衮虽然将沈致远、刚林、祁充格定为多尔博辅政,可真正拖孤的人,却非这三位,而是最不惹人注意的东莪——这个才十九虚岁的女孩。

    东莪在多尔衮临死托付时,脸色惨变,泣呼一声“不……!”

    可她没有选择,家族、血脉,还有生死,都容不得她由心自主。

    她为何在听多尔衮托付时脸色惨变,发出泣呼声,事实上,多尔衮给她的遗命,就是诛杀,沈致远,不问理由,不论忠奸?  就一个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