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258章

春秋大领主-第258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玛?

    你说钻就钻?

    好吧……

    杀人依秦律最轻也是成为刑徒。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远大抱负没实现?

    俺钻!!!

    事实上,封建王朝时期的诸夏阶级一直以来都很分明。

    某些时期只有身份地位够了,才有资格手持武器。

    齐人游侠中那些有正经兵器的是什么人?

    他们因为血统的关系,混成了游侠中的大佬。

    现在,一群大佬很想将祖传的另一个“技能”发挥出来,努力地约束团结在自己左右的小弟们,想要有个像样的冲锋队形。

    只是吧?

    能奢望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知道什么叫阵型,又能听得懂指挥吗?

    那真的就是“你特么在逗我”了。

    不可能的!

    结果就是,出了营地的齐人开始放飞自我。

    为什么冲?

    打晋人啊!

    打不打得过?

    不知道啊!

    那为什么还要冲?

    别人冲,俺就跟着冲咯!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在呐喊狂奔的齐人。

    这一幕让晋军感觉莫名其妙。

    同阵营的齐国贵族以及战士,同样是一头雾水。

    拼杀是战士的事。

    黎庶来战场就来了,安份干摇旗呐喊的活,不好吗?

    “这……”士鲂扭头看向吕武,问道:“何意也?”

    还要问?

    吕武对下方喊道:“命赵武、士渥浊各率一‘旅’巡于营寨左右!”

    营寨肯定也要进入到戒备状态。

    这样的场面能碰上,也算是极度的不可思议了。

    如果营寨让齐人给冲进来?

    包括吕武在内,他们这些晋军必然会被钉在军事历史的耻辱柱上面。

    那个叫士渥浊的人,他是士鲂的堂弟。

    现在就是这样,能够有个一官半职,肯定是出自某个家族。

    家族越是显赫,当官的族人就越多。

    吕武在心里骂娘。

    玛德!(一种问候)

    搞乜嘢啊!??

    齐君玩特立独行也就算了。

    齐国就没有贵族拦一拦的?

    可控的战争不打。

    真要玩那么大???

    还是说,齐国上下有些玩不起,整体放飞自我了?

    既然齐国不按照常规战争的步骤来?

    那可就别怪俺了!

    吕武又是连续下了几道命令。

    营寨中只要能喘气的,全部进入到备战状态。

    同时,他让人敲响战鼓,提醒阵前的魏琦发起攻击。

    人在前方的魏琦听到后方急促的战鼓声被敲响,扫视了一眼有点骚乱的齐军,示意掌旗官将旌旗舞起来。

    齐军之所以骚乱,主要是他们事先也不知道自家的国君会这么玩。

    而他们的国君,也就是爱玩小能手吕环看到场面那么大,忍不住正在手舞足蹈表达喜悦。

    魏氏的军队,陈列于前方的战车最先动起来。

    它们经过一段距离的加速之后,马蹄的踏动中,以及车轱辘的滚动中,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咆哮。

    紧随其后的是身穿藤甲、木甲以及皮甲的魏氏士兵。

    他们保持队形快步奔跑着,努力跟上战车的速度。

    为什么是这么一批士兵最先上?

    因为他们的穿着相比身穿铁甲的袍泽更为轻便啊!

    再轻的铁甲都有个二十来斤。

    可能二十来斤的负重对士兵来说不算什么,却一定会拖慢一些速度,对体力的消耗也更大。

    现在的贵族对战争一点都不陌生。

    只因为不会作战的贵族早被淘汰了!

    他们很清楚有时候哪怕是快一个呼吸,却能左右一场对决的胜负。

    崔杼还在震惊己方到底是怎么了。

    等他反应过来,收到的消息是晋军已经发起攻击。

    等等!

    双方出战的主将没唠嗑呢?

    晋军怎么就能发起进攻!

    然而,崔杼已经知道己方营寨中的黎庶出营发起冲锋,知道是齐国这边不讲规矩在先。

    这……

    “攻!!!”崔杼满脸纠结和无语,硬着头皮发出命令。

    齐军的战车也动起来了。

    一样是步兵迈腿赶紧跟上。

    一切需要速度的战争载具,速度有没有起来,代表着能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破坏力。

    魏氏的战车老旧皆有。

    旧的款式不提。

    新的战车是购买自阴氏。

    出产自阴氏的战车进行了很多的改进,最为明显的就是能够进行小范围的转弯驱动,还能在高速行驶时紧急刹车。

    仅仅是不用绕一大圈来转弯和能刹车,就是轱辘史上的一大进步。

    别看只是两个改变而已。

    吕武帮忙节省了至少一千五百年!

