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329章

1255再铸鼎-第329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样了。虽然没配火枪,只能用短矛和土制木弩凑凑数,也没经过真枪实战检验,但至少配齐了制服请本地裁缝制作的。统一着装后就有了精气神,列队装装样子,平时在周边地区巡逻一下,还是能胜任的。现在按日常计划,他们分了几拨,有的在巡逻,有的在站岗,有的在训练,在朱龙草一声令下,港口的大钟发出了召集令,将他们集结了起来。

    有的土兵已经巡逻到了北边乡间,等他们听到钟声跑回来的时候,远洋舰队已经与寒露号汇合,在一同往回赶了。

    当他们终于停泊到码头中的时候,朱龙草已经带领手下们在港区列出了一个整齐的大阵,虽然少了鲜花迎逢,但也格外符合东海人一向的风格。

    眼见着熟悉的面孔从船上跳下来,朱龙草几度泪盈,还来不及说些什么,韩松就主动招呼道:“朱兄啊,这五个月,在这里辛苦了!”

 第462章 回家:跨越地峡

    1264年,4月22日,西洋城。

    远洋舰队回归了“己方领土”西洋城,终于能舒舒服服地大口吃菜、喝酒、洗淡水澡,然后又舒舒服服地过了一晚。

    等到第二天,睡了个懒觉之后,韩松等三人与朱龙草开始谈起了正事,这才发现,他在这五个月内做的事情还真不少啊!

    首先,是修建了一些基础设施。加固了中央庄园,在港区修建了一个兵营,稍微修缮了港区的道路和码头,还召集城中商人集资开始修建一个位于河口的石质灯塔,不过到现在也就修了个地基。

    其次,是建立了一支武装力量,居然足足招了一个步兵营,虽说是用充足的资金砸出来的,战斗力也很可疑,但至少有了个基础了。

    再次,是加强了统治基础。他依靠本地唐商子弟,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幕僚团,虽然尚未对城中居民实行什么有效的统治或税收,但至少几个月下来在大户那里混了个脸熟,同时也对城中大户的分布、概况、结党情况有了个大致的统计。

    甚至,他还开展了一些外交行动,把自己人、幕僚和土兵混编成外交队伍,派往周边的沙里、冲古剌、苏洛鬲、丹马令、龙牙犀角等邦国,向他们宣示东海国在西洋郡的统治。其中大部分都对罗卫换了个新主人不置可否,甚至还有回派使节过来庆贺的。

    当然,朱龙草对他们仨在西边搞出了这么大动静也很诧异,看到那些骏马的时候,也像当初的狄柳荫一样两眼放起了光。

    顺带一提,这些马有不少发情了的,舰队不但让它们自行交配,还把种马带到了之前带来的那些蒙古马的马棚里,让它们播下种子。之后,这些蒙古马就留在西洋郡,繁衍壮大,为东海商社出力吧。

    朱龙草与三人交流完,突然摸着下巴说道:“从西洋城到龙牙门,风力太弱,航程太长,蚊子太多,载马的话恐怕不太好走不过,我有个主意。”

    说完,他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中,取来一张南洋地图。在它上面,海军军官已经根据这些日子收集来的情报,把临近地区的城市名称标注在了上面。

    朱龙草指着西洋城另一边的半岛北岸,说道:“就跟你们在哩伽塔做的一样,先不要载马,让船队直接绕过龙牙门,航行到北岸,这样船走起来没有顾虑,就轻快多了。同时在这边,我们把马群走陆路送过去,等到了那边再上船,这样它们就省了一大段海路,在陆地上也容易照顾。等你们汇合了,风向差不多也就稳定了,然后就可以乘风一路回本土了。”

    这个计划很合理,三人立刻就表示了赞同。但是韩松却在另一个方向表示了疑问:“等等,朱兄弟,怎么老你们你们的,你不跟我们一起回去吗?”

    朱龙草咧咧嘴:“这西洋城能没个人看着?这边刚上手,还有一大堆事要干呢,还是说你们谁想留下来换我?那就只能我留了,反正在本土也没什么牵挂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干嘛?别想歪了,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这边其实挺好的,眼看就要到夏天了,江南那鬼天气比这边还热,等到了冬天又冷得受不了对,西洋郡这么重要,肯定得派驻工作组吧?你们回去把这事搞定,等今年冬天到了,就让下批舰队捎几个人过来换我!”

    三人百感交集地对朱龙草应和了一阵子,狄柳荫皱眉看着地图,突然问道:“这么说,要运马过去,肯定得派兵护送吧。那可是去外国了,这事就没个什么说法吗,你不是想假道伐虢吧?”

