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18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18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探寻不同种可能确实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明军能够守住昆明已经证明了清军并非不可战胜的。

    那么朱由榔能否再次改写历史,将重庆夺下呢。

    朱由榔隐隐觉得此次便是历史大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若是成功了或许整个历史都会彻底发生改变。

    重庆…重庆!

    此役必收其于吾掌中!

 第三十九章 禄马驿

    从云南入川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经由建昌。

    明军大军从昆明启程,经过武定府,跨越乌蒙山进入了四川境内。

    与朱由榔想象的情况差不多,建昌卫周遭甚是荒凉,行军几十里见不到一处人家。

    这倒也不难理解。这么些年天灾人祸,百姓们死的也差不多了。那些幸运没有罹难的川民为了避免兵祸都藏进了深山里。

    这里除了当初刘文秀屯兵留下的一万多老弱残兵,几乎见不到人烟。

    当然,朱由榔已经下旨命冯双礼先一步进驻建昌清点粮草。

    等到朱由榔大军抵达只需要稍作休整便可以向都府行军。

    朱由榔此次攻打重庆要的就是一个快字。故而沿途能不耽搁时间就不耽搁,早到一刻或许成功拿下重庆的可能性就增长几分。

    “陛下,前面就是禄马驿了,行军一天了,陛下先到里面歇歇脚吧。”

    李定国驱马来到朱由榔的车辇前和声道。

    禄马驿是距离建昌卫最近的一处驿站,距离大概是一百里。

    朱由榔看了看天色,急行军的话今天也赶不到建昌卫了。

    不如先在禄马驿歇一歇,明早再启程。

    “既如此,便驻跸在禄马驿吧。”

    禄马驿毗邻宁远河(后世名曰安宁河,非辽东宁远),环境还算不错。

    行军在外朱由榔也没有啥可讲究的,在侍从亲军的簇拥下进入驿站休息。

    禄马驿的驿丞何曾见过如此大的阵仗,得知天子亲临端是吓得两腿发颤,连话都说不出。

    朱由榔倒是没有苛责于他,微微一笑唤他送一些茶水来。

    还别说,行军大半日他是有些口渴了。

    “陛下,臣妾听闻这禄马驿是后来复建的?”

    王皇后替朱由榔取下大氅,柔声问道。

    “嗯,不错。当初烈皇帝裁撤天下驿站,四川的自然也不例外。这禄马驿还是永历年间复建的,人都换了个遍。”

    提起崇祯裁撤驿站这件事,朱由榔还是感到颇为遗憾的。

    此举跟裁撤锦衣卫一样都是大昏招。

    一个令崇祯失去了内部的耳目,一个令他失去了外部的眼线。

    若是非要挑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逼得失了业的李自成揭竿而起,逼得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当然崇祯末年那个局势,即便没有李自成也有王自成,孙自成。有崇祯这个昏招频出的皇帝在,再好的牌也会打的稀烂。

    所幸锦衣卫和驿站都在永历年间恢复,这让皇帝至少可以保证对治下百姓官员基本的控制。

    很快驿丞便把热茶亲自送来了,经由随侍太监韩淼试用无毒后呈给了朱由榔。

    朱由榔轻轻抿了一口,感慨道:“当初太祖皇帝建立四川行都司,肯定没想到会是今日这个局面。”

    四川行都司全称叫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洪武二十七年设立,治建昌卫。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东北距布政司(成都府)千四百八十里,属于右军都督府管辖。

    朱元璋设立四川行都司是为了加强对四川边地的控制,拱卫成都府。如今建昌却成了永历朝廷重要的粮食储备地,真是何其可叹。

    “臣妾相信大明会越来越好的。”

    王皇后和声安慰朱由榔道。

    “嗯,朕也相信。”

    朱由榔刚想和王皇后唠唠家常,便听到屋外一阵吵闹声,不由得皱眉。

    “朕出去看看。”

    朱由榔起身推门而出,只见十几名兵卒拔刀将禄马驿的驿卒逼到墙角,嘴里咒骂个不停。

    “这是在做什么?”

    朱由榔大怒,扫视了一番军卒。

    “陛下恕罪!”

    那些方才还凶神恶煞的悍卒纷纷丢掉手中刀刃,跪倒在地。

    “谁来给朕解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看他们刚才那个架势,完全是奔着取人性命去的。

    还好朱由榔发现的早,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都说乱世出骄兵悍将,朱由榔可不希望他麾下的士兵都是一群这种货色。

    “陛陛下,是他们先动口骂人的。”

    一名明军士兵一边磕头一边向朱由榔解释道。

    “我就小声说了句,何况你敢否认吗?”

