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49章

春秋大领主-第549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女一多,汉国的高官显职家庭,几乎全跟吕武成了亲戚。

    这个不能说是吕武刻意联姻。

    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吕武的嫡出儿女一般就是跟其他诸侯进行嫁娶,庶出的儿女根本无法嫁给没有爵位的人。

    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经常接触到的是什么人,一般就是身份地位差距不是太大的群体,婚嫁方面自然也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咯。

    近五六年的时间努力下来,汉国的医疗水平不说突飞猛进,医者的数量快速增加则是一个事实。

    后面才跟着学医的人群,只有五六年肯定还没有到出师的时候。

    事实上,中医想出师真的太难太难了,哪怕是出师了都不一定是个好中医,后世将“老中医”这个名称都快玩坏了,哪里能知道“老中医”的难能可贵之处。

    吕武并没有出宫,也就是说宫城在汉国不但是一个充满政治活动的地方,还是一个大型的“科研中心”。

    事实上,吕武还是挺有信心能够在有生之年宇内混一的,只是一些东西拿捏不好是立刻拿出来,还是继续藏着掖着。

    比如说军事用途的火药。

    为什么要加个“军事用途”的词?主要是火药配方的差别,火药无非就是一硫、二硝、三木炭而已,关键是三种的比例,有些火药就是放个烟花或弄成炮仗,有的则是威力方面更大。

    在黑火药方面,最佳的比例是硝石约占60、硫磺约占20、木炭约占20。这些吕武肯定能记住的。

    想要玩得更高端一些则是在火药上做更多的文章,比如弄出颗粒火药。

    讲到这些,说明吕武已经开始在做,并且还有了一定的储备量,只是暂时没有拿出来用。

    制作出火药是一方面,搞枪械、炮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现在的工艺水平,枪械其实很难制造出来,炮也会是管子很厚的青铜炮。

    那么问题来了,火药既然已经被弄出来,汉国有没有能力一统天下?这个问题问得从实际上就很傻。

    吕武需要考虑的是用不用,用了之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他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一旦汉军使用了火药,必定改变战争的形式,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格局。

    那么好了,有大杀器为前提,完成宇内混一不存在问题,大一统形成之后呢?

    吕武能够拿出很多新鲜玩意,独独没办法短时间内“变”出那么多的人口。

    他不可能长生不死,轮到“二世”当家作主,是稳定内部搞休养生息,还是继续征战不休?

    扩张肯定是要持之以恒进行扩张,用以增加民族的生存空间,但是如果丝毫不考虑内部的各种因素进行扩张,穷兵黩武这个词算是用对了。

    拿吕武选择等长渠修成,再看看长渠对农耕的增益,再决定出兵东进来说事,不就是汉国的“武力值”其实不差,差的是后勤供应能力嘛。

    “王上,栈道有事,山体坠落死伤四百余人。”

    吕武刚要喘口气,结果是卫睿来告知坏消息。

    修栈道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呢?

    先秦时期修栈道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没有相关的文献也就无从得知。

    到了李唐时期,也就是李二当政阶段,他们仅仅是要重新栈道而已,从开工到结束拢共超过七万人死亡或是失踪。

    吕武很清楚死伤四百人还不足够卫睿这么慎重其事来汇报。

    如果前年汉国出兵援救范国,卫睿自然会跟随吕阳出征,问题是那次出征最终未能成行。

    身为太子的吕阳被流放。

    一众被安排了出征事宜的众臣多多少少也遭到了牵连,卫睿被派去监督修建栈道就是其一。

    “山体塌陷致使它处有异,多处栈道亦有裂痕……”卫睿觉得自己简直太倒霉了。

    山体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塌陷,除了开掘的方式错误之外,还能是地震导致。

    汉国修栈道就是遇到了地震,哪怕级别不高,影响就在那里。

    吕武其实挺感谢修建期间有地震发生,级别不高的地震就能让山体塌陷,代表着选取的路段和施工存在问题。

    他宁愿现在出事,也绝对不想看到费时费力又费命修好了栈道,使用期间再发现问题。

    “如此说来,修建延期?”吕武的脸色有些不善。

    卫睿赶紧说道:“入蜀非有栈道一途。臣得报,‘陈仓’之南有大河,或可为入蜀水路?”

    吕武愣了一下。

    诸夏这边有几条叫汉水的河系,汉中那边就区分西汉水和东汉水两条水系。

    “陈仓”那边就有西汉水的一部分河段,上一次派人去探查就有找到,只是没有确认能不能当成入蜀水路。

    吕武之所以愣住,主要是想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故事。

    就是嘛!

