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82章

春秋大领主-第582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荀军马军的战马绝对是经过层层挑选,看去却是依然显得马背高度不足,战马的其余体态也全面劣于汉军骑士的战马。

    汉国这边开始组建骑兵是在二十三年前,起初为了寻找合适的战马,吕武还不断向北以及向西北探索,灭掉狐氏以及白翟可以称作“夺马之战”,比刘彻为了获取西域良马发动战争的时间提早了五百年以上。

    现如今汉军的战马是经过一再择优培育,马背高度普遍在一米三十左右,足足高了荀军战马约十厘米左右。

    汉军战马与荀军战马在体态上的差距挺大,耐力、爆发力等等方面需要打过才知道了。

    一阵阵的战鼓声被敲响,两军的传统战车兵以及步兵开始缓缓推进。

    比较突然的,战场上传出了号角之声。

    吕武看向了号角声传来的位置,确认是荀军那边吹响,并不是己方。

    号角声中,荀军左右两翼的骑兵加速向前,不是对着推进中的汉军进行逼近,各自往左右两翼进行游弋。

    “还真被中行吴学会了?”吕武心想。

    荀军仅仅是出动了三千马军?这么点数量要是对上纯粹的徒步敌军,还是能够在关键的时刻发挥奇效的。问题是汉军这边骑兵数量超过三万,今天上阵的骑兵达到了六千。

    中行吴明显是要用三千马军来牵扯汉军骑兵,率先去两翼游弋是一种勾引,也是抢占先机。

    如果荀军马军能将汉军骑兵吸引过去,不是汉军骑兵有突然间给荀军传统部队来一下狠的,算是一种胜利了。

    为什么说荀军是马军,不以骑兵来称呼?马军是马军,骑兵是骑兵。马军一般又被称呼为马队,说白了就是一种对骑马作战不怎么熟练,又或是没有骑兵该有战斗力的骑马作战部队,一种次级的称呼。

    吕武并没有对两翼有荀军马军在游弋做出什么回应,他在等待交战场地之外出现变化。

    汉军与荀军互相迫进到相距大约一里的时候,荀军的后队突然乱了起来,看去像是陷入了互相残杀。

    发现这一情况的中行吴脸色彻底阴沉下来。他从没有开战前就有大批人投降汉军察觉到不妙,有想过可能出现临阵倒戈的事情,有采取了针对措施,没想到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汉王,你如此胜之不武!”中行吴放声大吼。

    自然有中行吴周边的亲随重复那一句话,一直喊啊喊的。

    吕武听到了必须做出回应,喊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唯此罢了。你军内讧,非寡人所为,乃是你无持国之德。”

    同样会有人将吕武的话重复喊出去,让对面的中行吴听见。

    中行吴正要提议今日休战,对面的汉军已经得到冲锋的命令,大批大批的汉军骑兵为先导,后面跟着传统部队。

    而在中行吴思考应对方案时,有人前来禀告,说是几处营盘皆有人反叛,更多的卫星军寨改换了汉军的旗帜……

 第853章 四晋归一无可扭转

    打内战最怕是什么?不就是人心在敌不在我嘛!

    吕武否认了中行吴的指控,然而荀军发生大规模的内讧,怎么可能是荀国的贵族自己弄的,里面肯定有汉国去人穿针引线,少不得再做出种种承诺。

    荀国的大势本来就不妙,尤其中行吴还搞了全国动员这种操作,一下子让荀国贵族对战胜汉国的信心再次遭受打击。

    很现实的事情,目前的贵族深知出兵作战不能光看人数多寡,一个打一个或许胜负难料,十个打十个就能显示出经过训练以及没有接受训练的差距,对阵数量超过一百以上正规军分分钟吊打一群乌合之众。

    中行吴不懂那个道理吗?他怎么可能不懂!他依然选择那么干,更多的是想要达到一种鱼死网破的效果。

    所以了,真的不要怪吕武后面玩那么多的小动作,他与中行吴到底谁才是那个失去贵族应有品德的人,事实上是一件非常需要争论的事情。

    待在某个山头观看汉军与荀军对阵的列国代表,他们看到荀军后队出现内讧,起初有点没有能够反应得过来。

    在春秋历史阶段的大多数时间里,军队在战时出现内讧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情,哪怕是同一国的贵族有再大的矛盾,到了战场也只能咽下心中的不平,一致为了胜利而去协同奋斗。

    哪怕是进入到战国阶段,战场上真的矛盾大到无法调和,一般也是贵族带上自家的部队脱离,为了名声或是国内家人、产业等方面,反正不会干出攻击友军的事情。

    “这是……”田盘再聪明面对荀军发生内讧也是懵了。

    季公鸟想了想,说道:“荀人盼汉王久矣?”

