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255再铸鼎 >

第593章

1255再铸鼎-第593章

小说: 1255再铸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滨城市会没有港口吗?众人怀着疑问等待着。又过了一阵子,果然一座海滨城市出现在了眼前——还真没有港口!

    这座城市地理位置倒是不错,位于一处半圆形的海湾东侧,海湾之中有一座岛挡住了海上的风浪,城南还有一条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理应是一座优良的港口,但城中却没有成规模的码头栈桥等港区设施,虽然也有一些小船,但都是随意停靠在沙滩上。看来,当地只有一些渔业,却没有上规模的海运业。

    “真是奇了……”朱泾感觉莫名其妙,“算了,先靠过去下锚,然后换小船过去问问吧。”

    说完,他招手将一名不穿军服的文职人员叫了过来:“刘见广,待会儿你就带一个班的陆战队下去看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

    刘见广是西洋公司的员工,祖上是流落波斯的西辽后裔,会说波斯话、大食话和汉语,所以被派到了探险舰队中做个通译。像他这样的在舰队中还有几个,其中还有欧洲出身的,毕竟当初探险的目的就是寻找新航路,自然要先准备好。

    这个命令正是他的分内职责,听完后就一抱拳答道:“必将尽力!”

    船队很快在港湾中找了处合适的海区下锚,然后刘见广就带着一队人乘小船上到了岸上。

    岸上的人也早早就注意到了这五艘巨大、奇特而美丽的船只,他们似乎从未见过这样的船,对从天而降的它们惊呼不已。

    玄天号上,朱泾用望远镜观察过去,对这些当地人也有些诧异:“不是黑皮肤的,更类大食胡人……哈,这么说我们果然快到目的地了!”

    另一边,刘见广等人登陆后,岸上的居民先是谨慎地后退,又围成了圈子,然后才有人大胆地上前交谈起来。

    当地人说的话与大食语类似,但口音用词有不小的区别,可能是方言的差异。刘见广与他们的交谈不太流畅,但基础的意思是能表达出来了。艰难地聊了一会儿后,他又取出一些糖果分发给围观群众示好,不久后就有得了好处的人跑出去,找来了城中的商人和贵人,交流才进一步继续了下去。

    很快,朱泾派了更多的商务人员去与当地人交换货物和补给,刘见广抽出身来,回到玄天号上向朱泾做报告。

    “……此地名为‘默迦多’,据称历史很久了,之所以靠海却无港,也是有渊源的。此地特产一种海贝,可用于制造紫色染料,欧洲贵人爱用,价格不菲,当地人多以捕贝制紫为生,所以靠海建城。原本这默迦多也是有港的,但自从北方的马林国兴起,占了此地,为专贝紫之利,便不许外来商船靠港,只许本国商人自陆路采买染料,港口和大船也因此毁弃,故我们如今只见城不见港了。”刘见广连比带划,很快将这座海滨城市的来龙去脉讲了个清楚。

    (注:即后世摩洛哥的索维拉,是罗马紫的主要产地。)

    朱泾听了连连点头:“默迦多么?嘿,这名字太拗口,以后改个汉名叫紫贝城得了。对了,你说他们被马林国占了……”他转头看向通译组中另一位成员乔瓦尼,问道:“这个马林国可就是那个马林国?”

    乔瓦尼黑发黑眼,但鹰鼻凹眼,是意大利地区出身的胡人相貌。他本是圣殿骑士团的成员,因多年与西洋公司交往,学了一口还算流畅的汉语,又是欧洲人,对当地情形更了解,所以西洋公司花了些力气把他借调过来,派到了探险舰队中。

    现在见朱泾发问,他不假思索地用不带曲折的汉语答道:“没错,就是默伽猎的马林国,那个异教徒的国度!”

    非洲西北角地区,也就是后世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家所在的区域,在大食语中称“马格里布”,意为“日落之地”。宋朝典籍《诸蕃志》中,对这个遥远的地方也有记载,即“默伽猎”。现在统治默伽猎地区的,就是一个被称作“马林”的国家。

    朱泾得到确定的回答后眼前一亮,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一张地图前,指着上面说道:“马林国!那我们岂不是快到目的地了?!”

    这张地图是从威尼斯人手中买到的“泰西地图”,相比华夏人自己的地图要粗陋写意许多,但也大致绘出了欧洲大陆及地中海两岸的情形。其中,地中海西部海口犹如一对牙齿上下相对的形状描绘得格外清楚,此处海口也正是探险舰队既定的目的地。

    在地图上的海口周围,北边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分成了好几个国家,而南部相对的默伽猎地区中只有一个国家,便就是这个马林国。

    如果舰队抵达了马林国,那么说明他们已经离目的地不远了,他们真的找到了一条通向富庶的地中海的新航路!

