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181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181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槽归吐槽,抱怨归抱怨。

    眼下宁完我还真的是只能靠济席哈。

    矮子里面拔将军,济席哈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不用济席哈还能用谁呢?

    换一个人统兵说不准效果更差。

    总不能宁完我亲自披挂上阵吧?

    且不说他已经年过七十,连马都骑不了。

    便是再让他年轻三十岁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宁完我也不会统兵打仗啊。

    他只是一个躲在后面出谋划策的毒士,类似于三国的贾诩。

    要让他统兵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

    统兵是不可能的统兵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统兵的。

    冲锋陷阵又不会,只能靠出谋划策混混生活这样子。

    “那给朝廷的奏报,将军想好怎么写了吗?”

    既然只能继续和济席哈凑合着共事,宁完我也只能够捏着鼻子认了。

    现在他要考虑的不是这么整死济席哈,而是尽可能的保全此人。

    因为再换一个可能会更差,那还不如凑合着就用济席哈呢。

    “自然是避重就轻,极言莱州大捷。”

    济席哈显然很有这方面的经验,一说起来直是侃侃而谈。

    “毕竟莱州是实打实的光复了的,我可以大书特书,皇上看了必定龙颜大悦。”

    “可是皇上让将军一个月内拿下登莱,而不只是拿下莱州。这一点将军应该清楚吧?”

    宁完我向济席哈提了个醒,奏报自然是怎么漂亮怎么写。可顺治给济席哈下的死命令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是宁完我也保不住济席哈了。

    “这个我自然清楚,所以要再劳烦宁巡抚向陛下上书一封说明困难,请求皇上再派兵增援。”

    听到这里宁完我差点笑出声。

    这个济席哈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啊。

    十万大军打成这个鬼样子,还好意思要援兵。

    这意思分明就是摆烂,情况是这么个情况,不增援的话最多只能守住莱州,登州是别指望了。

    宁完我能够想象顺治皇帝看到这封奏疏后愤怒的表情。

    但眼下似乎除了这个法子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济席哈也不催促宁完我,就这样定定的看着他。

    宁完我憋了良久才叹了口气:“罢了,本抚便写一封奏疏向天子陈明情况,请求朝廷派援军进驻山东吧。”

    宁完我实在没想到区区一个于七就把山东搅合的天翻地覆。

    他也没有想到剿贼的过程会这么困难。

    但不管多艰难,登莱是一定要收复的。这个口子不能开,不然北方将遍地起义,防不胜防。

 第三百九十八章 顺治的豪赌(第十四更求订阅求月票)

    山东奏报送到京师,顺治看罢直是一肚子狐疑。

    虽然这看起来是捷报,但仔细一想怎么就那么不对劲呢?

    若真是大获全胜,为什么登州没有拿下来?

    他再仔细忖度宁完我的奏报,其中分明有替济席哈开脱的味道。

    这个狗奴才!给宁先生灌了什么迷魂药,竟然连宁先生都在替他开脱!

    其实上次济席哈战败后顺治就想惩治此人,是范文程一再求情顺治才作罢。

    不曾想这次宁完我也替济席哈遮掩起来。

    这个奴才究竟有什么本事,让两位先生都替他说话?

    宁完我在奏疏中表示虽然清军拿下莱州后又在登州方面更进一步,可要想彻底拿下登州还要派兵增援。

    顺治气得直想砸东西,区区一个登莱前后派了十几万人都拿不下来,竟然还要增援。

    真当他大清的军队是无穷无尽的吗?

    顺治立即命人宣范文程入宫,一同商议对策。

    毕竟叫宁完我去山东是范文程的主意,现在局面僵住了,顺治也只能问策于范文程。

    要说范文程这几日入宫的频率可谓是极高,就差住在宫里头了。

    他这副老胳膊老腿真是经不起几次折腾,但他也知道皇上召见不会是小事。故而他不敢耽搁,换了朝服便随太监入宫。

    一路行到乾清宫,范文程振了振袍服毅然走入殿中。

    暖阁里顺治正自生着闷气,见范文程来了,连忙迎上去道:“范先生可来了,朕都快要急死了。”

    范文程连忙行礼道:“臣愧不敢当陛下如此大礼。”

    顺治摇了摇头道:“朕早就说过范先生不必拘泥这些礼数。来人呐,给范先生赐座。”

    相较于宁完我,顺治一直都更信任范文程,信任到了近乎言听计从的地步。

    眼下这种关头,他自然是十分依赖范文程的。

    “皇上,不知您召臣入宫所谓何事?”