    刘老四接受建议烧掉了栈道,后面要出蜀明里修复栈道,暗里则是打造舟船,玩了一手很好的欺骗,等大军杀进秦地时,章邯直接傻眼了。

    吕武看待卫睿的眼神还是有点不善,说道:“你往而确认,若是不成……”后面喂鱼这话就没必要说出来了。

    说到底,卫睿是负责督建栈道,没有担负寻找其它入蜀的道路,出了事再多方打探来报告有其它入蜀的通道,讲多少或许寻找到新方案,反正都是借口。

 第803章 经略巴蜀之始

    找到了新的入蜀通道?虽然是水路,并且还需要进行实地勘测,证明的确能够得以让大军通行,无疑是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好消息。

    入蜀的栈道当然还需要继续修,只是证明水道能够利用之后,修栈道的工程就不用那么赶了而已。

    勘探那条水道需要时间,最短也需要两个月左右。

    吕武召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

    “如水道可用,入蜀之军不可为一‘旅’,或可增至三‘师’。”吕武说道。

    三个“师”的汉军就是两万两千五百名士兵,看似好像是有点少,取决于巴、蜀、汉中那边各势力的军事实力,老实说实际上是有点多了。

    在历史舞台上活跃的几个诸侯国,也就是近一二十年来用兵的数量越来越多,不然之前用数千兵力相抗衡才是常态,只有一些有限的强国才能动用过万以上的兵力,能拉出三万以上大军的诸侯国满打满算也就四五个,可以动用十万以上大军的诸侯国仅仅是晋国和楚国而已。

    汉国要对汉中、蜀地、巴地动用两万两千五百规模的军队?解朔的脑子赶紧开动起来。

    “王上,如此一来需动用两万熟悉水性之民伕。”解朔还要感谢是依靠水路给大军维持后勤方面的供应,要不然需要动用的民伕会更多。

    对于这一点,解朔有了一些联想。

    用水路来维持后勤供应可以减少人力上的需要,那么是不是能够针对各区域的水系,部署接下来东出的战略呢?

    必须要说的是,解朔的这个想法有点不切实际。

    如果每一条水系都能提供大军方便,历史上的几个王朝为什么要专门搞运河?

    事实上是,绝大多数天然形成的水系,它们绝对不可能全程能够提供舟船行使,有些是河段过浅,也能是植物纵横交错,更可能是河中有礁石,甚至还能是水流湍急外加密布礁石。

    所以了,运河不止是将两个天然河系挖通的作业,其实是需要将天然水系进行改造。

    民间用途还能凑合一下,使用于军事用途则是绝对马虎不得。

    吕武现在担忧的就是西汉水河系需要改造才能投入使用,更怕需要改造的河段太多。

    一旦西汉水需要大肆改造,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不会比修建栈道少,可能在耗时上也会比修栈道更多。

    勘探西西汉水的重任被交到了少府这个部门。

    少府是什么玩意?在汉国就是管营造的一个机构,他们直属于君王,其余官员无法下达任何指令。

    汉国的少府是一个人员非常庞大的部门,其实并不是归于国家体系,算是君王的个人“财产”。

    少府现如今管辖着之前阴氏的大部分产业,包括冶炼业以及制造业,下辖奴隶的数量超过八十万之多。

    目前的少府令是成甲,而成甲之前是宋彬的副手。

    如果能换一个身份的话,其实宋彬会更愿意担任少府令,不是作为上将军。

    原因?阴氏化家为国之后建立汉国,上将军是公职,少府令才是君王的家臣。另外,从实际的权柄方面比较,少府令的权柄实际上要比上将军更大。

    在汉国,少府令不但能管营造,他们还拥有“国防军”之外的一支常备军,硬要给个称呼就是“君王私军”了。

    心里再怎么着急,吕武也不得不用最多的耐心来进行等待。

    终于在两个月零八天之后,西汉水的状况得到总结,汉国只需要改建其中一段长度约一里的河段,能够使西汉水变成汉军入蜀的通道。

    需要改造的河段,主要是河床太浅了一些,舟倒是能够通行,但是吃水深一些的船则会搁浅。

    这一条西汉水其实是被群山包围,并不是处在什么开阔区域。这边的山都不是什么名山,也就是当地人随便给取了名字,并不见于任何历史片段。

    吕武后来才知道西汉水其实跟“陈仓”有点距离,并不是能够直接在“陈仓”附近进行登陆。

    西汉水的源头在“西犬丘”,以汉国的行政划分就是“陇西郡”境内。

    吕武还不知道一点,日后这一条河系会被命名为“天泽水池”。

    虽然是用“水池”来命名,但它真的不是什么湖泊性质,河面的宽度也不是太宽,主要是有相关的政治意义。

    “左近并无人烟,动工无需忧虑暴露。”成甲来汇报抽调人手前往改造河床的事情。

    对于水利这种事情,汉氏子姓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来积累经验,尤其是“长渠”开始修建之后,更是累积起了足够多的水利相关的人才。

