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496章

春秋大领主-第496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不害变法?十万韩国新军?打都城防御战都能折损过半,证实了变法的失败,哪是什么高光时刻呀。

    有“先入为主”思想的吕武,真的很难高看韩氏一眼。

    某种程度上吕武对韩氏的感官,也代表韩氏会相对安全。

    看看吕武最为忌惮的秦国是什么下场,第一个领盒饭啦。

    然后,潜力巨大的齐国同样被反复折腾,轮到有余力针对楚国又玩了几次狠的。

    魏琦留下魏武,孤车离开了。

    这么搞,搞到吕武需要派人护送魏琦,免得魏琦在半路上病发身亡,或是被野兽给啃食入腹。

    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会给阴氏的名声留下污点的。

    吕武庇护魏武有毛病吗?要从什么角度去看了。

    曾经的阴氏选择庇护苦成氏,吸收郤氏的遗产变得非常顺利,隐患什么的其实也有,需要花时间来慢慢修修剪剪。

    现在吕武再庇护魏武,对阴氏战后接收魏氏遗产也会有帮助,自然也会同样存在隐患。

    还是那个问题,一个家族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就是有那样的问题,哪可能一点麻烦都没有?做事选择最为有利的选项就是了。

    那么,吕武需要给魏武安排一块食邑吗?

    这一次跟阴氏庇护苦成氏有点不一样,吕武需要给郤毅安排一块食邑,对魏武则是可以有也能不用。

    大军的渡河并没有因为魏琦的到来而停止,更不会因为吕武选择庇护魏武而罢止对魏氏的攻击。

    先行渡河的阴氏部队,他们并不是立刻向着“魏”地进发,选择在周边砍伐木材来搭建营地。

    大河的东岸地形比较复杂,除了有成片的树林之外,往东是一片连绵的山区,需要走上四五天才能穿过。

    早有阴氏的队伍驻守在山地里面,他们充当眼睛和耳朵,防止有敌军在山区设伏,或是搞一些准备火攻的操作。

    同时,山区内的阴氏部队,他们还是警戒力量,一旦发现异状是需要用狼烟示警的。

    这一支阴氏的私军数量有个七万,其中骑兵六千。

    不是有十二万吗?一开始是的,参战之后会出现伤亡,再来就是攻克一地总要留下部队驻守。

    所以,除非吕武再次下达征召命令,要不然手头能用的兵力肯定是越变越少的咯。

    想要兵力越打越多其实也行,持续从封地调动军队,要么就是走哪里就裹挟一批炮灰。

    关键问题在于目前是春秋,士兵是一种荣誉、实利、风险并存的职业,真不是谁都够资格当兵。

    “你往‘栎阳’,抑或随我入‘魏’?”吕武在问魏武。

    这是一道不大不小的考验。

    魏武要是选择去“栎阳”代表还有念想,极可能也会搞事;要是选择去“魏”地见证魏氏的灭亡又显得太残酷。

    “我往‘新田’,可否?”魏武问道。

    吕武招呼来一名“士”,吩咐让他率领本部护送魏武去“新田”那边。

    阴氏的大军并没有快速扑向“魏”地,行军是有在行军,只是速度方面有点慢。

    “辟耳山仍在激战,中行吴增兵于‘下阳’。”宋彬颇为感慨,继续说道:“此战酷烈远超晋秦‘崤之战’。”

    那是发生在公元前627年的事情了。当时秦国趁着晋国国丧要偷袭郑国,晋国君臣考虑到需要遏制秦国东出,又要争取郑国,由晋襄公率军在崤山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

    没错,就是设伏。说明没有成为霸主之前的晋国底子也黑,成了霸主国之后才开始端起来。

    这样来看,秦国动不动就对晋国搞不宣而战,无非就是打不过晋国而已,得胜就不会让秦国的名声一再变差了。

    辟耳山就在崤山的西北方向,两地之间的距离并不超过百里。

    那一边还非常靠近周王室的地盘,吕武有魏氏的一些情报,显示魏氏转移了部分的人口和物资前往靠近周王室地盘的伊洛之戎山区。

    魏氏那是想干什么?要在伊洛之戎那边落草为寇,还是败局无法避免要去寻求周天子的庇护?

