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371章

春秋大领主-第371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吕武之前不干?需要看的是他以前什么地位,阴氏又是什么实力,再反过头来看看目前的地位和实力。

    有些事情,想干需要有一副好身板,没那个身板硬要去干那事,事情没办成不说,一巴掌被拍死了。

    作为阶级固化受益者的吕武怎么会想到挖墙脚?他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理念,什么改变阶级固化使社会进步,成为一位光耀万古的伟人,啥啥啥之类的,单纯就是那么干对阴氏有好处。

    吕武活得很现实,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努力得到想要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奔着成为伟人而去。

    如果有哪一天吕武成了伟人,一定是后世的史学家用错误的方式研究了历史,硬生生地给“先人”套上各种荣誉。

    军功爵的奖励制度方面,吕武已经抄了商鞅的作业,没颁布实施而已。

    一旦军功爵制度实施,其实也就等于是开创了全民私有制,给当前社会制造了一股滔天的泥石流。

    现在能够拥有财产是哪些群体?至不济也要是个国人。也就等于数量占了最大的所谓属民,他们实际上没资格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连他们都是贵族的财产。

    吕武搞那一套必然收买治下民心,近一步解放和增加生产力,会不会得罪其余贵族,则看他的嘴巴到底能说会道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类似的制度改革发生在战国初期,进入战国中期则是“穷则思变”横行的时代,哪个国家的群臣不想搞变法就是等于在混吃等死,会吓得国中发生严重的逃亡潮。

    吕武一直在进行“采风”,亲自去到哪个国家,会尽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问一问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更多的时候,阴氏的人外出走商,一样会进行“采风”。

    这么做是干么?不去了解当代,拍着脑袋就想搞学说,不担心“水土不服”吗?

    任何的制度都必须符合当代的实际需要!

    简单的一个比方,不懂怎么伺候庄稼,偏偏要求别人按照自己拍脑袋的想象去耕作,是人干的事吗!?

    吕武所知道的是,目前没有任何的学说,有也只是一个雏形。

    他知道的事情多,跟现代的认很多一样,也就是都有“知而不精”的毛病,自然而然需要花时间去回忆和记录,再进行整合通顺。

    为了能使身板变硬,他实际上真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做学问,好不容易以为今年能消停一下,没想到战事没看见影子,国内的事情倒是一件接着一件地来。

    “主,智伯近期并未拜访何人,往之拜访者亦寡,卿大夫仅有下军将前往。”成甲原本作为宋彬的副手,后来被吕武安排在‘新田’干情报收集的活。

    吕武关注智瑩干什么?

    智瑩可是晋国仅存不多的老狐狸之一,窝在封地不知道在憋什么坏水,不会无缘无故到“新田”来的。

    有些人不出现也就罢了,沉寂了很久又突然现身,不去进行关注该是心多大呀?

    程氏与智氏本来就是一伙的。程郑等智瑩来了“新田”有一段时间才去拜会,里面绝对有不对劲的地方。

    其余人没去拜会智瑩的原因则是非常复杂。

    以吕武为例,首先是目前高层的形势非常诡异,再则就是太殷勤会惹人多想。

    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干什么都会有人盯着,再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

    很多时候上位者真没想搞什么,偏偏总是会被各种花样进行解读,着实是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想成为上位者的动力之一。

    最为值得重视的是,智瑩本身没表露什么信号,谁都不知道他来“新田”做什么,哪个敢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凑上去?

    吕武想到了什么,要开口问之际猛然间意识到成甲离开,屋里就只剩下自己和负责伺候的小白和小青。

    这两个来自越国的女人,她们先是作为侍女,后来变成了“嬖”。

    所谓的“嬖”地位在“媵”之下,说白了就是贴身人之类,没脱离侍女的身份,比侍女多了一个陪睡的工作。

    那么多年过去,小白和小青给吕武生了一男一女,身份到“嬖”也基本到顶,不可能再有所提升了。

    她们的孩子跟其余的“媵”一样,归于主母进行抚养。

    现在的任何一个家族,女主人只有一位,其余女人生下来的孩子都属于女主人拥有养育权和照顾权;所有的孩子只能有女主人这么一位“名份”上的母亲,称呼母亲也只能喊女主人。

    必须要说的是,因为所有孩子都归于女主人,导致目前的嫡和庶界线并不是那么明显,唯一分得最清楚的就是女主人所生长子享受继承一切的天然权利,其余男孩子或女孩子则是一视同仁。

    吕武放下手中的狼毫笔。(毛笔早就有了,王翦只是进行改良)

