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152章

1255再铸鼎-第152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研究生,一边用镜子观察着铁罐内的铁水,一边记录着什么,他们的身边,还有着自制钟表和温度计这样的高端设备。

    过了一会儿,似乎是反应完成了,经过多道指令,黄肩章又拉起操纵杆,将传动轴与天轴分离,令人心悸的轰鸣声终于停了下来,三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这套设备是之前金口铁厂的搅炼炉的升级版,把搅拌铁水改成了转动炉体,把被动氧化改成了主动鼓入热风最终产出的就是红热的钢水而不是凝固的铁团!

    这一炼钢方法说起来和历史上英国人贝塞麦发明的空气底吹转炉炼钢系统差不多。在转炉炼钢之前,整个人类社会的钢产量只占了铁产量的一小部分,而在它发明之后,钢产量迅速提升,很快钢材就取代了锻铁在工业中的主要地位。

    而且大铁厂的这套转炉还是用了白云石煅烧而成的碱性炉衬,可以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石灰石,进一步去除钢材中的杂质,提升品质。当然,事情也没那么简单。

    “何等,何等的伟业啊!”黄鹤两眼放光地看着这些大型机械,激动地几乎要喊了出来,就差伏地大拜了。

    乔玉山也擦了擦汗,喃喃地说道:“太强了太强了这得有多少钢啊”

    万浩然对他们的反应很是满意,做出一副平淡的表情说道:“一天接近三吨吧。五龙河这边是专业的炼钢厂,铸造工作都留在了金口堡那边,前面的三吨半铁水,除了预留少量冗余,都送到这边来炼钢了。这还有提升的空间,下阶段我们准备努力一下,争取每月能出一百吨钢。”

    何魏似乎刚从晕眩中醒悟过来,激动地叫喊道:“一百吨钢!现在全世界一年也产不了这么多吧!这么多钢,能用完吗?”

    万浩然摇头笑道:“太少了,太少了,这点产量,在工业时代连点渣都算不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好了,后世的铁轨,最低标准也是每米二十千克钢,两根就是四十。就算我们标准减半,一百吨钢也就能铺五公里铁路,够干什么啊?更别说了,各种兵器、机械,更是用钢大户,连玩木头的造船厂也瞅着我们这些钢呢。一百吨看着多,可就像胡椒面一样,一撒就没了。

    他又往外面一指,继续说道:“还有,至少几个月内,我们这工厂都往外输出不了多少钢,因为首批产量首先要来强化钢铁厂本身。别看这些机械声势惊人,但其中用了大量木制和铸铁部件,强度可疑,必须分批替换成钢材加固才行,不然过半年就得趴窝了。”

    虽然他这么说,但是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真正的超越时代的力量啊!

 第214章 车间

    1260年,1月20日,金口市,五龙河大铁厂。

    没过多久,工人们操作着大铁罐,将里面的液态钢水倾倒了出来,也没倒进什么模具里,而是直接往地上倒去。仔细一看,地上有一长串不知道用什么东西铺成的凹槽,他们小心地控制角度,将钢水一点点倒出来,钢水在凹槽中迅速降温成型,又有几个穿着厚衣服的工人用工具将成型的钢条沿着凹槽一点点抽走,后面接着几个学徒,拿着大锤子,对炽红的钢条不断敲击着。

    乔玉山看到这里,奇怪地问道:“这不是已经有钢水了吗?直接铸造成型不好吗为什么要铸成钢条?”

    这是典型的外行问题,万浩然也不以为意,回答道:“虽然有液态钢水了,但是钢的流动性不好,进了模具会迅速冷却,不易成型不说,就算勉强成型了,也会有很多缺陷。铸些小东西可以,稍大点就不行了,所以大部分钢件还是要锻造加工。现在我们没辊压设备,造不了工字钢,只能先铸成t字,然后根据需要锻造成各种形状。嗯,要求不大的情况下,直接用作结构或者铺在地上做成钢轨也是可以的,我们现在厂内用的钢轨就是这么来的。”

    这时候,工人们已经将一段钢条截断,取了出来,放在一边的沙堆上冷却。几人走过去一看,果然横截面是t字型。

    黄鹤指着这些钢条问道:“我听说你们用了什么碱性转炉,可以去除钢里的杂质,那么就算是这么一根粗糙的钢条,要是流出去了,得跟传说中的神铁差不多吧?”

    “你不是想拿去卖吧?”说到这个,万浩然无奈地摇了摇头,“呃,要让你失望了我们用的碱性转炉,虽然除去了大部分硫磷,但有个问题,就是通气量太足,氮啊氧啊会残留在钢材中,影响品质。前期实验的时候搞了不少废品出来,还好之前也攒了些经验和技工,反复调整参数总算是能用了。不过也就是能用,真要算起来,还赶不上传统方法千锤百炼出来的钢呢。现在好钢还是要靠坩埚。”

    “啊?”众人都有些惊讶,黄鹤问道:“怎么会这样?没什么办法补救吗?”

