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168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168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用,这个狗奴才真是太没用了。

    若是放在以前,顺治一定会命人把济席哈这个奴才逮拿回京砍了脑袋。

    但现在清廷实在是没人可用了,就连济席哈这种废物也只能勉强用着。

    现在杀了济席哈又能用谁呢?

    至少这厮还是忠心的一条狗,总比用汉人要放心啊。

    相较于南方,山东因为距离京师距离更近,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顺治是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登莱控制在明军手中的。

    因为这意味着明军随时可以从登莱浮海攻击天津卫。

    一旦天津卫失守,京师便危在旦夕。

    头疼,顺治只觉得头疼不已。

    怎么多尔衮主政的时候一切都井然有序,该跑马圈地的跑马圈地,该攻城拔寨的攻城拔寨。

    汉人们就像没有脊梁骨的奴才一样个个跪倒在地磕头。

    到了他亲政,一切就都坏起来了呢?

    他不明白,真的不明白啊。

    难道说他的能力比多尔衮差?

    不,顺治不相信。

    这一定只是巧合。

    虽然大清现在的国运不比十年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之残明,大清还是有优势的。

    只要洪承畴能够守住江西,切断明军的联系,等到顺治解决了山东隐患后派兵南下合兵,便能将其一举剪除。

    饭要一口一口吃,绝不能着急,不然非但有可能吃不饱还可能噎住。

    顺治刚想去御花园走走散散心,便有太监将一封加急奏报送到他的面前。

    “主子,这是从南边来的急报。”

    顺治瞅了一眼,十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且先拿到一边去。”

    “主子,这是江西来的奏报。”

    “江西?”

    顺治眉毛一挑;“南昌来的?”

    “是赣江。”

    赣江?

    顺治大为疑惑。

    他走到墙边,仔细的寻找赣江的位置。

    墙上挂着一面十分巨大的舆图,他先是找到南昌府,随后在南昌附近找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赣江。

    “这赣江在何处啊?”

    “这奴才也不知啊。”

    那太监哭笑不得。顺治问他,他又该问谁。

    顺治无奈,只能自己仔细的找。

    他足足找了一盏茶的时间才算是找到了赣江的位置。

    咋在这么犄角旮旯的位置?

    上书的还是赣江知府刘敏之。

    这厮不过是一个知府,竟然越级上报。

    赣江的情况不应该先报到南昌,再由洪承畴汇总一并报到京师来吗?

    这些个汉人奴才,真是越来越没有规矩了。

    顺治感到十分不悦,但还是把奏报打开来看。

    没办法,现在最让他牵挂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江西,另一个就是山东。

    起初顺治还能够较为平和的看,可看到南昌失陷,绿营兵全军覆没洪承畴被杀时,顺治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险些跌倒在地。

    “皇上小心!”

    那太监连忙上前一把扶住顺治。

    “皇上保重龙体啊。”

    “完了,全完了。”

    顺治口中喃喃念道。

    他就觉得这几日眼皮一直跳没有好事情,谁曾想竟然是江西出事了。

    之所以奏报是从赣江发出的而不是南昌,是因为南昌已经失陷了啊。

    说不定这份奏报还是经由福建辗转送来京师的呢。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直到现在顺治还是不敢相信发生的这一切!

    他一屁股坐在软塌上,复又拿起了那份奏报。

    虽然他十分不想看,但该面对的事情迟早还是要面对的。

    这份奏报写的很长,赣州知府刘敏之也在其中明确说明了清军败北的原因,那就是增援江西的两位汉人藩王尚可喜和耿继茂临阵脱逃。

    这直接导致了局面失衡,南昌告破洪承畴身死。

    看到这里,顺治气得直接摔了一只花瓶。

    “两个狗奴才,果然和吴三桂是一路货色。”

    他气恨道:“当初就不应该给他们封地,这下可好,非但没有念着朝廷的好,反倒是存了静观其变的心思,真是养了三只白眼狼。”

    那太监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匍匐在地上浑身发抖。

    顺治狠狠将奏报甩了出去。

    “去叫范先生来,就说朕有事找他商议。”

    那太监如蒙大赦,连忙磕头起身跑了出去。

    事到如今,已经远远超出了顺治的预料。

    照着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如果不加以遏制,明军是很可能控制整个江南的。

    届时尚可喜、耿继茂再不表态,大清在南方的统治就可以说是彻底告吹了。

    局势已经发展到顺治无法控制的地步,他除了问策于范文程实在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突然之间顺治生出了一股强烈的无力感。

    他虽然是皇帝,但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

    恐怕他的圣旨出了京师就没人听了吧?