    小白和小青一看到吕武的动作,习惯成自然地一个去拿皮裘,另一个则是走向了摆放兵器的架子拿起了剑。

    曾几何时,吕武去一个小贵族(梁挈)的家里,看到别家有侍女和一套伺候人的排场感到羡慕不已。等他有了比别人更好更舒适的生活,以飞快的速度适应了所拥有的一切。

    吕武一动,整个家里也跟着动弹了起来。

    房屋周边的武士靠拢上来,各处的武士进入等待命令的状态。

    车夫要赶紧地准备好车架,牵来拉车的马,等候可能得到的召唤。而实际上,吕武不一定会出门。

    一些负责洒扫的人,地上未必脏了,他们却要赶紧再洒扫一遍,免得主人走过时靴子底下沾上了什么。同样,吕武也不一定会走过那里。

    该做什么的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吕武,哪怕不一定会用得上,进行准备总是没错的。

    什么叫极致的生活?不就是有着很多人围着一个人转,偏偏那人不一定会去享受到。

    吕武一边走一边想道:“算一算时间,阿?(jìng)也应该到都城了?”

    赵庄姬已经过世了七天,遗体没有被赵武接回去,仍然停放在“下宫”这个地方。

    人死了七天,放着不会臭吗?后世有冰柜,目前靠的是冬季收集储藏的冰块,哪能就给放臭了。

    阴氏跟赵氏是姻亲,长辈过世阴氏这边不但吕武需要去,嬴?也是需要到场的。

    另外,吕阳被吕武丢到秦国那边,吕武事先已经询问过赵武,考虑到派人去召回吕阳也要耗时至少一个半月,双方对吕阳无法到场取得了谅解。

    一样必须去参加赵庄姬葬礼的还有范氏和智氏的人,他们跟赵氏一样是姻亲,两家的女儿都嫁给了赵武。

    另一个绝对需要在场的是邯郸赵,他们哪怕是进行了分家,一些礼仪场合不能不在。

    如果韩厥没有过世,韩氏的人绝对不会出现在赵庄姬的葬礼。

    从韩厥敌视赵庄姬来看,又根据韩厥对赵氏的恩情念念不忘,已经侧面证明赵庄姬在赵氏(主宗)覆灭里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关键韩氏现在当家作主的是韩起,韩氏需要来自赵氏的扶持,超大概率也会去参加赵庄姬的葬礼。

    其余家族则就属于可去可不去,鉴于赵武好歹是个“卿”的身份,他们总要给面子。

    吕武到后来才知道赵庄姬不会安葬到赵氏的祖坟,他跟所有听说了的人一样对赵庄姬会安葬到公室的坟茔感到诧异,随后想到了更多。

    安葬到公室的坟茔是赵庄姬的“遗嘱”之一,她剩下的财产不是要给赵武,而是转赠给了国君。

    安葬公室成员的所在不是在“新田”,是在一个叫“绛”的地方。

    发生“曲沃代翼”之后晋国历代的国君薨了,包括公室一些重要成员死亡,没有例外都是葬在“绛”这边。

    从赵庄姬选择葬在“绛”而不是老赵家的地方,不得不使人产生诸多的联想。

    偏偏赵武没有反对直接同意,算是直接“自爆”了吗?

    在赵庄姬的葬礼上,吕武时隔数年之后再一次与智瑩面对面。

    两人相互无言对视了一小会,再脸上各自泛起笑容。

    什么?葬礼不适合笑?那要看看是谁在笑。

    那一刻,吕武从智瑩的眼眸里看到了深邃,无比的深邃……

 第548章 退休老干部

    智瑩出现在赵庄姬的葬礼之上,合适吗?其实算起来真的有那么点不合适。

    比较关键的是,老智家随着智朔英年早逝“断代”了,垂髫之年的智盈不能来,只有智瑩拖着老迈之躯过来。

    老范家的士匄率军出征,作为代表过来的是士鲂。

    韩氏则是韩起和韩无忌一起现身葬礼。

    其余家族,但凡家主没有随军出征都亲自来了。

    赵庄姬以备份来算是国君的姑母,然而国君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在葬礼有关的任何场合。

    事实上,国君属于可出现又能不出现的界线。

    以亲戚关系来算,出现了也就出现了。

    关键是姬周并不是晋景公的血缘关系有点远,也就跟赵庄姬的血缘关系不近。

    任何一个国家的亲戚都是一大堆,某个公族的重要人物去世才有可能让国君前往哀悼,小虾米之类派人慰问也就是了。

    不管赵庄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经扮演过什么角色,她只是公族众多外嫁的女人之一。

