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307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307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毕竟是国子监出身,对于清廉还是看的比较重的。

    倒不是他不信任郑经,而是觉得没必要冒这个险。

    “除了吏部、户部。其他几个部门都差不多。别看兵部、刑部是实权衙门,但戾气沾的太重,为父不希望你去。剩下的就是工部和礼部了。两者虽然都是清闲衙门,可地位却是大不一样。或者说工部是清闲,礼部是清贵。”

    “这个儿子知道,大明有不少阁老都是从礼部出来的。”

    郑经找到机会插话道。

    “你啊,倒是个鬼机灵。”

    郑成功点了点郑经道:“其实呢,为父也是存了这个心思。礼部清贵,但礼部出身的官员将来没有混的差的。以你的资历和为父的影响力,要想保你将来入阁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前提是你得争气考个功名。”

    大明官制又分荫官和科举入仕。

    前者靠的是老子,后者靠的是才学。

    以郑成功的身份,要想给郑经在礼部讨要一个荫蔽官自然是动动嘴皮子就行的。

    但要真相混到高位,没有科举出身的不可能的。

    郑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他疑惑道:“如果父王真的希望我走科举这条路,又何必让我现在就去礼部任职呢。本朝可从未有过先做荫蔽官,再考科举的先例啊。”

    郑经这话说的不假,能混荫蔽官的多半是纨绔子弟,有几个愿意再去考科举的?

    换句话说能够躺着赚钱,为啥还要努力呢?这不是跟自己找罪受吗?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况为父觉得这最多只能说是惯例,还不能说是规矩。”

    郑成功的态度却似乎很坚决,他稍顿了顿道:“经儿,别的事情你不用去想,只要按照为父说的去做就是。”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天子抵京(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大明永历十五年九月十三正午,大明天子乘坐的龙船抵达了通州码头。

    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圣天子从大运河乘船行了半个月这才抵达京师。

    忠王郑成功携世子郑经、总兵何守义、甘辉等文臣武将恭迎圣驾。

    对大明来说,对永历朝廷来说这都是历史性的一刻,值得被铭记。

    朱由榔更是心情激动,若不是顾念着天子威仪,他真的有可能庆祝一番。

    但他很清楚以他现在的身份,必须做到威严如神佛,岿然不动。

    他清晰的记得永历十二年的那个腊月,北风吹得人脊背发寒,朔风就像冰刀子一样在人的脸上刮。

    刚刚抵达这个时代的朱由榔心情一度绝望,因为他也不知道能够在这个时代活到什么时候。

    可靠着坚持靠着拼搏,靠着一干忠臣义士的舍生忘死,朱由榔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明不仅光复了江南,还光复了整个北地,光复了京畿!

    若是放在以前,这真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朱由榔却真真切切的做到了,这不是幻想而是事实!

    当他的车架步入京师的城门时,他能够看到道路两侧围观的百姓。

    京师的百姓们并没有感到惊恐,而是争相要看一看天子长什么样子。

    很显然,郑成功把京师的秩序维持的很不错,百姓们并不惧怕明军。

    这一点,朱由榔很满意。

    朱由榔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朝道路两侧的百姓们招手。

    这些都是大明的臣民,都是他朱由榔的子民啊。

    就在大半个月前他们还在胡虏的统治下苟延残喘,但现在朱由榔可以张开双臂享受他们的欢呼。

    “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

    “大明万岁!”

    不需要人事先组织,不需要一遍遍的排练,朱由榔能够看出这些百姓们都是真心的。

    百姓们的心中有一杆秤,谁对他们好他们心中有数。

    朱由榔甚至觉得维持秩序的军队没有必要,这样等于分割开了百姓和朱由榔。

    但他也知道军队的将士们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

    毕竟对于明军来说,大明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大明能有今天可谓殊为不易。天子的安全自然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问题。

    由于围观的百姓实在太多,天子的车驾速度也变慢了许多。

    但朱由榔并没有催促,他十分享受这种身处百姓之中的感觉。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天子车驾才进入皇城。