    这下是一名驿卒发声了,他显然满是委屈,近乎带着哭腔反驳道。

    “你敢在陛下面前再说一遍吗?”

    “怎么不敢,你们这群西贼不配再进入四川一步!”

    那名驿卒也是来了火气,梗着脖子回应道。

    一时间气氛近乎凝固,朱由榔也听得一愣,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当然知道川民和原大西军之间的仇恨,却不曾想这名驿卒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

    沉默了片刻,朱由榔清了清嗓子道:“现如今没有西军、闯军,有的只是我大明官军。大伙儿都是为了大明而战,为的都是大明的利益。以后再敢有言此者,按照蛊惑人心论处。”

    稍顿了顿,朱由榔接道:“这次朕念你们是初犯就算了,都散了吧。”

    这种情况要想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朱由榔已经尽可能的做到了平衡。

    那些原西营的明军士兵虽然还有些不爽,但见天子公开支持他们,也不好再发作,纷纷起身退下。

    很快李定国得了消息赶到御前,跪倒在地请罪道:“臣死罪。”

    朱由榔连忙将他扶起。

    “晋王何罪之有?”

    “臣约束麾下不严,惊扰了圣驾,当是死罪。”

    从严格意义上说,李定国讲的也没有问题。

    不管怎么说,那些士兵在御前动刀都是大不敬。

    往大了说都可以定性为哗变谋反了。

    朱由榔虽然没有小题大做,但并不意味着李定国可以不当回事。

    如果他不及时表态,即便皇帝不说什么,文官们的唾沫星子也能把他淹死。

    “晋王言重了,这件事双方都有过错,朕已经了解了。”

    见天子如此维护于他,李定国满面羞愧道:“臣已经命人将闹事军卒重责四十军棍,以儆效尤。”

    对此朱由榔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没有问责,不代表李定国不会问责。

    二人代表的分别是国法和军规,在李定国看来这个苗头是绝对不能有的。

 第四十章 天子在建昌

    朱由榔与李定国虽然身份不同,但立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维护大明朝廷的权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如今已经是大明生死存亡之际,若是再因为门户之见而互相攻诘,那岂不是在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吗?

    当然在朱由榔看来,李定国在处理方式上做的有些偏激。

    这也和李定国急于表达立场,表现忠心有关。

    换朱由榔在李定国那个位置,他大概也会这么做。

    好在这件事处理及时没有酿成兵祸。但要彻底消除双方心底的隔阂、成见,还需要时间。

    朱由榔又与李定国谈了谈进驻建昌的事宜,建昌城并不大数万人马肯定无法全部进驻。

    朱由榔的意思是只带亲卫进城,其余人马驻扎在城外。

    李定国也持相同意见。

    冯双礼的先锋军如今已经抵达建昌,再想往里塞上几万人是不可能的。

    安排妥一应事宜后朱由榔示意自己要休息片刻,李定国恭敬告退。

    王皇后这便从里屋走出来,叹声道:“陛下,有句话臣妾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

    “晋王该不会因为今日之事跟陛下生了芥蒂吧?”

    朱由榔摇头苦笑。

    王皇后这么想其实也不是毫无道理。

    这些年来王皇后跟着自己东奔西走,没有在一个地方待安稳过。

    不管是之前的丁魁楚还是之后的孙可望,都是只把朱由榔当做傀儡用。

    王皇后见得多了自然看谁都像曹操,而朱由榔自然是汉献帝了。

    李定国固然在礼节上做的很足,但王皇后并非完全放心。

    毕竟人心隔肚皮,谁知道李定国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朱由榔对李定国放心是因为他是穿越者,开有上帝视角。

    他知道李定国就是忠良死节之臣,所以无条件的对其信任。

    但是王皇后不知道啊。

    这就像玩游戏开图,你总不能跟队友直接报点抓人,开明图吧?

    朱由榔要真是这么说了,怕是得把王皇后活活吓死。

    “皇后多心了,朕觉得晋王不会多想的。”

    “希望如此吧。”

    王皇后有些疲惫的靠在朱由榔的肩上,柔声道:“臣妾等着陛下收复两京中兴大明。”