    只有那个解释了呗。

    也就是荀人觉得由汉王武当自己的国君好,愤恨荀王吴为什么不答应汉王武单挑分胜负的提议,受不了当场发作啦。

    鲁国人很喜欢讲人心那一套,几乎什么都能扯着扯着开始争论人心的重要性,季公鸟是鲁国公孙级别的人物,怎么可能不擅长侃人心的嘛。

    偏偏战场上……又或者说战局的发展有点诡异,好像是能跟“人心论”扯得上一些关系,使得所有听到季公鸟言论的各国代表陷入了思考。

    “或是如此罢?”华元心里闪过一些思考,琢磨着汉氏是子姓,自己也是子姓,算不算一家人呢?

    楚国的代表芈远则是脸色变得无比阴沉。

    别误会,不是芈远发现荀军无力招架汉军,纯粹是听了季公鸟的话,想起了楚国现在也是一片人心混乱。

    田盘苦笑说道:“若汉国轻易兼并荀国,想来范国亦是不保,新‘伯’再现已成定局?”

    玛德!

    齐国一点都不希望汉国和荀国的交战那么快出现结果,他们非但还没有来得及吞并周边所有小国,连带长城也没有修建好,真的招架不住得胜后可能乘势东征的汉军。

    芈远从自己的思考中退出来,说道:“你等可有甚想法?”

    好了,各国代表开始你看看我,我再看看你,一种莫名的气氛就开始弥漫开来。

    而战场之上,汉军骑兵冲到一半进行拐向,直扑因为两军互相发起冲击而在靠近的荀军马军。

    双方的见血是从骑马互冲的位置开始,正面迎上再互相不断交错而过时,能看到有些荀军坐下战马跑着跑着竟然出现失蹄,并且还不止是个别情况,是大批荀军马军跑到了碎石子多的路段,战马的马掌可能是磕疼了,搞得人马都是摔得犁地或滚葫芦,好一副人仰马翻的壮观场面。

    那么就是荀军的马军并没有装备马蹄铁,才会是那种情况?

    看看一样是在冲锋状态的汉军骑兵,战马的四蹄奔腾,马掌踩到石头一点事都没有,足以说明战马有没有装备马蹄铁的差距有多大。

    事实是什么?有马鞍和马镫是重要,但是跟马蹄铁一比,马鞍和马镫的重要性就比不上了。

    游牧民族为什么会在各个历史阶段谋求铁的来援?除了打造兵器之外,还有打造铁锅的需求,能不能让游牧民族发挥出高强战斗力的则是极度需要铁来制作马蹄铁啊!

    两军的骑兵在交战,战车兵和步兵迎着头顶的箭雨发生了接触。

    战车兵面对密集步兵其实不会冲上去,他们该做的是游弋着不断射箭,找到合适机会,又或者明知一冲会让自己没了还是必须冲才会冲。

    双方步兵又是成了那种“战列线”的交战模式,拿着手里的长兵器不断捅,他们的头顶则是来来回回激射看上去无比密集的箭矢。

    这样一来,两军的远程部队一直在射箭,能处在“战列线”位置好像显得更安全一些?

    吕武没有冲锋,他已经改换位置来到一辆巢车之上。

    正面对上的两军,没有那么快分出胜负。

    这一场战争的模式也不是正面交锋来分胜败,有荀国贵族决定反水,变成了吕武需要总揽战场全局,调动正面交战区域之外的汉军前往某处。

    在刚才,吕武就一再下令,调遣哪支汉军前往哪里,寻求汉军一到能够配合反水的荀国贵族逼降其余荀军,或是可以攻占某处营盘。

    这种交战现状之下,战局态势会显得非常复杂,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因势应变得来。

    中行吴已经在退往后大营,一路上保持阴沉脸色,路过爆发内讧的区域没有尝试上去依靠威望弹压。

    反水的贵族肯定是一再权衡才那么干,不是中行吴露面就能使他们回心转意,极可能中行吴露面会让反水的贵族大喜,搞得他们想俘虏中行吴去向吕武邀功呢!

    “我们败了!”中行吴回到‘中军’,将自己的儿子中行寅喊到一边,压低声音说了那么一句。

    中行寅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安静等着自己的父亲继续往下说。

    “便是汉王武不杀我,我亦决不做韩起第二。”中行吴说的是态势最糟糕的情况,顿了顿问道:“你愿归‘沫’待汉王武兵临城下,抑或往楚都?”

    中行寅答道:“智盈在北,我便往南罢?”

    那什么,中行吴是太悲观了吗?绝对不就是!