    朱由榔环视着这巍峨的皇城城墙以及不远处的紫禁城,心情可谓百感交集。

    与南京紫禁城相比,北边的这座紫禁城不算是大的,但代表的意义非同寻常。

    因为大明除了太祖皇帝和建文帝,历代正统帝王都在此定都。

    朱由榔能够光复京师,能够来到皇城也说明大明气数未尽,天命仍然在大明这边。

    这在封建时代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正统性有了民心就能号令天下。

    诚然朱由榔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属于根正苗红的类型,但他也很看重这方面。

    如今京师缺乏的应该是一套文武班底。

    尤其是文官,应该是十分缺乏的。

    虽然朱由榔从南京带来了一套班子,但也只有几十人,要想在短期内填补这个空缺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朱由榔大致已经听说了清军提前跑路出关回到辽东经营的事情,他也不急着命人出关追击。

    一来是明军全面北伐了大半年,已经是疲惫不堪。之前将士们一直是靠着一口气吊着,如今光复了京畿,这口气自然也就泄掉了。

    疲惫感肯定会猛然之间涌上身来,不让将士们休息是不可能的。

    二来天气已经转凉,气候也是入秋。

    如今辽东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朱由榔可没有把握在入冬之前能够犁庭扫穴,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赌呢?

    大明本就是盛世,不能给对手机会啊。

    朱由榔可不想看到又一场萨尔浒惨败上演了。

    还是稳扎稳打,稳步推进来的好。

    休息个一个冬天,等到来年开春大军体力得到了恢复,春耕之后再出山海关进攻辽东,最快不出半年应该就能把辽东拿下。

    这样朱由榔也算是在五年之内平定了东虏。

    袁崇焕当年夸下海口五年平辽最终没能做到,但朱由榔却能做到,不知算不算是一种讽刺。

    当然,朱由榔也很清楚大明能有今天离不开将士们的浴血奋战。

    所以他迁都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赏群臣。

    他准备效仿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凌烟阁,在凌烟阁上命画师绘制二十四功臣像。

    这些国之栋梁值得永世纪念,也让子孙后代们瞻仰他们祖先的容光。

    郑成功、郑经、李定国、白文选、冯双礼、艾继业、李来亨、刘体纯、刘兴明、袁宗第、郝摇旗、贺珍、甘辉、何守义、于七、王二麻子、赵旭、李石头、王贺年

    一个个名字数过来朱由榔发现立下大功的将士们实在是太多了,或许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得好好挑选一番。

    至于普通士兵们当然也得论功奖赏。

    死去的将士则按照标准给予家眷抚恤。

    他们为大明流了血,这血不能白流。

    朱由榔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创立了皇明军校。这样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大明帝国培养将领。

    而且这些将领肯定是效忠于天子的,不用担心忠诚的问题。

    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大明的军事实力会有更大的提升,进军西域,下南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想到这里朱由榔便觉得热血沸腾。

    他这代人没法完成这些壮举也不要紧,他还有儿子。

    朱慈煊是朱由榔一手培养的,论能力绝对不会差。

    虽然可能达不到朱由榔的高度,但继承朱由榔的衣钵把大明引向昌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经济、科技、文化自然要齐头并进。

    朱由榔希望大明发展成一个强大多元化的大帝国,而不是瘸腿王朝。

    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王朝走向末路。

    朱由榔千辛万苦才把大明引向了正轨,自然不希望他的大明留有遗憾。

 第六百七十四章 君臣交心(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京师这几日民间巷子里议论最多的就要属皇帝陛下抵京这件事了。

    抛开迎圣驾本身的排场之大,光是皇帝陛下的亲和力,就足以让百姓们一直念叨乐呵着。

    “听说了吗,皇帝陛下坐在马车上一直朝我们招手呢。”

    “真的假的?照这么说,你岂不是看到了皇帝陛下真容。”

    “那可不,我跟你说啊,皇帝陛下那可是真真正正的龙凤之姿,光是看了一眼,啊我就要死了。”

    “龙凤之姿,你这不是废话吗。皇帝陛下是真龙天子,你见哪个真龙天子不是龙凤之姿的。”

    “这倒也是,不过皇帝陛下是真的威风啊,那气势旁人真比不了。”

    “听说当今天子是当今万历皇帝的亲孙子。”

    “万历显皇帝?”