 第730章 第N次世界大战的节奏

    “魏”地很大很广,并不是只有一座“城”而已。

    叫“魏”的城是魏氏的主城,其余算是“邑”的级别,另外就是其余的“邦”了。

    魏氏自毕万因为功劳被赏赐“魏”地,到魏绛这一任魏氏家主算是经营了五代人,算时间则是从公元前661年到公元前547年,足有一百一十四年之久。

    从地理环境来论,“魏”地算不上多好,甚至临近大河的西边以山地居多,并且很令人纳闷地出现土质盐化以及极易干旱或时不时发生水涝的情况。

    会经常干旱跟有没有在大河边上无关,只跟山川地势的海拔高度以及地下水流失速度有关。

    大河就是那样,某些靠近大河的沿岸时常干旱,要不然就是时不时来一场水涝什么的。

    要是上游持续暴雨,对于大河沿岸的人才是真的苦,又给碰上河床改道基本就是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所以,大河虽然是诸夏的母亲河,但它真的没有多么温和,甚至可以说是时不时就要暴躁一阵子。

    “过首山方有城邑,其内之人逃奔,只余老弱病残。”霍擅觉得事情有些棘手。

    他是谁?原本是“霍”地的一名中等贵族家主,后来成了吕武的家臣之一,主要负责跟骑兵有关。

    阴氏大军进入“魏”地,广撒骑兵四处侦查,主要是寻找可能存在的魏氏大军。

    陆陆续续传回的情报就是霍擅说的那种情况,魏氏将能带走的人和物都带走,甚至还捣毁耕田设施,放火把聚居点给烧了。

    如果魏氏在某处准备了大军,俨然就是一副坚壁清野的架势。

    阴氏应该怎么去对待魏氏的那些老弱病残?

    他们毕竟是在打内战,当下的内战虽然比国战残酷,干一些屠杀的事情则是属于没可能。

    事实上,各诸侯之间进行国战,暴力一般只发生在军队的较量,属民和奴隶只是胜利者的战利品或财产。

    谁会去破坏触手可得的财产?不会的嘛!

    内战还有一层另外的关系,大家都是同一国的生民,讲着相同口音的话语,有必要那么弑杀吗?

    吕武说道:“收拢罢。”

    病患就是意思意思,哪怕阴氏已经有了医疗手段,战时肯定是优先于军队,没可能将宝贵的药物施以魏氏丢弃的弃子。

    老人?不去杀死,不使野兽逞凶,给口饭吃也就是了。

    妇人和孩子对阴氏才是最有价值的群体,她们能生产,他们会长大,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吕武多少觉得魏绛这一手玩得漂亮。

    而魏绛到底是主观意识,还是真的不在乎老弱病残的死活,反正起到拖慢阴氏大军的行军速度了。

    阴氏现在的医疗手段基本是外科方面,诸如受到创伤了应该怎么缝合、包扎,基础的消毒……比如将针或手术刀先高温处理,其它真的就没有了。

    没办法的事情,一个体系历来就是有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怎么可能一下子从完全没有到全部都有。

    中药体系?阴氏控制了秦国,连带“扁鹊”团队也落到袋里。问题是秦国的医者也就研究出中医的初步体系,给予的进步空间不是一般的大。

    吕武没有记错的话,中医在东汉时期大跨步了一次,到了有明一朝才渐渐趋于成熟?

    现在能寄望的就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阴氏的极力推动下,诸夏这边能更早出现有效的救治手段吧。

    鉴于阴氏从“动刀”的外科手术开始着手,诸夏的医疗体系会是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有点不太好说了。

    若是“动刀”手术后面成了诸夏的主流,还有个丞相曹操犯了脑疾,医者大概率就不用枉死啦。

    某天,范氏攻下“温”的消息传到吕武这边。

    这样一来,哪怕赵氏还有一些封邑,“温”的陷落基本预示着赵氏在晋国已经除名。

    很简单的道理,赵氏的主要封邑是“温”地,其余只能算是边角料,失去主要封邑的赵氏已经没有翻盘的可能性,肯定是完蛋了。

    随之而来的消息还有郑军从“虎牢”撤兵,原因是先前随同南下晋军去宋国那边的子产紧急赶回“新郑”。

    听说子产当堂咆哮,狠狠地臭骂了郑君姬恽以及其余公族大臣一顿,选择子孔当替罪羊,亲自指挥军队灭了子孔一家,再带上子孔前往“虎牢”赔罪。

    这里也就能明白郑国为什么敢掺和晋国的内乱了吧?原因是子产原先不在过国中,失去了子产也就等于郑国没有智商担当,干出了不该掺和的糊涂事。

    “不知中军佐会否待主处置?”宋彬问道。

    按照道理来讲,到了国家外交的层次,哪怕邦交不是阴氏负责,只要吕武是晋国的元戎,没有绝对的处置权,过问权力和干涉权力还是有的。这个也是晋国卿位家族每每倾力竞争元戎宝座的原因之一。

    吕武笑着说道:“如士匄明智,当下非攻郑之时。”

    换句话来说,一旦士匄觉得非攻打郑国不可,等于是无视了晋国内部的乱象,要以范氏一家之力学习阴氏在秦国身上做的事情,试图将郑国变成范氏的傀儡国。

    阴氏花了多少时间,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解决掉秦国?前前后后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最多一次出动五万的兵力,最少兵力也不低于两万,仅是看最终的数据,十年累计阵亡了两万三千余士兵,残废的士兵一万八千余。

