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57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57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肢残臂散落一地,鲜血染红了土壤。

    一些胆子小的清兵直接昏了过去,那些跌倒的清兵被同伴踩踏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一时间清军军心大乱,他们本以为自己是猎人,谁曾想他们却是猎物!

    狡猾的明狗,就会使用阴谋诡计,打不过就用妖法伤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参加过进攻云南之战,见识过明军的火器威力,对手榴弹的印象十分深刻。

    眼瞅着明军复刻昆明之战,他们自然吓破了胆,拼命呼喊着。

    “快跑啊,明军在施展妖法!不想死的就快跑啊!”

    赵良栋看在眼里,脸都要气得绿了。

    他的运气怎么就这么背呢,总能在关键时刻被明贼摆上一道。

    这个永历肚子里的坏水真是多,实在可憎!

    “军法队顶上去,胆敢后退者一律格杀!”

    赵良栋十分清楚这种大面积的溃散意味着什么。

    一旦压制的晚了,局面就会彻底失控。

    明军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利用这些溃兵冲击清军的本阵。

    这在兵书上有一个专用的名字叫做倒卷珠帘。

    一旦形成倒卷珠帘,莫说是历史上那些名将,便是神仙也难救!

    赵良栋必须在此之前控制住局势!

    ps:第二更送到。因为可能下周就要上架,老坤最近得调整一下节奏。大家应该知道这本书是没有存稿的,这就意味着老坤每天一睁开眼就要码字。说情绪不会受到成绩影响那是不可能的。人都是有感情的,不可能跳出三界外。有书友问这么好的书为什么没三江,老坤也不知道。应该是还不够好吧,三江是数据pk的。就是老坤一直求的追读,推荐票。这些数据比不过别人,自然是上不了了。老坤虽然也很绝望,但现在也算是看开了。这个故事我会写完的,也希望大家能订阅支持。十比一的收订比不敢去想,有五百订阅我就有写下去的动力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冲杀(第一更求票)

    赵良栋的标营军法队构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只是这防线防的不是明军,而是自己人!

    清军溃兵不断冲击着本方阵型,如果不加以遏制,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溃散之势就会蔓延全军,神仙难救!

    军法队的执法兵毫不犹豫的挥舞着刚刀,斩杀那些后退的溃兵。

    没多久钢刀便砍卷了刃,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

    赵良栋直皱眉头。

    他也不想弄成这个局面,怪只怪明军太狡诈,处心积虑的摆了他一道。

    这种时候一定不能心软,只要止住溃败之势重整旗鼓,赵良栋有信心击溃明军。

    毕竟在绝对兵力上他处于优势,虽然这优势正在不断被蚕食,但还是肉眼可见的。

    那些溃兵见军法队丝毫没有感情的挥刀砍杀,皆是被吓破了胆。

    与明军交战仍有一线生机,后退却是必死。

    明眼人都知道该做出怎样的决定。

    这些前一刻还在拼命狂奔的溃兵纷纷调转身子,朝明军冲杀而去。

    人就是如此的现实,总会作出利益最大化的决定。

    朱由榔见状表情丝毫没有变化。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能够承受的伤亡率极为有限,如今已经近乎到了那个临界值。

    赵良栋不惜动用军法队杀人立威,就是知道清军快要崩溃了。

    这种时候朱由榔要做的只是再加上那么一把火!

    “继续投掷!”

    此番虎贲军中土手榴弹存量充足,朱由榔也没有丝毫藏掖的意思,尽数抛出一举克敌。

    “轰!”

    几十枚手榴弹同时扔出,在清军密集的人群中爆炸。

    由于此刻清军士兵全部挤在一起,手榴弹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到处都是断肢残臂,清军士兵的情绪彻底崩溃,哇哇的大叫哭嚷着。

    他们是血肉之躯,怎么能与会施展妖法的明军较量?

    这下不管军法队再怎么维持秩序,这些清兵们都不管了。

    他们再度朝赵良栋的本阵冲去!

    赵良栋见状嘴巴都要气歪了。

    这些怂人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吗?

    赵良栋朝侧翼瞅了一眼,那是上三旗军队的位置。

    如此精锐自然是用来压阵的。

    可此时赵良栋却意外的发现上三旗的军队竟然在撤离!

    见势不妙的旗兵们可不想跟着这些绿营兵陪葬,在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撤离!

    他娘的!

    赵良栋快气昏了过去。

    这就是鳌拜口中天下无敌的上三旗?

    我呸!

    被卖了的赵良栋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立即撤离。

    光靠标营的几千人是不足以压制数万溃兵的,届时他和他的心腹极有可能被乱军吞噬!