    “那可不,万历陛下那可是早就一番盛世的英明雄主,他的子孙可不会差。”

    “这还用你说,当今天子以一己之力推动北伐,把鞑子赶到了关外喝冷风去,这等功绩怕是也只有汉光武帝刘秀可以一比了吧。”

    “咳咳,也不能说是陛下一己之力吧。毕竟将士们也是流了血的啊,若是没有将士们浴血奋战,大明也不可能走到今天啊。”

    饭点之前,一个巷子里的街坊邻里们聚拢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消磨着晚饭前的时光。

    等到自家婆娘大喊一声吃饭了,则纷纷起身拍拍屁股上沾染的尘土,各自回家了。

    生活于他们而言仿佛一下子多了许多色彩一样。

    而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之中朱由榔与郑成功君臣二人也正自聊着。

    “启禀陛下,以犬子的性格不太适合领兵作战,臣希望能够让他去礼部做事,还望陛下恩准。”

    朱由榔微微扣着手指,仔细思忖着郑成功的这番话。

    他刚刚到京,郑成功就迫不及待的进宫面圣,说的还是关于自家儿子前程的事,着实有点意思。

    而且从郑成功的态度来看,是不太希望自己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独自领兵在外的。

    礼部,这是彻彻底底的跟军队方面划清界限啊。

    看来郑成功是打算主动交出一部分兵权,换取朱由榔的安心。

    朱由榔其实并没有生出要夺取郑成功兵权的意思,只是郑成功主动提了,也好过他将来提。

    跟聪明人相处总是这么轻松惬意,你完全不需要出面,对方就能把事情办好了,而且办到你的心坎上。

    不得不说这次北伐,郑氏父子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攻克京畿这可以算是通天的功劳了。

    偏偏郑成功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要主动交出兵权。这等觉悟便是比之大唐郭子仪也无予多让。

    可以看的出来,郑成功是打算把郑经往文臣的路子上培养。

    这一点朱由榔倒是不奇怪。

    毕竟郑成功当年自己就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对于儒道以及文官体系这一套东西比谁都清楚。

    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话,郑成功是明白在太平年景,文官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武将的。

    如今他们这批功臣可以靠着功劳身居高位。可等到他们死后呢,他们的子孙难道也能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与其等到那时再被削减兵权弄得灰头土脸,倒不如索性自己主动一些交出兵权来。

    这样双方都爽利,不会有丝毫的尴尬。

    而且文臣有文臣的优势,以郑经的资质只要肯下功夫努力学习,应该是有机会身处高位的。

    能不能入阁朱由榔不敢说,但混个大小九卿问题应该不大。

    如今李定国、李来亨等人尚未班师回朝,郑成功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表态,确实是有抢先一步的意思。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倒是一步妙棋。

    不管别人怎么样,郑成功先做了,在朱由榔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就会更好一些。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即便之后李定国、李来亨等人也纷纷效仿,将自家子侄送到朝中为官,那最多也只能算是跟风郑成功。

    妙,真是妙啊。

    “忠王能有如此想法,朕心甚慰。”

    朱由榔也是明人不说暗话,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只是忠王世子毕竟是贵戚,前往礼部就职会不会委屈了些?”

    “陛下,年轻人就该让他们多磨炼些。犬子论做官能力还差了不少,臣还担心他德不配位呢。”

    哈哈,这个郑成功真是有意思,连德不配位这种事情都说出来了。

    其实郑经论能力是肯定够的,无非差的就是一些经验。

    但经验这个东西是可以积累的嘛,只要郑经有心,朱由榔觉得最多半年就够练出来。

    “这一点忠王不必担心,朕会吩咐下去,命礼部堂官对他多加照拂的。”

    “臣多谢陛下隆恩。”

    郑成功连忙拱手致谢道。

    其实都不用朱由榔多说,堂堂忠王世子,有哪个会不卖面子的。

    只要郑经本人不是表现的太拉跨,应该问题都不大。

    “陛下,对辽东有何打算?”

    郑成功见郑经这件事已经了了,话锋陡然一转道。

    “辽东”

    朱由榔叹了一声道:“在来京师的路上朕一直在考虑辽东的问题。朕觉得辽东的问题可能比朕想象中还要复杂一些。”

    朱由榔稍顿了顿,继而接道:“东虏虽然弃守京畿退出关去,但是主力并未受到折损。朕要真想攻打,怕是要顶着不少的压力。”

    朱由榔和声道:“自古以来辽东便难攻打。朕仔细想了想,原因无外乎有二。其一是地广人稀,其二是气候恶劣。”

    “地广人稀就需要从关内调集军队甚至是百姓。调集军队是为了驻守,调百姓是为了开垦荒地来种粮食。毕竟不可能完全依靠朝廷来拨粮食,辽东军垦势在必行。”

    “而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至少也要数年。除非朝廷有把握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否则就是萨尔浒的下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