    乔瓦尼实际上也心潮澎湃,他自己的国家只是意大利地区西部一个边陲小国,他却有幸乘着世界上最伟大国家的强大舰队,自大食出发,一路穿越赤道、探索非洲、建立拓殖点……最终回到了欧洲!

    他当即抚胸俯身,恭维道:“没错,我们即将见到直布罗陀海峡的日出了!这是多么伟大的功业啊,这一定是上帝的意志!舰长,您简直是天父的使者!”

    朱泾得意地摸起了下巴,但听了他后面的恭维,连忙摆手道:“别什么天父不天父的,要说使者,我也是国公会的使者。”

    他们在紫贝城停留了一夜,用货物换取了一些新鲜饮食,还换了一些当地特产的贝紫以供参考,第二日就继续出发了。

    7月12日,舰队又遇到了一个上规模的海滨城市,城中遍布白色的石屋,朱泾便称其为“白屋城”。白屋城倒是有港口,但规模太小,不合适停泊大船,而且舰队也无心停留,稍作记录后就继续踏上了征程。

    (注:即摩洛哥的达尔贝达,又名卡萨布兰卡,前者为阿拉伯语,后者西班牙语,意思皆为“白屋子”)

    7月13日。

    “呜啊……哇!”

    突然一阵嘈杂的喊声传来,舷窗边小憩的朱泾打了个激灵,睁开了眼。

    昨夜,舰队乘着西风航行了一夜。眼看着即将抵达目的地,朱泾心中激动不已,半夜便睡不着了,来到舰桥上,就坐在窗边守着。结果守着守着居然睡了过去,直到外面声音传来才醒了过来。

    “天亮了?”朱泾一个激灵站了起来,看着窗中透出的光,懊恼不已。不过很快他更加清醒过来,发现窗外虽有光却不强,说明太阳还没完全升起,“还有机会!”

    他瞥了一眼旁边的钟表,果然,也就刚过13点——这是本土时间,换算到当前时区应该是5点多——于是跟值守军官打了个招呼,就披上大衣,蹭蹭蹭爬到了甲板上去。

    甲板上风大,但已经挤了不少船员,他们见舰长上了纷纷拘谨地行礼。朱泾随意一摆手,然后转身就看向了东方——

    在东方的海平线上,白光正喷薄而出,驱散无边无际的黑暗。

    大风和大浪仍然从背后的西方不断涌来,但无法对抗这光明。终于,光明越来越广,将大海和周围的景象逐渐照亮,随后,一点红光在海平线上浮现,然后就在眨眼间,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跃升出来,光芒大放,照亮了更广的海域。

    在北方,模糊的山影在海面上浮现;在南方,连贯的海岸线和港口逐渐清晰可见。一南一北的两片陆地,夹出了一道狭窄但可通行的海峡——

    “万岁,万岁!”有船员激动地喊了出来。

    朱泾狠狠一拳捶在舷板上,几个月来的期许、无聊、烦闷、炎热、兴奋、担忧、病痛、激动、紧张、喜悦涌在了一起爆发,最终大喊了出来:

    “新航路,我们找到了!”

 第825章 麻烦

    另一边,西分队的航程也在继续,一路无事,于7月5日行进到了南纬5度附近。

    这一路走来,海岸线虽略有曲折,但总体上仍保持东北走向,正当他们怀疑海岸是不是会一直延伸到赤道甚至更远的时候,眼前却豁然开朗,海岸线拐向了西方又到了一处海角!

    “果然,最后还是没跟非洲连上啊是个好事。”潘学忠看着最新绘制出的海图说道。

    在这份海图上,非洲大陆巨大的轮廓已经近乎完全勾勒出来,而天涯洲也显现出了东南侧漫长的海岸线。从面积上来说,他们的这次探险几乎把人类的“已知世界”拓展了一倍,可喜可贺。

    吴风平拿了把尺子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那么,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距离朱泾他们探出来的非洲西角也就三千公里了,不近,但也不远,我们要不要过去看看?”

    潘学忠想了想,说道:“先不过去了,我们再往西走走。这天涯洲总不可能无穷无尽吧,地球是圆的,我们往西走走,说不定能一路返回本土去呢?”

    吴风平笑道:“那可真牛了,绕地一周,前所未有的壮举啊!”但他看了看地图,又说道:“可是,北分队要是再这么走下去,就快要到欧洲了。这欧洲人多又乱,与探险就不一样了,不是画了地图就完的,还得跟人打交道,光凭朱泾他们能行吗?”