    现在的情况是,荀氏本来就打不过汉国,中行吴进行了彻底的垂死挣扎,没想到因为时代的差异性,搞成变成让荀国的崩盘加速。

    之前,魏绛觉得无法抵抗吕武,开始就安排了后路。

    现在,中行吴怎么可能比魏绛差,绝对也是早早就为荀氏安排了退路啊。

 第854章 生如夏花岂可无灿烂之日

    觉得在某个国家混不下去了,又或是提前察觉到危险,抢先安排退路是春秋贵族的固定思维。

    将这种事情做得最露骨也是据有长远目光的是陈国妫姓,他们很早之前就一再分家,好多妫姓的小宗前往各国谋求发展。

    所以,陈国被楚国兼并不代表就此灭亡。这种没有灭亡指的是血脉延续下去再创造辉煌的可能性,历史上田氏篡夺齐国王座也让陈国从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复国。

    在很早之前,吕武察觉到魏氏在安排后路,可以进行阻止却没有去做,不是吕武心软了,纯粹是真的不能去阻止。

    当时还是春秋阶段,两个家族进入到敌对状态,其实都可以事先安排家族的退路,进行阻止会让其余贵族看轻,乃至于产生不好的风评,再来就是为了减少更多的抵抗了。

    道理不复杂,有退路的家族才不会决死抵抗,没有任何退路则是逼着他们玩命。

    以军事角度来说,不将人逼到绝境会是减少己方伤亡的做法;换了家族私斗的角度,某种程度上是允许敌对家族开枝散叶,想在减少更多反抗的前提下收获胜利果实。

    那么,逃走的敌对家族成员,他们会日思夜想报仇吗?春秋人们的脑回路跟现代人存在差异,反正春秋阶段极少发生为了报仇而报仇的事情,一般哪天大仇得到也是一种顺手施为,绝不是处心积虑为了报仇去经营和设局。

    “荀军降者十五六万,坚决抵抗仅是荀氏公族,余下闭营悬挂免战牌坐待分出胜负。”崔杼一点都不觉得战况的进展演变成这样有什么好奇怪。

    对于非公族的原晋国出身贵族来说,为了再次恢复曾经晋国荣光的舆论已经定型,战争就成了一种“内战”模式。

    晋国出身的贵族对“内战”熟悉得很,反正就是其他人不想占便宜就别插手,让两个家族自己去分出胜负,他们等胜负有了结果再决定要不要去跪舔胜利者就好啦。

    另外那些原先作为卫国公族或贵族的家族,他们其实一点都不想为荀氏卖命,跟齐国、鲁国、曹国等敌人交战也是履行作为贵族的义务,轮到“内战”模式乐得看戏,反正交战方死了多少人都不关他们屁事,自己别死人就行。

    至于说最后是汉国赢了还是荀国赢了?他们没有资格自己当国君,卫国原地复活,又或是归入到胜利者的统治之下,他们难道还能得到什么天大的便宜吗?不一样还是作为贵族,该交税就交税,该纳的赋也不能缺。

    真正会产生变化的是,变成了霸主国的一员,以后就能凭借霸主国贵族的身份对其他列国作威作福啦。

    所以了,荀军之中反水的贵族很多,他们战前已经知道了汉国的强大,很希望能够成为其一员融入,能带着功劳改换门庭肯定是最为理想。

    吕武现在就知道一件事情,荀氏进入到垂死挣扎的阶段,汉国这一边面临的情况也没有多么美妙。

    降军已经快是汉军的一倍首先就挺令人糟心,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郁闷,用吧不能马上就用,不用就放在那里成为隐患。

    说不能马上用跟忌惮再次反水无关,其实还是春秋规则留下来的一些小问题。

    反水阶段的交战是一回事,重新确认归属的短时间内无法再对旧主下手,算是春秋贵族给自己留下的最后脸面。

    那么,反水了的那些部队,他们会再次反水攻击汉军吗?其实按照春秋守则也不会。

    这一些事情发生在诸夏的公元前三世纪之前,到后面还会发生在倭列岛的公元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左右,也是在这一阶段倭列岛那边搞出了武士道精神。

    对汉国好的一面是,降军的粮秣根本不用汉国去供应,也就不算增加了后勤方面的负担。

    崔杼说道:“荀军可战之兵已不足四万,我等是否……”

    吕武截断,说道:“遣使谒见荀王,约见再次会盟。”

    剩下的四万荀军不投降也不撤离战场,明显是带着一种死磕的意志要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当然,想战死的是荀国公族,士兵大多数能活着没人会想寻死。在那种上级不投降的情况下,士兵受于道德和忠诚约束也只能跟随。

    对上了这么一支带着拼死意志的敌军,吕武其实觉得会比之前更加难打。

    没什么太复杂的道理,荀军之前看着数量众多,大多数是乌合之众也就不提了,人越多心态肯定也就越杂;现在荀军的数量减少,思想方面却是达到了某种程度的一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