    跟成甲一起来的还有安生。

    这个叫安生的人追随吕武已经二十七年之久,原先主要是负责农桑,一再参与对水利的修建,挖掘出了水利方面的才能,“长渠”开始分段修建之后,他担负起了其中的几个河段。

    “修建水坝需耗时半月,期间若无水汛,挖掘半月便可成。唯有忧虑之处,恐被下游得知。”安生说道。

    那个“天泽水池”的总长度其实不长,也就三十来里而已;西汉水的总长度就有点长了,一共超过了两千里以上的长度,经由的区域非常多。

    西汉水还有一条支流叫“白水”,昔阝、平周两国的地盘就有在白水边上,一旦西汉水和白水的水位降低,两国不可能完全没有察觉到。

    吕武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一点,看待事情不用过多去注重“过程”这个步骤,只需要关注“结果”也就好了。

    臣下进行事无巨细的汇报,无外乎就是让君王明白干什么事情会存在什么风险,再来就是记住自己的功劳。

    河段需要改造是吧?吕武同意并签发命令,一旦出了什么事,责任也要挑起一部分。这个在当前时代很是合情合理,才不是后面那种送死属下去,黑锅属下背,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领导的时代。

    国尉开始向各个郡县下达了征召文书,再由郡县的郡尉和县尉落实来自中央的命令,比如挨家挨户通知谁得到征召了之类。

    同时,右相崔杼也签发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哪个郡需要准备多少种类的物资,哪一种的物资又有多少,等等很多的事项。

    既然已经确认西汉水可以作为入蜀的通道,汉国首要就是打造一批舟船。

    大批大批的人得到征召命令,除了士兵和民伕之外,就是工匠被大批集中到“陇西郡”那边。

    士兵和民伕到了地方立刻变成伐木工,他们弄来了适合的木材,交给专业的工匠打造成为舟船。

    在各种匠人方面,汉国的数量绝对是冠绝于各个诸侯国。

    没有太特别的原因,无非就是吕武知道各种匠人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国力高低,很早就不断进行搜罗,后来又尽心尽力培养罢了。

    当然了,不是每一位匠人都会打造舟船,汉国对于打造舟船的匠人培养其实也不怎么重视。

    没有办法的事情,汉国境内也就大河与渭水算是两条大河系,大河实际上大多数河段不适合用来水运,渭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所处的环境会决定一个国家在某个“专项”上面的投入,汉国能够利用的水系不多,没有特别去重视舟船建造,着实是太正常不过了。

    “攻汉中先期,舟数量不得少于三千,船不低于五百。”吕武为了计算这些没少劳心劳力。

    舟的制造没什么大难度,要是不讲究一些,木排捆绑结实了,其实也不是不行。

    船也不是什么大船,长八米、宽四米五也就行了。

    汉国的技术储备并不是无法造出长二三十米的大船,着实是入蜀的这一批船只,真心没有那个必要啊。

    这种等级的“船”其实不能叫船,称呼“艇”更合适一些。

    打造那些舟船需要耗时约一年三个月,征召起来的民伕和工匠可以先各归各处,入蜀序列的军队则是要操练起来。

    这一批入蜀汉军,他们其实不用刻意操练舟船作战技巧。

    毕竟,水战什么的,当前玩得比较溜也就楚国和吴国,其余诸侯国连像样的水战都没有历经过。

    入蜀汉军需要的是先把游泳给学会了,不用在水里多么能打,掉进水不会淹死就行。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赶紧把乘坐舟船给适应起来,别搞得到时候达成舟船行军走一路吐一路,晕乎乎上了岸再任人宰割。

    “编甲之事,如何?”吕武问道。

    汉中和蜀地是个什么情况?地形方面就是山地居多,担负入侵任务的汉军将不会大批列装铁甲了。

    士兵不穿甲,面对远程武器的攻击时,失去甲胄的防御会产生极大的伤亡,轻便的藤甲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