    潘学忠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也是算了,不贪大求全了,我们报给本土,让他们决断吧。这几天,我们再往西走走,能探多少是多少。”

    于是,船队继续出发,又无趣地航行了五天,正巧在赤道附近遇到了一处巨大的河口。

    他们将这条河命名为“赤道河”,在河口停留了下来。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这条河有多重要,而是在河口内见到了人迹这一路走来,他们总共才在海边见到过两次土人,不管能不能有效交流,收集些信息总是好的。

    不过,这处人迹是一个小村子,里面的人见到这些巨舰到来惊恐无比,直接逃到丛林里去了。

    船员们见状哭笑不得,只得登陆去村子里收集些遗落的物品,又停靠了一夜,看能不能把人等回来。

    7月13日,日珥号上。

    清晨,通信兵将一份最新的电报送了过来,潘学忠看后有些意外:“要我们尽可能收集一些,最好还有种子?”

    “什么东西?”吴风平一边啃着一个奇怪的果子一边问道。

    潘学忠把电报纸递过来,然后转身去架子上取了一个圆球过来,顺手往地上一扔,然后它就弹了起来。

    昨天船员们在村子里收集到许多东西,主要是石器、骨器和极富特色的木雕等等,还有几个这样的奇怪的有弹性的球体,不知道是什么做的,一股脑带回了船上,准备带回本土去当成“异域奇珍”。当日,他们例行向本土发电报,报告了这次发现。本以为本土会例行回个“知道了”完事,没想到这次却特地指明要收集这种圆球,最好能找到它的原材料,看是怎么生产的,如果是植物就带些种子回去。

    吴风平看了看电报纸,明白过来:“哦,他们是觉得这东西可能是跟古塔波胶同类的胶质,可能会有大用,所以要我们收集些。倒也有道理,只不过古塔波胶不是硬的吗?这东西这么软,也不一样啊。”

    古塔波胶在南洋发现之后,因其独特的性质,在华夏工业许多领域都有应用,需求量很大,种植园不断扩大仍满足不了需求。如果能在这异域的天涯洲发现类似的东西,那显然是个好消息。

    “谁知道呢。”潘学忠摇摇头,“南橘北枳,不同地域出产的同类东西表现不同也正常,软的也有软的用途,说不定比硬胶用得还多呢?倒是外面连个人都没有,去哪找啊?”

    吴风平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听说古塔波胶是从树上割出来的,那我们也去周围的树上割割试试,说不定运气好就找到了呢?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等村民回来,再打上几天哑谜,看能不能问明白了。”

    潘学忠耸耸肩:“也就只能这样了。”

    决定做完,他俩继续吃着早饭,可还没吃完,又有一封电报过来。

    “什么事?”吴风平一边嚼着一片煎肉一边问道。

    “不太好。”潘学忠把电报纸拍到了桌上,“朱泾他们遇到麻烦了,计划说不定得更改,我们不能在这儿耽搁了。”

    与此同时,海口,丹杰港。

    丹杰,即后世的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南岸,自公元前的腓尼基时代就是地中海的重要港口之一了。商船进出地中海,必要经此港过;欧洲的货物要交换非洲的黄金,也要从此港来往。显然,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所在。

    相比之前遇到的紫贝、白屋两座小城,这个丹杰港有充足的港口设施可供大船停靠和维护。也是因此,当朱泾他们发现海口南岸就有这么座港口的时候,是很欣喜的。

    可是,现在华夏探险舰队北分队的五艘船就停留在这座港口之外,却迟迟得不到入港的许可。

    港中,许多居民挤在海边,指指点点地看着这些仿佛天神降临一般的巨舰。与此同时,船上的华夏船员们也在好奇、无奈而恼怒地看着他们。

    一艘华夏人的小艇自港中驶出,摇着橹向北回归了舰队中,又靠到了玄天号上。上面的几个人沿着舷梯爬上了船,又进了舰桥。刚一进去,舰长朱泾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现在可以入港了吗?”

    几人之中的刘见广上前羞愧地答道:“我等无能,港中的马林国土官始终不松口,说入港就不能入地中海,入地中海就不能入港而且看他们的意思,是根本不打算让我们进地中海。”

    当下,海口南部的默伽地区由柏柏尔人的国家“马林国”统治,而马林国的财政相当依赖于贸易收入,因此他们对贸易实行管制垄断策略,对商船的来往看得很死,即便是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东方人也一样。

    “真是一帮蛮夷,夜郎自大!”朱泾气恼地摇了摇头。

    前不久,当朱泾率舰队抵达这处海口的时候,兴奋无比,欣喜异常这意味着他们已近绕了非洲大陆一个圈,探索出无数未知之地后又回到了已知之地,找到了一条进入地中海的海上航路,这是名垂青史的壮举啊!

    然而,在这即将功成的时刻,却有一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阻挠他们入港休息,可笑而令人无奈!

    实际上凭借燎原级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