    虽然心中极不情愿,赵良栋也必须这么做。

    这次进攻宜宾已经毫无疑问的失败,撤回河对岸还有机会卷土重来。若是头铁在此死战,很可能全军覆没。

    此刻赵良栋要考虑的不再是军功爵位,而是性命!

    “撤军!”

    他咬牙切齿的吐出这两个字。

    只见清军的帅旗迅速的向河岸移动,这些溃兵见状纷纷朝帅旗的方向逃命。

    虽然他们已经彻底崩溃,但本能的还是要想往人多的地方走。

    此刻有些清兵刚刚登上河北岸,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就见同伴们朝自己涌来。

    一些反应慢的清兵被人群挤倒落入河中,连喝了几口河水才挣扎着站起来。

    也有那些不走运的又被连着踏上数脚,再也没能起来。

    上三旗的旗兵相对好一些,他们每个人都有马骑,可以从容不迫的撤离。

    望着在河水中互相推搡的明军士兵,他们神情极为冷漠。

    死道友不死贫道,有这些绿营兵去死,他们才能更阿全的撤离。

    到了这一步,朱由榔的计划已经全部实现。

    明军像驱赶牲畜一样驱赶清兵,直到数万清兵被驱赶到跑马河北岸。

    整个河岸上一片混乱,清兵们皆是争抢身位,希望能够快一些逃命。

    可越是如此,他们行动的便越是迟缓,彼此之间互相倾轧,很多都溺水而亡。

    事实上这一段的河水并没有多深,只是他们跌倒后就再难站起来。

    对朱由榔来说,这自然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尽可能的在这一战消耗清军的有生力量,接下来的对抗中明军将占据绝对的主动。

    李定国麾下的骑兵皆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老兵,十分清楚这个时候该做什么。

    他们只需要在两翼缓缓压缩逃命清军的空间,然后看着这些溃兵互相踩踏而死。

    人在混乱中是十分盲目的。

    如今的清兵便在这一阶段。

    根本没有人抬起头去看远方,所有人只顾得脚下这几步。

    赵良栋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便迅速带着标营渡过跑马河,追赶上三旗的旗兵而去。

    至于这些绿营兵,能逃走多少算多少,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朱由榔不记得这场追杀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了。

    总之,当一切结束的时候跑马河里到处都是清兵的尸体。

    由于朱由榔下了死命令,明军士兵们对这些求饶的清兵没有丝毫的怜悯,皆是一刀斩杀。

    粗略的算一算,此次斩杀的清兵至少有几万人。

    李定国作为指挥追击战全过程的将领,自然立有大功。但回想起来,他却是胆战心惊。

    若是当时清兵离陛下再近一些,或许就能有流矢伤到天子了。

    若陛下真有个好歹,便是杀了再多的清兵也没有意义。

    那李定国就无法对大明的文武百官,大明的千万百姓交代!

    以身诱敌的主意是陛下自己出的,但李定国作为臣子自然应该及时劝谏,不能让陛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以后他便是死谏也不能让陛下再置身险境了。

    朱由榔却不知道此刻李定国在想什么,见他面色阴郁和声道:“晋王觉得,我军是否应该乘胜追击?”

    李定国愣了一愣,这才意识到天子在向他问话,连忙道:“穷寇莫追,再说敌军都是骑兵,应该也不太能追得上。”

    ps:更新送到,求票啊。老坤已然泪奔。

 第一百二十六章 赏罚(第二更求票)

    跑马河之战以明军的大获全场而结束。

    此役斩首清兵首级三万有宇,明军阵亡将士三千人,主要都是艾承业的部下。

    对此艾承业羞愧不已,主动在天子面前请罪,请求天子将其降职处分。

    朱由榔对艾承业确实很失望。

    这哪里是李定国口中的年轻有为的干将,分明就是个李景隆翻版嘛。

    建文帝手中几十万大军都能让李景隆给浪输了,如今的南明可没有那么厚实的家底。

    经此一战朱由榔算是认清了艾承业的统兵实力。今后他是不会让艾承业单独领兵了,至于在李定国等人身边打打下手倒是可以考虑。

    至于如何处罚艾承业嘛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因为艾承业的轻敌冒进,直接葬送了两千余大明儿郎的性命。

