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81章

春秋大领主-第581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代价,也是各国保平安必须的付出,列国每年向晋国交“保护费”不算过分吧?

    吕武听到列国使者的各种期盼,肯定是开始阐述大汉为“伯”之后的各种理念,什么“大一统”之类完全不存在,一定会让各国保持“王侯将相有种”的格局。

    大致上,吕武对外释放的态度就是会延续晋国的国策。

    实际上?吕武傻了才会永远像曾经的晋国那么干。一开始可能会当“伯”,利用列国承认为“伯”的身份,干一些挑唆谁打谁,必要时自己再上场“维护正义”的事。

    这一套是学的“欧洲搅屎棍”……也就是大不列颠帝国,先整一段时间的“制衡政策”,好使汉国继续为进行“大一统”做准备,汉国则不可能永远玩制衡,时机到了就干活的开始。

    王见王的活动结束,没人整什么幺蛾子,各自离去。

    中行吴本来是想提一提大批荀人逃奔的事情,王见王时的气氛不对,再来是提出来丢面子的是自己,硬生生忍住一字没提。

    回到军营,中行吴请来了彘裘,问道:“范侯如今在何处?”

    彘裘先一愣,然后不解地说道:“寡君自是在‘新郑’。”

    中行吴随后不再理会彘裘,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这一出将彘裘搞得有点懵逼,事后想了很久才有点回过味来。

    范鞅在哪里重要吗?当然很重要啦!

    如果范鞅不在“新郑”的话,代表范国还是想要搞点什么事情,一直待在“新郑”则是有点要坐以待毙的趋势了。

    得知范鞅一直待在“新郑”的中行吴内心其实有点凉,一想则是比较不确定范鞅的心态是什么。

    以己度人的话,中行吴觉得掌握了权柄,谁愿意失去一言而决的尊贵,选择去当别人的臣子呢?

    现在范国的情况很糟糕,是那种远比受到楚国威逼更糟糕的局面。

    子产统治下的郑国有点要重新起来的趋势,每天都能从周边好几个国家吸引黎庶过去,其中受到影响最大也是最致命的国家无疑就是范国了。

    范国毕竟是吃下郑国的国家,时间方面也没有过去多久,换作是范国一直强大,又或者没有发生士匄设计五氏并消灭的事情,范氏统治下的郑人也许还会认命。

    比较关键也是最为要范氏命的在于范国式微,再有五氏被灭的事件,肯定是两方面合起来发酵的结果更恶劣,使得原本就不好的范国情况变得更危急。

    现在范国要阻止黎庶不断逃向子产治下,他们又要承受小股郑军的不断袭扰,连带宋国也有要夺回被范国强占的城邑,甚至还要小心韩氏残军会不会想做点什么,反而是曾经最大的敌人楚国不用去在意了。

    范国不用在意楚国的理由很显示,不是因为楚国内部矛盾很大,纯粹是楚国发兵范国会惹到的是汉国与荀国,说不定能让汉军和荀军暂时休战,结成临时的盟友南下一块去揍楚军呢。

    在这种情况下,范氏现在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挑衅楚国,偏偏楚国又不傻,才不会上当。

    因为当天有王见王的节目,汉军和荀军开战的时间被定在了隔天。

    也是在当天,哪怕荀军一再发生内讧,吕武还是没有乘人之危发兵攻打。

    “王上,前来投奔者已超四万之众,荀军内讧亦有折损,未战荀王便有失六七万人可能。”崔杼深深觉得这一次的胜利必定属于汉国,说话时也就不免会一脸的兴奋。

    吕武只是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大家都以为是荀国经不起态势不利,才会发生当前的情况。

    事实是什么?一开始六百多人来投奔汉国算是意外,也让吕武决定发动“人在荀营,心在汉”的那些人,造成一种大批荀人热切迎合汉军的现象。

    实际上,绝大多数荀人一开始并没有想要跑,只是事态引爆之后的人心浮动,一些人晕懵中会产生既然打不赢,要不就投奔汉军的从众心态。

    所以了,不要以为两军正式见血才叫开打,自有荀人跑到汉军这边玩弃暗投明,交锋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第851章 用兵最高境界是什么

    吕武对哪个国家都能玩心理战,独独对上荀军、韩军和范军玩心理战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汉国、范国、荀国和汉国原先就是一个国家的人,互相之间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想要创造归属感和向往心态比较有基础。