    朱龙草哈哈一笑,拍掌道:“果然瞒不过你!这周边的几个邦国,大部分态度都还算不错,就只有冲古剌东边的这个龙牙犀角国,对我们不理不睬的。我打听了一下,可能是他们的国王跟当初的罗隆王有点亲戚关系,所以对西洋城还有些想法。既然如此,那就让海陆军去问候一下他们,让他们老实点。”

    三人哈哈笑了起来。狄柳荫又看了看地图,这“龙牙犀角”国位于半岛北岸,差不多就是后世泰国北大年府的位置,周边地势平坦,现在也是一个发展度不低的邦国,若是舰队从这里北上,倒也方便。

    他又比了比沿途的道路,问道:“从西洋城到龙牙犀角,道路就那么一条,途中肯定得经过冲古剌,你不是想把那里一起拿下吧?”

    朱龙草摇了摇头:“以后肯定是要扩张到那里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连西洋城这里都不敢说多么稳妥呢,哪里有空管哪边?之前,在冲古剌话事的几个大唐商都送来了礼物,只要没什么冲突就暂时别动他们,但你们经过的时候一定要走出威风来,好好把那些土包子震慑一下!”

    冲古剌是这道黄金地峡的另一端,同时也是龙牙半岛上发展度最高的地区,具有极大的价值,将来是一定要拿下的,但就现在来说,时机还不成熟。

    西洋城前往半岛东岸虽然陆路距离很近,但是海路距离遥远,从龙牙门绕过去得一千海里,而且沿途都是难行的弱风地带。说句不好听的,冬季顺风的时候,舰船从本土出发赶赴冲古剌说不定都比从西洋城出发要快呢!

    而控制冲古剌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控制海贸,没船怎么行?若是在那边常驻舰队,收益又很尴尬两头都是自己的,难道还能收两遍税?有这么多船,还不如派去印度收收保护费赚得更多呢!所以,朱龙草暂时并不打算把冲古剌拿下,只要那边老实点别添麻烦就好。

    李涛笑着点头道:“那是自然的,不过眼看风期就快到了,我们还是快点动身吧。除了龙牙犀角,你这还有什么麻烦没?我们一同处理了!”

    4月30日,一支人马混合的远征队从西洋城出发了。

    这支远征队有近三百人、44匹骏马和24头牛,后者是拉车用的,不但拉了两门幼龙炮和补给,还拉了不少货物准备顺便过去出售,真不愧是东海人的行事风格。

    此前,远洋舰队已经离港出发、赶赴半岛另一边了。在此之前,他们还在西洋城周边来了一次实弹演习和阅兵,以向当地人展示东海海军的赫赫军威,震慑潜在的宵小。

    西洋郡的人事也进行了一些调整,舰队带走了一些人,又留下了一些志愿在此常驻的也不能说志愿,因为朱龙草许诺只要在这里呆一年,就能分到整整一平方公里的土地,随着服役时间增长和立功还能分到更多。这个画饼很难说有多大实际价值,因为南洋茫茫的到处都是土地,根本不值钱,相反想把丛林开发成熟地还得投入大量成本,相比之下,人才是值钱的。不过,深植于中国人思想中的重土观念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留下来,当然,西洋郡开出的每月5塔尔起步的高薪也起了很大作用。

    最后,舰队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把他们在温州、泉州、宝安等地雇佣的水手都留了一部分下来,也没有全放下去,使得有人可以回乡散布发财的喜讯。最终,西洋郡的核心人口有了九十多人,再加上已经训练充足的本地守备营,应该足以让朱龙草在此有所作为了。而他们离开之后,朱龙草做出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朝龙牙犀角派出远征队了。

    这支远征队包括两个连的土兵和一批被舰队留下来押运马匹的正规军,此外还有伺候马的马奴和一些朱龙草在本地雇佣的幕僚,兵员数量不能说特别多,但战斗力在龙牙半岛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就这样,他们从西洋城出发,先是乘船到达了北方上游的大山之畔,然后进入了一处河谷之中,这里已经被数百年间南来北往的商旅踩出了一条道路,也是来往西洋城与冲古剌之间唯一的一条通路。

    虽然天热,但远征队中的唐人都穿着严实的衣服,戴着大大的斗笠,斗笠上还垂下了轻纱裹在脖颈处,身上涂满了据说能驱虫的药油,就是为了防备山中随处可见的可怕的蚊子这是远比刀剑和风浪还要可怕的敌人!