    至少尚可喜、耿继茂、吴三桂是肯定不听的。

    不然江西之战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虽然这场大战并非最终决战,但影响是极为不好的。

    这充分暴露出了清军的虚弱,所谓强大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罢了。

    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他们未必是明军的对手。

    如此一来各地起义肯定会纷至沓来。

    仅有一个山东于七顺治还好对付,若是十个百个呢?

    岂不是成了崇祯末年遍地起义的情况?

    范文程曾经给顺治皇帝讲过,崇祯帝是因为失去民心才导致百姓们揭竿而起最终丢了江山。

    难道现在大清也面临同样的局面?

    顺治感到十分的恐惧。

    自古亡国之君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基本不是自杀就是被杀。

    顺治可不想稀里糊涂的丢了性命。所以哪怕是付出再多代价他也得稳住局势,哪怕划江而治也行啊。最不济也得保留北边江山吧?只要草原在手中,顺治便心里有底。毕竟有了马匹,大清的骑射根基就在,只要练一练还是能够重回武力巅峰的。

 第三百七十章 范文程献策(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范文程跟随太监匆匆忙忙的赶入宫中。

    他如今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利。

    走起路来气喘吁吁。

    顺治赐给他轿子在宫中乘坐,范文程却坚辞不受。

    范文程说这有违君臣之礼。

    见范文程这么坚持,顺治也就不再勉强。

    可紫禁城实在是太大了,范文程从午门入宫之后走了好一通才到了乾清宫前。

    由于走的太赶,他出了一身的汗,官袍都湿透了。

    范文程顾不得这许多,稍稍整理了一番仪容,便随太监进入殿中。

    顺治正在暖阁中对着舆图发呆,忽然听到太监尖利的声音,本能的转过身来。

    “范先生来了!”

    看到范文程的那一刻,顺治喜笑颜开,就像得到奖励的孩童那样。

    比起洪承畴,他和范文程相处的时间更多,可以说顺治是被范文程看着长大了。

    许多时候顺治都很依赖范文程,更不用说现在大清内忧外患的时候了。

    “快给范先生赐座。”

    对别的汉人臣子顺治的礼遇或许有做作的成分,但对范文程却不会。

    他是真的很仰赖这位范先生。

    “谢皇上恩典。”

    范文程依旧像往常那样对顺治行礼,随后小心翼翼的坐在太监搬来的一只锦墩上。

    “不知陛下召老臣入宫有何要事吩咐?”

    范文程对顺治的性格实在太了解了,不是发生了一些天大的事情,顺治不会这么惊慌。

    顺治是一个不善于隐藏自己感情的人,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打见面的那一刻起,范文程便从顺治脸上读出了很多东西。

    “范先生有所不知,江西那边溃败了。”

    顺治在范文程面前也没有必要隐瞒,长叹一声后道:“这是赣江发来的奏报,范先生也看看吧。”

    说罢顺治便将奏报递给了范文程。

    范文程接过来展开看,只看了几眼就皱起眉来。

    洪承畴战死了?

    这也太夸张了吧。

    江西不是有近二十万绿营兵的吗?打不过明军还守不住吗?

    虽然奏报已经写得很详细,但从几百字里还是很能还原事实的真相。

    范文程在脑海中推演了几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要么洪承畴轻敌冒进主动出击,要么就是尚可喜、耿继茂不仅仅是临阵脱逃那么简单,甚至可能暗通明军坑了洪承畴。

    范文程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毕竟这两个藩王都不是省油的灯,当初答应增援江西就很勉强。

    他们怎么可能真正甘于受洪承畴节制?

    若是一直打胜仗倒也还好,可以掩盖很多问题。

    可是清军却是一败再败,那么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如果二人提早撤走,洪承畴肯定会及时调整策略,选择坚守城池等待增援。

    但如果二人中有哪怕一人是在关键时候倒戈或者打开城门,那么后果就是毁灭性的。

    “皇上,老臣以为此事恐怕不会像奏报中说的那样简单。这个刘知府肯定也有一些难言之隐。或许尚、耿两位王爷做的更过分。”

    听到这里,顺治的心态彻底炸了。

    “这两个狗奴才,就是养了两条狗还知道对着主人摇尾巴呢,他们倒好,把朕当傻子耍!”

