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339章

春秋大领主-第339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往,阴氏骑兵就是这么逗着秦军,使秦军知道周边有阴氏骑兵在游弋,丝毫不敢有任何的放松。

    一开始秦军的应对比较笨拙,每每会抽调传统部队追击阴氏骑兵,很多时候只是浪费时间的白白追逐,一旦给阴氏骑兵逮住机会甚至要被反咬一口。

    后来,秦军开始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他们发现周边有阴氏骑兵,会交给己方骑兵去应付。

    到这种阶段,双方的传统部队成了看客,较量只存在于两军的骑兵之间。

    到来的秦军骑兵只是游而不击,多少让吕武体会到了秦军曾经的感受。

    大军当然不能随意停驻。

    事实上,除非完全不具备军事素养,要不哪个将军敢不看实际环境,随意选择地方进行驻扎?

    暂时停下的阴氏大军很快重新开拔。

    因为外围有秦军骑兵在游弋的关系,吕武再一次调整了行军的队形,不是将所有部队凑得挤成一堆,相反是以一“师”为单位,互相之间的间隔放大了更多。

    这样做很有道理,能够保证各个独立部队的严整,发生变化不至于蔓延到全军,一个“师”遭到攻击,周边各“师”能用弓弩支援,甚至合闭之前刻意让出的“空隙”进行合围。

    一路游弋在阴氏大军外五里左右的秦军骑兵太谨慎了。

    无地有看到敌军各“师”之间拉开距离产生的战机,更多是察觉到了危险。

    他们跟随得并不是那么舒心,损失方面也远比预料要大。

    “阴氏单骑走马战力胜于我,与之相拼,杀敌一人,我损三人!”无地跟阴氏骑兵打了几次,前前后后战损进去一千两百多人。

    他们其实是想用学自吕武的战法,找机会给阴氏的传统部队来一下,好几次看似机会不错,每一次都是无地选择了退缩。

    无地的谨慎并没有招惹其余秦国贵族非议。

    这是建立在几次跟阴氏骑兵较量下来的双方战损对比,以及有小股己方骑兵被咬住导致一个都没跑掉,用来证明秦国骑兵还不成熟的残酷事实。

    嬴武说道:“敌军向前便为好事。如能往‘雍’而去,你我皆有大功。”

    他们已经跟在阴氏大军周边六天。

    越是后面,他们越不敢与阴氏骑兵再纠缠,结果是双方的距离拉远到七八里,一度甚至拉到十五里远。

    秦军骑兵发现阴氏骑兵再次上来,每一次都是赶紧跑,导致他们对阴氏传统部队的威胁已经消失,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尾随窥窥视。

    如果用吕武的话来说,数量变成八千左右的秦军骑兵,诡异地变成了一支规模超大的斥候部队。

    距离拉开之后,吕武多次设下陷阱想要诱使那支秦军骑兵再来,一次次都是落了空。

    比较诡异的是,秦军骑兵明知道后面落着魏氏的军队,他们却好像视而不见。

    这里面有因为魏绛小心谨慎的关系,再来是阴氏骑兵一直在盯着。

    说白了,秦军骑兵怕的是被阴氏或魏氏传统部队纠缠住,再被阴氏骑兵围拢上来。

    到这一个阶段,过来的那支秦军骑兵已经从实际上变成一支“存在部队”的角色。

    也就是明明有那么一支军队,可以作为一种威慑力量,真拿出来却没办成什么事。

    要是秦军骑兵能解决掉阴氏骑兵,事情的发展会变得不一样。

    然而,秦军骑兵打不过阴氏骑兵,发现这一点的无地等秦国贵族,他们只能接受这样尴尬的一个现实。

    他们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更加坚定要训练一支有战斗力的骑兵部队,认为骑兵的出现将会改变旧有的战争格局。

    仅是在这一点认知上面,秦国在吕武身上的亏就没白吃!

    吕武率领大军抵达预定地点,等待魏绛将部队带过来,外围的营寨设施立起来,筑造永固款式的相关工程作业开始进行。

    这里是后世“咸阳”附近,目前并不存在任何的人类定居点。

    现在的环境注定没人定居和开垦,走到哪都是各种各样的植物,树林的密度大到惊人。

    “阴武为何再次驻足不前?”无地看着前方渭水之边,一座看上去非常大的营盘已经渐渐有了轮廓。

    嬴武则是说道:“阴武耗我粮草,魏氏为何无异议?”

    秦国两次刺杀吕武,仇恨完全解不开。

    魏氏跟秦国没有私下的矛盾,产生较量也只是为了生存空间的争夺,再来就是属于晋国和秦国在国家层次的相争了。

    所以,秦国君臣是真的搞不懂魏氏怎么会那么软,一副阴氏想怎么样都附翼的态度,并且是真的在不及损失相助阴氏。

    无地只在乎自己的任务,没多余的心思去管晋国阴氏和魏氏什么关系,说道:“敌军驻营。营盘之大有异,君上若率军前来,阴氏可愿启战?”