    换作是对楚国、齐国、宋国、鲁国玩心理战?九成九的人连民族是什么都不知道,用什么同一民族来争取基本没有太大作用,还不如谈一谈待遇呢。

    其实别说是民族了,连国家的概念都还模糊得很,不然也就不会出现后面各战国雄主为了防止黎庶到处乱窜,采取各种设关立卡,诸多看上去挺有意思的事情了。

    处在愚昧阶段的黎庶见日子过得不好想跑,一些读过书有能力的人跑到异国或是敌国谋求出路就更容易了。

    人对美好生活产生向往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难以用什么方式去阻止,能阻止得了一时,除非是将那人杀了,要不然是阻止不了一世。

    所以,建立稷下学宫培养人才的齐国,君臣对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留在齐国,跑去了自己的敌人那边各种效力,阻止是有在阻止,杀人来阻止则是极少发生,更多的时候只是眼睁睁看着。

    吕武听完了崔杼的汇报,说道:“明日交锋以威逼为主。”

    现在荀军的军心已经乱了,汉军采取强势攻击有可能会对荀军造成极为惨重的死伤,却也是逼荀军改换心态要拼命。

    毕竟,有些人迟疑着要不要投奔汉军,结果自己死了,父、兄、弟死了,朋友死了,怎么可能还会想着投奔,该是要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报仇啦。

    吕武的一句话,不知道要让崔杼死多少脑细胞。这也就是上位者动动嘴,下位者就要各种难受了。

    崔杼退下,需要找自己的属官,再喊来一些实际领兵将校,好好合计合计一些,看看能不能商议出实际可行方案。

    到后面,孙林父都受到了崔杼的邀请,到了地方听了一阵子才明白在商议什么。

    “我或可使原卫人战场倒戈。”孙林父没有大大咧咧说出来,仅仅是小声跟崔杼咬耳朵。

    崔杼压着声音,无法掩饰其中的诧异,说道:“今日投奔卫人多也,仍有义士可左右战局?”

    对汉国来说,荀军能弃暗投明的都叫义士。

    这些“义士”在荀国那边则是绝对的叛徒,还是性质相当恶劣的那种。

    孙林父没有半点骄傲,说道:“荀与齐、鲁、曹诸国久战,荀氏之‘士’、‘徒’、‘羡’大批消耗,自是需补以卫人。”

    战争肯定会死人,出现了伤亡想要继续打下去就要增兵。所以除非中行吴不利用卫人,要不然有许多卫人得到中行吴的重用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那么,卫人上战场为荀国而战,他们立下了功劳算是功劳吗?中行吴再不愿意也要有功就赏,不然就是国将不国了。

    崔杼知道荀军中有不少卫人,就想汉军中有不少秦人,只是真的没有想到已经成为荀国利益既得者的旧卫贵族那么干脆就能反水。

    如果心态还是停留在春秋时代,真的会使人感到意外。

    崔杼尽管是汉国的国尉,并且已经实际参与了相当多的大小事务,心态还是停留在春秋时代的人之一。

    倒是孙林父因为人生经历较为坎坷的关系,心态完全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以至于看到崔杼那副样子,心里止不住有些酸溜溜的。

    崔杼的经历也坎坷只是在决定跟随吕武之后,开始以解朔为榜样,越混越好的同时,人都成为汉国的国尉了,不出意外崔氏怎么也能成为汉国的显赫家族之一。

    “如无差错,大汉一年兼荀,两年使各晋归一,绝非难事。”孙林父看上去很有信心的样子。

    崔杼除了赞同点头,还能怎么着?

    因为他们职位的不同,接触到的政务其实也就不同。作为国尉的崔杼仅仅想到汉国玩命能拉出五六十万大军,着实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使汉国成为霸主。

    要知道曾经的晋国出兵最多也就是十五万,牢牢占据中原霸主的地位,还一度成为当世唯一霸主。

    汉军的质量并不比晋军低,某方面来说甚至强大许多。曾经的晋军着甲率也就一两成,现在的汉军着甲率可是达到七成之多啊!

    翌日。

    天还没有亮,各处就开始飘起了炊烟。

    而汉军与荀军不约而同地派出人手,先行前往战场各处进行查探。这种动作在以前根本不会有,然而吕武很清楚地知道时代变了,中行吴同样跟上了时代的潮流,肯定会防着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