    万浩然摸了摸鼻子,感觉自己说得有些过了,于是赶紧说道:“其实也不算严重,虽然比后世钢质量差了不少,但至少比古法搞的普通的生熟铁强多了嘛。其实我们这钢成本比熟铁还低了,性价比总是合适的。要是我们以后能找到锰,用它来吸收残氧,再加上锰钢合金本身的特性,强度又能提升一大截。”

    他又带众人走了出去,指着前面一片叮叮当当响的两个大车间说道:“而且现在大都是手工锻造,虽然低效,但有个好处是铁匠能随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他们整年对付劣铁,手上早就有经验了,见有开裂的趋势就回炉。就算是废钢,经过充分锻造,问题也就解决大部分了。这样锻造好的钢件,不敢说神兵利器,总比一般水平强多了。”

    前面这两个车间,外面都是一样的砖墙,但西边那个要大得多,发出的响声是一片叮叮咚咚的,而东边靠河那个要小一些,发出的响声则是高频率的切削声。

    万浩然先带他们进入了西边那个大车间。

    经过刚才转炉运作场景的洗礼,他们本以为会见到什么高科技的场景,没想到一进去,却出乎意料地发现里面非常传统,甚至传统得有些过头了不过倒是热闹地很。

    巨大的厂房中,一溜排着两排铁匠炉子,每个炉子旁边都有几个铁砧和工作台,一两个铁匠领着几个学徒,在拿着锤子和手工工具敲敲打打加工简单的铁器。

    整个工作过程简单得可以说有些原始,每个炉子都是小组协作,不同小组之间连个流水线也没有。只有两道铁轨还算有点科技感,上面有几辆小车,来来回回运输着原材料和产品。他们随便看了一下,产品有菜刀、锄头、铁锨等等,都是很常见的铁器,还有些看不出是什么的钢铁零件,但形状也不复杂。

    除了集中度高了,每个小组的工作几乎和外界的传统铁匠没什么不同。

    三人看到这里,反而有些稀奇了,黄鹤拉着万浩然问道:“老万,你们这里难道有什么奥秘?怎么连台水力锻锤都没有?”

    万浩然笑了一下,说道:“没什么奥秘啊,就是普通的生产车间。”

    黄鹤又环视了一圈,奇怪地问道:“那你们拉扯这么多铁匠干这活干嘛?这不是浪费人才吗?把他们送去操作机械不更好?”

    万浩然摸摸脑袋,说道:“我们倒也想啊,不过现在不没那么多机械可用吗?低效率总比没效率好。而且就算只是简单地聚在一起,因为各项固定成本都分摊了,效率也会比单打独斗高不少。这些人原先大都是四里八乡打些简单铁器维生的野铁匠,因为被我们的廉价铁器冲击而破产。既是为了维稳,也是为了吸收人才,我们把他们统统雇了过来,就在这里按传统方式打造铁器。我们只需要盖几间房子垒些炉子,成本低得很,产出的铁器质优价廉,往外随便一卖就能赚钱。不管赚多赚少,都比什么也不干强不是吗?等到融入体制了,就可以派去做点别的工作了。”

    三人听了不住点头,万浩然看了看四周,又小声说道:“而且还有两个好处,一嘛,给这些铁匠一人派几个学徒,让他们练练手艺、从基础开始了解铁器的脾性,对于培养基础工人很有好处。二嘛,别出去说,我们把这些铁器倾销出去,不就能逼得更多铁匠破产,我们就能有更多的熟练工人可以雇佣了?”

    乔玉山、何魏和黄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嘿嘿笑了起来。他们在厂房中随意转了一圈,然后万浩然带他们去了隔壁的水力锻造车间。

    刚才走了三个车间,都没见过几个股东,基本是些高级劳工在管理。而进了水锻车间,就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季国风、左武卫、陈文、木云心等工业部的干将都在这里,安全部的林小雅也过来凑热闹。几人都全副武装,嗯,正如字面意义,穿着一套半身板甲,戴着只留一条小缝的头盔,在安全距离外,围观着一台上下运动的机械。

    这台机械正接驳到东边另一台巨大的水轮阵列上,底下一个长长的转轴顶着粗一圈的刀头不断转动着,而顶上还有一门黄澄澄的大炮,正被三根粗壮立柱构成的吊车固定着,炮口对准刀头,不断往下压着。

    机械发出强烈的响声,在巨大的车间中回荡着,令人内脏都不舒服。过了一会儿,炮身又抬了上去,工人们拿着唧筒上去对刀头喷了些油,又把炮降了下来,再次开始切削。铜屑混着油液一起飘落,如雨如霞。

    三人对此看得目瞪口呆,乔玉山大张着嘴问道:“这,这是在干嘛?”