    依照现在的习俗,贵族互相联姻,女人嫁过去其实并不是为了娘家扒拉好处,相反会一再从娘家扒拉东西进入夫家。

    从夫家扒拉好处回娘家的外嫁女会成为异类,是要遭到众贵族所唾弃的。

    赵庄姬只是众多公族外嫁女之一,国君难道每一个公族外嫁女过世都要前往哀悼?这样一来,国君会显得很不值钱。

    即便是“卿”和众贵族来参加赵庄姬的葬礼,有些是遵守礼法,更多只是给为“卿”的赵武面子,并不是赵庄姬有多么重要或是受到爱戴。

    所以了,国君不出现在赵庄姬的葬礼才是一种正常,出现了反而是反常。

    一国之君不轻易参加谁的葬礼在后世依然是普世规则,没什么可以遭到指责的地方。

    赵庄姬的葬礼并不隆重,以应有的规格进行下葬。

    按照既定套路,赵武接下来就要进行守丧。

    在守丧这一套规则中,长的有守丧三年,很多诸侯国就是严格按照这个习俗来的。

    晋国这边对葬礼的规格跟所有诸侯国一样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坟茔占地多大,陪葬物是什么,有些一系列的制度在约束;对守丧的要求则是比较随性,也就是过世者的子孙自己决定要守丧长或是短,长就是三年期限,短意思意思三天也行。

    如果事态足够的紧急,晋国这边的贵族一般会选择“死人不拖累活人”的做法,比如士燮过世之后,士匄连守丧都没有立刻接手了范氏。

    没人去指责士匄什么。

    当时的晋国政局很诡异,不会有多少时间让士匄去浪费,赶紧接手范氏再参与到国家事务,打从事实上对范氏才是当务之急。

    类似士匄的这种做法要是发生在其他国家,势必要传出士匄不孝的舆论,晋国上上下下却觉得士匄做得很对。

    后继,老范家没有因为士燮的过世没落,甚至在士匄的领导之下兴旺起来,更无法使人去进行任何指摘了。

    现在没有那句“斯人已逝,生者如斯”的话,晋国这边贵族的追求已经达到那种境界。

    人死了,家属当然悲痛万分,却不能忘记活人还要继续生活,努力将日子过好才是已故长辈愿意看到的。

    有那些些人其实对长辈的感情早就淡了,长辈活着的时候不管不顾,长辈过世之后却是各种铺张,做给谁看,又是在给谁挣面子?

    “此次葬礼,过矣。”智瑩没刻意压低声音。

    那句话不止站在智瑩旁边的吕武听到,周边的人也都听得很仔细。

    晋国这边没有活人殉葬的规矩,会搞一些小陶人替代。

    当然,哪怕仅是小陶人殉葬,也要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的程度,不然就是违制。

    赵庄姬的陪葬物中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有一些。

    智瑩讲得却不是陪葬物,是认为赵庄姬不该葬在公室的“祖墓”这边。

    只是吧,人刚下葬,讲那些话合适吗?要讲,得知赵庄姬挑选的墓地在哪,早该开火了啊!

    没人搭智瑩的腔。

    智瑩又说道:“老夫往来‘新田’,诸位为何视而不见?”

    什么意思?

    又或者,这位老大爷想要搞啥???

    已经是退休老干部,退休的名义还有点那么什么,以往的名声也不好,装大葱不合适呀。

    有些人做任何事情都有意图,不会平白无故去做什么或讲什么。

    还是没人搭理智瑩,以至于场面一时间很尴尬。

    智瑩脸上看不到任何尴尬。

    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会是别人咯。

    智瑩看向了士鲂,视线被士鲂躲开。

    士鲂那一刻想的是:“老大爷,退休了就要认,不要胡乱搞事。”

    智瑩看向了魏琦,视线再一次被避开,没有形成对视。

    都已经这样了,智瑩是不是该有点逼数,消停下来?

    智瑩偏不,看向吕武的同时,说道:“阴武为何不来拜访老夫?”

    指名了,再不搭理就不合适。

    之前,吕武已经跟智瑩确认过眼神,很清楚智瑩就是带着某种使命出现在“新田”的。

    智瑩是觉得吕武好欺负,给欺负上门了吗?

    没那意思,纯粹就是邀请合作一把。

    吕武笑呵呵地说道:“自然要前往拜访智伯,奈何诸事缠身。”

    老大爷,你想搞事,别拉上俺啊。

    有赵氏的人招呼,该进行一系列的致意与答礼了。

    其实吕武能大概猜出智瑩想干什么,无非就是来当和事佬而已。

    当然,那只是一种猜测。

    目前担任元戎的是中行偃,没有强硬的底气为前提,国君怎么可能让中行偃下台,换上一个强硬得起来的元戎不是自找罪受吗?

    范氏的士匄表现得太过于年轻气盛,谁都很难百分百把握猜准士匄的下一步会干什么。

    然后,中行偃和士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