    另外,阴氏出产的车身比旧款会大上一些,车轱辘还伸出去两个能要人命的搅拌棍,给人看一眼就知道是凶残无比的凶器。

    抢先提速完毕的魏氏战车,径直地冲向还没有提起速度的齐军战车。

    能看到两乘战车在交错而过时,车上的主将和戎右非常忙碌,驭手也得不到清闲。

    战车主将和戎右忙着射箭或挡箭。

    战车驭手则是控制战车利用“搅拌棍”,给敌军战车的马或牛的腿来上那么一下子。

    高速行驶的战车,轱辘持续高速滚动,一根“搅拌棍”随着轱辘的滚动一直在搅拌,扫过什么玩意都能给搅碎了。

    跟在后方的步兵,他们看着前方一阵阵的人仰车倒,一次次都要闹出极大的动静,泛起小范围的烟尘覆盖住了视野。

    晋军这边的步兵只管向前冲,不遭遇“漏网”的齐军战车就绝不停步。

    齐军的步兵阵列却是遭到驰骋进去的晋军战车肆虐和摧残。

    那是一副什么模样的画面呢?

    烟尘弥漫的区域,齐军步兵听着马蹄声和车轮滚动声越来越近,想要睁大眼睛看清楚,眼睛里面跑进了灰尘,来了个泪流满面。

    一般是什么都没看清楚,一阵“轰隆”声响中,齐军步兵要么被撞飞,不然就是腰部或大腿一阵剧痛,没死就躺在地上大声惨嚎或小声呻吟。

    他们脑子里未必能反应过来,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站在巢车上面的吕武注意力从正面战场移开。

    魏氏的两个“师”已经全面压上。

    他们占据了抢先发起攻势的便宜,没让战车数量占优的齐军有所表现的机会,一开打就形成两军的“贴紧”拼杀局面。

    在晋国,魏氏是出了名能打阵地战的家族。

    只要能跟敌军贴紧互搏,拼打呆仗的兵源素质,没一家敢说能稳赢魏氏。

    阴氏和范氏分别一个“师”也在跟着推进。

    这两个“师”干的事情是保证魏氏的两个“师”不会受到侧翼的威胁,收到命令也能向外脱离,再对齐军发起钳形攻势。

    开打之后,战场渐渐被烟霾所笼罩。

    别说里面的人了,外面都无法看清楚整体的交战态势。

    现在只能是分别哪里的动静比较大,用传来的声音判断,哪里打得正激烈,哪一个区域又没有发生交战,或是已经分出交战胜负。

    吕武比较在乎的是那些漫山遍野狂奔的齐人。

    这些家伙跑得太乱,使人压根就无法判断到底会干出什么事。

    “正面无忧矣。”士鲂看来也是对魏琦有绝对的信心?

    他看着漫山遍野的齐人,问道:“如何应对?”

    吕武这不正在思考吗?

    需要先看看那些乱跑的齐人,是“老老实实”跑到正规齐军的后面加入“排队”梯次,还是威胁正面战场的晋军侧翼,或是跑来晋军营寨。

    不怪士鲂一时间懵逼。

    真没谁遇上过这种状况。

    目前诸夏的战争很讲规矩。

    赢是赢得光明正大。

    输,基本上也是输得清清楚楚或心服口服。

    乱糟糟的交战状况?

    因为没碰上过。

    不知道怎么处理,很正常的。

    吕武看向了齐军的营寨。

    那里属于齐君吕环的旗帜正在飘扬。

    只是,齐军的营寨看着怎么有点空旷。

    吕武的目光在狂奔的齐人和空荡荡的齐军营寨来回扫视。

    咦!??

    一个念头在吕武的脑子里滋生,越想越是心痒痒。

    是齐君先不讲武德的吧?

    这样,俺干了什么,算不算是迫于无奈的一种反击?

    俺忍得那么辛苦。

    想好好当个人的!

    现在……

    俺忍不住了啊!!!

    圣光啊,你有看到那个敌人吗?

    你看,那个家伙看起来值得一战!

 第382章 你咋不跑;寡人为什么要跑

    吕武想道:“我有带来符合齐君身份地位的玉吗?”

    杀?

    哪怕那个国君再怎么该死。

    杀,肯定是不能杀的。

    也不是不能杀,要看能不能承担起那个后果。

    从以往的例子来看,杀死国君的人基本都断了前程?