    而那还是总共耗费十年,打得太急太赶绝对不止仅仅那些伤亡。

    当然了,伤亡是少了,动用的物资却是极为庞大,算是一种以物资耗费来减免伤亡的做法。

    怎么会是残废跟阵亡的比例差距不大?这个就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常态,交战起来极易失去手或脚,受伤之后出现发炎发脓的症状也会搞得非截肢不可,要不然丢的会是命,不止是截肢了。

    “范氏攻郑于我家有利。”宋彬说道。

    吕武摇头,说道:“虽是如此,齐、卫必有异动。”

    荀氏、中行氏和智氏还陷在跟魏氏交战的泥潭,没有多余的实力和精力去管齐国和卫国。

    晋国的内战规模越打越大,尤其是阴氏也下场参与内战,等于对外的可用兵力没了。

    但凡齐国没有彻底沉沦,他们能不干朝思暮想的事情吗?赶紧地将谭国和纪国再次灭了,怎么都能消除掉内部的矛盾,还能将失去的疆域恢复过来。

    卫国那边,现任国君卫秋陷入很大的麻烦,原因跟卫国失去了河北城邑息息相关。

    给卫君卫秋的选项可不多,他没有能力平息国内的怨气,害怕卫国那位遭到国人驱逐的卫衎回国搞复辟,极大可能性是趁着晋国内乱试图夺回河北的城邑。

    “主参战,乃是因为此事?”宋彬问道。

    这个怎么说呢?

    吕武虽然要瓜分晋国,自己要做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外人来伤害晋国就不允许了。

    所以,阴氏参战还真跟国际局势的变动有关。

    现在,吕武在等着齐国和卫国赶紧想干么就干么,再合力跟中行吴尽早消灭魏氏,好让中行吴有闲心去折腾齐国和卫国。

    事态如果那么发展,吕武保住了身为晋国元戎的荣誉,晋国的霸权能得到伸张,其余参战者也能获得好处。

    最为重要的是,在保卫晋国的同时,各家的兵力又会消耗掉一批,到时候阴氏“化家为国”哪怕遭到阻力,怎么都能更轻松一些的吧?

    吕武在等待的事情很多,包括中行吴可能的求援。

    辟耳山那边的交战很激烈,双方在那边山区来来回回打了将近一个月,不知道多少士兵血洒疆场,还有多少士兵会殒命在此。

    “魏氏未向辟耳山增兵。”吕武以前还真没发现魏绛有这能耐。

    大家伙一块出兵,自从魏氏的家主换成了魏绛,一次次都是打酱油的干活。

    好嘛,打国战藏着掖着,轮到打内战各种发挥,简直不当人子啊!

    魏绛带着三万左右的魏氏私军在辟耳山?

    以魏氏的实力能征召出多少士兵,怎么都有个七八万吧?

    那么就是说,魏氏的主城“魏”起码有四万大军,并且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中行吴带着七万左右的联军,用两倍以上的兵力打魏氏,受限于战场地形无法发挥兵力优势,后面仅是留下四万大军跟魏氏拼消耗,其余部队拆散去攻击魏氏封邑以及盟友了。

    从魏绛撤往辟耳山,不是直接回转“魏”城,吕武就猜出魏绛打的是什么主意。

    吕武没有提醒中行吴不是有什么坏心思。

    魏氏没有将全部的兵力龟缩“魏”城,除了城池真的装不下那么多士兵之外,有一支实力足够强的魏氏私军在野外,不解决掉的话,怎么去攻打“魏”城?怕不是要一边攻城,一边提心吊胆被突然冒出来的魏氏大军来一下狠的。

    正在等待的吕武等来了消息。

    士匄果然代表晋国拒绝了郑国的道歉,范氏十万大军出“虎牢”直接进入郑国国境,开始了对郑国的军事行动。

    “未曾与主协商便做下此事,中军佐不足以谋也。”葛存给了这么一个论断。

    吕武心里肯定不舒服,要说多么暴跳如雷则是没有。

    站在范氏的立场,他们已经知道阴氏控制了秦国,当时阴氏也没有跟魏氏等盟友协商,肯定觉得自己是在效仿阴氏旧事,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

    关键是什么?是当时阴氏那么做对晋国有利,而范氏现在这么做则是有害于晋国。

    “你往上军将处,告知我攻‘魏’城。”吕武觉得时机不对,然而很多时候哪有什么绝对的好时机。

    所以,该上,就得特么上了啊!

 第731章 灭魏灭魏

    来了,阴兵来了!

    七万阴氏大军磨磨蹭蹭了将近两个月,秋季来临之际抵达了“魏”城的郊外。

    在这一段时间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