    若是不对其严惩不足以向将士们交代。但又得稍稍顾及一下李定国的颜面。毕竟艾承业是李定国的世侄,又是李定国亲自举荐的艾承业。

    综合考量之后,朱由榔决定暂时剥夺艾承业的统兵权,废除艾承业延安王的爵位,但仍将其留在军中待看。

    艾承业对此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当即谢恩。

    李定国也是长松了一口气。

    只要天子没有杀艾承业他就能接受。

    来日方长嘛,将来多得是立功的机会,只要艾承业立上几份军功,届时还有翻身的机会。

    却说天子、晋王率部返回宜宾城中,受到了宜宾百姓的热情欢迎。

    他们已经听说了官军大捷,打的鞑子丢盔弃甲。

    此役过后短时间内鞑子是不敢再进犯宜宾了。

    至少短时间内他们是安全了,可以照常的生活。

    无数百姓夹道欢迎,想要一睹天子圣颜。

    至于战无不胜的李晋王也是他们争相观看的对象。

    艾承业就有些尴尬了,他自问打了败仗无脸见人,一直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

    好在百姓们不知道详情,不然若是朝着艾承业扔烂菜叶子就太尴尬了。

    回到行宫后,朱由榔正打算休息,内侍韩淼便呈上一封急报。

    朱由榔打开一看是文安之写的,立即打开来看。

    文安之在奏疏中提到,保宁府的驻防明军有探马回报,汉中方面的清军陆陆续续有调拨兵马的动作。

    虽然没有实质性的行军,但意图是不是进攻四川就不清楚了。

    出于谨慎起见,保宁府的明军第一时间向都府发去奏报。而文安之也立即写了一份奏疏命人加急送去宜宾,供天子圣览。

    对于四川北部的局势,朱由榔还是比较放心的。

    一来是都府如今还有数万兵马,虽然不及朱由榔亲征统率的这支精锐,但也足够守城了。

    加之四川北部天险,清军要想打进川境无异于痴人说梦。

    再说李国英手中一共就那点兵,更多是为了配合赵良栋进攻川南的举动,在一旁摇旗呐喊以壮声势罢了。

    相较之下,朱由榔反而有些担心郑成功和张煌言。

    二人率领数万大军孤悬海外,粮草没有补给,大军何以为继?

    总不能一直靠抢吧?

    听说清廷派了施琅前去南边配合郎廷佐。

    这二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一文一武若是配合起来,郑、张联军倒真是有苦头吃了。

    朱由榔这支大军暂时还会驻扎在宜宾,观察一下赵良栋的动作再说。

    若是赵良栋盘踞在川南,则朱由榔会乘胜追击。

    若是赵良栋一路退回了贵州,朱由榔却是可以班师回朝。

    现如今明军却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只需要看碟下菜即可。

    贵州。

    洪承畴这些时日右眼皮总是在跳。

    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这是有大灾了啊。

    洪承畴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在川南作战的赵良栋。

    赵良栋手中的这支大军可谓是洪承畴费尽心血拼凑出来的。

    加之有鳌拜带来的上三旗精锐压阵,应该是所向披靡才对,不会有问题的吧?

    洪承畴对待赵良栋不似对待一般将领那样,而是倾囊相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是真的把赵良栋当作学生,丝毫没有保留。

    眼瞅着赵良栋有了独自统兵的机会,洪承畴自然希望这个学生能够立下大功在皇上心中留下一席之地。

    至于鳌拜那边,这厮这些时日一直赖在贵阳,洪承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希望将来赵良栋的军功,鳌拜不要太贪心分得太多。

    等到清军平定四川,生擒永历就可以腾出手来安心收拾这些贵州的土司。

    这些土司不是不安分嘛,好啊,那老夫便一把火烧了你们的寨子。

    洪承畴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晨起打拳的习惯,为的就是延年益寿。

    他希望自己能活的久一些,亲眼看到华夏河山皆归于大清治下。

    这样他便成了大清定鼎天下的大功臣,后世可受万人敬仰。

    或许百年之后,百姓提起他会跟岳武穆、于少保一样敬仰吧?或许会给他立生祠吧?

    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他在青史上的形象一定会很伟岸。

    洪承畴越想越得意,轻轻抿了一口茶。

    便在他想出去走走时,管家突然来报说从川南前线回来一名信使,有急报送来。

    洪承畴立刻命其把信取来。

    是捷报吗?

    洪承畴的心情很忐忑,拆信的手也有些发抖。

    他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情,继而将信纸抽了出来展平细细的看。

    信的内容并不多,一共也就是百十来字。

    尽管赵良栋在心中极尽修饰,但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进攻宜宾的过程中落败,不得已退回贵州。

    什么样的失败能让赵良栋头也不回的跑回贵州?

    那肯定是一场惨败了。

    洪承畴还能记起吴三桂仓惶逃回贵州时的狼狈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