    …

    …

    翌日一早,朱由榔便和王皇后一起乘坐车驾随大军出发。

    大军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建昌城。

    先一步抵达建昌的冯双礼率部出城迎接。

    迎驾众人中既有冯双礼的心腹,亦有建昌当地的官员。

    许多人甚至都没有见过朱由榔,御驾抵达时虽然跪倒在地还是偷偷抬起头瞄上一眼。

    嗯?皇帝陛下果然是贵人之相啊,听说皇后娘娘也在马车里。可惜看不到啊…

    朱由榔当然不知道建昌官员有这么多的想法。

    进入城中后他便和王皇后到临时行宫住下。

    他不会在建昌做过多停留,接下来还要赶往成都,自然不会在行宫条件上做过于苛刻的要求。

    事实上建昌行宫的条件已经比朱由榔想的要好的多了,足以见得冯双礼确实有心了。

    经过冯双礼的汇报朱由榔了解到建昌的粮食储备确实很充足,甚至比朱由榔想象的要多的多。

    这些粮食足够大军几个月使用。

    看来屯田练兵的作用还是体现出来了啊。

    朱由榔决定先歇息一晚,明日再和李定国商议行军事宜。

    可就在朱由榔更衣准备就寝时,内侍韩淼急报,晋王李定国、庆阳王冯双礼请求陛见。

    朱由榔不禁大为疑惑,这么晚了这二人怎么一道进宫来了?

    不管怎么说人还是要见的。

    朱由榔当即下旨,命二人觐见。

    建昌行宫本就不大,很快二人便来到朱由榔寝宫,向天子行礼。

    “这么晚了,不知晋王和庆阳王有何要事?”

    “陛下,臣…臣有负皇恩。”

    冯双礼咬了咬牙道:“臣的部将狄三喜竟然与东虏暗通款曲,企图把陛下亲征重庆的消息透露给洪贼,所幸被臣发现已经制服。”

    朱由榔闻言不禁吃了一惊。

    虽然他知道狄三喜在原本历史中有降清之举,但现在形势与历史上已经大为不同。

    大明已经站稳了脚跟稳扎稳打,一片向好的形势下狄三喜竟然还是选择投靠满清,真的让人难以理解。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已经暗中和满清往来很久了,只是才被冯双礼发现。

    这也能解释为何历史上狄三喜投清后迅速就得到了响应。因为他早就打好基础了啊。

    不过如此看来冯双礼应该是没有降清的念头了,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把狄三喜抓起来。

    略略思忖一番朱由榔便理清了头绪,沉声道:“庆阳王抓获奸细,实乃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他又望向李定国道:“晋王觉得呢?”

    李定国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

    他陪冯双礼来入宫觐见就是担心陛下迁怒于冯双礼。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陛下却是没有丝毫怪罪冯双礼的意思。

    这样他就放心了。

    “这个狄三喜…”

    朱由榔沉吟片刻道:“是直接与洪贼联络的?”

    “回禀陛下正是如此。臣在狄三喜住处缴获了一封他刚刚写好准备寄给洪贼的书信。”

    说罢狄三喜取出书信高高举过头顶。

    朱由榔点了点头,韩淼立即走到冯双礼身边取了书信折返回来将书信呈递给朱由榔。

    朱由榔取了书信展开来看,只看了十几个字便不由得皱眉。

    这狄三喜也太没品了,在书信之中对满清谄媚至此,简直读不下去。

    “此獠在昆明之时就暗中给洪贼递送情报?”

    这也好解释为何清军昆明之战落得惨败了,因为狄三喜直接联络的是洪承畴而不是吴三桂啊。

    而那时吴三桂和洪承畴并不在一起。

    洪承畴远在贵州即便接到狄三喜的消息想要通知吴三桂也来不及。

    等到洪承畴把消息送到吴三桂军中,黄花菜都凉了。

    “臣有罪,未能及时发现此贼狼子野心,请陛下治罪!”

    冯双礼以为天子在责怪他失察之罪,连忙主动请罪道。

    …

    …

 第四十一章 将计就计

    朱由榔无奈,这怎么又来了。

    他要是真想治冯双礼的罪早就治了,还需要故作姿态吗?

    冯双礼已经在发现苗头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了,换句话说冯双礼已经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若是这样朱由榔还怪罪于他实在说不过去。

    那朱由榔不就成了昏君了吗?

    “庆阳王无需多心,朕说了你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此獠若不是庆阳王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朱由榔好生安抚了冯双礼一番,随后话锋一转道:“庆阳王觉得狄三喜该如何处置?”

    这句话让冯双礼本来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该如何处置叛贼还用说吗,这朝廷早有定制。

    陛下这么问该不是在试探他吧?

    “臣以为当对此贼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冯双礼毫不犹豫的说道。

    叛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么回答不会有错。

    朱由榔却是没有立即回应。

    在他看来狄三喜固然罪大恶极,但未必没有可以利用的点。

    一刀把狄三喜杀了固然痛快,但却会错过一个大好机会。

    如今狄三喜虽然已经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