    建造营寨?

    哪怕没学过兵法,还不知道这种状态下的敌军好欺负吗???

    他们其实想抽冷子去给阴氏的军民来一下。刚重新聚集完毕,组团出现的不一会,阴氏骑兵再一次来热情款待,以至于事情没干成,还白给了数百人。

    这只是再一次证明一点,想干成什么事都要有相应的实力基础,要不机会再难得也与自己无关。

    营地之内,吕武只将魏绛叫过来,说道:“中军佐、下军佐南下侵‘伊洛’,‘前劲’败于洛水之旁,两‘旅’仅以彘裘孤身而还。”

    魏绛好像是没有反应过来,光是瞪大眼睛了。

    吕武补了一句,道:“伊洛之戎击彘裘于半渡。”

    魏绛还是不明白,问道:“与我西征何干?”

    范氏和赵氏去入侵伊洛之戎,两地相隔数百里,伊洛之戎跟秦国也不是盟友。

    然而,他们都是晋国家族,哪能是完全没关系呢。

    后面会起到相关效应的。

    吕武干脆不说话了。

    他只是在提醒魏绛,他们跟秦国的战争,范氏、赵氏跟伊洛之戎的战争,越来越有点无所不用其极的样子了。

 第501章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事实上,吕武一点瞧不起秦军骑兵统帅的意思都没有,甚至高看了不少眼。

    他们在进行的战争已经不是“诸夏传统”的模式,打的是一种没有规则的战争,再怎么谨慎小心,一点都不为过。

    很多人会对“无过便是有功”感到嗤之以鼻,不会设身处地想想,自身是个什么情况,对方又是哪般模样,单独去观看结果,忽略了其中的过程。

    成了的,各种脑补、洗地加美化。

    败了的,各种忽视、嘲笑加抹黑。

    不过,人的天性就是那样,也就有了“成王败寇”一说。

    事实情况也是,胜者无可指摘,败者坟中委屈。

    今天,无地像往常那般进行窥探,越来越觉得事情不对劲。

    阴氏和魏氏的辅兵一直在收集各种材料,树林被砍得不成样子,各种灌木以及荆棘被清理,动作大得令人不思考都不行。

    靠近渭水约七八里的平地,一个四四方方的沟渠正在被挖掘。

    无地派人冒死靠近了观察,发现沟渠的宽度约有五米,深度大概是三米?

    后面,阴氏和魏氏的辅兵弄来削尖的长木桩,紧靠沟渠斜着向外插了一排又一排,俨然就是在布置硬寨级别的防御工事。

    看到这里的秦国贵族,他们完全明白吕武就是在搭建一座用于打防御战的营地。

    这座硬寨可能不比城池防御力高,关键比建设城池更加容易。

    它哪怕这一次没有用上,阴氏完全能够进行驻军,成为继“吴阳”之后埋在秦国腹部的一枚钉子。

    秦国众贵族认为自己猜测无误,认定吕武就是在结硬寨,反倒是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郁闷了。

    嬴武说道:“我等在此已无功用,早归详细禀于君上。罢兵止战,率兵来攻,由君上决断。”

    一些消息当然早就传回去。

    然而,小兵的视野就那么大,知道的信息也有限,只能起到“带个话”的作用。

    他们身为将领,信息方面远比小兵占据优势,亲自回去怎么都能来个“奏对”的效果。

    也就是,他们能更详细地述说情况,秦君嬴石有疑问能及时答疑解惑,甚至可以根据现场问答来给予秦君嬴石提供一定的意见参考。

    秦君骑兵退却,瞒不住吕武。

    他只是出动阴氏骑兵尾随十余里,没有要求有所斩获。

    没办法的事情,阴氏的骑兵建设也是起步阶段,很多东西需要进行摸索,累积足够的经验,再来整理出一套合适自身的战术战法。

    其中,合适自身最为重要。

    不是有一句话吗?叫:打铁还要自身硬。

    毕竟,别人用起来很利索又有用的战术,自己用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

    拿这一次秦国派骑兵过来袭扰为例子,他们在学吕武运用骑兵的方式,应用和战果方面只能说稀烂。

    然而,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则是被秦国贵族缓缓地推开了。

    也就吕武不知道统率秦军骑兵的秦国贵族得到思想升华,要不没可能轻易放走。

    魏绛跟着吕武来到某个小山头,眺望着远处,说道:“此处地势开阔,无甚险要可凭。如秦人不服,开垦农耕必遭其扰,上军将为何择此地筑城?”

    筑城?