    见顺治暴怒,范文程连忙安慰道:“皇上莫要生气,气坏了身子岂不是反倒令二人得逞?”

    他顿了顿,继而接道:“如今事情也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臣看来是能够挽回局面的。”

    听到这里顺治眼前一亮。

    好嘛,不愧是范先生,这就想出来应对之策了。他果然没有看错人。

    “江西是肯定守不住了,如果老臣没有猜错的话,不管是耿继茂还是尚可喜都和明军达成了一种默许的局面,那就是互不干涉。这种情况下,赣江孤立无援,光靠守是守不住的,迟早会被攻克。”

    范文程先是给出了一个判断,继而接道:“如今我军一方面要守住剩余的府县,尽可能的拖住明军的步伐,另一面可以命施琅不停袭扰东南沿海,起到牵制的作用。”

    顺治点了点头道:“便是让施琅起到当初郑贼的作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范文程颔首道:“皇上英明,施琅本就是海贼出身,又在郑贼军中从事多年,对郑贼的行事风格十分了解。只要施琅能够不断袭扰浙江沿海,明军就不敢过于深入的进攻江南各府。”

    稍顿了顿,范文程接道:“如果说这是一盘棋,那么这盘棋已经到了中盘。几枚棋子的得失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布局。”

    “还请范先生教朕。”

    不知为何,经由范文程这么一说,顺治的心情好了很多,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范文程对顺治来说就是定海神针的存在。

    “老臣以为现在最关键的不是和明贼决战,而是先解决山东的隐患。”

    其实范文程一直就很关注山东的局势。

    得知济席哈大军未能拿下登莱平定叛乱后,范文程一直茶饭不思。

    正好借着今日的机会向顺治阐明此事,也算拔除这个祸根。

    “登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意义在于有着重要的港口。如今整个北方又只有登莱在贼人手中,如果朝廷早些剿灭叛乱,便是告诉世人,这北方还是大清说了算。但若是拖得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人认为朝廷无能,起一些别的心思。”

    范文程说的这么直接,顺治的面上有些挂不住了。

    什么叫告诉世人北方还是大清说了算,难道现在大清在南边已经说不上话了吗?

    但这话是从范文程的口中说出来的,他也不好过于苛责,只能咳嗽一声道:“范先生说的极是,只是济席哈已经铩羽而归一次了,再让他进攻恐怕也很难打出东西来啊。”

    范文程眯着眼睛道:“皇上,老臣的意思是倾力攻打山东,不屑一切代价拿下。甚至河南等地的绿营兵也可以调动。”

    原先清军只靠一部分八旗兵加上山东绿营对抗叛乱,兵力上虽然有优势,但却不是压倒性的。

    范文程觉得朝廷现在应该狠下心来,调集可用的全部人手,便是用人命填也得把登莱拿回来。

    唯有如此,才能向天下人宣示大清在北方的统治权。

 第三百七十一章 山东巡抚宁完我(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在范文程看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与其增派兵力和南方的明军周旋,不如集中力量消灭山东的起义军。

    这样一来,还是能够对天下反清人士起到一定震慑作用的。

    顺治仔细想了想,觉得范文程说的很有道理。

    明军已经做大,想要想以前那样一场大战歼灭之已经不可能了,只能从长计议。

    这种情况下集中力量消灭登莱起义军才是首要问题。不然,等到这支军队发展几年,很可能就会变成现在明军的样子,尾大不掉了。

    “范先生真乃朕之张良也。”

    顺治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拟旨,调河南等地绿营进入山东,一切皆由济席哈指挥,务必在一个月内拿下登莱。”

    其实顺治原本想要定半个月的,但一想到半个月有些太过严苛了,这才改成了一个月。

    也罢,拿下登莱也算是提振士气的一种方式,眼下也不可能纠结这些细节了。

    山东,济南府。

    济席哈接到圣旨之后却是十分激动。

    皇上非但没有怪罪他出师不利之罪,反而从河南等地调来了大量的绿营兵给他补充实力。

    这让济席哈感动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他朝北跪下连磕了几个头,口中念念有词道;“奴才何德何能,得皇上如此器重。奴才一定鞠躬尽瘁,为皇上肝脑涂地。”

    作为一名旗人,济席哈十分清楚如今的形势不容乐观。

    虽然大清还拥有大半个天下,但毕竟是异族入主,以小族而御大国,随时有可能崩盘。

    只要大清失去了这些地盘,各地的起义军就会像登莱栖霞山的于七一样纷纷前来痛打落水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