    万浩然跟左武卫他们打了个招呼,回头答道:“这是在镗炮膛呢。”

    乔玉山懵懂地点头道:“原来这就是镗床。当初听了还不觉得什么,亲眼一看居然这么吓人!”

    万浩然嘿嘿一笑:“龙吟炮都量产了,自然也得上新床了。嘿,这新镗床也不简单,可是动用了不少战略物资呢。”

    镗床的精度要求相当高,不然不足以膛出精确的圆孔,为此都是竖向放置的,以减轻重力对精度的影响。实际上这台镗床的关键不在于刀头上,而在于床身上,各种导轨、轴承之类的部件必须经过反复打磨、标定、配合、校正,才能有足够的精度。工业部的技术实际上还差了点,为此不得不使用了自东海102上拆卸下来的部件和材料,才满足需求。设备的核心是一套电力系统,外面传来的动力先发电,经过稳压设备连接到电动机,再驱动刀头,精度相比自制设备要高了几个数量级,但不可复制,坏了就没了。

    乔玉山又问道:“这么说,是先把炮铸好了,然后在这边精加工?”

    万浩然看了看他,有些惊奇,这小子也不是完全不懂么。“对,是这样的,铸造出个粗胚,然后把外表面一修,内膛精镗一遍,又可以摒除不少死重。这么出的龙吟炮,炮身重量差不多是三百八,很实用了。还有一个铸铁版的,五百公斤重,给海军用。”

    “好,好,军方叫了那么久新炮,终于有得用了。对了,刀头转这么快,会不会损耗很大啊?”

    这时木云心注意到了他们,摘了头盔走了过来,看了看乔玉山,说道:“钻头都是用阔马那边出品的坩埚钢做的,硬度比较高,损耗会有但也不大。而且钢是我们能自产的,就算损耗也无所谓,相比之下,里面那些从船上拆下来的战略物资才是用一点少一点了。我们本打算是只在生产零部件的母机上使用战略物资的,希望能在完全耗尽之前把加工精度提高到足够的水平,实现对母机的复制。现在用于直接生产武器装备,也是破例了,不过也还好,这台机器能加工的东西也不止火炮。”

    木云心穿越前开了个汽修店,穿越后自然就被吸收进了工业部干活。之前他在城阳工业区负责车辆工坊,大铁厂项目启动后又被调了来帮忙。

    阔马区最初那个炼钢工坊,现在仍然在工作着,专门生产一些工具钢。坩埚法虽然产量低,但可以生产一些高质量的钢材,尤其是可以生产高硬度的高碳钢,仍然不可替代。

    他说的这些,乔玉山他们是一点没听懂,只能茫然地点头:“哦,是这样啊!”

    木云心又转向万浩然说道:“老万,你们现在对碳含量的预测工作做得还算可以了吧?等这阵子磨合期过了,咱们制定个计划,从炼钢车间开始分流,碳含量适中的铸成胚,过高的就直接做成钢轨或结构件,其他不合适的就送去隔壁手工锻造。”

    万浩然点点头说:“没问题,不过这个还是得看需求分,准确率肯定到不了百分之一百,得做好废料预案。”

    过了一段时间,似乎是这门炮镗完了孔,被工人们喊着号子移了下来,放到板车上运到其它车间去了。

    来访的三人本以为会继续镗下一门,不过迟迟没有新炮运来,倒是木云心去拿着三个头盔回来,递给他们,说道:“待会儿有个实验项目,你们也做好防护。”

 第215章 锻造

    1260年,1月20日,金口市,五龙河大铁厂。

    何魏戴上头盔,透过窄缝很不习惯地看向外界:“实验?”

    木云心努努嘴:“一看就明白了。”

    说着,一队工人挥着铃铛,将一个刚铸出来的圆柱状物体推了过来。这东西体型不大,大概也就二三十公分,还红热着,散发着高温。

    何魏瞅了一会儿,问道:“这个,难道也是炮胚?”

    木云心点头道:“没错,是炮胚,而且是钢铸的。”

    何魏侧过去看了一眼:“可是,这不是实心的么,炮膛呢?”

    木云心摆摆手:“等下就要搞了,静观其变吧。”

    很快,在左武卫和陈文的指挥下,工人们将这个炮胚运到了车间内的另一台高大机械旁边,将它抬到了工作台上,用两杆长“叉子”固定住。

    然后又有人按动手柄,将这台机械接驳到了粗大的天轴上。在东边水轮阵列的驱使之下,机械内部一个圆柱形的巨大锻锤被牵动着沿着四根粗大的木柱不断升高,然后轰然落下,底部的工作面砸在这块钢炮胚上,发出令人心悸的巨响,钢胚轰然扁了一截。

    锻锤保持压力停留了一会儿,然后再次升高。此时四个工人趁机上前,合力将钢胚旋转了一个角度,然后钢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