    魏绛哪只眼睛看到是在筑城。

    吕武傻了才会现在去筑城,他只是在埋钉子,为更远的将来做准备。

    不过,道理是那样的道理。

    两百多年后的秦国选择在这片区域打造都城,背景是有一座函谷关在前方作为屏障,山东诸国不破函谷无法威胁到都城。

    吕武对魏绛笑了笑,没有给出什么答案。

    目前没有函谷关,地皮则是魏氏的封地范围。那边地势险要,某种程度来讲就是穷山僻壤,不具备什么农业的开发价值,得不到魏氏足够多的重视。

    这个也是当前人们的观念问题。他们连疆域概念都不是那么清晰,价值观里面有的是筑城,才能将城池周边涵盖成为领地的一部分,其余没有城池的所在则视为无主之地。

    当下有太多的“无主之地”了,一直想要将现有地皮利用到极限的晋国,一样有很多能开发却没有利用的地方。

    数十年前晋国内部甚至还有赤狄和犬戎部落在逐水草而居,晋景公在位时才将这些异族消灭或驱赶,使得晋国的有效控制范围增加了一倍之广。

    所以了,别看吕武带着阴氏和魏氏的军队一直在向西,暂时构不成入侵秦国的事实。

    他们的要逼近到秦国某座“城”或“邑”,乃至于是离某个秦人聚居的“邦”足够近,才算是正儿八经的侵略,要不从“法”到“礼”只是在“无主之地”武装游行而已。

    吕武早在思考用什么方式从魏氏手里拿到“函谷关”的那一块地,随着削弱秦国的举动越来越见效,也许不应该只是想,要想办法付之行动了。

    他抬手指向了西边,对魏绛说道:“此处往西抵‘雍’无险要之所,‘雍’往西两百里有一处为‘仓’。若能驱逐秦人过‘仓’,八百里平川之地,皆在阴氏、魏氏之手。”

    这个“仓”全名叫“陈仓”,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卡住不但会让西边难以逾越,往南修建栈道可以进入巴蜀哦!

    魏绛对秦川的地形没什么概念,听到吕武说要拥有八百里秦川也只是随意笑笑。

    多少里来着?

    八百里要多少人来安置,开发多少年才能回本!

    还全是平原地带?

    要亲命了喂!!!

    全是平原代表无险可守,谁来怎么走都能走进来,需要保持多少常备军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

    晋人对晋国的地形就感到非常满意,东边有重峦叠嶂的太行山作为屏障,北部则是满布森林与沼泽,南面除了“五岳”之外还有汹涌奔腾的滔滔大河,西边群山座座、峡谷遍布,基本盘那是稳当得很啊!

    吕武见魏绛兴致缺缺,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更不可能给魏绛讲什么战略解析。

    他说道:“秦君知我驻兵于此,率众六万而来。我不可退,需待此处硬寨成型。”

    魏绛一下子集中精神,没有临战的紧张,相反得知吕武要打,心里很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他们春季下旬出兵,向西一再走走停停,将近五个月耗费的粮秣以及其它资源不少,收获方面则是空空如也。

    魏氏不知道吕武最终盘算是什么,只知道资源的损耗着实太大。

    所以,对魏氏来说,不管输赢怎么样,西征能出现一个结果,远比继续空耗下去,要好太多了。

    魏绛倒是听懂吕武想在这边“插个旗”的态度很认真,他想道:“阴氏有骑兵,不担忧没有险要地形作为依托。想控制这里,他们接下来一定会再增加骑兵数量的。”

    其余的诸侯国看待骑兵怎么样先不提,晋国内部有见识过阴氏骑兵发挥的贵族,没人会再瞧不起骑兵。

    魏氏所知道的是,国内除了阴氏之外,范氏和智氏也开始在研究骑兵,国外则是秦国开始大规模让骑兵参与战事。

    知道骑兵有用……,甚至用好了能发挥奇效的魏氏,他们有研究骑兵的心思吗?反正,暂时看不到魏氏组建成规模的骑兵,仅是搞了少量骑兵作为陪练。

    吕武知道魏氏在干些什么。

    魏氏选择的是将能抗线进行到底,增加每一个‘卒’序列里面重甲士兵的配置数量!

    那么,魏氏无非就是知道了骑兵的厉害,不去组建骑兵,想要搞懂怎么来针对骑兵。

    这种操作可以有很多解读,以阴氏和魏氏当前需要保持亲密的关系,吕武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不知道。

    秦君嬴石带着六万大军向东?

    渭水边上的营盘正在建设阶段,哪能够作为战场呢!想作为战场,起码等外围的防御工事完成。

    吕武的选择是带着阴氏的四个“师”和魏氏的两个“师”,包含再次增加到一万左右的阴氏骑兵,气势汹汹地迎了上去。

    秦国方面得知这一次吕武率军迎了上来,一种喜极而涕的情绪止不住地冒了出来。

    不容易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