    东方放亮之后,黎明前去战场侦查的双方斥候各自归回,数量上都有减少,受伤的人也有,说明他们遭遇时发生了厮杀。

    汉军这边最先做好了出战的准备,各处的辕门打开,涌出了诸多的人马。

    大概是汉军出营后的两刻钟,出营的汉军已经摆开了阵势,荀军那边才慢吞吞有军队出营。

    从高空俯视,其实就是各处军营不断涌出军队,整理好队形之后,再向同一个位置汇聚而去。

    慢慢的,也就是东方的太阳上了三竿处,已经有双方的部队相隔不足三里在各自活动。

    差不多是辰时三刻的时间,汉军的王旗出了军营,吕武乘坐战车在大批甲士和骑士的护卫下,缓缓地向交战位置前进。

    这一次中行吴又是慢了吕武一刻钟的时间,他一样带上了自己的王旗,朝着己方大军的前方运动。

    来自列国的观察员们,他们或是自己,又或者几个国家的代表一块,鸡贼地带上人手去了战场附近的山头,也不管山头上的汉军或是荀军,开始搭设场地等着观看厮杀了。

    吕武来到己方阵前,注视向了对面的荀军,从一个个旗号来分辨来自哪个家族,发现中行吴将自己的嫡系部队摆在了阵型的前列,出战的非荀氏部队也比较少。

    “这是发现了军心浮动,不信任外姓贵族了吧?”吕武得出了这个猜测。

    可以想象的是,待在营盘的外姓贵族麾下,一定也有中行吴信得过的心腹在监视?

 第852章 汉王你不讲武德

    哪怕之前在会盟台已经有过王对王,来到战场身份足够高的人上前致师依旧是免不了的事情。

    吕武改换成了骑马。

    中行吴依然是乘坐战车。

    两人间距不到五米,互相行礼之后,该约定要不要出几个武将单挑,或是直接大军交锋了。

    吕武洪亮声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将士何辜!不如你我对决,胜者享有一切?”

    中行吴一听傻眼。

    谁特么不知道吕武是公认的当世第一猛人,哪怕是年纪近六十,吕武也有好些年没有展示个人武勇,世人恐怕也不会忘记吕武那些惊人的武力展现。

    从来没有展露过个人武勇的中行吴有点被拿捏住了。

    这一场战争是有点不一样,虽然是两国的国战,舆论上已经变成了“四晋归一”的战争,能够用两位君王的拼杀来决定胜负,初听好像有点儿戏,认真一想的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历史上有过类似的例子吗?也就是两位君王单挑,赢的获得全部。

    诸夏这边不太好说,同时代的希腊文化圈则是相当流行,没少发生国王单挑的事情。获胜的国王也的确能够享受一切,输了的不一定会死亡,极可能是输的国王变成获胜国王的臣子或附庸。

    吕武的声音很大,要说传遍到整个战场则是没有可能。

    会有人将听到的话传下去,荀军这边太多人窃窃私语,慢慢形成了一片“嗡嗡嗡”之声。

    “汉王说笑了。”中行吴倒是很想,只是清楚自己在单挑中哪怕是一成的胜算都没有。

    两军瞩目之下拒绝有点丢脸,总比送命好,是吧?

    中行吴也知道自己拒绝会打击到军心士气,之前若说挣扎的成功率还有四成,一句话之后可能就掉到了三成,何等心情很是可想而知了。

    这个就是诸夏为什么在开打前有致师的原因,武将单挑其实只是表层,更多的是为了达到提振士气的作用才是内在。

    中行吴不给吕武说更多话的机会,低声催促御戎赶紧调转战车回去本阵。

    走了,荀王吴的战车看着有些慌张地掉头,使得荀军本阵的喧哗声更大了。

    换作是以前,有谁骑马出场,少不得会受到敌人的嘲笑,让本方将士觉得很丢面子。

    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汉国的骑兵一再逞威,太多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让世人知道一点,诸夏……或者说汉国的骑兵跟异族骑兵虽然都是骑马作战,发挥出来的战斗力则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认识到骑兵的凶猛,春秋到战国时代的人们又不是怂人,才不会玩那种自己骗自己的游戏,发现什么强大想要学习,难以学习则是尊重现实,忌惮就表现出态度上的尊重,努力找克制的办法,才不会玩嘴炮自嗨就回家当鸵鸟了。

    吕武就在看荀军中数量有点过多的长矛兵,他知道那些手持长矛的荀军士兵就是用来针对汉军骑兵的兵种了。

    其实,要是懂得使用长柄戈矛来对付骑兵,戈矛比长矛用在对付骑兵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可惜的是荀国那边没有人找到诀窍,他们又无法组建数量足够的骑兵。

    说荀国没有足够的骑兵,原因是荀军之中也能看到骑兵部队,他们被安排在军阵的左右两翼,看数量合起来约有三千左右。

    要是在仔细观察,能看到荀军马军装备了马鞍和马镫,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装备马蹄铁?

    并不是所有的马都能作为战马,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让荀氏去摸索,怎么都能摸索出那个道理。

    所以,荀军马军的战马绝对是经过层层挑选,看去却是依然显得马背高度不足,战马的其余体态也全面劣于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