    “唉,这是山东送到的奏报,先生看看吧。”

    顺治十分无奈的将奏报递给了范文程。

    范文程看树枝这个状态就知道是大事不妙了,他急忙将奏报展开来看。

    才看了几行字范文程心中便是了悟。

    这一看就是宁完我的手笔啊。

    他对宁完我实在是太了解了,包括他的行文风格范文程一看便明白了。

    这分明就是在替济席哈遮掩啊。

    其实战报这东西怎么写一直都很讲究。

    一般来说小胜可以写成大捷,小败可以写成小胜,如果是大败则可以写成是小溃。

    若是侥幸得了大胜,那自然要吹嘘的天花乱坠,全歼敌军片甲不留的地步。

    范文程见宁完我写的是惨胜就明白清军实际应该是败了,而且败的还很彻底。

    虽然不是全军覆没的地步,但也是元气大伤那种。

    怪不得顺治皇帝这么生气,换做是谁也忍不了啊。

    这山东怎么就那么难打呢?

    范文程百思不得其解。

    若是南方的明贼范文程还能够理解,可这山东不过就是当地的一些流贼作乱,为啥济席哈连这个都搞不定?

    是清军变弱了,还是明军变强了?

    范文程当然不知道虎贲军、郑家军增援的事情,也不知道赤心营的作战力近乎等同于当年的戚家军,只是单纯的从流贼乌合之众的角度考虑,觉得清军只要合力一击,就能把他们打的作鸟兽散。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所以范文程的判断也出现了偏差。

    “依先生之见,现在朕该如何是好?”

    顺治显然已经彻底乱了方寸。他年纪不过二十出头,能力能力没多少,脾气脾气倒是很大。

    遇到难解决的事情,他习惯性的推给了范文程这种老臣,毫无担当可言。

    “这”

    范文程其实也很纠结,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照理说宁完我也是个毒士啊,怎么局面就是掌控不住呢?

    “要依臣看,增援山东倒也无不可,只是必须保证能够一举拿下山东。所以这一次臣不建议再调绿营兵前去,而是调八旗主力前去平叛。”

    范文程虽然不知道山东明军的构成,但从济席哈两次铩羽而归来看,他们的实力肯定不一般。

    这就不是绿营能够解决的问题了,仅靠济席哈的那一万八旗也无法压住场子。

    要派援军就得派八旗主力,还不是一两万,要把一半以上的八旗兵全派到山东去。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长痛不如短痛。

    范文程已经想清楚了,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山东也必须平定。

    不然天下争相效仿,大清短时间内就会失去对北方的控制。

    “范先生的意思是调拱卫京师的八旗兵去?”

    顺治惊讶的嘴巴犹如鹅蛋大,咽了口吐沫道:“范先生是当真的?那要是京师有个什么变故,该如何是好?”

    “京师留个一两万人镇守足以。这里的百姓被统治的时间最久,早已经对大清敬服,不会有事的。”

    清朝入关之后就定都京师,这里也是最早一批奉行剃发令的。

    这里的百姓不像那些晚一些被征服地方的人那么有斗劲,他们只为了一日三餐而活,是不可能起事反清的。

    在范文程来看这当然有赌的成分,但赌输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放任山东于七不管,等到天下成星火燎原之势,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让朕再想想。”

    顺治虽然没有什么魄力,但也明白为何范文程会建议调八旗兵去山东。

    眼下有战斗力的就是八旗了,那些绿营兵只能打打顺风仗,打硬仗完全就不够看!

    真的好难啊。

    顺治确实很想收复山东,但他有担心八旗兵一走京师一代不安稳。

    倒未必是那些百姓作乱,朝中万一有不安分的人有想法怎么办?

    虽然多尔衮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但还有其他势力啊。

    顺治总觉得他的皇位不是很安稳,经常睡到半夜惊醒过来。

    如此患得患失,整个人都要魔怔了。

    又赶上明军暴起,山东乱局,真是让人想要找一块豆腐撞死。

    顺治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在暖阁踱起步来。

    他每当犹豫不决的时候都会这样转上几圈。

    良久顺治停下脚步沉声道:“罢了,便调一半八旗兵前去山东。这一次若是济席哈再拿不下来登州,朕便摘了他的脑袋!”