    不太好说是因为什么。

    有些是自己作的。

    更多则是遭到了同为君主的针对。

    事实上也是那样。

    有句话叫“物伤其类”。

    就算是为了保证国君的不可侵犯,又有哪个国君会去栽培敢杀死国君的人。

    幸好吕武在出征秦国之后,一直有携带一些上好玉石出征的准备。

    他在“鄢陵之战”时,其实有想过俘虏养由基或潘党。

    可惜的是,没有找到实施的机会。

    战争并没有因为某个人有什么想法停顿下来。

    魏氏的两个“师”正面硬撼齐军的一个“军”,缓慢但是稳健地推进中。

    那是双方士兵面对面,手里操戈不断攻击,一方向前推,另一方控制不住向后退的场面。

    并不是那种不分敌我混在一块乱杀的画面。

    在进入“贴紧”肉搏阶段之后,双方的战车已经退出战斗序列,靠的是步兵努力分出一个胜负了。

    每时每刻都有士兵倒下,大地出现了一具具的尸体,干燥的土壤被鲜血所滋润。

    这种交战不需要太多的战术技巧,比拼的是哪一方的士兵意志更加坚定,也是在比拼体力上的消耗。

    在这一点上面,晋国的魏氏士兵明显比齐国士兵更有优势!

    魏氏的士兵仿佛不在意同伴倒下,一个士兵倒了下去,另一个士兵立刻补上空缺。

    齐军的士兵看到同伴倒下,会有刹那间的慌乱。

    在补位方面,齐军的速度也比魏氏慢多了。

    打着打着,魏氏阵列第一排逐渐被身穿铁甲的士兵取代。

    他们的作战风格比身穿木甲、藤甲和皮甲的同袍更加大胆。

    只要齐军士兵的战戈不是招呼脑袋,凶悍一些的魏氏士兵就会选择用铁甲保护的部位硬扛一下,再收割掉对面齐军士兵的小命。

    胸甲面对战戈,光滑的铁甲有很大的概率能将碰触到的“援”给滑开,只是留下一道擦痕,没有造成破防效果。

    所谓的“援”就是平出的刃,上下两刃,前有尖锋。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

    它长约八寸,宽两寸,体狭长,多数体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

    这样一来,齐军不免成了不断后退的一方。

    他们在不断后退中,挤压了后面友军的有限空间,搞得友军不得不往后退却来重整队形。

    正面战场的晋军是以魏氏的两个“师”为主力。

    来自阴氏和范氏的各一个“师”则是帮忙看顾侧翼。

    出了营寨的齐人,有些跑得快,已经开始在冲击侧翼,下场无一例外是被当场杀死。

    天晓得这些齐人到底在想什么。

    他们以为自己是谁呢?

    三三两两就敢冲击阵列严谨的军队。

    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一些齐人就聪明多了。

    他们携带了猎弓就远远地放箭。

    没有携带猎弓就捡起地上的石头远远地丢。

    至少没有傻乎乎地冲上去送死。

    齐人不是正规军,注定箭的质量不怎么样。

    事实上,哪怕是各个诸侯国的箭矢,箭镞都不一定是金属结构。

    齐人用猎弓射出去的箭矢,箭镞要么是绑上尖锐的骨头或石头,要不就直接是削尖的箭杆。

    不能说这样的箭镞没用。

    只是猎弓的张力也就那样,射远了箭矢就会轻飘飘,射中人只会导致受伤,无法造成致命的效果。

    保护魏氏两个“师”侧翼的阴氏和范氏各一个“师”,对上那么些“苍蝇”很烦。

    晋军这边当然有弓箭手,不过他们并不处在战阵的前方,视野被己方的同袍挡住,办不到精确的将“苍蝇”拍死。

    如果是进行覆盖式的射箭?

    老实说,会显得很浪费。

    看就看战场指挥有没有那个心思做出安排,将一部分弓箭手调到前方来应对外围的那些“苍蝇”了。

    吕武还在扫视战场。

    他其实有些不明白魏琦怎么没动用弓箭手。

    魏琦打从一开始就没让弓箭手射箭。

    齐军那边肯定也有弓箭手,一样从头到尾就没什么存在感。

    是忘记了?

    还是时机不对?

    “将主欲出战?”士鲂已经发现吕武的蠢蠢欲动。

    吕武说道:“营寨由下军佐负责,武放心。”

    他说完喊下方的人降落巢车的车斗。

    而在之前,他已经让能骑马的士兵进行集结,同时调配了一定数量的战车部队。

    因为是要进行奔袭,步兵就没打算带了。

    阴氏培养骑兵已经是三四年的事情,是培养出了不少善于骑马的人。

    并且,吕武每一次出征都要携带大量的马匹,压根就不缺马。

    在这两年中,阴氏跟北方游牧部落的贸易就没断过,陆陆续续一直在增加“蒙古马”的数量。

    当然,现在肯定是不叫“蒙古马”的,该称作草原马才对。

    吕武现在能调动的骑手约有两千人,再加上百来乘的战车,突击空荡荡的齐军营寨,完全是足够了。

    他见士鲂一脸急切地想说什么,抢先说道:“武前去问候齐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