    而一旁的土兵则要清凉的多,穿的还是本地生产的海军制服,只是稍微涂油驱下虫。他们是本地人,对疟疾有一定的抵抗力,也不是说真能抵抗,只是存活率高一点罢了,该死还是得死,只不过死了也不太心疼。

    队伍中央的马奴们则最为特殊,他们大多是从小被阿拉伯人捉去的黑人,还是绝育过的,专门训练来伺候马匹,还别说,确实有一套,连黄法辛也比较佩服。他们也穿了海军制服,还涂了药,现在一人手里拿着两个拂尘,紧盯着身边的马儿,不断驱散来袭的蚊蝇。

    就这样,经过三天提心吊胆的行军,远征队到达了冲古剌。

 第463章 回家:冲古剌

    1264年,5月3日,冲古剌。

    “哟哈,居然有这么大一个湖。”

    黄法辛看到了前方出现的巨大的湖泊,不禁感叹了起来。

    此湖就是宋卡湖,或者该叫冲古剌湖,直径达二十公里,是冲古剌最显著的地标。远征队现在行进到了湖南岸,当地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开发度,到处都是农田和村社,蚊子的威胁没那么大了,所以黄法辛把那个笨重的斗笠摘了下来,终于能顺畅的通气了。

    在他背后,李保忠的声音传了过来:“黄少尉,注意防蚊!我看时间差不多,我们在此吃了午饭,然后继续往冲古剌城去吧!”

    李保忠是霜降号的船医,被韩松调入了远征队,处理队中的物资管理和防疫事宜,他说话了,大家也没意见,就地扎起了营地。

    虽然只是临时营地,但也毫不含糊,一部分人指挥土兵拿出铁丝网围好营地,一部分人在各处点起艾草,马奴们拉着马,不让它们去吃草喝水虽然这里看着草绿水清的,但鬼知道上面有什么东西,吃了会不会得病!

    取水和割草有专门的人负责,他们拿出瓶瓶罐罐,在罐口覆上两层轻纱布,再从湖中取了水,之后还要烧开了才能饮用。不过人可以喝热茶,马可不行,所以出了开水之后,马奴们还得用大桶将热水相互倒来倒去,让水凉下来才能喂马;割来的草,也要先用清水冲洗过,再用热水烫一遍,放凉了再与粮食混在一起喂马。这哪里是喂马,是伺候大爷啊!

    这样的流程实在是繁琐,不过确实有效。在这样严格的卫生制度和充足的营养供应下,远洋舰队船员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证,从本土一路走了这么远过来,因疫病而减员的数量不过二十多人,这在大航海时代简直是个少到耸人听闻的数字。船员们,尤其是听多了海上死人的雇佣水手,也发现了这一点,现在开始自发地维护起这一套制度。

    他们在湖边闹腾了一阵,惹来附近不少村民过来围观,甚至还有些胆大地过来兜售食物的。李保忠也不吝啬,出手买了不少新鲜蔬菜和鸡鸭过来,其中有些就是现从地里拔的或抓的,真的是新鲜透顶了,让刚从河谷中走出来的远征队好好打了个牙祭。

    吃完了这一顿,他们沿着湖边的道路继续前进,来到了传说中的冲古剌城。

    冲古剌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湖,它是有出海口的。在湖东,本来将湖水与海水分隔开来的一段狭窄陆地像被劈开了一样,出现了一道南北向的海峡,冲古剌湖和大海就这么连接了起来。与此同时,那段陆地就被分成了西北和东南两个半岛,西北大、东南小,而东南方的那个小半岛上,就树立着闻名南洋的冲古剌城。

    冲古剌城,也有称沙庭城的,是一座千年古城,面湖背海,既掌握了物产丰富的冲古剌湖的出口,也承接着来自中国的唐商们,同时也深受来自于印度的佛教文化所浸染,无疑是整个南洋地区的文明之巅。

    当远征队到达这里的时候,虽然已近落日,但仍能看出此城的繁华。这是南洋难得一见有砖制城墙的城市,城墙四四方方,典型的中式风格,透过城墙还能看到里面有不少中式高楼的飞檐斗拱,令人格外怀念。城外,不断有本地人赶着牛车或肩挑担抗将货物从南边的道路送往城中。在西侧的湖中,同样有数不清的小船将渔获或是从湖周边其他地方收购来的物资往这边输送。

    更为壮观的是,城西的港区中,不知道有多少船只正停靠在那里,其中大部分都是三桅以上的中式船只这是积攒了整整一个冬季的南下商船,他们在此完成了贸易,即将乘着夏季兴起的季风一举北上,将大量的南洋和西洋特产带回中国。想象一下,届时千帆竞发,那将是多么壮观而瑰丽的场面!

    “真是厉害啊!”就连李保忠也不得不感叹起来,“若不是这炎热的气候,还以为回了中国了呢!”

    章恺走了上来,拍了拍他的肩,说道:“舰队一时半会儿还过不来,我们暂且不用急,就在城外驻上三天。你带人把营地扎好,不要扰民,我去城里拜访几家大户。”

    李保忠点点头,这就回去安排了。他们也没攻占冲古剌城的意思,又往南行军了一段,在一处靠近道路的山脚洁净地驻了下来。

    另一边,章恺刚带着手下抬着礼物出发还没走多久,就见到了城中出现的劳军队伍原来是城中大户发现了这支远征队,害怕他们进了城图谋不轨,于是就赶紧备了些牛羊出来送瘟神,哦不,是劳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