 第三百九十九章 镇江对决(第十五更求订阅求月票)

    镇江,郑经站在城头,望着江面上乌泱泱的福船、广船心中十分紧张。

    还好何守义提前送来了奏报,说施琅可能是声东击西,实际要攻击的是镇江而不是杭州,要不然现在郑经还被蒙在鼓里,留守坐镇在南京呢。

    一旦施琅攻克镇江,拿下南京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何守义的这封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子殿下,看鞑子这次出动的水师数量,至少有五六万人,说不好还有七八万人呢。”

    郑经的心腹郑奎年满是担忧的说道。

    郑经叹了口气道:“本世子又何尝不知道呢。要是现在甘辉将军在就好了。”

    现在郑经有些后悔把甘辉留在山东了。

    甘辉虽然麾下只有五千人,但那五千人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实力仅次于父王手中的那支铁人军,是郑家军中很能打的存在。

    而且甘辉本人的统兵实力也很强,对于军队战斗力的加成很有帮助。

    眼下郑经满打满算能用的人不到三万,对抗两倍于自己的施琅,确实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但再难也得硬着头皮打,毕竟父王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无论如何南京不得有失。

    它的政治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军事价值。

    “传令下去,若是虏寇水师再敢靠近,就给本世子狠狠的轰!”

    镇江城头火炮数量不少,居高临下对江面上的清军水师战船还是有很大威胁的。

    “遵命!”

    郑奎双手抱拳领命道。

    城头上的明军瞬时忙碌了起来,他们调校火炮,搬运火药弹药,时刻准备着炮轰江面上的清军战船。

    而与此同时施琅站在一艘大号福船的甲板上,望着不远处的镇江城头,心中感慨万千。

    城头变幻大王旗,就在不久之前镇江还属于大清,但现在却挂着明军的旗帜。

    能否拿下镇江,把大清的龙旗重新挂上城头便看这一战了。

    “施将军,我们要硬攻镇江吗?”

    马逢知和声说道。

    “马提督说什么,江面上风大,我听不太清楚!”

    施琅方才在想事情,没有听清马逢知说的是什么,只能如此掩饰道。

    “我是说我们要强攻镇江吗?”

    “当然,镇江城设置就是卡在长江要道上,没有别的方法攻打。”

    施琅解释道;“除非我们绕远,但如此一来时间上就会有些吃紧,万一郑成功回援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他心道这个马逢知真有意思,都到这个时候还存着保存实力的念头。

    他也不想想踏上了这艘船就没有了回头路,严格意义上说从他离开崇明岛的那一刻就没有回头路了。

    施琅在他身上下了足够的本钱,所以在这份本钱收回来之前施琅不可能放过马逢知。

    马逢知必须按照施琅的计划拼尽全力。想保存实力?做梦!

    “一会把水师的船只分开一些,这样在进攻镇江的时候可以避免被火炮集中轰射。”

    施琅的水战技巧十分丰富。

    事实上他刚刚说的这点,不仅仅限于江面攻城战中,在海战遭遇战中也同样适用。

    所谓水师船队不是靠的越近越好的,有时候船只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有利于战斗力的发挥。

    当然船只彼此之间也不能离得太远,不然呼应起来十分困难。

    “嗯,我知道了。”

    马逢知虽然有些不爽,但他也知道此刻和施琅是一条船上的,只有拿下镇江才能最大程度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前进吧。”

    施琅深吸了一口气下达了命令。

    虽然这个过程注定会有伤亡,甚至会有战船被炸沉,但施琅还是要下令进攻。

    只要拿下了镇江便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鞑子进攻了!”

    郑奎第一时间发出示警。

    郑经的心跳急剧加快,整个面部潮红,两只拳头都紧紧攥住。

    这可谓是他和施琅的第一次交手。

    父王可是十分痛恨此人,若是郑经表现不出该有的能力,丢了郑家的脸他实在无法面对父王。

    “放炮吧!”

    明军的火炮弹药数量都很充足,完全没有必要节省。

    郑经可不打算在这种小事上栽跟头。

    军令传达下去后,城头的郑家军士兵纷纷将弹药装填好,再引燃引线。

    但听隆隆的一声声轰鸣声中,炮弹从城头飞射而出,直朝江面上的清军水师砸去。

    虽然施琅已经提前命船队散开,但仍然不可避免的有战船被击中。

    炮弹有的击打在侧面船舷上,有的砸到了甲板上,甚至还有直接击打在桅杆上的。

    木质的战船十分惧怕炮弹的轰击,只是一轮下来,不少战船就破开了打洞开始漏水。

    “漏水了,漏水了!”

    船上的清兵们一时惊慌失措起来。

    按照这个态势下去沉船只是时间问题,他们要赶在彻底沉船之前跳下船去。

    不然沉船引起的漩涡会把他们直接卷入江底,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